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北伐最接近成功一次,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为何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之计?
- 2、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北伐最接近成功一次
1、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为何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之计?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有两种进攻方案,一种是走较为平坦的祁山道、褒斜道,走这两条路,风险低,行军方便,另一种是走较为凶险的子午道,子午道虽然险,但可以直达长安。
走子午道,是蜀军大将魏延提出来的,最终,诸葛亮经过仔细思量,并没有采取魏延的兵行险招,仍选择稳妥的进攻路线。那么,诸葛亮此举,原因何在?
魏延为人太过狂傲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接手的蜀国是个烂摊子,夷陵之战让蜀国元气大伤,诸葛亮要想重新振作蜀国,要花很大的力气。
刘备在世的时候,魏延受到重用,公元219年,刘备命魏延镇守汉中,汉中就好比蜀国的北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命魏延镇守这里,可见刘备对魏延的重视程度。
诸葛亮掌权后,蜀汉的目标仍是恢复汉室、统一天下,但诸葛亮不是刘备,况且“一朝天子一朝臣”,其用人策略和刘备也有所不同。
诸葛亮做事较为谨慎,一定程度说,诸葛亮基本做到了一碗水平端,但是人就有好恶,就会有主观性,在选人用人之时,诸葛亮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史料记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尽管魏延很有能力,统兵也是一把好手,可魏延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骄狂。魏延自视甚高、目中无人,大家碰到魏延都会主动避让,换言之,魏延在官场中不太受人待见。
除此之外,魏延还时常瞧不起诸葛亮,说丞相胆小,这些话想必也会传到诸葛亮耳中。即使诸葛亮再大度,在用人的时候,他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干扰。
换句话讲,之所以诸葛亮没有选择以子午谷来进军,跟魏延的性格和为人有一定关系。
敌人不仅仅是夏侯楙
之所以魏延提出出兵子午谷,一方面是为了攻敌于不备,因为子午谷地势复杂,行军困难,可以做到出其不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子午谷可以直达长安,甚至有机会拿下潼关,如果一切顺利,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第三点,就是因为守备长安的将领是夏侯楙。
史料记载“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夏侯楙的确不是个合格的将领,魏延赌得就是蜀军到达长安之后,夏侯楙会马上弃城而逃,这种可能性不能说没有,只不过比较低。
长安地势险要,而且城池坚固,就算夏侯楙不通兵法,但一旦据城死守,魏延的1万兵马能快速拿下长安吗?况且这里还有郭淮等人,一旦在短时间内攻不下长安,其他魏国将领必定来援,到了那个时候,魏延部队将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换个角度想,如果魏延拿下了长安,以他1万左右的兵力,能否守住长安还是个未知数,关中是魏国的防御要塞,魏军必定不会坐视不管。
魏延此举需要的不仅仅是兵力,而且要速度,况且一旦战事受阻,几乎是前进不能,后退不得,倘若蜀军被卡在子午谷内,更是危机重重。
魏延拿韩信暗度陈仓的招数来举例,有一定道理,但当时的魏军和楚军不同。韩信出兵陈仓之时,不仅提前下足了功夫,而且韩信还看到另一点,就是章邯等人的不得人心。
章邯本身是秦将,项羽杀其降卒二十万,其士卒也不一定会为章邯以死效力,除此之外,项羽大军征伐之处,时常是破坏殆尽,以至于项羽同样不得民心,与此同时,以项羽为中心的各个诸侯,也是各怀鬼胎,所以,韩信的暗度陈仓的策略才得以成功。
我们再看曹魏,虽说魏明帝曹睿即位不久,但曹魏政权牢固,君臣一心,对于蜀国的入侵,那是一致对外,所以说,魏延的子午奇谋,成功率很低。
走子午谷,风险太大,诸葛亮以谨慎著称
以弱胜强,以小博大,那就必须要冒险。在官渡之战,曹操较弱,袁绍很强,曹操想要取胜,那就不得不冒险,赤壁之战同样如此,曹操兵强,孙权兵弱,所以吴军以黄盖诈降,加之火攻,才取得胜利。
在巨大的风险之下,也包含着巨大的收益。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诸葛亮对一次北伐看得很重,他的主要目标不是直接夺下关中,而是先拿下陇右,拿下陇右之后,再以陇右为基础东进。陇右离着关中平原较远,魏军想要增援这里,就要长途跋涉,这对于魏军不是很有利。
对比通过子午谷攻下长安,拿下陇右的几率更大,关中是魏军守卫要地,如果要攻长安,必定要打硬仗,以当时蜀国的国力,和魏军硬碰硬,取胜的几率太低。
子午谷栈道年久失修,魏延率军一万,能不能通过子午谷都是个问题,更别说十天,即便通过子午谷,到时候士兵劳累不堪,再去进攻城池坚固的长安,取胜的几率有几分?
在诸葛亮看来,他要找一条稳妥的策略,当然,同冒险相比,稳妥的策略也意味着收益的减半。从平坦的祁山道、褒斜道出兵,成功的话,就能攻下陇右,而如果失败,还可以有序退兵,不至于损失太大,还可以保存有生力量。
以当时蜀国国力,诸葛亮的策略的确较为稳妥,诸葛亮不采用子午奇谋,也在情理之中。倘若采纳魏延的建议,那将是一场豪赌,取胜的几率虽低,但不是没有,一旦采取如此策略,蜀军很可能要压上全部底牌,赢的话将关中收入囊中,输得话,就可能和夷陵之战一个结果,对蜀军会造成重创。
然而,以诸葛亮想来,哪怕是失败,也不能损失太多,所以,第一次北伐,出兵陇右,才是最佳策略。
参考资料:《三国志·蜀书十》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鱼亭
2、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北伐最接近成功一次
诸葛亮26岁从隆中出山,成为刘备的智囊军师。234年,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在陕西宝鸡岐山五丈原。享年只有五十三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令万千后来人,凭吊感慨。
诸葛亮智慧,忠诚,鞠躬尽瘁,深谋远虑。那么五次北伐,为什么没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哪一次成果最大呢?
223年,诸葛亮受先主刘备托孤,辅佐16岁的后主刘禅,成为蜀汉政权的开府丞相。先主刘备夷陵兵败后一直坐镇白帝永安。诸葛亮在成都实质上也是总揽国事,只是没有开府。刘备去世时,因为刘禅还小,所以举国托付给诸葛亮,辅佐刘禅。开府治事。
刘备托孤
228年,诸葛亮做好充分的内部准备。(南征平定后方,安排好成都的人事格局,粮草物资提前供应到前线,对曹魏的信息掌握。)从汉中发兵。兵分两路,一路疑兵,赵云为主将。出褒斜栈道占据箕谷(陕西宝鸡眉县附近),做出攻击陕西关中的姿态,吸引曹魏主力。诸葛亮率大军主力出祁山(甘肃礼县),直取陇右。发动了第一次北伐。
发兵前的军事会议上,魏延献计从子午谷分出奇兵,直取长安。诸葛亮没有采纳。这是多少年来大家一直都争论的话题。很多人认为如果采纳魏延的计划,北伐就很大可能成功了。因为当时曹魏对蜀国疏于防备。长安守将夏侯楙纨绔子弟。诸葛亮认为子午谷出奇兵太险,拒绝了这个提议。我们来看看当时曹魏的地图。
从地形上看,即便魏延子午谷出奇兵计策成功,拿下长安。背后广大的雍凉还处在曹魏势力控制之下,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雍凉,关中西北边将面临雍凉骑兵的巨大压力。曹魏主力从潼关逼近,蜀军在关中就会遭遇东西两路的夹击。曹魏精锐是骑兵,蜀国精锐是山地步兵。关中平原对阵,蜀军没有任何优势。
如果蜀国成功取得陇右,将宝鸡以西的雍凉控制。将斩断曹魏右臂,切断雍凉与关中的通道。在陇山设置防御,随时可以进军关中平原。后方的雍凉土地、战马将成为蜀国短板的巨大补充。而且当时魏国的人口基数,军力和国力储备远在蜀国之上。诸葛亮面对实力强于自身的魏国,以攻代守,连消带打的策略无疑是长远而成熟的。
第一次北伐的疑兵之计完全奏效,曹真主力在箕谷被赵云吸引。诸葛亮大军兵出祁山,陇右震动。陇右五郡有三郡望风而降。魏将雍州刺史郭淮退守上邽(甘肃天水市)据守待援。曹魏朝野上下无不恐慌。曹叡亲征到长安坐镇,急调张郃领兵五万,支援陇右。张郃是资深名将,又对陇右非常熟悉。火速进兵,兵锋直指街亭。
街亭就在现在的甘肃天水市秦安县附近,是陇右和关中的咽喉要地。魏军占据街亭,就可以从关中源源不断的输送援军到陇右,与蜀军打成消耗战。如果魏国兵力占优势,也可以插入汉中到陇右之间,切断蜀军补给。打成歼灭战。
如果蜀军扼守住街亭,陇右还在抵抗的势力就失去了外援,诸葛亮可以从容经略陇右,切断魏国关中到雍凉的通道。陇右以及后方的雍凉将成为蜀国东征曹魏的堡垒基地。
魏蜀交战的风暴眼就在街亭。不管是用人失误,还是马谡违令,或是情报有误。总之,丞相参军马谡在街亭被张郃大败。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了街亭要地。
诸葛亮面临着极大风险,被迫从陇右全面撤军,退回汉中。投降的三郡也被魏国成功夺回。赵云也从箕谷撤回,好在赵云一路损失不大。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三级。
第二次北伐是为策应东吴,改变了攻击方向。同年的冬天出兵陈仓。被郝昭据守,数月都无法攻克,粮尽撤兵。
229年,第三次北伐采取了蚕食钓鱼策略,将汉中西侧的武都和阴平两地攻取。同时伏兵主力在武都的侧面,等待陇右援兵出击,再取陇右。魏军雍凉主将郭淮警觉,援军撤退没有中计。任由蜀军占据了武都和阴平。(甘肃天水市南边的文县和成县)这次有所收获。加强了汉中西侧的防卫屏障。但对北伐整体贡献成绩不大。
230年,曹真起大军伐蜀,遭遇持续大雨,退兵。诸葛亮派魏延、吴懿追击郭淮获取大胜。
231年,曹真病故。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仍旧是攻击陇右。在天水市附近大败司马懿。司马懿此后坚守不战,被魏国朝臣讥笑~畏蜀如虎。
但是蜀国李严,因为自己在汉中督运粮草不及时,就假传圣旨召诸葛亮回军。诸葛亮回军途中在木门道设伏,重伤了名将张郃,张郃伤重而亡。第四次北伐结束。
诸葛亮在汉中休养生息三年,234年第五次北伐。从褒斜栈道出汉中,在宝鸡岐山附近的渭水边结营,屯田驻兵。与司马懿相持数月,司马懿坚定防守,绝不出战。到10月,诸葛亮在五丈原病故。蜀军退兵。第五次北伐结束。
五次北伐,第一到第三次前后总共一年左右。算是一个整体连贯的组合动作。因为街亭失守,导致经略陇右战略布局失败。获得了武都、阴平两个加强侧翼防卫的地点。算是得到了安慰奖。
第四次北伐,碰到了对手司马懿。陇右经过几年战争,魏国的防卫力量,对诸葛亮的重视程度都大大提高。虽有杀敌斩获很大,但在战略上并没有实现控制陇右的突破。即便李严能够和诸葛亮实现密切配合,有司马懿的坚固防守,陇右之战也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司马懿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病故五丈原。未能有所建树。
综合对比,第一次北伐取得的战略成果最大,但损失也最大。劳师远征,关键战役失败,陇右三郡得而复失,损兵折将退回汉中。
第四次北伐取得的战术成果最大。重创魏军,击杀张郃。但是司马懿从战略上用严防死守,扼制了诸葛亮的陇右攻略。
诸葛亮精于治国,长于内政。军事技术上的连弩,木牛流马的发明令人惊叹。但蜀汉偏处西南,受地域国力的限制。诸葛亮纵有千般志气,万种奇谋。也没能实现复兴汉室,克复中原的理想。抱憾而终!
本文关键词: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哪一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如果不失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长安有多少守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和赵云战平,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这就是关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北伐最接近成功一次(为何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之计)》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