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作者观点,辞去工作有些太冲动,请一个护工,家里装上监控录像,随时用手机看到,哪怕一个月六千。我父亲在退休前,去看他的姐姐,他姐姐老年痴呆已经很多年了,家里子女实在没办法把她送进青岛一家很好的养老院。期间听我叔叔说,有一次自己去养老院看望,事前也没有打招呼,结果看到姐姐在冰冷的房间内,吃的东西都是凉的,照顾的也不好,当场大哭!我父亲回家后特意跟我说,将来他老了不要送他去养老院,哪怕在家条件差一些,我一直铭记在心!
官方答复:养老机构继续实行封闭管理
今日市民投诉养老机构解除封闭管理,已经封闭3个月了,什么时候放开。
尊敬的领导们,请问养老院何时能全面解封,养老院的职工已经3个月没有回家了,职工们为了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已经背负了太多。职工家属家生病了不能回去探望,身体和心灵上承受了太多煎熬。希望民政局的领导多多倾听一下养老机构的心声,疫情总体平稳后就赶紧放开封闭管理,每个职工的背后都有一个个默默付出的家庭在后面的支持。还有疫情期间的封闭管理补贴,请及时发放,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领导们要根据疫情的形势进行科学的管理,政策要根据疫情形势做出及时的调整。谢谢
西海岸新区答复:
您反映的问题西海岸新区民政局进行了落实。经落实,根据民政部民电〔2022〕87 号《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养老服务领域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文件要求,养老机构所在县(市、区、旗)出现本土疫情的,养老机构应当实施封闭管理。调整为常态化防控的,由县(市、区、旗)民政部门报请当地联防联控机制同意后实施。因西海岸新区出现本土疫情,为了保护养老机构内的老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区养老机构自2022年10月28日起开始实施封闭管理。2022年11月25日,西海岸新区疫情出现反复,又出现了本土疫情,按照上述国家政策规定,养老机构继续实行封闭管理。截止目前,政策没有变化。感谢您对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关注与支持!
#青岛头条# 注意,注意,12月11日市北区开展便民核酸检测。按照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相关规定,为满足和便利市民进入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育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核酸检测需求,市北区定于12月11日(周日)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民核酸检测服务(具体时间、地点详见附件)。
请居民做好个人防护,当好自己的健康守护人!
山东青岛,常女士花了不少钱住进养老院,但入住以后,她发现和想象中的不同,与其说是养老院,更不如说就是一个宾馆,由于儿子要搬家,她提出退回剩下的10000多块钱,不料,协商不成,双方还大打出手起来。
常女士在去年4月20日来到这家养老院办理入住,一直住到9月29日。因为儿子搬家搬到沙口子那边,儿子来探望自己不方便,自己就不在这里住了。正常还剩下一万多的余额,他要求跟老板结账。对方表示会算算账,谁知常女士和儿子把行李装到车里准备离开时,对方人却不见了。
对于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让常女士非常气愤。另外,她认为这家养老公寓根本就是一家宾馆,先不说没有给老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就连所居住的房间都要经常更换,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宾馆,而且当初入住的时候,也没有签什么合同,直接就进行了入住。
由于对方一直拖着常女士,迟迟不愿意退款,无奈之下她只能将此事反映给记者。
记者和常女士的妹妹和常女士本人一起来到这家养老院,不过常女士说,老板一听说有记者来,就马上离开了,还说她的钱已经结果了。结账的是她的儿媳妇。不过儿媳妇结的是亲家的钱,自己的钱儿媳妇并没有管。
记者根据前台上面标注的几个电话号码,打过去都是无人接听的状态。这边记者尝试着联系老板,那边常女士的妹妹却和一名工作人员打了起来,对方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但很快又站了起来。
由于双方的情绪都比较激动,记者只能先带着常女士离开,本想着带她去市场监管所维权,但常女士还是想先回家和孩子商量一下,然后再考虑接下来的事情。不过,根据相关部门的系统查询发现,这家养老院并没有进行备案,接下来回到现场好好看一下。
不得不说,常女士一家人的遭遇确实挺糟心的,毕竟一万多块钱也不是小钱,虽然不清楚在常女士住的时候是否有什么事发生过,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这家机构并非是正规的养老院。
养老院是专门为能够自理、安享晚年的老年人设立的。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娱乐、健身、医疗、保健等服务。一般分为公立养老院和私立养老院两种类型。但也不见得贵的就一定是好的,主要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人们晚年或多或少患有疾病或可能患上突发疾病,因此,首先选择养老院要取决于该养老院是否设有医务室,专职医生以及足够的医疗设备。一旦发现老人有医疗需要,便可以尽快在医院接受有效治疗,并能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
其次就是硬件设施,无外乎养老规模,能容纳多少床位,几人间,居住面积是否达到正常标准,生活设施是否配套齐全,有无急救措施,健身和娱乐设施是否配备,让老人快乐活动。老人的晚年生活,都希望能有人陪自己聊聊天,有点事干,如果像常女士这样,只是提供一个住的地方,那就没什么意义了。
最后要看的就是是否离家近,方便子女探望,是否离医院近,方便就诊,区域环境好、交通便利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青岛头条# #养老院大真探#
近日,青岛,一老人在养老院离世丢失了遗物,儿子竟向养老院索赔50万?原来,老人过世以后,李先生发现自己给父亲买的一床被子丢失了,他觉得这是父亲的遗物,但现在找不到了,就一气之下提出100倍的赔偿,但养老院却报案说儿子讹诈50万!
李先生的父亲在今年3月17日不幸离世,李先生知道后悲痛欲绝,父亲走的时候自己没在他身边,所以心中非常遗憾!而父亲留下的遗物,就成为了他纪念父亲的东西。但是,他在父亲生前,给父亲花568元买的被子却不见了,这就成了李先生的一块心病!
当时因为是疫情期间,养老院有规定,外来人员不能进入。所以,养老院就安排了护工帮老人收拾了遗物,一共整理了2个大箱子,床单、衣服之类的生活物品都放了进去。护工拿到门口的时候,院长让李先生当面清点一下,李先生表示自己信任养老院,再加上父亲刚刚去世,他实在没有心情去管这些事情,就直接拿着纸箱回去了。
3月19日,李先生逐渐接受了父亲离世的事实,然后在家里收拾父亲的遗物,从而发现少了一床被子!这床被子李先生记得非常的清楚,因为他买过来还没多久,父亲只盖了两三次,他觉得这床被子对他来说有特殊的意义,就想把这被子给找回来,但却怎么也找不到!
李先生查过养老院的监控,但监控只能拍到走廊,而且拍得也不清楚!他怀疑是护工拿走了被子被子,但养老院不认可这个说法,所以双方一直争执不下。李先生一气之下,就随口说要养老院按照被子的100倍赔偿,也就是56800元,可没想到到了养老院的嘴里,变成李先生向养老院讹诈50万元!
当李先生接到警方电话的时候,他非常吃惊,他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是养老院恶意报案扭曲事实,他让养老院拿出证据!自己其实根本不差钱,说那气话也是想让养老院给自己一个态度,把被子找出来。如果真的找不到,那就把护工开除给自己一个交代!
其实,一开始养老院的态度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他们自认倒霉,也承认自己有一定的责任,毕竟没有和李先生当面点清东西,所以他们愿意赔偿李先生1000元!但李先生表示自己不差钱,要么把被子还给自己,要么让养老院把护工给开除了!
养老院表示,这个护工一直都很好,不可能去拿老人的东西,更何况人死了,这被子是人都忌讳,又怎么可能会把被子给拿走呢?而且,被人扣上一个小偷的被子,谁会愿意呢?就这样让他们把护工给开除,没有道理,毕竟没有证据证明是护工偷的!
而李先生看对方不按自己的要求解决事情,就提出让养老院赔偿100倍!就这样,养老院觉得李先生是故意找麻烦,报案说李先生先讹诈50万,但李先生不承认,说自己只要求赔偿100倍,而那也是一句气话!
双方各执一词,到底是养老院说谎,还是李先生借机讹诈呢?这个时候其实很难判断了,因为双方都没有证据!
双方在交接的时候没有清点,现在李先生说被子少了,那这个被子到底是没有放进去呢?还是李先生拿回家以后丢了呢?李先生现在抓着养老院没有清点交接这个漏洞,要求养老院向自己负责,除非养老院有证据证明被子放进去了!
警员了解事情后,就对双方进行了调解!警员说这是一个误会,李先生说的是气话,不能当真。让养老院提高赔偿,给李先生2000元,而李先生也退一步,拿2000元算了,双方息事宁人,不要没完没了!
但李先生坚决表示不是钱的事情,他决定走法律途径,不管付出任何代价,他都能够接受!
这件事情双方的说辞听过来都有道理,我理解李先生的心情,也相信他不是为了钱,因为这被子对他来说有特殊的意义,不能拿钱来衡量,而养老院愿意拿2000元赔偿,我觉得也是仁义已尽,毕竟差不多是4倍的赔偿!
不管是不是养老院拿的,他们这个态度我觉得已经可以了!而且,退一步说,就算李先生采取法律途径,法律也是要讲证据的,更不可能支持李先生100倍的赔偿要求,更不会随便把一个员工给开除!
虽然根据《民法典》规定,养老院有保管老人物品的责任和义务,但不可能要求养老院按照100倍去赔偿,这是没有道理的!而且,双方在交接物品时,李先生个人也有责任,他也没有去确认父亲的遗物,哪怕他去告,也要拿出证据证明是护工把他父亲的被子给偷走了!
我不太相信有人会拿死人的被子,人已经走了,李先生不要跟养老院过不去了,双方各退一步,得饶人处且饶人!
那么,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你觉得养老院赔偿2000元,李先生该接受吗?
人均200不可能吧?那去青岛旅游一个月两个人包伙食才6000?比养老院还划算?
前段时间⌚️由于疫情、天气等因素影响,平度、胶州等地菜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