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冥想和观想有什么区别】,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冥想和观想有什么区别:吸引力法则不等于“白日做梦”,如何正确理解“观想”
- 2、冥想和观想有什么区别,成其大觉者谓之佛
1、冥想和观想有什么区别:吸引力法则不等于“白日做梦”,如何正确理解“观想”
我们知道学习吸引力法则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就是观想.观想之所以有效,那是因为你在心中创造一个已经拥有想要事物的美好画面。然后,那拥有感就越发真实,你的心灵就会产生真的已经梦想实现的良好感觉,而这强烈的感受就会向宇宙发出强大的频率跟震动。根据吸引力法则,宇宙就会回应你一模一样的画面传导回来并协助你实现!
你是在观想?还是整天在做白日梦?
当你陷入这种随时随地都在观想(更正确的说法是做白日梦)的状态时,会产生一个很吊诡的情况。 由于心灵已经分不清楚这到底已经成真还是尚未实现,因此心灵传给宇宙的讯息就会认为你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于是乎…所有的梦想真的就变成梦一场。
大部分的人,不是属于视觉型特质的体质,没有画面、没有感觉,所以要他们观想画面,那比登天还难,弄到最后,放弃观想的居多,然后归类观想是个很辛苦也很痛苦的体验。
观想对于要达到心想事成而言其实是有很大的加分效果,不过要在对的时间、良好的感觉、能量充足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要用对的脑部区块下去执行,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请记住,观想一定要潜意识跟能量的配合才有办法将你的梦想事成,然后把该做的事情轻松并精准的执行下去,接著闲闲地等着梦想实现。
所谓对的时间就是:我们人体的心智每天最接近潜意识的时候是~ 刚睡醒的十五分钟,以及睡前十五分钟。 运用这与潜意识最相近的时刻进行观想或是祈祷,甚至计画今天一整天或是明天想要完成的事情,几次实验下来,你会发觉所有的事情都会异常的顺利而且轻松毫不费力。
而如果你光只是「想」,却没有强烈的渴望或是企图心时,就会沦为作白日梦的状况,梦想不但不会实现,只会让你陷入飘飘然的状态,自然而然离目标以及梦想越来越远,甚至远到你都懒得去追寻了。
良好的感觉是指:当你在心情良好的情况下观想时,那你所传达出去的频率跟振动就会充满喜悦跟欣喜,那么根据吸引力法则,宇宙不但会非常大方的回赠你美梦成真,还会天天附上美丽的好心情;反之,当你在观想前,刚好发生不愉快的事件,例如跟男友吵架、或是跟妈妈起冲突,走路采到狗屎、路上遇到恶霸,这时你所散发出来的频率跟震动都是呈现负面不鹭港的状态,一旦接著作观想的动作,根据吸引力法则的定律,宇宙就会大方的回应你…任何符合你频率与振动的事件。
至于充足的能量:我们人体的细胞会记忆,这已经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了,但老一辈的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样的话著实害死我们这些后生晚辈,所以我们人体的细胞也是记住了大部分不愉快的事件,不愉快的事件所产生的频率为何?不用大脑想也知道是不鹭港的负面能量!于是乎我们的能量场会基于过去的负面回忆而产生了负面能量,这也是我们为何无法靠观想心想事成的主要关键。
那我们要怎么样具有充足的正面能量呢? 答案在光与爱!
大家可以凭感觉去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佛家的持咒念经也是增强正面能量的一种方式;还有祈祷、多念具有爱的能量的肯定语句、练气功等对于增强能量都是非常棒的方法。 当然正确的饮食也很重要,保持规律的运动,多到大自然走走更是加强正面能量的不二法门。不过最棒的是不用钱又可以促进身体维他命D合成的「太阳光」。 多照太阳,的确可以协助我们人体排出阴气,自然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还有,懂得运用节气的变化更是能轻而易举的达到心想事成的效果。
每年的二分二至以及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也就是俗称的新月与满月。每个月的这两个时候都是能量非常强大的日子。 运用新月的节气来许愿或是观想,可协助物质界的愿望实现;运用满月的日子来许愿或是静心冥想,可协助释放负面能量与旧有负面的行为模式,所以我每个月都会举办新月以及满月许愿冥想,为的就是要增强我们个人的正面能量,让我们的人生能够更富足自在。
最后,观想的关键在于用大脑的前额叶最为观想画面的所在地。大部分的人不是那么能够具体观想到画面的体质,根据这样的情况有以下的建议:
1. 观想是要靠练习的,例如你可以选一颗苹果摆在你的眼前,然后看清楚这颗苹果的所有纹路跟明细后,接著闭上眼睛,把刚刚所看到的画面描绘一遍,如此多练习数次,观想能力就会大大提升。
2. 如果连练习都懒得练,那么请根据你的梦想去找寻相关的图片、照片、或是杂志,然后剪切,制作一个梦想版,每天睡前起床都看进脑海里,把画面放进前额头里面,这跟观想有同样的效果。
在你的生活中遵循上述的原则跟秘诀,相信宇宙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2、冥想和观想有什么区别,成其大觉者谓之佛
「知觉」是什么?「觉知」是什么?它们一样吗?经常在冥想中说到觉知、觉知力,对此,需要做些细致的阐述。
因为,我发现很多读者并未真正知晓其深意,或许,只是按照普通的文字来读过。这也真正体现出有习练、没有习练、习练状态等之差别。同时,再次深感先贤圣哲「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高妙。
根据经典,结合自己的习练体悟,我认为「觉知」,是一个动词,是一种行为状态,包含「觉」和「知」两部分。
按照《说文解字》的释义,「觉」是一个「感」,「感触、触碰」的过程,是「觉照」、「照见」,至于是眼、耳、鼻、舌、身、意那个或多个面向的照见又另当别论了。「知」是一个「应」,「收受」的果报,是「知晓」、「知道」,是「知觉」的状态。
做个形象的比喻,比如开水,「觉」是手触碰开关的方式,「知」是开关动了、水流出来了的反应,此时,「知觉」里有这些信息。在冥想中是周流不断的,如同这打开的水龙头,水源源不断地流出。
觉知,是身心同时发生的,而不是身心分离者可以体验到的。
比如,吸气时,气息的进入;呼气时,气息的离开,你都是非常清晰地「照见」的。当然了,这能照见多少,就是觉知力的强弱,觉知的功夫了。
既然是身心同时发生的,这也就意味着,身心状态不佳时,觉知力受影响。这非常明显了,平常我们感觉疲惫时,就懒得理身边那些无关紧要的,对于自己的领域也变得迟钝些。
作为冥想者、知觉者,其具备的觉知力(知觉的能力),与被知觉者、觉知的对象,这三者处于不同的状态时,是所获取的知见,即「知觉」是不一样的。
在《瑜伽经》中有这样一段阐述,「真正的知见是知觉者、知觉的能力与被知觉者三者完全通透。知觉者能像通过无疵的宝石来直观对象」。
这里,明确地指出了「真正的知见」是如何而来。我们想要获取真知、真见,就要让自己的觉知力能够照见「被知觉者」、觉知的对象,能够直观对象,照见其本来面目,如其所是,而不是扭曲、投射等。
成大觉者,谓之「佛」。
我们常说,佛是「觉者」、「觉悟者」。这从佛的全称「佛陀耶」可以很好地知道。佛「觉」、陀「悟」、耶「了」三个字,即:觉知(觉)、领会(悟)、圆满「了」三层意思。
事实上,这有三个境界:自觉,格物致知;觉他,觉知利生;觉行圆满,知行合一。佛陀耶属于三觉圆满的最高果位,对于我们来说,这也是行持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平常的有情众生,因色相性势的好恶、部分觉知障碍(钩牵障碍),不能完全自觉,常常需要开示明心与警策(戒律)等助力,才能正常觉知。
我们的觉知处于「动态平衡」,可塑性大,可教可调。因此,我们需要时常静坐冥想,时常积极主动去提升觉知、平衡觉知。
本文关键词:观想法和冥想法,冥想和观想的区别,冥想和观息法有什么区别吗,冥想观照,观想和冥想是一个意思吗。这就是关于《冥想和观想有什么区别,吸引力法则不等于“白日做梦”》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