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武:中国拉动经济其实没那么复杂,就这么三板斧】#风闻唠嗑儿#
房地产现在不是怎么控制的问题,而是怎么给它输血,让它坐起来,继续拉车的问题。
问题是过去几年严防死守,三条红线什么的,已经把房地产开发商基本上都搞死了,尤其是之前的民营房地产开发商,大大小小的基本上全躺平了,这一两年就是苟着,死也不能死,活也活不了,就是苟着,所以才会有许老板跳楼这种事儿发生。
我国这个经济,以前其实套路也简单。经济形势不好,就上基建项目,钱放出去,然后就往房地产里流。所以就分两步,第一步上基建项目,第二步搞房地产。如果还有第三步,就是大搞区域中心城市,聚集人口。
简单说,就是修高铁,盖房子,建大城。房地产一动起来,地方财政就有钱了,地方有钱,就可以在地方上继续搞更多基建,经济就滚起来了,就业也就来了。

当然,这个套路简单易操作,最后的结果就是地方上学会了之后,大家都搞得很猛,都是大干快上,也不管自己的财政负担能力如何,反正就是先下手为强,就先搞起来再说。
尤其是我们的这个流官制之下,每个人在一个地方就干一届就走了,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所以,只要自己任上能干出来成绩,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好看,就升官走了,留下的坑让后面的人去想办法。
还有个原因是,我们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所以一个地方如果不搞,就会变成给区域中心城市输血,自己啥也落不着。
四万亿之后,一些省会城市迅速发展成了区域中心城市,而一些没有积极把省会城市做大做强的地方,就被动了,变成了给别人输血。西安、郑州、武汉、成都、合肥等等,这些新一线城市都是这么搞起来的。
先把自己做大做强,聚集人口,然后聚集产业,把自己变成一个大雪球,去卷别人,就可以避免被别人卷走。人口聚集不起来,产业也没有,自己没有能力提供就业机会,就变成别人的劳动力提供者了。

这个竞争其实很像三体里说的暗黑森林的逻辑,因为谁都不愿意被别人吸血,而想吸血别人,最后就变成了大家都不断的用政策杠杆给自己加速。
所以,过去这些年,确实一些地方在用这个套路发展的过程中,搞得太快,雪球滚得太快,越来越大,负债也越来越高,问题也比较大。但这些问题是需要通过找到新的发展路径来解决的,而不是把这个路堵死,又找不到新的出路,经济就停下来了,就业也没了,大家都感觉日子难过。
当然,这不完全是房地产被打压的问题,也有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也有疫情的影响,各方面的因素都有。但现在的条件也变了,不是四万亿的时候了。四万亿投资实际带动的社会投资可能会放大十倍,但今天就算是增加十万亿的货币投放,也就是大家希望的放水,也很难达到当年四万亿的效果了。
因为首先是基建的空间不大了,基本上全国大多数县都已经通了高速公路,大多数地级市一级的地方都有了火车甚至高铁,农村的道路、水利什么的现在空间也有限,确实留下的发挥空间不大了。

所以说,见事要早,不能迟,要善于捕捉机遇,注重时机。时机恰当,十块钱可以办成一百块钱的事,时机不恰当,一百块钱也发挥不出十块钱的效果。
大家认为呢?(风闻社区)
同名同姓?!
中国网湖北中国网·湖北官方账号武汉都市圈产业能级再升级 武汉新城展示中心、红莲湖未来学校封顶
【90岁老人欲卖房,被120抬到房管局过户,工作人员现场俯身问询】1月10日,天津,在河西区房地产交易服务大厅,一名90多岁的老人卖房,房管局工作人员和房主确认卖房信息,需要视频取证,老人被抬到房产交易大厅过户,工作人员现场询问了好几遍才通过。工作人员表示,房管局可以下户到家里取证,只是由于买卖双方种种原因,最后叫了120把老人送到房管局办过户手续。对此有网友也表示理解,这种大事严谨点好。也有网友表示老人年纪大了,最好还是上门服务。

专家建议老百姓把三分之一的存款都拿来买房,中国经济就能恢复
最近,有位房地产行业的专家提出了一条“惊世骇俗”的建议。
他建议所有老百姓拿出家庭三分之一的存款用来购房,中国的经济整体就会被带动起来,
经济自然就恢复了。
随后,他的这一条论点被网友们各种口诛笔伐,有些网友还风趣的对此进行了调侃。
有的网友说:“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以为我不想买么?我得有钱啊?”。
还有的网友说:“建议全国人民都一年赚一个亿别赚那几千块钱,不够干啥的。”
当然,以上网友们的各种调侃其实是对专家所提建议的一种回应,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论点的否定。
对于专家提出的这种建议,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站在商人角度的一种偏激的论点。
首先,对于很多“刚需”年轻人来说,存款买第一套房都成问题。这部分人不想买房吗?答案肯定是想买,但是拿什么买?

大多数的“刚需”需要自己一点点的攒钱去实现自己买房的愿望,但是这个过程是不短的。尤其是,近几年的经济形势以及就业挑战导致普通人打工赚钱并不容易。
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企业也都缩减开支,对于员工的工资都会有所下调。
再加上疫情影响,各种本来不必要的花销增加的很多,比如购药、去医院看病治疗等等。
所以,对于刚需来说,这几年攒钱是一件非常苦难的事情。
其次,对于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中年人来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尤其是在这个关键的时期,虽然这部分人手里有一定的存款。
但是,这些存款其实还无法满足应对未来各种开销。房地产市场火爆的时候,有升值潜力,这部分人还能让手里的存款活动起来,投资买房或者改善让手里的钱活起来。
经历过这第一轮的疫情,我们能够发现很多中年人对于消费都开始采取保守的策略。

因为未来需要迎接的各种挑战和支出可能会比较高,手里没有足够的“过河钱”会非常困难。
一部分人还需要把存款用于家里老人抢救治疗的费用支出,而这笔费用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是有可能的,一波的感染就让很多中年人的存款彻底清空。
孩子的成长还需要资金来满足,所以在这个房地产下落的节点上,更不会进行房产的投资了。
最后,就是一些老年人。他们对于改善住房条件上其实没有很大的需求,尤其是现在。
他们的存款一部分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另外一部分就是养老医疗的备用金。
这次的疫情就可以看到,没有存款的老人连“活着”都很难实现,在各种稀缺药品无法买到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一些特殊渠道买高价的,很多这类的救命药如“免疫球蛋白”等价格涨了很多倍。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存款才能满足,没有存款拿什么来救命?
因此,专家所建议的用存款来购房,完全是不合时宜的。
打个比方,你让乌克兰的老百姓去买房,你觉得他们会买吗?买完就被炸成废墟。
当然,这个比喻可能不恰当。但是,房子是一堆钢筋水泥,不能吃不能喝还需要用钱来养它。
手里握着存款,还能在关键的时刻保命,我不禁要反问,是房子重要是命重要?
#头条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