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区房价似乎比天气冷的快!滨江区江南实验学区的钱塘春晓法拍房,仅拍出约3.5万元/㎡的价格,有点出乎意料……一算房价直接跌回五年前!
低于评估价300万成交!这两套法拍房真的捡漏了?
11月8日,滨江区江南实验学区钱塘春晓成交一套法拍房,总价600万元,低于市场价366万元;而早在5天前,奥体核心板块的旭江华庭(绿地旭辉城)底价成交了一套法拍房,总价1080万元,同样低于评估价近300万元。
事实上,最近不少法拍房都出现低于评估价成交的情况,有的大热楼盘房源甚至出现流拍,不禁让人感到寒意已至。
#明艳风景# 杭州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旧称苏公堤,长堤卧波,贯通整个湖的南北两测景区林荫大堤。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妖媚的风景线。元代又称为“六桥烟柳”而被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游”西湖 钱塘西湖踏苏堤,曲院风荷两依依。花港观鱼犹未尽,转身追入清波里。(苏堤春晓、曲院风荷、花港观鱼均为“西湖十景”)
西湖夜饮//徐小华
今夜,我与西湖隔窗对坐
窗外是寒风凛冽的冷
窗内是空调制造的春
不去问,苏堤几时春晓
不去管柳浪如何闻莺
一仰勃子,且喝下西湖
那滩千古悠悠的旧事
谁问过?西湖歌舞几时休
轻风细雨,断桥已残雪
弄箫的佳人是否已独上红楼
任它暖风吹得我自醉
吃一口钱塘的鲥鱼
品一品糖醋的东坡肉
随那满湖的小令和诗句
凄风冷雨地游走
窗外的北风,收拾起潋滟的水光
看不清站着的雷峰塔
不理会跪着的秦桧
我推盏起身,试了试
一个醉饱的嗝
能不能冲走湖中
那点稀疏的桨声灯影
(图片来自网络)
苏堤春晓,西湖十景之首,是以苏堤的“长堤六桥、桃红柳绿”为主题的跨湖古堤景观。“平堤绕碧想前贤,太守风流接踵传”,提起苏堤,就不得不让人想起苏东坡。北宋元祐五年大诗人苏东坡正任杭州知州,淤塞日久的西湖,得到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清挖出的淤泥,用来堆筑成一条纵贯西湖南北的长堤,堤上辟六桥,沿堤植柳、桃。尽管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这条长堤经历了被毁、重建、湮废、迁建的巨大变化。但是堤的称呼始终如一——苏公堤,简称苏堤。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 “苏堤春晓”景观是指寒冬过后,苏堤报春的美妙景色。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苏堤贯穿西湖南北的林荫大堤,是北宋元祐四年(1089),诗人苏轼(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所建,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也叫“苏公堤”。因春景迷人,亦被称为“苏堤春晓”。苏堤全长近3公里,堤上柏油路两侧柳树成荫。你可以漫步欣赏三潭印月、雷峰塔等西湖美景,人少时骑单车也很不错。
北宋名士苏东坡,曾经是一任杭州太守,也就是杭州的市长。苏东坡在任期间在杭州历经图治,组织杭州百姓疏浚西湖,淤泥便堆积成了苏堤。苏堤的入口处,有大文豪苏东坡的雕像。西湖的历史与老大学士紧密关联,“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就是老苏为西湖留下的千古名句。 雕像后面有一座苏东坡纪念馆,可以进去看一下,了解一下苏东坡与西湖的故事。 苏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长2797米,宽30~40米。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它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的。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苏堤望山桥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苏堤两旁遍植桃柳,四季景色各异,每逢阳春三月,柳树成烟,掩映湖面,风趣横生。有诗为证:树烟花雾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苏堤由南而北有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六座桥,杭州人将这六座桥俗称为“六吊桥”,民间有“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的歌谣。解放后六桥重新加固并拓宽,桥栏杆全部采用青田雕刻民族形式图案,保持古桥原有风貌。
苏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漫步在堤上,新柳如烟,春风骀荡,好鸟和鸣,意境动人,故称之为“苏堤春晓”。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每当春风吹拂,苏堤上杨柳吐翠,艳桃灼灼,长堤延伸,六桥起伏。晨曦初露时,湖波如镜,桥影照水,鸟语啁啾,柳丝舒卷飘忽,桃花笑脸相迎。置身堤上,湖光胜景如画图般展开,多方神采,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赞]苏堤六桥
沿堤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古朴美观,分别是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桥头所见,各领风骚:
映波桥与花港公园又相邻,垂杨带跨雨,烟波摇漾;
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俶塔,近实远虚;
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
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
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
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构成这一条堤岸由南向北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著名的石桥,故杭州市民称苏堤为六吊桥。映波桥和锁澜桥之间有著名景点“花港观渔”的入口,站在映波桥上可见到里面的一角;压堤桥适合观赏西湖全景,桥南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皇帝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东浦桥则是湖上赏日出的好地方。
苏堤两端景点较集中,南端路口有苏东坡纪念馆,可免费参观,此处离雷峰塔、净慈寺仅500米。北段路口附近有岳王庙、曲院风荷、孤山公园等景点,还有《印象西湖》的演出地。
#抄书# #抄书打卡# #挑战抄书100天#
抄书打卡第226天
散文《春日游杭记》(林语堂)
在看到这篇散文时,率先看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林语堂”三字,再一看文题“春日游杭记”,我想当然的就将这篇散文归入优美的风景散文之列,于是立刻读起。可结果却有些让我大失所望,原本对美丽风景的期许也随之而逝。
在不算短的篇幅中,关于风景的描写有,但相对少,主要就是写人。有在车上遇到的大啖大嚼、不顾吃相的土豪和挂有铁路局徽章行动无礼的正装青年,有在虎跑遇到的身着长衫马褂嫌弃泥土和瀑布的六岁娇惯少爷,有为了摆拍喝茶的游客,还有玉泉观鱼时遇到的大谈现代婚姻问题崇尚独身主义的和尚……总之对每处人的描写都充满了无限讽刺,让我看着真是不怎么舒服。
原本春日是苏杭最美之时,可这番描述却是大煞风景,更破坏了我“春日游杭”之心。幸好我恰逢春日游过杭州,还对杭州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好印象,否则定会被文章误导,失了赏游之心。
提起我的春日游杭记,就不得不提作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所谓的“苏堤”是后人为了纪念时任杭州知州的北宋名人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而名。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跨卧在西湖之上,全长近三公里。沿堤建有六座古朴美观的单孔石拱桥,分别是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颐和园的西堤就是乾隆皇帝仿苏堤而建,可见其对江南风情的钟爱。
苏堤的美,是我这种文笔薄弱的人描绘不出来的,此时就借用明王世贞《由钱塘门度六桥堤》之句,来展示苏堤之美吧。
“拂幰莺啼出谷频,长堤天矫跨苍旻。六桥天阔争虹影,五马飙轻散曲尘。
碧水乍摇如转盼,青山初沐竞舒颦。莫轻杨柳无情思,谁是风流白舍人。”
苏堤,旧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苏堤是北宋元祐四年(1089),诗人苏轼(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
【中文名】苏堤
【外文名】Su Causeway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
【历史】
苏堤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当官时指挥20多万人利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葑草和淤泥堆积而成。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虽说是雏形,但是,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桥,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都已经有了。南宋(13世纪)以来,“苏堤春晓”就是“西湖十景”之首。 长堤卧波,贯通了整个湖的南北两侧,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被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东坡)第二次来杭做知州(任期1089年-1091年)时,见西湖草长水涸,葑田已占西湖之半,于是在第二年上书朝廷,要求疏浚西湖。凭着朝廷给他的100道僧人的“度牒”,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募民开湖,花了20多万人工,终于把葑草打撩干净,并用挖出的葑草和淤泥筑起了这条长堤。后人为缅怀他,称此堤为“苏公堤”,简称“苏堤”。南宋年间,在堤上先后辟建了亭台楼阁,成了湖上游览的喧闹之地。1988年,在堤的南端建起了杭州苏东坡纪念馆,内有苏东坡雕像和苏东坡历史资料展厅。
【杭州西湖】
【位置】
整条堤纵跨西湖南北两岸,堤身用疏浚挖出的葑草和湖泥堆筑而成。堤体为南北走向,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北山,纵贯湖面,距湖西岸约500米,距湖东岸约2300米,把湖面分为西小东大的两部分(面积比约为1:5)。
堤有6桥相接,现长2797米,堤宽30-40米,高出湖面0.4米。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个西湖水域,为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观赏树木以及大批花草,还有北宋所建的六座单孔半圆石拱桥,自南而北依次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束)浦、跨虹。
【苏堤景色】
苏堤旧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现长2797米。为北宋文人苏轼(1089年)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时取湖泥和葑草堆筑而成。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苏东坡曾有诗云:“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每当寒冬一过,春风吹拂,苏堤便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
【苏堤碑【】
堤上垂柳初绿、桃花盛开之时,绿柳如烟、红桃如雾,红翠间错,灿烂如锦。最动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时,湖波如镜,桥影照水,鸟语啁啾,柳丝舒卷飘忽,桃花笑脸相迎。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无限柔情。这时桃红柳绿,景色尤佳,游人漫步在堤上,看晓雾中西湖苏醒,新柳如烟,春风骀荡,好鸟和鸣,意境动人。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多方神采,如梦如幻……故称之为“苏堤春晓”。
苏堤上还栽植玉兰、樱花、芙蓉、木樨等多种观赏花木,一年四季,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而时序变换,晨昏晴雨,氛围不同,景色各异。如诗若画的怡人风光,使苏堤成了人们常年游赏的地方。南宋时,这里一度形成湖中集市。
【杭州西湖苏堤及周边景色】
《武林旧事》记载清明节前后游湖盛况时就写道:“苏堤一带,桃柳浓阴,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球,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斤斗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又有买卖赶集,香茶细果,酒中所需。而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和鼓,琐碎戏具,以诱悦童曹者,在在成市。”
苏堤上的六座石拱桥,如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邻,垂杨带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俶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湖西诸山,峰峦叠嶂,如水墨山水画,且近景有丁家山岚翠可挹,远景有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御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最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得名】
据《元史》记载,元祐五年(1090)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虽说是雏形,但是,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桥,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都已经有了。据说,这些名字都出自苏东坡的锦心绣口。
杭州何以成为历史上天下人趋之若鹜的人间天堂?翻开杭州厚重的历史,透过扑面而来的脂粉香尘,人们不难看到,其主要的动因,便是两宋时期风生水起的美女经济的倾力打造。
两宋时期,文人学士的地位大大提高,各地州府的主要官员无不是清一色的文人学士,许多风流才子进入地方的领导管理高层。在北宋杭州的历史上,一代文豪苏轼就曾两次来杭州做官。苏轼虽是一介文人,但也深谙美女经济之道。原来大宋自开国以来,虽然边境狼烟不断,但国内社会安定,加之朝廷因“陈桥兵变”而重文轻武,文人士大夫更觉扬眉吐气,一登龙门,便顿觉风生水起,立即竞相奢华,放浪形骸,尽情恣纵。苏轼虽然居官清廉,处事勤俭,但身处红尘之中,这些迎来送往的宴会也难以推辞,每当身临其境,苏轼就不禁感叹,官场之中,宦海之内,不沾声色者,真是寥若晨星!即便是苏轼忘年之交的江南词人张先,此时高龄已八十有五,虽致仕归隐多年,但依然是妻妾成群。苏轼曾赋诗戏曰:“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而张先并不在意,竟然又新娶一房小妾。苏轼又赋诗调侃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张先对此也不过一笑了之。
其时,苏轼在杭州虽身为通判,但他文坛名声甚盛,为朝野所推重,自是社会名流,才望远播,凡杭城大小官员,无不以与苏轼同席共座为荣。因而苏轼以美女经济拉动杭州的经济发展的决策,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响应。当时杭州有一年一度的官府开煮新酒的风俗,为了推销新酒都要“点呈”,酒库雇来许多容貌秀丽的大牌官妓来大造声势,苏轼不仅积极参与组织活动,而且身体力行带领这些官妓走上街头进行广告宣传,一时引得成千上万的杭州百姓密密排列街道两旁驻足观看,形成了万人围观的盛大场面。“点呈”活动一般都要到深夜才散。而这夜间的“点呈”活动更是美不胜收。这些大排官妓,华服纵马,踩着月光,异香馥郁,光彩夺人,恍如仙子下界。观看这支香艳娇美的广告宣传的千骑队伍,成为了当时杭州城的一大胜事。
苏轼一次出游就可集合起千余官妓,不仅反映了风流才子苏轼的强大的号召力,而且也说明了杭州的“烟花业”的兴旺发达。据史料记载,当时杭州各处都有妓院歌馆,从上、下抱剑营、漆器墙、沙皮巷、清河坊、融和坊、荐桥、新街、后市街,到金波桥等两河以至瓦市,每逢夜晚都是一路灯火,一路歌声。《钱塘梦》中就说道,杭城“有三十六条花柳巷”。美女经济带来杭州的繁华,可见一斑,而杭州只不过是北宋时的一州而已。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好景,归去凤池夸。”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一阙《望海潮》,使人们看到了美女经济对杭州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巨大影响。
经过北宋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到了南宋时,开始了杭州的发展的鼎盛时期。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0年,朝廷置行宫于杭州,为行在治所,升为临安府。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南宋定都于此,一时皇亲国戚、王公重臣,还有豪富巨贾纷纷争相在杭州城中兴建庭院,以便金屋藏娇。一百多年间修建的大小花园不计其数,各家“因缘包占,增叠堤岸,日益填塞”。官府为了满足朝廷歌舞升平的需要,在杭州西湖周边兴建起亭台楼阁。当时文人祝穆所写的《方舆胜览》中就记载了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等西湖十景。《武林旧事》卷三《西湖临幸》和《梦梁录》等书中都记录了西湖景色别具风采,亭台楼阁巧夺天工,美女歌妓每天莺歌燕舞,西湖景色四季各有不同,但都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宋高宗赵构偏于江南一隅的美色美景之中,更是乐不思蜀。南宋诗人林升写诗讽刺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孝宗时大学士俞国宝面对西湖丽人美景,曾写了一手《风人松》,词中写道:“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泠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东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在,湖水湖烟。明日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 宋孝宗观赏后认为:“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建议把“明日再携残酒”改为“明日重扶残醉”。俞国宝因此官运亨通。好一个“再携残酒”、好一个“重扶残醉”。后来做过参知政事的蜀人文及翁刚登进士第时,有人问他:“西蜀有此景否?”文及翁即赋《贺新郎》一首。开头一句是“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杭州西湖的美色美景不仅熏醉了天下游人,更熏醉大宋王朝的皇帝和王公大臣。杭州这一美女经济打造的人间天堂,在给后世留下名满天下的游览胜地的同时,也成为了南宋王朝沦落到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奢靡风气之中的历史见证。
老公近期出差多,儿子上学放学接送由我负责。今天,我下班去托管机构接儿子放学,那时已经是六点半,儿子刚上完兴趣课。
回到家是晚上七点。公公婆婆已经做好饭菜等我们。吃过晚饭,是七点半左右。
儿子说:“妈妈,我们先看完《浙江寻宝记》再洗澡,昨晚看完第四章了,今晚你读第五到第七章,我读第八至第十章。今晚必须看完浙江寻宝记。”
我表示支持和赞成。我们马上回到阅读一角,翻开书就开始阅读了。先是我读,儿子一边看书一边认真听。他没有打断过我。去年11月中旬,我和亲妹去过浙江省,对苏堤春晓、断桥残雪、西湖龙井、钱塘潮、嘉兴、南湖、义乌记忆深刻。今晚算回味了一遍浙江行。
儿子读第八至第十章,对书中出现的那些神兽:顶呱呱、亮晶晶、叮叮当、白花花、急吼吼、慢吞吞、金灿灿等充满兴趣,并拿本子记录了下来。不过,他对书中出现的名人诸葛亮、苏东坡、王羲之、赵孟頫还没啥概念。
亲子阅读时间过得很快,等看完记录完已经晚上九点。儿子洗澡后跟小妹妹玩了。而我忙着洗脏衣服地垫袜子再洗澡洗头,时针快指向十点,赶紧带孩子们睡觉。明天早起送孩子们上学,赶回单位上班,明天又是充实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