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秦淮河畔美女如云、夜夜笙歌。朱元璋得知秦淮盛况后,一直心里痒痒,想找个机会去体验一下。一日,他终于找个了机会,偷偷的微服来到此地。亲身体验过秦淮风情后,他写下一联: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朱元璋虽是平民出身,也没读过书,但他对楹联情有独钟。据说“春联”这个词,还是朱元璋发明的。
据说朱元璋经常微服出城,在城中观赏春联,有时候兴致来了,他还亲自作对联。有一次,他看到一户人家的门上没有贴春联,便叫手下去问,为何不贴。
原来,这家主人是个杀猪的屠夫,从不喜这些文绉绉的东西。朱元璋便叫人拿来纸笔,当场作了一副对联:
上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下联:一刀割断是非根
这副对联非常贴切、幽默。屠夫听了也哈哈大笑。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提倡,贴春联便成了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明代陈云瞻《簪云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
朱元璋与他的文臣武将之间,也有很多有趣的对联故事。话说有一次朱元璋与军师刘伯温对弈,雅兴所至,灵光一现便出了个对联让刘伯温对。
上联是: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刘伯温想了想便对到: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此事出自野史,未可尽信。民间也有与此类似的一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南京莫愁湖胜棋联也是著名的棋联。明太祖朱元璋和大臣徐达到莫愁湖畔游玩,期间他们两个下棋作乐以此湖为赌注,朱元璋下棋输后,就把莫愁湖赐给了徐达,并于明初在此建一楼,取名“胜棋楼”。
而在这“胜棋楼”楼前有一副对联,便是出自朱元璋的手笔。

上联: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秋业
下联:柔情似水,几十流尽六朝春
让谁接班一直是朱元璋非常揪心的事情,朱元璋一次驾幸马苑,让皇太孙朱允炆和第四子朱棣陪同,这时候有风吹来,马群扬尾嘶鸣。朱元璋便想着出个对联考教考教他们。
朱元璋出句道:风吹马尾千条线
朱允炫的对句是:雨打羊毛一片毡
朱棣的对句则是:日照龙鳞万点金
这两个对联的境界大不相同,他极为宠爱的皇太孙朱允炆的对句,平淡无奇且给人的感觉有写凄风苦雨,景象衰败。
而野心勃勃的皇四子,对出来的句子则是帝王气象十足。果然,之后的夺位之以争朱允炆惨败收场。有些东西能装出来,但从诗词、对联的意境中确实能看出一个人的高度。
朱元璋有“对联天子”美称,而他妻子马氏也是个中高手。马皇后为了照顾皇上的身体,使他从倦意中解脱出来,便以朱元璋扇子上的画为题出了上联:
扇描黑龙,呼风不能唤雨
朱元璋品味着皇后的上联,忽见皇后穿着一双绣有金凤的绿色缎面鞋,即对道:
鞋绣金凤,着地那堪登天
朱元璋喜好对联的程度常人很难想象,他连小孩子都不放过。一次,他在微服私访时,看到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在守驿站,感到很惊奇,一时对联兴致起来,竟也问那孩子会不会对对子。
谁知那孩子毫不犹豫点头便称:“能对。”
朱元璋一边惊讶一边随口说道:十岁儿童当马驿
那略作思考便对道:万年天子坐龙庭
朱元璋一听开怀大笑,非常受用,立即命人大赏。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还有“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这样的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吗?欢迎评论区贴出你的大作。#我要上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