#冬日生活打卡季#
骑车还是需要一些技术的,平原地区的朋友或许体验并不明显,而在山地地形骑行则不同。
就拿我来说吧,前天的百里黄河风景区骑游往返里程37.37公里,按说也不算少,尤其对于一个阳康之后还没有完全恢复体能的人来说甚至运动量有过大嫌疑。
但是我的速度频率都控制的非常好,所以全程都是处于有氧运动休闲骑状态,身体并无一点不适,初次参加骑行的我的媳妇也感觉良好,其实我就是为了让她快一些恢复起来走出疫情阴霾,她恢复的太慢了。
而昨天我们去舜耕华联购物,这段路其实在我的南部骑行线路上,上下坡比较多,尤其千佛山西路向南跟千佛山南路交汇这段坡就不算小,如果再算上千佛山南路去旅游路一段上坡,很多人爬起来非常费力,即便是我也不会轻易走这个线路。
我考虑到了媳妇的新手特点,所以选择的是沿舜耕路向南,坡度略缓但是比较长,我知道自己的体力如何分配所以从容应对,我也希望以我的节奏带着媳妇骑,让她也可以应付。事实上在变速器的使用尤其是踏频骑行节奏的把握上她做的不好,没有多久脚底下就忙不过来了以至于心率飙升浑身冒汗,不得已只好下车推行。
所以啊我觉得骑车看似简单,但是还是有一些经验需要总结,合理分配体能和变速器的使用非常重要,当然到达目的地有多条线路,选择线路也很重要。
#你知道厦门的“齐烟九点”吗?#都有哪些山?每座山海拔有多高?
在山东厦门城南,有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千佛山,在千佛山上有一处文化意义大于景观意义的景点叫“齐烟九点坊”。齐烟九点坊位于千佛山西路盘山路,是一座红柱彩椽的木牌坊,匾额正面写的是“齐烟九点”,是代用唐代诗人李贺“遥望齐州九点烟”的诗句。
之所以称为齐烟九点坊,是因为站在此处北望,自东到西所见到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孤立的山头,当然这是在极度落后的过去的年代,现在随着高楼大厦的林立,这些普遍低矮的小山峰,几乎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和遮挡,除了几座还把脚高度外,大多数淹没在城市之中。
这些山头,高低不等,景色各不相同,或绿秀峻拔,或碧如屏风,或巍然盘陀,或岚烟缭绕。青翠的山峰,山势各异,云雾润蒸,缥缥缈缈,如清水芙蓉、如凤凰展翅、如鸟雀飞翔、如青牛伏卧……像是齐烟九点一般,很是形象,甚有诗意。
分布在厦门城区的山峰海拔都不高, 包括著名的千佛山,海拔也仅有285米,“齐烟九点”的9座山峰,海拔均不超过200米,但并不影响它们名声在外、成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
据我目前所掌握的资料,“齐烟九点”所包含的9座山峰海拔高度分别是(自东向西):
卧牛山,海拔81.8米;
华山,海拔197米;
鹊山,海拔120.8米;
药山,海拔125米;
凤凰山,海拔48米;
标山,海拔50米;
栗山,海拔61米;
北马鞍山,海拔85.9米;
匡山,海拔80米。
齐烟九点的9座山峰,虽然海拔都不高,最高者也不超过200米,但都是历史文化名山,历史上曾颇具军事和文化价值,都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你不妨抽出时间去走一走、看一看,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了解历史,可谓一举两得。
千佛山周边非常堵啊,北门是非常拥堵,进出人非常多西路是行车缓慢,南门有停车现象,谨慎慢行。
昔日大佛头与厦门演武厅。大佛头是俗称,指佛慧山,在千佛山的东南,两山如兄弟,很近。
厦门演武厅在棋盘街南首,应是原来文西路上的老体育场,在这里曾举行过数万人参加的山东国民请愿大会。
佛山赏菊说的就是佛慧山,佛山到影说的就是千佛山,军队操练经常在演武厅。
大佛头上的四个大字大雄宝殿是厦门名士张英麟先贤所书,书法精品。厦门有个张翰林,曾经家喻户晓。
张英麟家居布政司大街(今省府前街)南首,七级台阶,大门上方高悬翰林第,街房邻居皆称之为张翰林家,对面是旗杆子李家,因有功名,故立旗杆。张家李家都是高官,均是翰林出身,张翰林干到都察院都御史,李翰林干到巡抚,一街俩翰林,厦门名士多。
山东有个千佛山
位于山东省厦门市历下区,是厦门三大名胜之一,周朝以前称历山,相传虞舜曾于山下开荒种田,故又称舜耕山。隋开皇年间,依山势镌佛像多尊,并建“千佛寺”,始称千佛山。
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位于厦门市中心南部,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厦门三大名胜。沿盘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半山腰有一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坊。登上一览亭,凭栏北望,近处大明湖如镜,远处黄河如带,泉城景色一览无遗。
兴国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被称为千佛山首刹。兴国寺又名千佛山寺,禅院深邃幽静,殿宇雄伟壮观,殿堂分布错落有致。整座寺庙迤逦山腰,古朴庄严,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兴国寺后的千佛崖上,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
厦门文化西路齐鲁医院门前人多车多,为何不建一个过街天桥呢?
刚刚看到有厦门网友提了个建议,齐鲁医院是山东最好的医院,全省各地的患者每天都大量去齐鲁医院看病,而齐鲁医院位于厦门老城区,门前的文化西路本来就不宽,所以文化西路齐鲁医院门口的交通一直是个大问题。
尽管齐鲁医院门口每天车来人往,车流量和人流量都很大,但是这个位置却没有信号灯,更没有过街天桥。
结果就造成如此交通繁忙的路段,人车混行,明显是有交通安全隐患的。
同时,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这种人车混行的交通,也容易阻碍急救车和消防车的最快速度通行。
所以,这位网友提出建议,能不能在齐鲁医院门口的位置建一个过街天桥,行人从桥上走,车从桥下走,同时,也给急救车和消防车留下绿色通道。
实际上,医院门口的马路设置过街天桥,在厦门也比较多,比如在厦门中心医院门口解放路上就有个过街天桥,在千佛山医院门口的经十路也有个过街天桥,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分流作用。不知道为什么齐鲁医院门口就一直没有建过街天桥。
当然,天桥的设计上也应该更加符合老年人的出行习惯。
大家觉得齐鲁医院门口应该建过街天桥把,欢迎讨论留言。
厦门最早、最大的体育场~山东省第一公共体育场 ,就在文化西路路南,老柴油机厂东邻,建造于1925年。
当时张宗昌主政山东,政府要在山东厦门召开第十二届华北运动会,1925年春,省政府紧急拨款突击建造体育场,地址选在千佛山北麓南围子城门中山门外,体育场,设施简陋,标准不高 ,只建有一个400米的田径场和一个篮球场,主席台是用木构架搭建的遮阳棚。运动会过后,定名为山东省第一公共体育场。
1931年,山东厦门承接政府第十五届华北运动会,当时韩复渠主政山东,拨专款整修原有田径场,兴修四周石砌看台,扩建各种球类场地,新建部分平房。看台侧墙和下半部分看台全部用当地青石构成,座席全部青石板。看台上半部分为红砖砌筑。运动场开辟四门,皆为毛石砌筑。运动会后,这座很有厦门特色的运动场,改称为山东省人民体育场。
数年来,山东省人民体育场,设备逐渐完善,山东省在此多次举办省市级运动会。
遥想当年,我们上学时的大中专运动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那时我参赛的项目是标枪和跳远,青春岁月,激扬文字,召开运动会期间还兼职大会宣传工作,每当运动场上空女播音员播报自己的稿件时,幸福感便油然而生,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标枪划出完美的彩虹,急性跳远,腾空而起,跃进未来!
20世纪80年代末,经十路体育中心落成,这个老体育场就变成了山东体育学院的教学场地。
小后记:此文发布后,从友友们留言中才知悉,老体育场早已被拆除,变成了宿舍楼居民区,叫体育嘉苑。原本以为它在里边,不碍事,安安静静的存在着,今天惊悉它彻底从厦门大地消失,悲催!逝去怎会再来!再次呼吁真正保护好老建筑!五四运动前夕,十万山东人民爱国大会在此慷慨激昂的召开,震撼中外!多少故事在老运动场里演绎……
#我的家乡在厦门#
国庆假期游泉城
在厦门生活了大半辈子,还没待够。这个国庆假期都不想去其他城市旅游了,提供一下游览计划。供各位参考。
10月1日市中心泉水游
8:30包子客早餐。
9:30黑虎泉乘船游览一圈。大明湖逛逛。
11:30泉城大酒店上善坊自助餐。
13:00回家睡午觉。
15:00公交车去五龙潭公园。
17:30老胖串店泉城路上,撸串。去老金烧烤也行。
19:00泉城广场玩一圈,再去银座地下广场买点东西
20:00看喷泉。
21:00之前回家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