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艺人代表#
2008年我在保定一报社工作期间,曾采访过白沟泥塑艺人胡秋英。
当时,胡秋英是为数不多的白沟泥塑民间艺人,热情的她领着我观看了她的泥塑作品展厅,我一下子被那些形态各异、色彩鲜艳的泥塑作品吸引住了: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威武而立的红脸关公、圣洁肃穆的观音菩萨、欢呼跳跃的娃娃......这些充满着浓浓乡土气息的泥塑,土气中彰显着亲近,粗犷中蕴涵着质朴,给人以深深的艺术感染力,令我不禁对眼前这位民间泥塑艺人肃然起敬。
自那次采访后,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胡秋英的艺术创作与发展动态,也时常和她保持着联系。
胡秋英生于1967年,是白沟北刘庄村人。她的父亲叫胡大学,当年在北刘庄众多的泥塑艺人中,以胡大学的技艺最为精湛,持续生产时间最为长久。
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白沟的泥人原形多出自胡大学的巧手。
胡秋英对自己小时候家人每天做泥人的情景记忆犹新。大姐每天中午拉回一车河泥,等晚上大家都回到家里就开始捏泥人。
那时,父亲是生产队长,白天忙队里的活,晚上便加紧做泥人。胡秋英的几个姐姐也帮着做彩绘这些活,她们是流水作业,每人上一种颜色,因此干得很快。
他们一般都要忙到午夜,才做好一百多个泥人。
第二天一大早将泥人拉到泥货市场,也就是白沟古镇街干石桥段,当时是白沟泥人的集中销售地,他家的泥人很快就能销售一空。
胡秋英在上小学时就对泥人产生了浓厚兴趣。每天放学后,她就看父亲如何用模子做泥人或制“子儿”,再就是拿一块泥巴来学着捏泥人。
父亲在她长到13岁时,便开始给她传授泥塑技艺。经过半年多的潜心学习,胡秋英很快就掌握了做泥人的全部技艺。
由于胡家泥人在白沟是比较有名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郑玉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连海、一些知名作家及省、市一些专家曾数次来到白沟,对胡大学的泥塑作品进行考察与研究,他们对胡家泥塑都给予了较高评价,并在自己专著里作了系统概述。
1988年,经郑玉贺教授牵线,胡大学被宁夏一家工艺美术厂邀请去传授技艺,他也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前去,其中就有胡秋英。他们在宁夏那里传授了三个多月的技艺,才返回家乡。
作为家传技艺,经过40多年的实践与经验积累,现在胡秋英的塑制技法日趋娴熟,以其质朴无华、平凡自然的艺术魅力,不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还受到了一些专家的重视和赞扬。
2007年,河北大学要举办一个工艺美术作品展,美术系主任曾专门挑选了胡秋英的10多件泥塑作品。同年11月,胡秋英作为白沟泥塑艺人的代表,受邀到石家庄参加了全省民间工艺研讨会议。
2008年9月中旬,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打电话给胡秋英,邀请她准备参加国庆期间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河北“祥云小屋”举办的民间艺术品展示活动。听到这个消息后,胡秋英的心里很是激动,为自己能代表家乡白沟去参加如此盛大的活动而深感荣幸。在此后的几天里,她从已做好的泥塑作品中,精心挑选了20多个代表作:孙悟空、穆桂英出征、张果老倒骑毛驴、七品芝麻官、抱鱼娃娃等。
9月26日,胡秋英带着自己的泥塑作品启程赶赴北京。到北京后,胡秋英被安排住在鸟巢附近的民族园中。29日,河北“祥云小屋”民间艺术品展示活动正式开门迎客。新展出的五项国家级和省级非文化遗产项目:白沟泥塑、蔚县剪纸、无极剪纸、易水砚和丰宁玉米秸秆画,一下子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祥云小屋”内一整天都是人流如潮。
尤其在胡秋英的白沟泥塑展位前,每个游客,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其逼真的艺术造型和质朴自然的艺术魅力所震撼。有许多中外游客抢着与胡秋英及其泥塑作品合影留念,她的泥塑作品成为“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2009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胡秋英受邀参加了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举办的“文化国门·河北华章”大型文化展示活动,向世人彰显了白沟那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
为了使白沟泥塑艺术发扬光大,提升白沟泥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基于目前白沟泥塑传承人极少、正面临失传危险的考虑,胡秋英于2015年在白沟南刘庄创办了“白沟胡秋英泥塑研究所”,她不仅到白沟那些原来从事泥塑行业的老艺人家里,寻找来了很多老模具及老的泥塑作品,进行抢救性收集与研究,还通过走进学校课堂、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吸引更多的泥塑爱好者和青少年喜欢上白沟泥塑艺术。
当前,作为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沟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胡秋英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白沟泥塑这项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再是要搞好发掘、研究与创新工作,让白沟泥塑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大的异彩。
郑州管城区10月28日再传来好消息!进一步降低防控等级。
南关街办事处惠工街社区西豆腐砦和十八里河办事处南刘庄社区南刘庄新区2号院,降为低风险区域。
辖区南三环以北区域,降为防外溢临时管控区。区域内有阳性病例的,严格落实“足不出户、上门服务”。有一定疫情传播风险的区域,“人不出区、错峰取物”。
这是管城区在27号公布82个小区名单后,再度进行调整。
目前郑州管城区整体形势很好,距离进一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又前进了一大步。
#郑州头条# #郑州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