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十句话彻底揭秘了教育的核心】,恒学社三字经系列第一讲,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历史开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也是流传最广、极具争议的一句,蕴含哲理与深意。其中前六字是孟子观点的提炼,后六个字是对孔子观点的引述。
“人之初”指的是人诞生的那一刻,即人的本质。
“性本善”是说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即人生来就是充满善意、积极向上的。
“性相近”是说人的本性是相似的,差异极小,没有优劣之分。
“习相远”则是说人的习惯、习性是不同的,习惯是在后天成长中逐渐形成的,人与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整句意思是指:人生来是善良的,随着后天成长环境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三字经》的开篇十二字,其本质是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以孔子、孟子、荀子等先贤为代表。
其中,对于“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个问题,孟子与荀子有不同的观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其实,善与恶,从来都是一体两面,汇聚于人一身。不论是荀子还是孟子,他们的观点其实殊途同归的:荀子认为,天生的恶通过后天的教化可以逐渐让人弃恶扬善,孟子强调,先天的善良,如果不注重后天的培养,也会使善良的人逐渐向恶变化。其中《三字经》中,用了孟子的观点。
在孔子看来,人的本性相似,后天的学习成长,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因此,孔孟荀的观点,都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教导人们弃恶扬善,做一个“大写的人”。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意思是:如果不进行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改变。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在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三字经》(作者高占祥)中,这一句改为“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
其中前六字,意思是一样的,以“性善论”为基础,倘若不进行教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走偏”。因此,一定要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而后六字,《三字经》与《新三字经》所讲的其实并不矛盾,俗话说“育人先育德”,“德为先”是“道”,“贵以专”是“术”。正如雨果说:“每教好一个孩子,就少一个败类;每办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
其中,“贵以专”的“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对于教育者而言,“专”意味着专精、专业与持之以恒;对受教者而言,“专”代表着专心致志、用心专一并持续学习。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去挖掘自己“善”的本质,去培养良好的品格;我们要把握人生的真谛,避免被外界的负面因素所影响,努力保持最初的本真;我们要放下我们的贪嗔痴,心怀善意,去接纳和理解不同的人和事;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不断向着善良和正直的方向前进,实现我们的人生意义。
人的一生,学习应当贯穿始终。不论是授学者还是受学者,都应当用心如一,做到专注、专心、专一,在“专”的基础上,去追求“博”的可能。
本文关键词:教育的核心要义,这十句话彻底揭秘了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就本质而言,在于,这十句话彻底揭秘了教育的核心问题,这十句话彻底揭秘了教育的核心内容。这就是关于《这十句话彻底揭秘了教育的核心,恒学社三字经系列第一讲》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