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房产税试点的六个城市(房产税试点的六个城市苏州)

2022年土地出让金top15城市。这一年,杭州退居第二,但还是卖的太多。希望今年(23年),降到和广州差不多水平。 ​​​今年如果要先行试点房地产税的话,深圳土地财政占比低,几乎没多少土地可卖,而且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因此对整体财政情况影响相对较小,所以作为先行试点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

鼓励买房,2023年房地产仍然是各地的支柱性产业,这个夜壶破不了,但是百姓没尿了,也就是说百姓手里没毛了。百姓不想买房吗?想买房的百姓多了去了,二线的想到一线,三线的想到二线,4线的也想到一线二线。可以说改善性住房和刚需住房需求的人有的是,还是那句话手里没毛了,为什么没毛了呢?房价贵了,贵的我们已经高攀不起了,谁叫你前几年对他爱搭不理呢。比如我家邻居的儿子,大学毕业分在了合肥,他想在合肥买房子。合肥的房价讲高不高,讲低不低,均价已经是2万多了,他已经买不起了,更别提杭州上海深圳之类的房子,也别提苏州昆山之类,宁波等等,你买不起,你高攀不起。房地产之所以是支柱性产业,是因为这么多年来各地的食肉者已经习惯房地产这把夜壶了,其他的尿具用不惯,可以说是用不来,所以今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都是鼓励百姓买房的。但有一点,我明白,你如果贷款买房了,尽管贷款很宽松,但是利息你是要还的,一还还是要还一辈子的。比如在上海买房,你首付没有个几百万,你买得了吗?三四线以下的城市房产,百姓已经不需要了,也不敢要了,因为这几年三四线以下的房产都是下跌的,而且跌的厉害。二线以上的城市房子倒是在涨价,比如合肥在疫情这三年可以说是涨了有9000元左右,而像六安这种三线以下的城市,房价却每平米下降了一两千元,现在在六安,房价5000元都难卖掉,所以你鼓励百姓买三四线以下的房子,好像是很困难,因为三四线城市的人,基本上都是本地人,他们都已经有房子住了,他不想买一套房子让他跌价,到后来还要交房产税,成为负资产。本人以为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泡沫已经巨大,房价用虚高二字,都不足以形容。合肥的房子应该降到8000元左右,上海的房子应该降到两三万元左右,这样百姓还有点希望,否则就像一架飞机一样,这架飞机1亿元一架,我百姓看都不看,因为我买不起,然后你说降价了,降个2,000万,还有8,000万一架,百姓还是看都不看,听都不听,为什么?8,000万百姓也买不起这个飞机,只有你这个飞机跌到四五十万的时候,他很可能会去看看,有买的冲动。房价也是这样,像合肥这种城市,两三万太过分了,上海均价多少?10万吧,谁买得起呢?不是不买啊,是买不起,既然是买不起,你搞任何政策,百姓都买不起,除了你免费的送给百姓。送给百姓住,你也能拉动经济,因为他要买各种各样的家具电器,各行各业都有奔头,所以说还是把房子送给百姓住吧。

2023年楼市回暖,我认为概率至少在95%以上!

在预测楼市之前,我们要先梳理一个价值共识,那就是楼市是有投资价值的,房子是值得买的,如果你坚信房子已经过剩了,未来房价如葱,那么我的任何预测,对你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认同我这个观点,我们再接着往下看,不认同可以直接划走了。

我们从需求面来分析,大家一定要清晰认识到,市场上的买房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这种需求是可以被制造的,甚至是被操控的,举个例子,古代的盐都是官府垄断的,价格就从来没有便宜过。

古代贩私盐,绝对是暴利,但也是杀头的重罪,你想一下,古代并不缺盐,产能是充足的,但是却被垄断造成了稀缺,因为盐是刚需商品,大家不能因为盐涨价了而不吃盐,官府因为控制了盐矿,所以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理解了古代的盐,你就理解了现代的房子,房子本身不稀缺,甚至连土地也不是稀缺的,真正稀缺的是什么?是价值共识,也就是能够给你家小孩提供优质教育的机会,是便利的生活服务配套,是百强医院,是工作机会,是圈层文化,是邻居的素质。

鹤岗的房子为啥2万元就能买一套?北上深随便一套房子都要10万一平米?这中间差的是什么?我告诉你真相,脱离了具体的区域、城市定位、产业布局、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去谈房地产,都是耍流氓。

所以我们现在预测楼市,不是指所有城市的房地产行情如何,而是指特定的城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心城市房地产行情。

从房地产价值的角度来看,在中国能够称为核心城市绝对不会超过30个,而且一半以上的城市都分布在长三角和大湾区,还有几个是中西部地区、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

理解了我对核心城市的描述,接下来我们再来预测2023年的楼市行情:

第一,从政策环境来分析,房贷基准利率会继续下调,五年期LPR利率有可能降幅会超过15个基点,并且至少还会有一次0.25个百分点的降准,首房首贷利率有可能降到3.5%以下。

第二,从限购政策来看,大部分二线城市会全面取消限购和限售,目前已经有很多二线城市在执行了,接下来会有更多城市加入。

第三,货币棚改会再次重出江湖,因为救市肯定要有一个结果,如果市场没有走高,或者走高不如预期,那么第三只手就会出来干预,总之,楼市必定回暖,不回暖政策就不会停止。

第四,预测楼市会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回暖,你要知道,所有的救市政策都是有滞后性的,但如果一旦救市成功,房地产税试点就会马上落实,不过这个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有可能是2023年,也有可能是2024年,或早或晚,但总会来的。

第五,可能很多人会问我,蒋老师不对呀,现在经济环境不太好,大街上都没什么人,楼市凭什么会回暖呢?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面,已经把经济回暖跟楼市回暖画上了等号,其实我并不这么看,我问大家,2009年的时候房价上涨,是因为经济好吗?2013年、2014年的时候房价上涨,是因为经济好吗?

其实很多时候,房价上涨并不是经济顶峰时期,相反可能是在经济低谷时期,2023年楼市回暖,我认为概率至少有95%以上。

原因很简单,这两年货币超发严重,而房产是货币最大的蓄水池,一般来说,都是一线城市楼市先涨,接着传导至二线城市,但是这次具体是哪个一线城市先涨,我认为无非是看北京,或者是深圳,两座城市必定会有一座城市先涨起来。

可以预测的是,2023年会是一个局部城市上涨的现象,到了2024年,有可能是普遍性一二线城市上涨,但是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三线及以下的城市,楼市会持续低迷,有价无市,因为人口外流严重,产业发展也跟不上,导致需求和购买力疲软。

最后,房地产不是一个全民游戏,我国有13亿人,但是有9亿人月收入不足2000元,注定大部分是买不起商品房的,所以买房的人,只有4亿人,这4亿人愿意去哪里发展,哪里就有希望。

所以好城市好地段的商品房,未来十年、二十年依然是抢手货,具备条件的朋友,应该想尽办法,提前去核心城市布局一套房产,才是王道!

估计你有不少套房,再实施房产税,多交点,可以为城市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友提:某城市首先试点房产税是有一定概率的

1,这座城市是先行示范区,试验田

2,这座城市的房产炒作氛围基本上可以说是全国最浓烈的,大家可以回顾下前阵子的sfl事件

3,近期释放的内容

因此,能给出的建议是:这座城市手中持多多套房的可以优化下,把劣质房产先处理掉。

(已经把城市名字隐去了,也删了一些内容,否则无法发出)

2023房地产九点预测

1限购政策松动:强二线(郑州青岛合肥等省会城市)全面取消限购,南京武汉还有一点遮掩,成都杭州保留核心区限购;一线的弱势区域会取消限购,比如上海临港之类。

2利率继续下调,下调空间有限,5年期LPR也就是30个基点的空间。

3房产税,深圳可能出台,大概率是下半年。房产税大概率不会很重,对于刚需的征收会比较克制。

4楼市进一步分化,一二线可能被救回来,三四线仍然困难。

5新房企稳,2022年下半年逐步恢复流动性,没有暴雷的房企基本度过了最难的时间。因此放弃也没有必要贱卖来回收流动性。这个画面也不是国家想看到的,毕竟维持稳定才是最好的。

6土地市场输血,土地市场是国家最重要的税收来源。2022年都是靠城投撑起来了,这种左手倒右手对于国家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赚民企和韭菜的钱才是真的税收。

7楼市休养生息,楼市整体是高位横盘的。刚需可以进场,投资还是算了吧。租售比以后会是很关键的数据,房价大涨的模式将会逐渐消失,未来的租金收益会是房产很重要的指标。

8老破小会被抛弃,随着新生儿的数量暴跌,预计2023年的新生儿数量可能跌破1000万。广州已经不要求社保的,只要有暂住证即可让小孩上学。老破小的核心价值就是学区,因此随着儿童数量的减少,学区房会是直接被冲击的。

9拐点已现,2022年少了5万亿,未来10年,年均10万亿会成为新常态。过去的高周转模式已经彻底成为历史。那个地王频现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未来的大趋势,人口一定会聚集在国内几个一线城市为中心的超大城市群范围内。

太偏远地区的房产投资基本上没啥太大意义了。

尤其是房产税会进一步拉低投资性住房的投资回报率。

有很多人怀疑房产税喊了很多年,未来不一定会普及。

但按照社会的发展规律,房产税的征收是必然的,阻力再大再难,未来也一定会收。

房产税是宽税基的核心税种之一,也是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房产税的普及,是必然中的必然。

人口聚集与房产税这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未来很可能出现大量只租房不买房的人群。

那么只租房不买房的体验长远看会变好吗?未来会不会租售同权?

这个就得看未来如何规划了。

总之现在三线以下城市的房子,投资性的,谨慎些,时代已经变了。#微博新知博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10781/
1
上一篇观海听涛
下一篇 深圳房产税(深圳房产税新政策消息2023规定)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