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个表格中的上海人收入很真实,上海链家现在招募本科生做房产中介,就是8000元底薪。我之前在上海的保险公司工作,外界都传闻金融行业员工平均年薪几十万,实际上大部分的内勤员工,扣除了五险一金后,到手收入差不多就是6000-7000元。
上海的钟点工35-40元/小时,很多人都不信,说外地小县城都已经50-80元,但是实际上,这就是真实的数字。
上海的教师收入,和深圳也是没法比的,我家里有好几个公立幼儿园老师,她们的年薪也就是8-9万的样子。(编制内教师,税后收入)
上海是两极分化的城市,普通老百姓生活是不容易的,房价那么高,收入却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2020年公布的上海平均职工工资是9580元,实际上很多人都是达不到的。至少我看到的很多保险公司,大部分的一线员工是达不到的,中层管理岗位的月薪,在1.5万-2万左右。

在上海的你,能说说自己行业,真实的收入水平吗?
#上海头条# #上海# #上海身边事#
上海链家被员工疯狂吐槽,不放假、不准请假、还不给加倍工资,压榨员工?
10月1日应是国庆节法定假日,很多人选择了出游、回乡探家、或者干脆在家休息,而作为链家员工,小姑娘还在驻守一线上班,没有假期、不准请假(红白事及紧急病除外)、还会有领导不定时到门店来巡查,这让小姑娘非常不满,于是网上发视频吐槽,且已经被10几万人围观,小姑娘是一吐为快了,很多人觉得任何公司任何单位都无权剥夺员工的法定假日,也有一部分人觉得中介哪有放假这一说,不想干就走!
确实没错,做中介的哪有什么假期啊,从视频中可以了解到小姑娘上班并没几个月,目前还享受着保底8000的月薪,所以才会提到工资应该加倍,据我了解老员工是没有底薪的好像!

站在从业人员角度来看,公司与员工很难说谁对谁错,因为这么这么些年中介人员都是这么干过来的,对于业务员来讲,多干一天就多一次成交的机会,尤其市场好的时候,很多业务员都会选择放弃节假日以及每周一天的休息时间主动上班,只不过现在市场不好了,觉得多上这几天班觉得没意思,客户都没有一个,上班有什么劲呢。
这几天我也都在上班,但是时间上比较灵活,就是可上可不上,觉得没什么其他事情做就选择上了!
站在你们自己的角度,你们觉得这个事情应该怎么看呢?是支持公司还是小姑娘?为什么?
#上海头条# 链家太拼了,连小孩接送、写作业都管,中介内卷到这种程度了吗[捂脸]
我们小区经常有太平洋的中介来扫地捡垃圾,其实可以理解,中介就是要和周边业主形成关联。但是链家真是太拼了,其他中介真是拼不过啊!

上海的链家在最开始疫情的时候店长就让员工去找着急卖房子的房东搞出入证或者弄假的出入证,结果被抓住了,最后公司说是员工自己的行为而且还把员工开除了[呲牙][呲牙][呲牙]。
链家业务员真够拼的,刚刚杀的凶宅马上推出来了。#上海头条#
#上海链家下架2万多套二手房#【71.35%的受访者认为房源下降了很多后,房价还会涨】上一周链家上海的二手房源挂牌数量均为3.8万套左右,3月20日这一天突然减少了约一半,23日小编看目前链接上海二手房源是21182套。
根据相关政策,现在房东要上架房源,需要上传房东的身份证、房产证或者产调,因此就出现了大量房源下架的情况。
小编针对此事,在问卷网上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显示,80.31%的受访者认为中介炒房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19.69%的受访者则不这样认为。

58.28%的受访者认为以前中介app上假房源很多,31.77%的受访者觉得以前中介app上假房源一般,只有9.94%的受访者认为以前中介app上假房源很少。
另外,71.35%的受访者认为房源下降了很多后,房价还会涨,28.65%的受访者则认为房源下降了很多后,房价不会涨。
你怎么看?
这个图片说明什么,整个链家上海地区11月28日到12月1日是没成交的,连续四天整个上海链家一套二手房也没卖出去,这个数据傻子也能知道现在的市场有多冰了吧,那些成天鼓吹市场回暖的人欢迎来喷。
#上海新房11月第三周数据下滑,但仅供参考不可当真#
据上海链家研究院的监控数据显示,2021年11月15日至11月21日,全市共成交新建商品房827套,环比下降20%,成交金额47亿元,环比下降25%,成交均价48708元/平,环比下降8%,套均总价570万元,环比下降7%。

虽然一个老生常谈的客观解释还是要重提:因为购房资格因为定价因为网签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今天上海楼市新房市场的成交价格、成交量不完全代表市场的真实热度,但是“环比都下降”还是要找找理由的。
一、为什么11月第三周成交在下滑?人吓人要吓死人
那么就是——第五批集中上市房源已有33个楼盘完成认购(其中共有11个楼盘触发积分,占比1/3),整体而言第五批房源的销售进入尾声了,所以成交量的下滑也和“可选商品的品类”日益稀缺有关,不能就此认为市场观望气氛浓郁等等的悲观跟风。
也和如今新房的销售流程有关:近几周由于大部分楼盘处于认购阶段,所以成交量呈下行态势,但进入月底,开盘量开始逐步回升,成交量亦会稳步上升。
“仅三分之一触发积分”的主要原因:
一是“第五批玩法”根据环线分布相应提高了入围比,入围放宽相应减少了触发积分的可能;二是多个具有竞争力的楼盘入市,分散了购买力,大家选择面变宽;

三是二手房市场冷清,总量上减少了置换客的换房进度,改善需求有所延后。
但是从触发的分数来看,并未较前几期出现下降,好的楼盘依然受人追捧,这是市场人气的正向数据,所以太悲观的恫吓购房者切勿自己吓死自己。
二、从中观看,刚需成交占主流
虽然第五批集中房源作为年底压箱底(或因为传说中的第六批集中房源而被列入倒数第二批压箱底)的房源属性,其市区楼盘的供应占比较之以往大大增加,但至少从第三周的数据来看,“外环、刚需、5万+”还是成交主力和主流。
当然,当周数据不宜较真,毕竟从认筹到认购有流程周期,相关成交数据仅供参考,但有带偏属性。
分区域来看,成交TOP3区域为浦东、崇明和奉贤,分别成交225/107/107套,成交均价57350/32880/34741元/平。
分板块来看,成交TOP3板块为周康(浦东)、陈家镇(崇明)和临港新城(浦东),分别成交124/91/56套,套均总价720/359/251万元/套,成交均价64563/33742/29078元/平。

三、第六批集中房源“只听脚步响,不见人上来”
关于传说中2021年度的上海市第六批集中供应房源,目前虽然传的沸沸扬扬,甚至网上放出不同版本的入围名录和定价,但事实上未有正式官宣。
现在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第六批集中房源到底是不是在“今年计划”中?
二是就算存在第六批集中房源,是否赶得上今年12月?
现在看来,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第二个基本是否定的。
如果第六批是2022年1月上市,其实对房企而言意义不大,一是已经过了房企内部结算的公历年尾,二是2022年春节系2月1日,一月份上市的销售准备期太短不利于销售,所以可能的下游(房企)意兴阑珊在左右着第六批房源公示的周期。
综上,对于购房者而言,只要记住两点:
第一,一周的数据仅供参考不可当真,不要盲人摸象;
第二,如果目前已经错过了第五批,就要站在“研究2022年市场”的宏观属性来准备第六批房源的等待、筛选、策略,毕竟隔开一个农历新年,市场可能有局部不同的气象。

【上海二手房下架5成,中介说不要怕,其实是爱得深沉】#上海链家再次下架超万套房源#
今天起(7/19),上海二手房价格核验落地,中介和平台不得发布高价房源。#上海楼市##上海买房##上海二手房新增价格核验#
昨晚,绿家房源只剩1.6万套, 要知道几天前还有3.1万,不少小区被团灭,几千套房的小区,待售直接抹零。
当红炸子鸡前滩核心,几根孤苗逃过一劫,有6套可见,挂牌17-20万,老牌网红新天地不甘人后,也凑足了6套,10-17万。
中介朋友圈大派定心丸,“大家不必惊慌,房子都还在,可以随时咨询。”下架房源确实还在后台,如果诚心,还是可以联系到房东。
其实呢,上海二手房指导价,没深圳那么严苛,只是禁止高价房源展示,没有强制银行按指导价放款,可以说是宽松版。指导价在深圳执行5个月,效果是相当地好,中介已相约回家种田,炒菜卖家肠子悔青。#深圳楼市#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你以为打压房价,其实人家爱得深沉,上海指导价并没有公布,只是让中介提报,符合标准才能通过。
这样的好处是,后期指导价调整,就特么灵活,可紧可松,可上可下。你想想就知道啦,价格昭告天下,让主办方如何敢轻易上调?看到这里,估计深圳和成都的悲伤,已经逆流成河了。#成都二手房指导价#
话虽这么说,一觉醒来,房源腰斩,价格暴跌,对购房者的心理冲击,不是一般的猛。就拿我来说吧,也经历过几轮涨跌,还做了整晚心理建设,看完实际的房源,鸡冻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复呀,就担心预期给打趴下。
建议垂帘欲滴的购房者,等一等消息发酵,观望二手房成交量,能不能站在2万套,卖房者不捉急,也等一等,不轻易降价,毕竟一丢丢就是几十万,打工人可不容易。
有新房资格的,就不要瞎逼逼,淦就万事了。
天啊!这样也太不公平了吧?链家竟然只收房东一方的佣金,佣金竟高达房租的70%,基本上第一个月的房租就给他们了,而租客方却一分钱也不用出,这是为了抢客源吗?!
刚刚把到租的上海的房子重新租出去了,租的不是很舒服,之前的佣金都是双方各收50%的,虽然也挺高的,但起码公平一点,现在只收房东一方的,有点接受不了,而且收的还这么高!太气人!
对此大家怎么看?#上海爆料# #上海头条# #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