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校教授跳楼自杀 曾举报官员#
哎,其实看到这个头条,心里真的很难过,这都是近期继成都大学毛书记之后的第二起高校自杀事件了。我看有网友留言说“成都高校要加强生命教育了”,心里更不是滋味,因为我也在成都的高校。
我觉得这可能不是成都这一个地区或者高校这一个领域的个案,也反映了现在社会普遍的焦虑问题,浓缩到高知这个群体身上,又有它的一些特点。
总之,高知群体的焦虑,应该引起社会的重点关注。按理说读了那么多书,应该是越读心态越圆融,越看得开些。但两起事件里的当事人都有博士/博士后背景,又有很多骄人的成果,而且还都在50岁左右正当年的时期,无论是家里家外都应该是顶梁柱的存在!但是……
从新闻里看,这两起事件都是因为当事人举报有关领导的失职等问题不果而选择轻生。具体原因只有当事人清楚,我们暂且不说。但就他们选择这种极端行为的原因以及所引起的非常不好的后果和社会影响,我觉得真的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探讨。到底是哪儿出问题了?只有找到这个病根,才能够杜绝以后发生类似的惨剧啊。

我是做文化研究的,我还是想从文化这个角度说两句高知群体的普遍焦虑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唯文凭论和论文导向的评估体系造成了高知群体和社会脱节,因为他们要花大量时间专注于自己一个狭窄的研究领域。这倒也不是问题,做科研的就是应该做冷板凳,那问题出在哪了呢?出在了这个冷板凳应该是用来做“慢科研”的,只有慢慢滋养地读书做学问,才能通到“道”,“快科研”只能是“术”的积累,是读不出圆融的心态的!那又为什么不会出现“慢科研”的局面呢?此处需要省略一万字了……
第二个问题呢,就是中国自己的文化现状问题了,五四运动把老祖宗文化里面的精华和糟粕一刀切,好的、不好的都革没了,文化之根一断就没有精神家园了。本来我们是靠道德修养维系自身精神状态的这么一种文化,西方是靠宗教维度上的超越性来寻找精神家园,两个路数。那现在呢,我们是宗教上的超越性也没有,哲学上的形而上也没有,全部都是形而下的这种东西,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又让人们进入了物质主义消费时代,功利化就普遍了……
总之,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需要时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我们立刻能做的事就是自下而上的先改变自己,这也是一种自爱与自律!自杀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