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税加上,房地产就起来了。不然房产税设计那么多年白费了。
发布的居民“未来3个月购房意愿”调查结果,2022年4季度创下了历史新低。
不买房、继续观望,仍然是多数人的想法。
由此可见,要让楼市回暖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给一线城市楼市松绑,尽早公布房地产税试点的细节、出台温和的试点方案,是重中之重。
彻底摒弃征收房地产税的理念,才是拯救房地产市场的根本方案!
算一下,集齐六个钱包,好不容易付了首付,贷款办下来了,买了个150万的房子,每个月还款7000,房地产税按照百分之二计算,一个月缴税2500,也就是说,一个月基本生活成本就要9500!这根本承受不了!
还贷就算了,毕竟是自己的房子,可买房缴税之后还要每个月再缴税,真就要了老百姓老命了[流泪]
就是因为房地产税,房价才下降的,只有不征,才能救房价[流泪]
没人是傻子
房地产税,无法“劫富济贫”,反而会加剧“贫富差距”。为什么呢?宽哥认为至少有这2点:
一、只要开始征收“房地产税”,铁定会出现低价抛售房产的行为,任何商品市场只要出现低价抛售,就会引起价格崩盘,二手房子价格直接影响新房价格,新房价格直接影响土地出让价格。
博弈的结果是:没有哪个城市会傻到为了那几百万几千万的房地产税,而承担土地出让的几亿几十亿的收入损失。
二、最不依赖土地财政收入的深圳市,也一样不敢征收“房地产税”,深圳最大的风险不是产业转移,那最多短痛几年就能恢复或创造新产业,深圳最大的风险是大量底层打工仔离开深圳,所以为什么深圳叫停“城中村改造”,因为城中村改造之后,无一例外会抬高租房价格,深圳8成打工者住在城中村,承担不了房租上涨过快。
如果深圳征收“房地产税”,必然导致房东抬高小区租房的价格,转移税收成本给租客,继而挤压租客往城中村下沉,必然抬高深圳整个租房价格,这是深圳政府最担心的风险。
博弈的结果是:深圳如果征收房地产税,最后买单的是底层打工仔的房租,直接损失的是深圳最广大群体的流失,这是深圳政府无法承担的后果。
连深圳都不敢征收这个税,其它哪个城市要是试点开征,哪个城市就要债务就要出问题,尤其城投债务,实属大雷一个。
#宽哥有理投资分享#
结论:房地产税无法“劫富济贫”,反而会加剧“贫富差距”。因为有房产的富人会想尽办法转嫁成本给租房的穷人。
#聊聊买房这件事# 钱少买小的,钱多买大的,现在买房就是爱国,可以拉动经济和GDP,对经济复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土地卖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房地产税了
现在是拼命推房地产大家还不想买,再收房地产税更加没人买了。
善思慎言60万亿城投债务和房产税之间关系。最近几天60万亿城投债务都是新闻热点,上面说了,谁的孩子谁抱走,关键是这个孩子太重了。抱不动啊!可能地方也没有打算抱,违约就违约吧,又不是咱一家。现在问题出了,总要解决,以前靠土地财政,房地产市场红红火火的,日子过得还可以,现在难以为继了。怎么办?疫情三年,国家拿出了大把钱用于防疫,据说三年花了24万亿左右。国家也不容易。再说百姓和企业也不容易,为了支援小微企业,很多税收也免交了。但是总要为地方财政找个进项啊。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房产税了。本来三年前就该征税的,因为疫情暂缓了。房产税才是解决地方财政压力一个大头进项,也是调节贫富差距的一个方式之一。不知道能不能下决心去执行这个政策。但是长远来说,早晚都要干这个事情。
利空不出尽,那就不会涨!!房价企稳预计在房地产税出台半年后!!要不一直探底中!!
房产税与延迟退休
有人研判关于房地产会出台大的举措政策,猜测可能是要出台房地产税,一旦落地,便会对房地产造成重大影响。
短时间出台的可能性不可能的,在鼓励消费、增加投资,恢复经济的状态下,减税降费是支持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个时间点加税可能性为零。
另外一个与民众休戚相关的事项是延退,延迟退休原本全国一盘棋,2021年改为由各省市自行安排方案实施,这本是一招绝佳布局,可以按不同地区发展状态,自行决定方案和时间表。
但2022年疫情防控的状况与2021年和2020年更加困难,整个社会的重心全部集中在动态清零而疲于奔波之中,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而这种不利于恢复经济和稳定发展的调整,都需要为大的目标让步,就业压力、失业的压力、企业经营的压力,都不支持短期推出延迟退休。
因而:房产税与延迟退休两项关乎民众的生活政策,一二年内不会推出。
延迟退休、房地产税都需要立法先行,需要一个立法过程,不同于紧急状态下疫情防控,所以疫情防控回归常态,民众的法制观念也要回归,重大事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严格的规定和程序,不会横空出世。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房地产# #延迟退休#
不是吧?经济学家薛兆丰:房产税不但不能抑制房价,还会让二手房空置推高房价[震惊]
去年房地产税试点甚嚣尘上,专家预计,房地产税正式推出已经不远了;网友普遍都认为:对二手房征收重税,会让房价下跌,让炒房者望而却步。
对此,经济学教授薛兆丰的看法完全不同,他语出惊人:房产税根本不会导致房价下跌!他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1、供需关系决定了炒房客的存在,投资需求也是需求。
商品之所以具有“投资需求”,是由于它可以满足“使用需求”,而不仅是由于它可以转手,要是没有“使用需求”的支持,光靠转手不可能赚钱。只要存在“使用需求”,无论怎样打击转手,也不可能缓解“使用需求”。
为什么总有人要买二手房?因为在一手房推出时,他们看不准行情,不知道房地产要升还是要跌。二手房卖主则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承担了最大的风险,自然具有获得高收益的权益,他们实际上有功于房地产市场。
2、重税不但不会降低房价,反而会推高房价。
重税对二手市场的打击与对一手市场的打击是一样的,若只要对中间课以重税,就能把商品的价格降下来,那对图书零售商征税40%,就能让读者买到出厂价的图书吗?不可能,只会让价格更高,因为成本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
薛兆丰教授的观点还不仅于此,以下写在《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中的经济学观点也会震碎你的三观!
一、上大学根本不是为了学什么知识;
经济学家薛兆丰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一书中这么写道:上大学其实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提升一个叫做“学习能力”的技能,同时向社会发射一个“我是人才”的信号。
为什么现在很多学校要求211,985?其实就是一种低成本的人才选拔机制所致。
作为招聘单位,他们不可能花很长的时间去深度地了解你的过去和背景,最简单也最节约成本的方式,自然是用学历去衡量你是不是人才。
二、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是经济学理论中最大的“谎言”。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中,有一个关于成本的例子:近来年,很多人批评中间商,社会上东西这么贵,都是因为中间商赚了很多钱。如果我们跳过中间商直接和厂家打交道,东西就会便宜很多。
这句话就是著名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他举例说,花一块钱买水,出厂价才1毛钱,自己交易,最多两毛!薛兆丰老师指出,这种想法只考虑了货币成本,而没有考虑所有成本。
不经过中间商,直接去厂里买矿泉水喝,要负担运输成本、时间成本、议价成本,这些成本,本来是家门口的超市就能替我们承担。如果我们不经过中间商,直接去地里买青菜、去屠宰场买猪肉,一天什么也别干了,成本将高得你无法想象,可能买一瓶水需要100块。
在地里只值1毛钱的青菜,人们再付9毛钱就能在家门口买到,已经是当前约束条件下,能支付的最低成本了。
薛兆丰,1968年生于广东,1991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应用数学系。2003年,他前往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学习经济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10年,42岁的薛兆丰进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授课任职,同时他还担任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2017年的2月,在罗振宇不断劝说下,他加入了得到讲师团,《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上线仅70天,订阅人数就超过了10万。9个月后,订阅人数超21万,不到一年时间,为平台创下6000多万收益,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经济学课堂。
随后几年他潜心创作,一部《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就此诞生。在这本书中,有很多看似惊世骇俗但实际上却极其有理的观点:“三妻四妾是女人的福利,男人的噩梦。”为什么这么说呢?
1、一夫多妻增加了女人的选择权,剥夺了男人的选择权:
虽然不见得每一个女人都愿意和别人分享一个丈夫,但只要社会上有一些男人和女人愿意实施一夫多妻,那就会有更多的男人娶不到媳妇,这些男人都空出来可供她们选择,女人的选择范围扩大了。
对于男人而言,情况刚好相反。只要社会上有一些男人和女人愿意实施一夫多妻,那未婚女人的数量就会加速减少,男人的选择范围就会缩小。个别男人娶了多个女人,而有一些男人就可能终生娶不到老婆了。
2、赞成一夫多妻的都是普通男人
实际的结果是,那些赞成一夫多妻制的男人绝大部分是比较普通的男人,他们在一夫多妻制度下,情况反而变糟了;女人的选择范围就增加了,她们的处境也变好了。
类似的故事和案例,在《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中还有很多。实名制真的会对火车票价有帮助吗?发国难财的人应该被判刑吗?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解释,用深入浅出的文字,为普通人搞懂经济学答疑解惑。
薛老师不仅把课程精华汇总其中,更是结合了日常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的经济难题,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剖析,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拿来就能用。非常适合对经济学感兴趣,又没时间从头系统学习的普罗大众。
如果你想拨开迷雾看清这个世界的运行逻辑,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少踩坑,强烈推荐这本书,戳这里下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