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灌婴路(灌婴路小学怎么样)

就是公元前203年十二月,各方汉军云集垓下,与项羽最后决战。垓下在今天的安徽省灵璧县附近。

楚军依旧被重重包围,项羽已经睡不着觉了,坐起来喝酒。外面传来汉军士兵的歌声,项羽听着很熟悉,这是楚歌,他家乡的歌谣,恍惚间项羽觉得所有的方向都传来了歌声,

“汉军把楚国都占了吗?哪里来这么多楚人?”

没人回答他,项羽身边是他心爱的女子小虞,她不懂这些。

项羽在回顾他这一生,从叔叔项梁,到远远看到过的秦始皇,到楚怀王熊心,到叔叔战死疆场,再到章邯投降,再到坑杀二十万秦国降卒,再到后来咸阳城分割天下,一直到他宿命的敌手刘邦……一种极度悲愤的感觉压抑不住,项羽也唱起了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到后来已经眼泪纵横,男人的泪水有巨大的感染力,大账中所有人都泣不成声。

死亡威胁压到了眼前,项羽平生第一次想到了逃跑。

先出去再说吧,也许还有机会。

项羽告别小虞,跨上乌骓马,带领八百多骑士,突破汉军包围圈,向南行进。汉军一片混乱,安静下来后才发现项羽已经逃了。

刘邦命令灌婴领五千骑兵追击。灌婴准备拼命,因为杀掉项羽,就是爵封万户侯。

项羽向南渡过淮河,八百骑士能跟上的只有一百多了,而且队伍还迷了路,陷到一片湿地里,耽误了时间,汉军骑兵已经追过来了。

项羽从湿地走出来,向东南行进,来到东城县(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境内时,身边只剩下二十八位骑士了,并且他们被汉军围在一个小山头上。

看来就是今天了。项羽想到了死。

是老天要我死。

项羽在山头上俯望汉军,脸上看不到恐惧和紧张。

汉军望风披靡,项羽所到之处,人死马翻,一位汉军将领被项羽斩杀。骑将杨喜和项羽打了一个照面,项羽双眼直视杨喜,大声呼喝,杨喜的马当场就惊了,掉头跑出去很远才停下。

项羽下令重新集合队伍,但是汉军众多,项羽骑兵被分割为三处。灌婴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下令三处全部包围。

项羽继续冲杀,几乎是鲜血开道,尸体铺路,最后重新集结了队伍,还剩二十六位骑士,继续向南行进,来到乌江渡口。(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乌江是一条由北向南流入长江的河。)

项羽对他的骑士讲,“我刚才说得对吗?”

二十六位骑士全部下马跪地,“如大王所言!”

乌江亭长一早就在这里等候,对项羽讲,“大王渡江吧,江东还是大王的。这里只有我有船,汉军来了过不去。”

项羽仰天长笑,“老天要我死,还要渡江做什么!当年我领八千江东子弟过江夺天下,如今一个也没回来,就算江东父老还认我这个王,我又有何颜面见他们!就算他们不开口说,我项籍也有愧于心!”

项羽牵过他的乌骓马,对亭长讲,“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日行千里,所向无敌,我不想杀它,送给你吧。”

项羽命令所有骑士下马,持短兵器和汉军作战。

灌婴骑兵追至乌江岸边,远远看到一群人,影影绰绰。向前行进,慢慢变得清晰,这是二十七个人,全部持剑,浑身上下都是血污,看不清长什么样子。

这二十七个人的目光寒冷无比,又带有某种高傲,灌婴有种被震慑的感觉,下令骑兵停步。

双方对视,谁也没说话,也没有马嘶声,天地间一片安静。十二月,天空寒冷,清澈。

项羽冲向汉军队伍,其余二十六个跟在后面。项羽如一柄刺入人体的长剑,势不可挡,连杀几十个汉军骑兵,以至于汉兵都不敢向前进攻,项羽自己身上也受了十多处伤。

项羽忽然看到汉军的一个军官,这个人他认识,吕马童,曾经是他麾下的。

项羽对吕马童讲话,“你不是我当年的故人吗?”

吕马童认出了项羽,大声喊,“这就是项羽!”

项羽继续对吕马童说话,“我听说刘邦在买我的人头,也罢,我送给你了!”

再见,小虞;

再见,士兵们;

再见,这个不属于我的世界,

项羽自杀。

所有汉军全部愣住了,然后又几乎同时反应过来,一拥而上去抢项羽的尸体,这时已没有了军阶,没有了军令,汉军在自相残杀。因为那不仅仅是尸体,还代表爵位和钱财。

这么多人来抢,不可能让任何一个人得逞,项羽的尸体被乱刃分割,有的抢到一颗人头,有的抢到一条腿……有几十个人在自相残杀中身亡。

最后抢到项羽尸体残肢的有五个人,后来全部被刘邦封侯,

吕马童,中水侯;

王翳,杜衍侯;

杨喜,赤泉侯;

杨武,吴防侯;

吕胜,涅阳侯。

刘邦肯定是长舒一口气,因为地上的尸体是他平生最大的敌人,甚至几次险些让他丧命。但是刘邦不应该仅仅是高兴这么简单。刘邦其实是一个感情很丰富的人。项羽是他当年的同袍战友,两个人更是以兄弟相称,项羽也是一个念旧的人,在鸿门宴上还放了他一马,刘邦对项羽的勇猛是非常佩服也是非常忌惮的,经过这四年极其艰苦的鏖战,项羽终于死了,残破的尸体摆在了他的面前,也许,刘邦心里会有一点失落感吧。#历史趣聊##历史冷知识##项羽传#

公元前206年,刘邦登坛拜将,正式任命在军中默默无闻的韩信为大将军。任命一出,汉军上下都大吃一惊,很多将领纷纷表示不服。拜将仪式后,刘邦带着汉军众将领当面召来韩信问计。韩信从容不迫,娓娓道出了名扬千古的《汉中对》,令刘邦和众将领瞬间“路转粉”,对韩信的交口称赞。

《汉中对》在历史上的名气可能不如诸葛亮的《隆中对》那么大,但是效果却要好出《隆中对》千百倍。《汉中对》一出,直接奠定大汉王朝400年的基业。

《汉中对》产生的背景是项羽以西楚霸王的身份,主持诸侯分封,他违背怀王“先入关中者封王”的约定,没有封刘邦为关中王,而是改封为汉王,将刘邦从富饶的关中,赶到了偏僻的巴蜀和汉中;并将关中分封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秦国降将用来钳制刘邦。

刘邦慑于项羽的强悍武力,只得无奈地接受,带领汉军众将士退出关中来到汉中。彼时,汉军人心低落,军心涣散,前往汉中途中有多达几十个将领逃跑,让刘邦十分生气又无可奈何。

此时对于刘邦集团来说,处于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是甘心蜗居汉中做个汉中王,还会奋起与项羽争夺天下。对于刘邦这样的千古一帝来说,自然是不甘心于困守汉中,但是面对强大的项羽,面对关中三王的钳制,刘邦也心存迷茫一时看不清方向,只能终日饮酒消愁。

所以,当萧何不惜“月下追韩信”,并称赞韩信为“国士无双”时,刘邦赌气般地将韩信封为了大将,但是他内心对这个籍籍无名,仅做过项羽的执戟郎中的年轻人还心存疑虑。于是,当汉军众将纷纷来找刘邦抱怨时,刘邦也就顺势召韩信过来当面考较。

面对着刘邦和一众汉军将领,韩信从容不迫,他先是反问刘邦:“现在同您东向而争天下权柄的,难道不是项王吗?”。得到肯定回答后,他接着又问:“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王比谁高谁下?” 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羽。得到想要的答案后,韩信开始娓娓道出自己对天下局势的看法。

他承认现阶段刘邦还不如项羽,但他认为项羽身上存在几大缺陷,会让他很快从强大变得衰弱:

1、匹夫之勇

项羽个人勇武无敌,一声怒吼可以使千人臣服,但是却不懂得任用贤能有才的将领,仅能算是匹夫之勇。

2、妇人之仁

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有人生病会同情落泪,也会把自己的饮食分给手下士兵。但是当手下将领立功时却舍不得封赏,甚至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所以只能算是妇人之人。

3、缺少战略眼光

项羽独霸天下,却不选择易守难攻的关中称王,反而定都四面漏风的彭城。

4、不忠不义

项羽不尊怀王号令,反而将怀王放逐到偏僻的江南,导致其他诸侯也纷纷效仿驱逐自己的君王而自立。

5、残暴嗜杀

项羽残暴嗜杀,所到过的地方不是屠城就是破坏,百姓都痛恨他,只是勉强屈服于他的淫威。

当韩信讲完对项羽的分析后,刘邦和众汉军将士已经收起对韩信的轻视,开始聚精会神,身体前倾,认真听韩信的分析。

韩信接着又从刘邦的角度分析,指出刘邦应该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勇武,还定三秦,恢复旧时秦国格局,然后东出函谷与项羽争夺天下。

关于还定三秦,韩信从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1、关中三王不得人心

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秦朝旧将带来秦国子弟征战多年损兵折将,后又被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活下来。所以秦国百姓对此三人恨之入骨。

2、刘邦约法三章收关中百姓民心

刘邦入关中之后,对关中百姓秋毫不犯,还废除秦国酷法,与民约法三章,受到秦国百姓拥戴。同时,秦国百姓对项羽分封不公,导致刘邦被迫离开关中表示同情。只要刘邦一声令下,三秦之地可传檄而定。

当韩信说完,刘邦和众汉军将领无不击掌称赞。好一个《汉中对》,它就如同黑夜里的指路明灯,让看不清形势,找不到出路的刘邦和众汉军将领如醍醐灌顶一般,猛然找到了方向。

之后,韩信按照《汉中对》的谋划,开展部署各路将领的攻击目标。他制定了还定三秦的总战略:四面烟雾,三路出击。

韩信先是让周勃带领老弱病残去修理之前被烧毁的褒斜道;然后命令曹参、樊哙走祁山道,攻略凉州;命灌婴出子午道,攻咸阳;自己率主力走陈仓道,出散关。

三路大军同时出击让章邯等关中三王疲于防守,无法集中兵力,最终韩信一战而定三秦,仅用时不到三个月。

韩信这次从汉中出击并成功占领关中,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上成功的唯一次。就连大智近妖的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

《汉中对》的实施是楚汉相争的起点,也是刘邦集团从被动到主动,从弱小到强大的转折点,可以说刘邦能战胜最终战胜项羽,其胜利的基础正在于此。

#寻找小组生活家#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在头条创作第二期#

项羽为什么不做皇帝:公元前206年,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尊奉楚怀王为“义帝”,将天下分封为18个诸侯国。由于项羽没有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将秦地封给刘邦。刘邦在同年8月起兵讨伐三秦,挑起了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

虽然项羽擅长统兵作战,但是项羽的性格傲慢,不擅长任用人才。楚汉之争后期楚国逐渐走下坡路,最终项羽在垓下之战被刘邦击败,项羽本人也在乌江边自刎。(一说被灌婴斩杀于东城)

很多人在看完项羽的结局后,都会产生一个疑问,项羽在鸿门宴之后,为什么不自己做皇帝,反而要分封18个诸侯呢?

其实项羽并不是不想做皇帝,而是因为项羽根本没有办法做皇帝。如果项羽做皇帝的话,诸侯们肯定会群起围攻项羽,到时候项羽就连西楚霸王都做不成了。

在巨鹿之战爆发前,项羽的地位并不高,只是楚国的一个大将。而当时天下的起义军里面除了楚国之外,还有齐国、赵国、燕国、韩国、魏国等国家,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王,也都有自己的大将。

而且楚国的大将也不止项羽一个,刘邦、宋义、英布都是楚国的大将,宋义在被项羽刺杀前,还是项羽的顶头上司。刘邦和英布最初都是独立的起义军首领,有自己的独立武装力量,后来在项梁的号召下,才共同拥立了楚怀王,成为了楚国的将领。

项羽能够成为诸侯联军的统帅,主要是因为巨鹿之战项羽一战击败了二十万秦军,诸侯们畏惧项羽的统兵能力,纷纷依附于项羽。但是诸侯们依附于项羽,也是为了能够在项羽身上得到好处,并不是真正地成为了项羽的下属。

巨鹿之战爆发前,项羽的军队只有5万人,即使在巨鹿之战之后,项羽的军队进行了扩编,项羽的本部兵马也不会超过20万。鸿门宴的时候,项羽的军队有40多万人,其中至少有一半都是诸侯的军队,而刘邦的10万人都是自己的军队。

假如项羽想要做皇帝的话,诸侯们的20多万军队肯定都会群起围攻项羽,刘邦的10万军队也会攻击项羽,整个关东诸侯都要跟项羽为敌。

项羽固然能征善战,但是也不可能一个人单挑17路诸侯。更何况项羽当时没有任何地盘,楚地是楚怀王的地盘,其他地方也都有自己的诸侯王,秦地的老百姓又倾向于刘邦。一旦项羽和诸侯们因为分赃不均大打出手,项羽军队的后勤补给都是一个大问题。

对于当时的项羽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地位从大将提升到诸侯王,控制一块稳定的地盘,之后再一点点去夺取其他诸侯王的土地,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而项羽把原来的战国七雄分为18个诸侯国,也是为了方便各个击破。

只是项羽的分封不仅方便了自己,同时也方便了刘邦,而刘邦的个人能力又远在项羽之上。项羽还没有攻占齐国,刘邦就已经攻占了三秦,控制了整个关中。

项羽和刘邦对峙的时候,韩信又攻占了魏国、赵国、齐国、燕国,刘邦一口气控制了天下的四分之三,就算是项羽的军事能力再出色,也已经无力回天了。

六出奇计的陈平,原本是项羽的谋士。有一天,有个项羽身边的侍从,慌忙跑来告诉陈平:“你快逃跑吧,项羽要杀你!”问明原因后,陈平毫不犹豫地挂印封金,撒腿跑了。

项羽为何要杀陈平?原来,陈平自幼酷爱读书,少有大志。陈胜吴广起义后,夺取魏国故地,立魏咎为魏王。陈平见天下大乱,他自幼学了一肚子的本领,正是一展抱负的时候,便告前往临济投奔魏王,但魏王不看重他。陈平又投奔项羽,项羽倒是赏识陈平,不仅让他做了谋士,还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时常带在身边。

不料,公元前205年,刘邦重出江湖,在还定三秦之战后又东征项羽,势头很大。殷王司马卬不敌刘邦,背楚降汉。项羽见刘邦卷土重来,而且司马卬还背叛了自己,自尊很受打击。便封陈平为信武君,攻打司马卬。

陈平诡计多端,很快就夺回失地。项羽一高兴,又拜陈平为都尉。不久后刘邦又趁项羽不注意,攻下殷地。项羽雷霆大怒,到嘴的东西,屡屡被刘邦抢走,便迁怒于陈平和平定殷地的将官,打算把他们全杀了。

陈平人缘好,会来事,和军中士卒的关系很不错。其中项羽身边的侍卫,有不少就是他的好友,一听说项羽要杀陈平,有个侍卫就慌忙给陈平报信。陈平一听,这项羽虽是万人敌,但性情也太暴躁、感情用事。尤其鸿门宴上,陈平目睹了项羽的妇人之仁,认定项羽格局太小,日后成不了大事。

陈平一为了保身,二来认为跟着项羽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便挂印封金,趁夜晚无人注意,偷偷渡过黄河,投奔刘邦去了。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这句话放在陈平身上,再合适不过。陈平自幼喜爱交友,广结豪杰,汉将魏无知正是陈平的故交。魏无知在刘邦面前把陈平一顿夸奖,推荐给他。刘邦就和陈平纵论天下大事,一高兴,刘邦就破格提升陈平为都尉,并让他做自己的参乘,还兼任监护三军的将校。

参乘就是古代帝王坐车出行时,陪同帝王的官员,参乘一般都是深得帝王信任的近臣,而且起着传达帝王旨意的要任,颇为尊贵。陈平后来者居上,初来乍到,就做了参乘,还可以监督百官,这一下就引起了将领们的不满。比如周勃、灌婴等跟随刘邦一同起义的一批旧臣,纷纷打探陈平的负面新闻,揭他的老底。

众人闹到刘邦跟前说:“陈平虽然长得帅,不过徒有虚名而已,就像帽子上的美玉,内里不一定有真东西。而且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品德恶劣,曾和嫂嫂私通。

后来投奔魏王,但魏王不要他,又去归附项羽;项羽和他也不和,如今又来归降汉王。现在大王对他如此器重,不仅给他高官,还让他监督百官。而且却不知感恩,私下受贿,拿将领们的钱财。将领谁给他钱多,就能得到好处,反之,给得少的,就没什么好结果。其实,陈平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作乱奸臣,希望大王明察,重重的惩罚他。”

刘邦再会用人,也经不住众人再三的告状。时间一长,刘邦也对陈平的品德、忠义产生了怀疑。有天,刘邦就把陈平叫来质问道:“我听说你原来效力于魏王,后来又逃离魏王,去帮助项羽,现如今又来我这里,你的个人信义真是让人怀疑啊!”

陈平却不疾不徐地回道:“我给大王打个比喻,比如同样一件有用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用处就不同。

我效力魏王,魏王不用我;我帮助项羽,项羽又不信任我;所以我才来归附大王。我还是我,但用我的人不一样,我的作用也就不一样。我久闻大王善用人,所以才不远千里来投奔大王。

生活需要钱,办事需要钱,但我空手而来,没有钱我就生活不了,办不了事,所以我才收人钱财。如果大王不想用我,我收的钱财还没动用,可以全部交出来,请大王放我一条生路,让我辞职回家,老死故乡。”

陈平寥寥数语,不仅为自己辩白,还很好地拍了刘邦善用人的马屁,伴君说话的艺术真是高。刘邦听的悦耳,不仅疑虑顿消,还对陈平更加信任,重重赏赐一番。而陈平也遇到了自己的伯乐,从此一心一意为刘邦“六出奇计”夺取天下,成为西汉安邦定国的著名谋臣。

纵观西汉开国功臣,大多被屠戮,而陈平既没像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却又功高不震主,受刘邦、吕后、汉文帝三朝君主的信任,这正得益于他的伴君之道,他与领导相处的智慧。陈平用自己独特的处世智慧,不仅成功谋国,而且成功谋身,值得我们学习。

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所以我们应多读历史故事,从历史事件中吸收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和领导相处的大智慧,提升自己的思想格局,用智慧谋国、谋身、谋事。

《智囊全集》不仅收集了陈平处世、谋身的智慧故事,还收集了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漂妇、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谋机智,令人叫绝。

众多名人对此书都爱不释手,纪晓岚一日三阅,曾国藩当做枕边书,康熙称为国之利器,只许内部传阅,杜月笙感慨说:"读懂这本书,才算读懂了社会。"看过此书的人,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可趋吉避凶,令人惊叹。

#双11好物节#下方链接足足六本,有白话文翻译、图文并茂,简单易懂,想学习、提升自己的读者可点下方链接查看↙↙ ↙

正版全6册智囊全集白话版冯梦龙著珍藏版文白对照评解

虞姬拔出项羽挂在腰间的宝剑,向颈上一抹,如花似玉的美人,瞬间气绝。项羽抢救不及,只得扑倒在虞姬的尸身上,嚎啕痛哭。

现在,汉军在外重重围困,手下只有800子弟兵,项羽真正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刻。但身为贵族的骄傲,使他绝不可能向刘邦这个痞子屈膝投降。

就算是死,也要死的堂堂正正,因为他是西楚霸王,古今无二,盖世无双。

霸王有霸王的死法。

他绰枪上马,对着800子弟兵吼道,愿意随我杀出去的兄弟就跟我来。说完,他当先开路,向外冲去。

恰好经过连场的大战,汉军也非常疲惫,正在营中休息,丝毫没有防备项羽的突然袭击。项羽高举长枪,一马当先,挡者披靡,率众杀出重围,来到江边。

这时跟着他的兄弟只剩下两百人,个个精疲力竭。他想回彭城,重新召集人马,再和刘邦,韩信一决雌雄。

前面出现两条岔路,哪一条是通往彭城的呢?项羽正在踌箸,身边一个士兵说道:“大王,前面田里有位老丈,要不我们去问问吧!”

项羽颔首,一夹马腹,走到田边,向田里正在劳作的老人问道:“老人家,请问去彭城是走哪一条路呢?”

老人早就看到了项羽一行,他认出了这个满面血污、骑着神骏黑马的将军,正是到处烧杀抢掠的杀人魔王项羽。

在别人眼中,项羽可能是神人,但在他眼里,项羽不过是个恶贯满盈的土匪罢了,甚至比土匪更可恶,他清楚地记得,就是这个人手下的士兵,杀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他恨不得吃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听到项羽的询问,他正想不作理会,但心中一动,想出一个报复的主意来。

他缓缓转过身子,面向项羽,尽量让自己显得平静一些,然后用手指着朝西的那条路,慢慢说道:“这条路可以去彭城,一直往前走,就到了。”项羽道了声“打扰”,带着人旋风般离去。

老人望着项羽远去,眼中射出仇恨的目光,向地上吐了一口吐沫,恨恨说道:“狗东西,你也有今天,让你乱杀人”。

项羽策马狂奔,一口气跑出好几里地,却看见前面一条大河拦住去路,他明白过来,自己被那个农夫骗了,忙调转马头,向来路奔回去。

回到刚才的岔路口,农夫已经不知去向。远处尘头大起,原来是灌婴追过来了。项羽勉强振作精神,带人冲杀过去,等到杀出重围,身边只剩下28个人。

这时,汉军又逼过来,项羽带人上到一座山岗上,让大家成扇形展开,居高临下,防御汉军。他环顾跟随自己浴血奋战的士兵,大声说道:“我从起兵到现在,大小七十余战,未尝一败,所以能够称霸天下?现在被围困在这里,实在是天意要亡我,不是欣慰我不会打仗啊!”

现在,我要好好地打一仗,一定要三战三胜,让大家知道,确实是天意如此,与我无干。

说完,他单枪匹马,杀入汉军阵中,一名汉将来拦,项羽大吼一声,先声夺人,再奋力一刺,将来将挑落马下。

汉军被项羽的神威吓得胆落,纷纷后退,项羽展开枪法,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向汉军碾压过去,碰着就死,挨着就伤,冲开一条血路,来到乌江边上。

这时,乌江亭长已经驾着一只小船,在岸边等候,请项王赶快过江。

项羽环顾仍然跟随自己的28位勇士,惨然一笑:“天要亡我,我又何必再逃呢?以前,我带着8000多位兄弟出来,现在无一人生还,就算是乡亲父老们可怜我,愿意再立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

亭长听后,也觉得心中沉重。身后尘头又起,喊声如雷,汉军又杀过来了。亭长又催项羽快上船。

但项羽心意已决,誓不愿再过江东。他将乌骓马交给亭长,让他代为照看,反身杀向敌军。项羽真是神勇盖世,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仍然杀了几百人,汉军一点都不能奈何他。

项羽正杀得性气,突然在敌人中发现了一个老朋友吕马童,他高声叫道:“吕马童,看在咱们相识一场,我就把这场功劳送给你吧!”

于是,他不再抵抗,横过剑锋,自刎身死。

一代霸主,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冷知识# #历史上的趣事# #历史#

30岁项羽割颈而亡,鲜血喷涌而出。为得万户侯封赏,众人争抢他的尸体,残ren肢解,有5人各抢得尸体一部分,刘邦便封了5个万户侯!

垓下之战,虞姬不想拖累项羽,为他歌舞一曲后,挥剑自刎。

项羽如万箭穿心,召集众将:“你们去挑选愿意跟我杀出重围的人,到这里集 合!愿意留在军营的,可以等天亮后,向汉军投降,汉王应该不会为难投降的军卒。”

“大王,我们都愿意奋死保护你,杀出重围!没人会投降的!”钟离昧、季布等人道。

“你们的忠心我全知,但所有人一起突围,目标太大,敌人很快就会发觉,那样的话,我们可能会全军覆没。只能带少数人突围,这样,大家才都有活下去的可能!”项羽说。

不一会儿,挑出来了800人。后半夜,项羽与这八百将士离开军营,向南飞奔而去。

第 二天黎明,刘邦得知项羽突围,立刻命灌婴率5000精兵追击,并在军中下令:能得项羽人头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这封赏诱人啊!无数将领自带人马,跟在灌婴身后,追杀而来。

人困马乏,眼看灌婴的大队人马就要追上来,钟离昧和季布自愿带300人留下迎敌,他们以死相逼,项羽只能咬紧牙关,带着500人继续向南退走。

可敌人实在太多了啊!钟离昧和季布并不能阻挡多少人,还是有几千人直接追杀项羽。

然而,即使汉军人强马壮,也没能堵截住项羽。

项羽渡过淮水时,暂时摆脱了汉军的追杀,可跟随他的队伍,只剩下了100多人。

到了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项羽到了一条岔路口。

他不知道哪条路是南下的,就问路边一个农夫。不知这农夫是无知,还是故意使坏,他竟然指了一条死路:左走。

项羽丝毫未起疑心,率部下走左边路,不久竟陷入沼泽!

数千汉军追了上来,又是一场恶战,项羽终于摆脱沼泽地,退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附近。此时,他的部下只剩28人!

潮水般的汉军,将他们围在一个小土山上。

看部下人人目光坚定,项羽说:“我从起兵至今,8年来历经70余战,未尝一败,遂霸有天下!今受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然决死,愿与诸君一起,同汉军zui后痛快一战,我必3胜汉军,为诸君冲破重围,杀敌将,斩敌旗,来证明我的能力!”

随后,他将28人分成4队:“一会儿我们从四面同时冲下,我为诸君杀对方一将军,然后我们在山的东面,分3队集 合!”

“杀!”28人 大喊着从四面猛然冲下,汉军被这势头吓呆了,一将领还没回过神,就被项羽一铁戟戳死!

汉军大将杨喜,听项羽大喝一声,吓得用鞭子狠抽战马,率部下逃了几百里,才敢停下回望。

其实,项羽哪有心思去追杀?

他按约定,和部下在山的东面会和,并分成3队。这让汉军摸不着头脑,他们搞不清项羽究竟在哪一队,所以也决定把队伍分成3队。

谁知刚部署好阵势,项羽就冲了过来,先斩杀一都尉,接着挥舞铁戟横扫过去,瞬间汉军几百人身亡!汉军抵挡不住,纷纷退避,项羽和部下顺利杀出重围!

这一场混战,项羽只失去2名部下,汉军几千人围成的包围圈,在他面前,如同豆 腐 渣。

成功突围,项羽问部下:“怎么样?”

“大王无 敌!果然如大王所言!”部下异口同声。

到了乌江岸边,亭长正撑船等候:“大王快登船,现在乌江只有臣有船,汉军追来,也无法渡江!大王,江东虽小,但有几十万百姓,你也可以称王,再争天下!”

可项羽拒绝了,他觉得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催亭长快过江。

他要与汉军决一死战!

“今日与大王同死,是莫大 荣耀!”部下慷概激昂。

汉军骑兵、步兵都追了上来。26名部下,每人都要应对上百人围 攻,一个个都倒下身亡。

只剩项羽1人还继续战斗,几百名汉军死在他剑下,众人不敢靠前。

他哈哈大笑,突然看到一个熟人:“吕马童,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封万户侯,购我人头,现在我成全你!”说完自刎而死。

吕马童是汉军骑兵司马,他一上前,旁人都跟上来抢,众人竟然自 相 残 杀起来。

后来,5个人各抢得尸体一部分,都得到封赏。

几千年来,争夺天下的人,莫不是以成败论英雄,但项羽是个例外。他的军事才能和勇武,以及他做人的光明磊落和真性情,让人敬仰!

关注捻字为花,我们一起读历史,品人生。

#史上有哪些宁死不投降的战役#

咏九江 庐山迎客松

名山重地已为神,敬客无端曲此身。

干劲白云停有瘾,针青黄鸟落成频。

擎天敢向风雷吼,咬石偏朝壑峡伸。

立定高崖尊北岭,千松俯仰尽称臣。

庐山美庐别墅

荒台刘项惜成仇,锋火戎机几十秋。

总有谗臣依结绮,却无良将守荆州。

无边美甲轻文策,百万残兵作楚囚。

邻笛哀吹思旧赋,一湾浅海恨悠悠。

庐山三宝树

清传玉磬寺墙东,老树无声体势雄。

叶密高舒遮白日,根深远送饮黄泷。

抬头幸可先经雨,振臂欣能早接风。

一带云山君是主,秋来岭上几团红。

庐山五老峰

玄洲别驾美庐东,混沌修成五老翁。

日月更轮醒睡后,江山易帜笑谈中。

清观牯岭枭鸾会,细数鄱阳祸福篷。

并坐山头生感慨,输赢原是一场空。

庐山东林寺

庐山西麓肇东晋,佛教莲宗先祖认。

万卷梵文和尚书,千年石刻金刀刃。

少师宝墨有光辉,供奉雄诗无利润。

古圣新贤造访知,洗心革面多柔顺。

巍峨崎隽自庐山,绮影霞飞瀑雨斓。

绿叶仙芽姑采摘,碧峰贡品士登攀。

客商几度林园种,僧侣芸纷茗草圜。

滑韵嫩香兰气驻,披毫薄羽玉纱擐。

御碑亭

璋王谅寇早成埃,为读孤碑拭绿苔。

社稷然非黎庶主,微箕枉是栋梁材。

无端宰辅为冤鬼,可悯军师上斩台。

多少前朝兴废事,几分功过后人裁。

铁船峰

因恋匡庐景物新,灵山远济泊归津。

参差绿木同帆影,重叠黄崖似舸身。

有静堪称为绝岭,无尘敢说是慈神。

船峰应许舱如铁,渡尽红尘苦难人。

锦绣谷

洞天我上楚风台,远黛重将绵绣裁。

宛转危栏依石立,高低栈道就形开。

叶从枝隙向肩落,云自峰尖扑面来。

长啸三轮鹰过翼,声沉空谷久萦徊。

庐山小天池

来寻仙女聚梳妆,翠竹忪林岭上藏。

满植千花淋暮雨,疏移百石立残阳。

云眠水底知深浅,树息亭边比短长。

又有飞鸦弹菡萏,轻轻拨动一池香。

舍身崖

危崖尤似望乡台,谷底荒芜怨骨堆。

草卷阴风惊鬼泣,林藏冷气听鸟哀。

岩尖直向幽司路,石面平生夺命苔。

不愄死神何惧活,微驱岂可再重来。

三叠泉

家园别去泪奔流,石断琼弦韵也愁。

因恋青峰三顾首,为看旧谷几回眸。

分离永见匡庐泣,入住权将蠡水游。

待到蒸腾炎暑日,乘云化雨又从头。

望江亭

危岩立视大江泱,斗拱深将过往藏。

越甲三千言子贡,吴樯百里话周郎。

风生峡谷云舒卷,雨洒重峦叶绿黄。

任有冰凌侵老骨,枭鸾阅尽叹存亡。

双剑峰

龙泉敛刃会魚肠,相忆当年作战场。

投足匡庐添锦绣,立身浩宇借云裳。

愿临雨雪磨锋刺,敢向雷霆淬冷光。

四域而今腥未靖,双铓啸傲盼诛狼。

白鹿洞书院之枕流石

松梅隔岸掩空廊,碧绿中流一磨黄。

偷眼羞窥浣衣女,凝神慕听读书郎。

山停足底聊风月,水过胸前忆汉唐。

最是春深花汛日,落红飘去枕留香。

含鄱口

瘦影风歌岭上楼,天开重墨范宽收。

山连远塞雄藩起,桥俯长涛浩荡流。

绿木峰尖崖底涌,白云袖内掌中游。

晴空蠡水涵春镜,一抹斜阳数点舟。

九江市区浪井

低围冷绠浅苔生,古甃挑成是灌婴。

影落双峰庐阜月,涛连九水大江声。

鸿门对剑为先主,广武抡枪写后名。

战伐已随波浪去,甘泉尽挽洗刀兵。

石门涧情人谷

莺莺燕燕赶时髦,情色由来是软刀。

夫子何曾将意笃,美人未必把心掏。

凭环箫妓然无韦,荐枕甄妃御二曹。

莫作春蚕丝尽愿,温柔后有郑樱桃。

秀峰龙潭

白龙附壁几多龄,泷色山光入画屏。

照影何曾辞日月,奔流浑似奏雷霆。

潭平水接银河瀑,壑远人登漱玉亭。

薄薄轻云倚树阁,溪桥每见鸟梳翎。

甘棠湖荷塘

魂销晚夏任风耘,翡翠胭脂暖艳薰。

千朵红蕖开绾髻,一塘绿叶立罗裙。

露圆总向中心合,香重频朝两岸分。

几个顽童争远近,闲抛石子水连纹。

过庐山如琴湖、花径

慵疏物议幸辞公,霜鬓仇吾老更丰。

白日生潭云煮浪,青恋断处石流泷。

枝头紫蝶寻新蕊,墙内佳人立粉丛。

又是东君排盛宴,满园花是主人翁。

琵琶亭

一抹尘埃染曲梯,彤门铁钥锁边堤。

雕轩破碎悬蛛网,画柱支离落燕泥。

不见琵琶弦已断,并无枫荻草常低。

旧亭谁拟迁新址,白傅归来又可凄。

鄱阳湖之蛤蟆石

孤蹲水岸俗无求,俚语谁知竟作仇。

日日锤敲频断臂,番番药爆总封喉。

一尊胜景摧何惜,万处人文砸未休。

老石蟾魂随浪去,苍天蠡水恨悠悠。

鄱阳湖之老爷庙有怀

登临重阁对寒晖,樯橹刀枪付一帏。

草色横天山列嶂,夕阳入水鸟空飞。

沉浮百里深和浅,浩瀚千年是与非。

寂寞沙滩伫望眼,英雄不见有人归。

浔阳楼

寂寞魚龙两岸秋,堤边酒肆我登楼。

长河远淌英雄泪,暗碛深埋黎庶髅。

国正焉能生反骨,涛平岂会有沉舟。

楚天悵望空孤影,只把忧怀寄徙鸥。

石钟山记

东坡穴罅隐深湫,我引朝晖上小舟。

战骨由来沉水底,枫林依旧染山头。

碑残入补经年恨,佛断难修劫后仇。

废垒空壕离乱后,成亡都付大江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11017/
1
上一篇土地政策(土地政策特点是)
下一篇 大连泉水经济适用房(大连泉水经济适用房卫生服务中心)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