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是支柱性产业?很多人又开始兴奋了,好像多年来受委屈的小媳妇终于得到了婆婆的一次认可,甚至要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意思。我想这都是曲解,真的。什么人在欢呼房地产是支柱性产业的定义?就是开发商,开发商背后的资本利益集团,炒房的,将房子当成金融产品的,以及希望房子能继续成为牟利工具的那群人,当然还有无聊的自媒体人和部分所谓的专家。如果是这群人所希望的定义赋予,那么又该怎么理解房住不炒的定义呢?所谓房地产是支柱性产业,更多是从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角度上,承认房地产行业,以及背后的金融,地方土地政策,上下游产业链,包括所带动的广告,传媒,商业,服务,物业等综合产业对于当下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性,不得不承认地是地产行业做出过很大的贡献,确实很重要,完全否认房地产的带动作用是不对的。但这一切,并不是要改弦易辙,又回到20年、30年前的任意囤地,无序开发,放任炒作的时代,和上述人群希望的相去甚远。无非听到一个定义,然后终于有拨云见日,赫然开朗,长出一口气的感觉,仅此而已,不必欣欣然产生一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感觉。
房地产是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直接融资,这操作不错,所以我一直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所以现在只有呵呵呵呵呵呵呵。
将房地产业定性为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更是房奴们的包袱产业。昂贵的房价、高额的房贷、长期的月供,这三叠大山一样的包袱,重重的压在房奴们的肩上。腰被压弯了,背被压驼了,腿也被压得站不直了。30年的按揭贷款,月月保供,年年照还不误,逼得房奴们举步维艰、度日如年。消费能力的下降,生活质量的下降,使得本该有的人生快乐陷入了低谷。待30到期,房子成了破烂不堪的危房,健康的躯体成了步履蹒跚的老朽。
然而,房奴的时代并未就此结束。儿女长大成人了,还得成家立业,还得沿着父母的老路前行,还得按揭贷款买新房。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是代代买房安居、这条四百米转圈的接力跑道,却是永久性的河东无河西。还得一代又一代的把接力棒传下去,而这根接力棒就是代代相传的按揭买房接力贷。
经济学家说:新能源是20年前的房地产吗?
这几天,看到国内的一位所谓的经济学家说:新能源是20年前的房地产。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不仅不赞同;反而是表示怀疑。
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行为,最重要的两种精神: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怀疑一切可怀疑的言论或观点,特别是那些经济学家的话更要怀疑;这是因为:很多时候,这些经济学家说出来的观点,很多都不是对事实的研究;而是,像很多普通大众一样是自己的主观判断;也就是说,这些人说出来的观点没有太多的事实依据和调查数据,不具备投资的指导意义。
虽然,有人说,投资是艺术不是科学;但是,在资本或在生活、工作、学习,以及跟形形色色的人群交往里,具备批判精神都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当然,批判精神不是建立在愤青的基础之上;而是,在理性的思考之上。只有,源于独立的、理性的思考所产生批判精神才有可能忠于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偏见或者意气用事或者蛮不讲理。
我们不对新能源能不能成为20年前的房地产置于评论。我们只对新能源做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新能源与房地产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主要在于:基数不一样。假如,20年前,14亿人都有钱,大部分人都有可能投资房地产;也就是说,房地产的基数有可能是14亿,而参与大科技方向的新能源会有这么庞大的人群基数吗?绝对是没有的。原因在于:大科技只适合少部分社会精英参与,大部分贫民百姓是不可能参与的。
二、虽然,新能源与房地产都是高科技;但是,新能源的科技含量明显高于房地产;也就是说,新能源的科技含量更高,最终,只会剩下头部企业可以生存下来,大部分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都会被淘汰掉,淘汰率远远高于房地产。
三、房地产惠及各行各业,新能源只能惠及少部分行业。房地产可容纳性远远高于新能源。
四、其实,新能源早已有之,发展了也有大几十年了,并不是,这几年才出来的新产业。为什么,这几年提的比较多,主要原因:上头的政策往这方面引导,才出现现在这种似乎很热的产业现象。
在此打住,不必要再往下深究,我们总的观点是:新能源与房地产没有可比性,也不大可能成为能够取代房地产的支柱产业,最多,有可能成为辅助性产业。
#未来10年,哪个方向是赚钱的趋势#
旅游行业将取代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
房子卖不掉,有关人物又出来说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看来国内经济确实是遇到了很大困难。其它也没想出什么好的办法,可不可以发动全国人民看看除了卡脖子技术外,还有什么技术可以极大提升我国科技、制造能力、吸引人民消费的东西来。
房地产我就觉得不要把房子全部建在城市里,现在价格这么贵,也基本饱和了。能否可解放双向流动,农村人口如愿意放弃宅基地的,可否估价或置换城市的房子?在条件好的乡村可否开发占天占地并带菜园的三层以下小楼面向城市户口的人员出售?
国防方面能否开发能探测核潜艇的天基卫星?可否在水下部暑能与卫星连接的潜艇探测器?能否开发超远程弹道道弹潜艇攻击武器,这一套体系就想把美国的潜艇优势给废了。
国家可否每年发行一万亿元面向企业、科技界、毕业博士硕士下达招标攻克的技术难题,这当然得通过一定的评审才能拨款。
而这也是谨慎出台房产税的原因之一,再加上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房产税和房地产税是两个概念,并且房地产税除了对楼市产生影响之外,对产业结构也会产生促进作用。#打卡挑战局#
国家对于房地产是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地位的决策,绝对不会错! 你所说的发展高科技项目,只是国家在某些科技领域的强盛表现,和发展房地产没有关联,也不是矛盾体,发展房地产,不会影响高科技发展。
房子卖不掉,有关人物又出来说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看来国内经济确实是遇到了很大困难。其它也没想出什么好的办法,可不可以发动全国人民看看除了卡脖子技术外,还有什么技术可以极大提升我国科技、制造能力、吸引人民消费的东西来。 房地产我就觉得不要把房子全部建在城市里,现在价格这么贵,也基本饱和了。能否可解放双向流动,农村人口如愿意放弃宅基地的,可否估价或置换城市的房子?在条件好的乡村可否开发占天占地并带菜园的三层以下小楼面向城市户口的人员出售?
国家支柱产业房地产熄火物业公司功不可没!//@留兴240:物业管理服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或者对美好生活的要求。那么,为什么不要物业公司(物业公司是物业市场化的具体体现)?其实质是:这些年,我国城镇化进程非常快,有好多新型市民,虽举全家之力购买了楼房(或者是首付),可是,生活的开支却是每天都要发生的,城市不同于农村,随便捡几个木柴或牛粪就可以烧火做饭,可现在干什么都要钱,就是拉屎拉尿都要钱(自来水、污水处理),这些支出在以前是可以避免的,更不用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了(以前他们根本就没有见过这种服务),还哪有能力享受生活,所以心里十分不平衡。这时,物业费又来了,这就成了总的发泄口和出气口。也难怪,如果在以前,随地大小便、乱停乱放、人畜同院都不会有人管,可是,现在物业公司干的这些事,他们认为根本不需要反而是限制了他们的自由,至于维护维修保养之类他们更是看不到的,这样的话,就不需要支出物业费了,还要物业公司干啥,可是,小区没有物业服务是绝对不行的!所以,不但不能取消物业,相反还要强化物业管理,把物业管理的法治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确实保证居民的高品质生活!
物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啥不能业主选择物业?业主养着物业,还得防着物业带人上门打人?这都什么玩意儿啊?
房地产-还能有春天吗?
(20230107)
房地产是个双面女郎。有人视为经济顶梁柱 有人视为夜壶。总之,房地产是对社会经济影响极大一个产业。近些年,管理层十分警惕房地产,严防房地产过热对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对这个貌似"不良少年"下了不少猛药,拳打脚踢,基本把一些招摇过市的浪人打残。当然这些浪人本身就像水浒里的蒋门神,貌似强悍,实则已被酒色掏空了身子,不堪一击。
全中国的房地产总值据估计有200万亿,是美国欧洲房地产的总和。有专家说幸亏这些年限制房地产的过热流通,否则这些巨量的财富涌出到非房地产市场,那么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会涨到令人乍舌。这简直是洪水猛兽。
中国房地产二三十年的迅猛发展是基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来源于中国广大民众财富的增长。需求是支撑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石,这是亘古不变法则。有人说,三年疫情,人们的收入下降,导致需求减弱,这也是房地产不振的因素,实质上,没有疫情,房地产的扩张也到了尽头。经济已经到了瓶颈转型期,靠房地产来支撑经济发展已经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