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掠影,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唯一实物资料!福州这块碑,大有来头
- 2、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掠影
1、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唯一实物资料!福州这块碑,大有来头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外景。
于山风景区内有个大士殿,现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大士殿由真龙庵、大士殿、护国寺三座并排的古建筑群组成,在真龙庵中厅前往后厅石阶的右边,矗立着一块“黄花岗中学碑”。这是长乐人林素园(1890-1967年)于1946年7月7日立的,借以缅怀黄花岗起义牺牲的烈士。现在这个碑是以“黄花岗”命名留存下来的唯一实物资料,见证了林素园的爱国情怀和拳拳赤子之心。
福州人与辛亥革命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130余名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衙门,不料事泄,起义失败。清政府将死难烈士的遗骸陈列在空地上,烈士家属未敢前往认领遗体,革命党人潘达微以《平民报》记者的身份,冒死收敛了72具烈士遗体,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后经查,除了72名烈士之外,尚有14名烈士牺牲于广州起义,这86名烈士中有福州籍烈士林文、方声洞、林觉民、林尹民等23人。
↑黄花岗中学碑。
广州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此时的福州已是对外通商口岸
各种新式学堂、革命团体、报纸杂志
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创建
如蒙学堂、益闻学堂、
开智学堂、观我小学等
同时,福州也出现了20多个革命团体
如励志社、益闻社、文明社、
警醒社、桥南公益社、连江光复会等
广州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在1911年10月10日成功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的胜利使清朝走向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后厅的展室
受武昌起义鼓舞,同盟会福建支委联合学界、商界、政界、军界等,建立了广泛的革命大联盟。福建革命军以于山为总攻阵地,在大士殿设前敌总指挥部,由同盟会员许崇智任总指挥,1911年11月9日拂晓向清军驻地发起攻击,打响了福州光复的第一炮。当天,革命军还在福州城内各处与八旗兵展开激烈巷战,重创清军。
“黄花岗中学碑”的发现
“黄花岗中学碑”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
福州进行文物普查时被发现的
原收集在于山戚公祠内
2007年10月福州市博物馆
在进行《辛亥革命在福州》陈列更新时
经考证该碑的内容
可充实到《辛亥革命在福州》陈列内涵
于是将该碑移至于山大士殿内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设在真龙庵内。
《黄花岗中学碑》碑文为:“广州黄花岗为先烈死难葬地也。自此死难,国人始知革命。革命始告成功,国府崇节推功,既专祠诚享矣。然格于岁时囿于士夫,非所以持久常感众庶也。余办此校,盖寓顾名思义,随地立教之意。校始于桂林,继南宁,继柳州、衡阳而吾州,则由南屿迁至白泉庵迄三年。卒业若干人佥曰不可无碑,乃伐石系辞,表余之尚。且使行人矜式焉。长乐林素园记。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七日立。”
↑黄花岗中学碑介绍。
此碑道出了林素园希望把黄花岗烈士的英勇事迹,转化为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碑文还反映出林素园作为一名具有爱国主义情感的知识分子,在那风雨飘摇、政权瞬变的岁月里,将自己的救国理想寄予“开展教育救国”上。他辗转各地办学,创办多所中小学均以“黄花岗”命名,激励鞭策年轻人为寻求真理、拯救中国而努力学习。
在林素园心中,黄花岗革命的精神,是他一生中永不忘怀的信念。在创办黄花岗中学后,他还撰写过《黄花岗中学校歌》,创办过《黄花岗》校刊,并在创刊号上题词作序。
林素园其人其事
林素园,无党派民主人士,辛亥革命老人(同盟会会员),爱国主义人士和民主主义教育家,1953年受聘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年轻时领导过长乐十三乡抗暴起义,抗日战争期间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战役;解放后两次给毛泽东主席上书,坦陈政见,请命派其前往台湾促进统一。
林素园出生在长乐甘墩(金峰镇)联开村一书香门第,曾祖父辈三兄弟皆为秀才。林素园年轻时在榕学习期间,受革命党人影响,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福建支委。他虽没参加广州起义,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福州籍烈士不少是他的同志与师友。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后厅展室部分展出书籍。
1912年,林素园回乡担任吴航小学训育主任,第二年就任胪峰小学校长。当时时局动荡,身处僻壤从事教育的他觉得郁闷,1916年离家赴日留学,1920年在早稻田大学毕业。
回国后,林素园与沈钧儒等人合作,在北京创办过《自治周刊》。他曾在吴佩孚阵营中充当过幕僚,曾上书劝谏过吴佩孚而受到吴的亲信排挤。他与中共领导人李大钊有过较密切的交往,1926年被教育部聘为北京女子学院师范大学部学长(通称校长)。
1931年秋天,林素园返乡省亲,看到当局借征缴水费之机鱼肉乡里,遂义无反顾地参与长乐县莲柄港十三乡农民起义,发动农民占据县城。此举最后以失败告终。抗日战争期间,他赴广西,投奔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门下,担任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议,随军驻守徐州,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
1940年春,林素园在桂林创办黄花岗纪念学校,后来在南宁、柳州、衡阳等地创办过三所学校,均以黄花岗纪念学校冠名。他还曾将老家长乐县联开村的30多亩“书田”(旧时宗族间为培养读书人设置的田产)全部捐出,供本村儿童免费入学。
1941年,林素园在闽侯南屿镇集资办起私立黄花岗中学,聘请辛亥革命同盟会会员施秉政等人任教。由于1944年8月福州第二次沦陷,该校迁至永泰县方广葛岭乡廨院寺;抗战胜利后,又迁校到福州白泉庵,1955年并入福州市立初级中学。
抗日胜利后,林素园定居福州,在苍霞购置一座三层的青砖楼房。中共地下党员曾以此地为联络点,利用他的社会关系掩护战友。
林素园工诗词、擅书法、精通文史,晚年致力于“红学”和爱国诗人杜甫、辛弃疾、屈原等学术研究,著有《摘星集》诗稿四卷和《台湾纪要》《中菲交通简史》《屈原年谱及大事记》等,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专家品宝
透碑见人 透碑见情
特邀专家: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副研究馆员 陈萍
林素园先生一生饱读诗书,铁骨仁心,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四处危机、动荡不安的年代,他担负起匹夫之责,用志士热血投身教育救国事业中去,谱写出壮丽的生命乐章。
林素园为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立志办学,立教救国,所创办的学校均以“黄花岗”冠名。他亲自撰写黄花岗中学校歌、创办黄花岗中学校刊。他把“黄花岗”三个字,镌刻在自己的心里,铭记在自己的脑里,根植在自己的骨子里,以毕生之力矢志不渝、踔厉笃行、躬身践行自己的神圣誓言,一声承诺、一生坚守。
黄花岗中学碑的发现,是林素园将“立教救国”作为自己一生座右铭的真实写照和缩影。透碑见人,透碑见情,透碑见精神。
来源:福州晚报
2、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掠影
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高度赞扬: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在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中,福州众多仁人志士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号召,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为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展陈更新,全新打造《辛亥革命在福州》和《于山揽胜》两个固定展览,并于11月9日(福州光复日)试开展。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记者 林双伟 摄
全新打造两个固定展览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于山,由大士殿、护国寺和真龙庵三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为穿斗式减柱构架,双坡顶,斗拱、雀替、梁木雕刻精美,在清代曾享有“冠盖全城”的美誉。
1911年11月9日,于山大士殿作为福州辛亥革命前敌总指挥部,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炮。在这场战役中,福州军民齐心,浴血奋战,光复福州。11月9日也成为辛亥革命福州光复的纪念日。
1991年11月9日,辛亥革命纪念馆在三坊七巷林觉民故居成立,2004年11月3日迁至于山大士殿。
福州市高度重视辛亥革命纪念馆,先后投入近1100万元用于修缮、改造提升等工作。其中,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投入近800万元对于山大士殿进行修缮。
今年恰逢辛亥革命110周年,为了纪念辛亥革命,市政府投资近200万元对福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展览进行全面提升,全新打造《辛亥革命在福州》和《于山揽胜》两个固定展览。
《辛亥革命在福州》部分展陈内容。记者 林双伟 摄
《辛亥革命在福州》部分展陈内容。记者 林双伟 摄
《辛亥革命在福州》缅怀先烈 留住记忆《辛亥革命在福州》展览内容由“革命潮兴 三山觉醒”“碧血黄花 左海俊杰”“武昌首义 福州光复”“中山莅榕 八闽生辉”“四方请缨 共襄大业”等五个部分组成,全面、多维度地展示了福州革命志士在辛亥革命中立下的不朽功勋和福州辛亥革命的发展历史。
展览以“缅怀先烈 留住记忆”为展示理念,以实物、文献、图片、图表资料为主要载体,并辅以场景复原、创作画、多媒体触摸屏、全息技术等展示形式,突出了展览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达到以物述史、以史述事、以事述源的目的。
据了解,展览采用辛亥革命福州光复作战图、辛亥革命关键人物、十八星旗等元素,复原辛亥革命福州前敌总指挥部;以全息技术和造景相结合的形式活化林觉民《与妻书》;设计制作福州十杰、福州十汉团、方氏一门七盟员、中山莅榕等创作画;展出孙中山先生1924年粤语原声演讲珍贵影像、林觉民《与妻书》、方声洞《禀父书》、《吴适回忆录》、林文书信、“中华民国”军政府闽都督之印等福州辛亥革命代表性展品。
“黄花岗起义烈士中福州籍究竟是19人还是23人?福州十杰、连江九烈士、仓山郭宅四烈士,分别是谁?他们是如何用生命铺垫了民主共和之路,用鲜血凝聚了辛亥闽魂之光?在展览中,参观者都能找到答案。”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负责人说。
《于山揽胜》部分展陈内容。记者 林双伟 摄
《于山揽胜》部分展陈内容。记者 林双伟 摄
《于山揽胜》展示于山历史文化于山是福州城内三山之一,与乌山、屏山鼎足而立,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于山名胜古迹众多,古有“六鳌胜迹”“二十四奇景”,现存大小景点三十多处以及国保于山摩崖题刻。此外,于山还流传着许多与名人相关的故事,是于山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显山露塔”“还山于民”“修旧如旧”的整治工程,人们置身于山怀旧感新,赏心悦目。
全新打造的《于山揽胜》展览设置在大士殿内,展陈内容由“名胜古迹”“名人掌故”“名刻流芳”三个部分组成。展览通过图文版面、实物展品、沙盘模型、多媒体集成系统等形式,展示于山众多的名胜古迹、名人故事及摩崖题刻,充分挖掘于山历史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留住福州历史记忆的立体形象教科书。
“于山是福州古城格局演变的见证地;是福州名胜古迹的汇聚地;是福州城内书法艺术的宝库地;是佛教、道教文化的鹭港共存地;是福州红色文化的传承地;是‘文化惠存’的市民共享地。《于山揽胜》将会是大家了解于山历史文化内涵的一把钥匙。”福州市博物馆馆长张振玉说。
(记者 管澍)
本文关键词: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手抄报,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图片,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需要预约吗,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简介。这就是关于《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掠影(福州这块碑,大有来头)》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