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不断,2023年可以买房了吗?
新年刚到,楼市传来两大重磅利好消息,每一个都可能让你产生买房的冲动。是不是真的这样,先别急,咱们一个一个说。
第一个,1月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核心内容就是,任何一座城市,一旦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地方可以自主决定首套房房贷利率下限,甚至可以取消下限。
第二个消息就更为直接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对于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对于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给予政策支持。(界面新闻,1月5日)
部长还说了,对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充满信心,对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很有信心。让人民群众放心买房、放心租房。

这两个消息,意味着2023年房贷利率,尤其是首套房利率,可能会有较大的下降空间,对刚需买房者无疑是一大利好,对楼市也可能构成重大的利好。
那么2023年要不要买房呢?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可能不是唯一的。因为每个家庭或者个体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可能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咱们中国人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买房子的,商品房刚开始推出来的那段时间,并没有全民买房,甚至还有分到房子都不买,就把指标转让给别人的。
后来为什么就变了掏空六个钱包,背上30年贷款也要买房子了呢?
两个原因:第一,房价蹭蹭的上涨,如果你买了房,几年时间房产的增值可能会比你干活挣的钱都多。第二,绑定在房子上的附加值较高,比如学区资源。
所以我们现在考虑要不要买房,也不妨看看这两个因素改变了没有。

城市之间,不同地段之间的房子是不同的估值逻辑,建议大家不要刻舟求剑,多想一想。你说呢?
今天是2023年1月11日,市场传来几条重要消息,分别如下:
1、消息一:1月8日,“中国房地产之父”孟晓苏表示: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元,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购买和装修等,中国经济就能恢复了。
个人观点:现在这些专家给出的建议有时让人很吃惊,想不通专家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房地产专家孟晓苏建议,老百姓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来买房,中国经济就能恢复了。这个老百姓的存款到底有没有这么多,看到了增加15万亿元,老百姓想买房的究竟有多少?被平均的有多少?刚需的恐怕就买了吧。就算想要买房,仅仅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就能买得起吗?想想之前有多少家庭为了一套房掏空六个钱包。哪有专家所想的这么容易啊!这个专家在发表建议时,最好还是要实际考虑一下情况。并不是表面上看到存款增加了15万亿元就可以拿去买房了!

2、消息二:深圳就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公开征求意见:生育一孩亦有补贴 生育第三孩累计补贴1.9万元
个人观点:为了鼓励生育,现在各大城市也是放大招啊。昨天的厦门已经发布了二孩三孩每个月补600元,补三年。三年算下来也有21600元的补贴。深圳也推出了补贴计划,深圳的方式不一样,并不是每个月补贴,而是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生育第三个子女且办理入户登记的,拟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另外每年发放3000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9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6333元。相比于厦门的21600元,深圳的19000元也差不多了。不过,深圳的消费水平比较高,和厦门是没得比的了。
3、消息三:央行、银保监会10日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

个人观点:房地产最近的利好政策不少。各地不断推出房地产的利好消息来刺激房地产,使得房地产向着健康发展的方向进行。国家多部门也联合召开座谈会,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今天的房地产服务这个板块出现了大涨。当然,这里已经明确了是改善优质房企,并不是整个房地产板块。因此,这里面是最受益的房地产服务出现了上涨。现在的A股由于成交量萎缩,对于个股来说,只有十分受益才会得到资金的关注。并不是所有的个股都会大涨的。
A股午评:昨晚美股出现了反弹,早盘A股和港股高开之后继续震荡上行为主。A股大盘在经历了六连阳之后,昨天并没有继续七连阳。不过今天的A股收阳的概率是很大的。金融地产再度迎来利好消息,使得A股相关个股表现坚挺。大盘也很难出现大的调整。只是大盘马上就要面临3200点年线的压力。在成交量没有明显放大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时间的震荡才能有所突破。

早盘北上资金继续抄底为主。北上资金已经连续抄底了很多天了!南下资金也并没有撤退的意思。港股在突破了2万点之后并没有像此前那样报复性反弹了。而是改为震荡上行的方式。我认为港股最少也会到达24000点的位置。因此,持有港股的最好不要轻易下车了!当然有些机构会想要落袋为安,这也是正常的。
早盘个股涨多跌少。个股仍然呈现分化的走势。金融地产表现较强。券商股在早盘的表现可能令不少人看不懂。早盘冲高之后有过一波下杀。之后又拉了起来。我认为券商这是在蓄势。短期的波动不用在意。我自己的持仓组合最近持续跑赢沪深300,已经连续上涨8天了。不过涨幅也没有那么多了。今天继续上涨的话,就连涨9天了。只能说我组合的布局相对合理了。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刚刚,传来3个重要消息,专家说有可能再出现类新冠流行病!其中第三个消息,让人感动,分享如下

消息一:地产熄火了?中指研究院,上周楼市整体成交由升转降,一线城市上涨显著,一线城市整体上涨,上海环比上涨1.5倍;二线城市环比下降逾六成,三线城市同比小幅上涨。库存总量环比略降,温州增幅最大。
个人解读:目前,最尴尬的就是中间层了,属于中产,他们的财富,在一线买不起,在二线又不甘心,未来,二线城市也会分化,只有人口不断流入,产业发展的强二线还有上涨,三、四线,基数已经很低了,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小,不过这些房子,未来很可能只有居住属性,自住没有问题,不过打算离开的人,人在大城市,房在三、四线,空置、投资就算了。很多地方房价5000~8000元,当地的居民,可以接受,并且维持这个房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
消息二:张文宏,未来有可能再出现类新冠流行病,好的应对流程才可以应万变

个人解读:这个观点,实事求是。病毒的目标,坦白说就是自我调节,这次没有完成,不排除还有新的病毒出现,新的流行病,人类历史上,始终都是与瘟疫、战争为伴,我们这种岁月静好,非常难得,少点抱怨,所有的人命运,都是很幸福了!天天抱怨的人,换成上个世纪出生,可能你都没机会发言了。
几十年了,没有战争,人类的索取无限放大,病毒就是自然界的调节因子。不是病毒,也会有别的,我们不是这个地球上第一个生物,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生物,我们的存在,只有几千年,对于地球的过往而言,相当于一日内,1秒钟的时间都不算,地球已经46亿年了。
消息三:报告,2022年腾讯带动了147个新职业,未来5年将创造3180万新就业机会
个人解读:有点小感动,存在即是合理,大企业也好,小企业也好,大多数人都离不开工作。只有创造就业,才能提升收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事情。未来5年,也是最难的5年。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对两件事情的投资不要省,一个是健康,一个是肩膀上面的那个。

最后总结:这个位置的行情,没有分析的价值,有持股的就拿着等待冲顶,我不知道最高点,经常用头去撞,撞痛了,就是顶了,没想过卖在最高点。
还是靠平台经济
郭小凡财经会计咨询企业财务总监、中级会计师刚刚,传来3个重要消息,专家说有可能再出现类新冠流行病!其中第三个消息,让人感动,分享如下消息一:地产熄火了?中指研究院,上周楼市整体成交由升转降,一线城市上涨显著,一线城市整体上涨,上海环比上涨1.5倍;二线城市环比下降逾六成,三线城市同比小幅上涨。库存总量环比略降,温州增幅最大。



晚上7点,刚刚从央行又传来了一条地产利好消息:要加快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过渡。
今天(10日)人行和银保监会对房地产政策落实越来越具体:
1、要求加快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支持头部优质地产融资需求。
这就是说,国家对地产也是有重点,例如地产的四大金刚——“招保万金”,这回是重点关照的。在深圳万科的房子,口碑还是不错的,价位也是高高的,似乎言外之意,这房价跌不了啊!这让翘首期待房价下跌的人,心是拔凉拔凉的!
2、更具体的措施是“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个专项行动,要促使房企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
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房价估计不会下跌了,其他二三四线城市的房子,估计政府也是不保了。任凭市场竞争,这是“有保有压”。

3、对好新市民、青年人也有利好消息:加快建立“租购并举”制度。就是年轻人,工资高的,家里可以支持的,就可以买房;不愿意买,买不起的,政府提供人才房、廉租房、安居房等多种形式住房。保障新市民、青年人能够在城市安居乐业。言外之意,就是别为住房发愁,大胆消费。
地产股,可以买吗?房子可以买吗?还能等等吗?今天这个会议,给人好多好多疑问啊!
#激发广州新可能#
重榜一:只要把原来D款结清,名下无房,再买房可3成首付?
重磅二:取消144方豪宅限定,按普通住宅政策走?
重磅三:个别不限购地区,例如从化和增城等地,哪怕你名下已购有房接着买也可按无房三成首付执行?
以上消息说明在个别银行广州楼市政策确实放宽准入条件了!按照上面这个说法,应该是大喜事,可是很多朋友却没什么反应,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原本手头房子能卖的出去才是最为关注的,所以他们一直认为效果不大,坐等五改二。这事你们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