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税工资薪金税率表】,个税工资薪金税率表是多少,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个税工资薪金税率表:2023年个税怎么计算?(附个税各项税目及最新税率表)
- 2、个税工资薪金税率表,个税工资薪金税率表是多少
1、个税工资薪金税率表:2023年个税怎么计算?(附个税各项税目及最新税率表)
一、 个人所得税定义
个人所得税是以自然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个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或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前四项即“综合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后四项即“分类所得”
二、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1、法定对象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2、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3、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天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说明
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收入总额 - 社保及公积金(个人部分)- 起征点(目前是5000元) -专项附加扣除费用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年度综合所得)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6000元的
3
0
2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10
2520
3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16920
4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25
31920
5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30
52920
6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35
85920
7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45
181920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月度综合所得)
级数
月度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000元的
3
0
2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10
210
3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20
1410
4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2660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441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160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5160
年度计算个人所得税基本公式: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 年度收入额 - 基本扣除费用60000元 - 专项扣除(五险一金)- 专项附加扣除 -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二)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应当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税款。
未超过四千元
1.劳务报酬所得 =收入-800元
2.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800元
3.稿酬所得=收入*70%-800元
超过四千元
1.劳务报酬所得 = 收入 * (1-20%)
2.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收入 * (1-20%)
3.稿酬所得 = 收入* 70% * (1-20%)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级数
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20000元
20
0
2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2000
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40
7000
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居民个人办理年度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应当依法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收入额,汇总到年度综合所得,一并计算应纳税额,税款多退少补。
上述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这四项统称“综合所得”,综合所得需要进行年度汇算清缴的,应于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办理。
(三)经营所得适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事业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0000元的
5
0
2
超过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
10
1500
3
超过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10500
4
超过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
30
40500
5
超过500000元的部分
35
65500
(四)特定所得的基本计算
注:特定所得包括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税率都是20%。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收入额×20%
财产租赁所得
按照每次租赁收入的大小,区别情况计算:
① 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收入-费用800元)×20%
② 每次收入超过四千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收入×(1-20%)×20%
财产转让所得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转让财产的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
偶然所得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收入额×20%
以上就是目前适用的个人所得税具体税率,下面再聊聊几个最常见的问题:
问:为什么工资不变,个税每月却越扣越多了?
答:当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6万元、14.4万元、30万元、42万元、66万元、96万元等临界点时,“税率跳档”就会出现。
随着当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的提高,最多会产生六次跳档,从而导致每月预扣的个税金额会有所不同。
例如:3月份的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21000元,适用税率为3%;到了6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42000元,超过36000元,税率跳到第二档,变为10%,个税开始上涨。
以此类推,累计收入越高,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也越高,预扣率也会按档上调,所以,在月度工资不变时,我们发现,年度内扣除的个税金额会呈现“前低后高”趋势,即1月份预扣个税最少,12月份预扣个税最多。
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类别及标准
答:请参考下表
2022年新增了照护三岁以下婴幼儿的相关支出,目前一共有七项专项附加扣除。
整理了一批非常专业的财税资料,涉及建筑、房地产、高新企业、医疗医药、风电企业、文化产业等47个行业。
2、个税工资薪金税率表,个税工资薪金税率表是多少
事关公众切身利益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正在稳步进行当中。分析人士认为,从一系列官方人士表态看,个税改革待提速。
外界普遍期待,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在调整抵扣方式、税率的同时,也能解决个人所得税主要由工资、薪金所得贡献的局面。《中国经营报》记者查阅相关税收征管规定后发现,工资、薪金所得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率,高于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股息、红利所得等。在众多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收入科目中,只有工资、薪金所得的累进税率达到45%。
两会期间,财政部曾公开表态称,个税改革要更好体现税收公平,体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如何运用边际税率来调节其收入,实现税收公平是改革需要考虑的问题。
边际税率的调节
在现行个人所得税征管体制下,其征税内容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11项内容。
自2011年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以后,上述11项内容分别按月或年来缴纳所得税。根据相关税收征收管理法规,按照不同征税项目,个人所得税分三种不同的税率。
第一种是工资、薪金所得,这部分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第二种是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其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
第三种是比例税率。对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
对于上述三类征税项目,一位税务系统人士告诉记者,按照规定,其边际税率中只有工薪所得适用45%税率,其他大多数项目都是按照20%的税率征管。“特别是国家近期发布了很多支持小微企业、双创企业减税的政策。”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分析,对工薪所得征税执行较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薪阶层都按照代扣代缴的方式缴纳,由单位采取的代扣代缴,减少了少缴或漏缴的情况。
也因此,在诸多公开调研报告中,我们会发现工薪阶层成了对税负感受最明显的群体。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调研数据,月均收入在8000~38500元的人占工薪人群的比例为8.4%,但却贡献了58%的工资个税。
事实上,除了征管因素外,高收入人群还享受了税收返还的利好政策。
上述税务人士坦言,尽管高收入人群也按照最高边际税率纳税,但是由于其税收贡献大等因素,很多高收入人群同时也享受了财政返还的优惠。“各地税收返还的比例不一样,在财政支出项目中很多以招商引资的方式进行返还,这样一来,相比工薪所得高收入人群承担的税收负担率大大降低。”
杨志勇分析,这种逻辑也与工资薪金所得具有固定性有关,相比工薪所得,其他两类收入由于分布在不同地方,在各地信息联网尚未完善的前提下,大数据管税还需要时间。
改革提速
对于政策制定部门来说,社会舆论的高关注度正在为政策出台施压。记者了解到,目前财政部税政司已经把所得税处分拆为个人所得税处和企业所得税处,并成立专门的小组来起草个人所得税方案。
5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个税再次成为重点内容之一。
李克强指出,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收制度,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消费需求。
在此背景下,多位财税界人士预计,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进度将加快。“这次方案主要涉及到个税起征点的提高,以及教育等综合抵扣内容,预计下半年方案就会进入立法阶段。”一位常年研究个税改革的专家表示。
两会期间,时任财政部部长的肖捷就财税工作和财政改革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对于改革进度,肖捷坦言,在场的各位今年都会是个税改革的受益者。
“从肖部长当时的表态看,年内出台个税改革方案的可能性很大,毕竟今年还要再实现8000多亿元的减负效果,个税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上述专家判断。
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也表示,个人所得税改革会让更多的群众减负受益,接下来将会进一步加快这方面工作的节奏和进度,尽快出台相关措施。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目标。但在当前条件下,中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综合课税的基础还有待加强。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张斌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意味着税务机关要直接面对自然人收税,接受大量的个人申报纳税,这不仅加大了征管成本,也对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来自税务系统的数据显示,目前纳税人的收入、开支、家庭等涉税信息基本分散在银行机构、房管局、公安部门、民政部门等机构,在个人信息联网工作尚未完全建立之前,税务机关难以打破部门壁垒。
这也意味着,分类征管体系下,纳税人的信息都独立存在于各部门,并不由税务机关汇总。
为解决这项工作,首先就要做好信息联网工作。
记者获悉,以个税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近日已在国务院文件中首次被提出。国务院近期正大力推动部门数据共享,将逐步实现与财政、工商、银行等相关部门的网络连接,未来信息联网工作有望加速。
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史耀斌在国务院吹风会上介绍,未来将加快启动税收改革方案,同时启动个人所得税修法。所有这些改革要素都会通过个人所得税税法的修订才能最终确定下来,草案确定后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程序审议,审议后组织实施。
本文关键词:个税工资薪金税率表2022,2022年新个税计算器,个税工资薪金税率表2021,2022年个税税率表及个税计算公式,2023个税工资薪金税率表。这就是关于《个税工资薪金税率表,个税工资薪金税率表是多少(<附个税各项税目及最新税率表>)》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