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方城二手房(实力壹方城二手房)

均价不足2000元每平方米,可惜没人要!南阳降价44%都没有人问的房子,到底什么原因,南阳市方城县城关镇四季花园一套住宅用房降价拍卖出售,降价16万都没人要,南阳的房子就那么不值钱了吗?

该房产建筑总面积98.35平方米,三室二厅二卫的户型,总层数18层,位于第9层,南北朝向,2013年11月建成使用,房屋市场评估价格为378900元,拍卖价格212184元,直接降价16万元,780人围观,3人设置提醒,无一人报名出价,惨遭流拍

南阳的新房均价6476元每平方米,而方城的新房均价也达到了5017元每平方米,该房产拍卖均价不足2000元,简直太划算了,可惜没人要呢?

#南阳头条#

河南高院案例:

本案中,对于直接损失具体数额的确定,应当包括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价值,其他财产损失及政策性补助

【裁判要点】:

关于赔偿数额的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受害人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本案中,方城县人民政府强制拆除刘建林房屋的行为违法,对刘建林造成的损失,应当依法进行赔偿。关于财产损失数额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赔偿的范围为受害人的直接损失。本案中,对于直接损失具体数额的确定,应当包括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价值,其他财产损失及政策性补助。

(三)政策性补助。因方城县人民政府拆除房屋并未提供政策性奖励的支付标准,刘建林请求参照《方城县“三河一廊”环境综合治理区域房屋征收补偿方案》确定,予以支持。根据刘建林提供的补偿方案,因在本案中刘建林诉请进行货币补偿,刘建林可获得政策性补偿包含:搬迁补助费8元/㎡×351.875㎡=2815元,生活补助费:200元×3人=600元。以上合计3415元。

【裁判文书】: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20)豫行终2632号行政判决书

“两个中年人正打一个伏在地上蓬头散发的姑娘,旁边还站着四个20多岁的妇女。看到这种情况,我心中就明白了七八成…”

1942年夏,我随国民党第55军74师220团驻在唐河县北20多里的源潭镇。

由于信阳被日军侵占,源潭就繁荣起来了。我是驻在源潭镇北约里许的椿树李庄。这个庄的位置,正处在从方城过唐河到湖北随枣去的大路西侧,我住的房屋又正在这路的西侧,所以每日的过往行人,我坐在屋子里都看得很清楚。

在夏末秋初,我发现在这条道路上,有从方城方向往随枣一带贩卖妇女的人群,当时还不多,迨到秋末就逐渐增加起来,几乎每日都有。

有时有一男子带着一两个妇女,有时竟有两名男子像押犯人似的,押解四五名妇女,多的达到六七名,据云都是来自襄、郏、禹、叶等县的。后来就在源潭镇也出现了“人市”。

“人市”是在秋末冬初才有的。一上来,人并不多,只有两三个或四五个妇女被卖;到冬季近春节时,人数就突增了。

每逢集总得有二、三十个被卖者上市,那种凄惨的情况,不但受难者心碎,就是观看者也为之心碎而徒唤奈何。

她们像一群临刑的羔羊,凄惨地坐在角落处,等待着命运的支配。这些妇女有被人贩子卖的,也有为父母直接出卖的,尤其被父母直接出卖的,成交后那种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更使人不能卒睹。由于地方上和驻军的干涉,以后便改为成交后夜晚领人。

“人市”上父母直接卖儿卖女者,都是逃出来的,为了不让一家人同时饿死,想给孩子找条活路。他们都分散住在源潭附近乡下的破庙里。

椿树李就有逃来的祖孙二人。老太太是个近70岁的老妇人,孙女是个不到20岁的女孩子,祖孙住在椿树李中间一个破土地庙里,严冬的天气,祖孙仅仅在地下铺把草。

不到集,祖孙就出外讨饭,到集,老祖母带领着孙女到集上去卖。祖孙去过两趟,都没卖成,回来总是蹲在破土地庙,祖孙抱头痛哭一场。

后来听说她们索价太昂:孙女不要钱,只要祖母随她一块去。这年头,纵然唐河这一带比较好些,哪家能让祖孙都去呢?

一天,团里副官对我说,土地庙住的老太太病得很厉害,我就赶快叫副官找团医官去给这位老太太治病。我想,冻、饿、愁折磨着这位老人,她怎么能不病呢?好歹算把这位老太太的病治好了。

为了怕在土地庙把祖孙冻坏,我就把副官叫来,让把她们祖孙安置在饲养处里,反正那里草多,祖孙睡到草窝里,总比在土地庙好得多。

老太太病好能走动了,一定要来见见我。见了就谈起她祖孙逃难的事。我问她们:“为什么你们一老一小往外逃,家中没别的人了吗?”

老太太摇摇头说:“不是,家中还有孩子她爸爸和妈,一个小弟弟。没逃出时,家中靠着挖点麦苗煮煮吃,这样一天挨一天。后来政府不叫挖了,一挖就抓。没门路了,孩子爸爸就哭着先教俺娘儿俩逃命,说这一带还能活命,不得已,卖人也好卖。这样,俺娘儿俩就离开家。”

我对她说:“你也别卖你孙女了,我看此处的乡亲也都对你们很同情,当兵的对你们也可怜,我叫裴副官告诉他们,他们吃剩下的,还能养活你娘儿俩,到明年春天回家去吧。”

另一桩事值得记的,就是有一天,我到唐河县城去开会,走到城西关,见到一个小宿店门口围着一大群人。

这时还不到早上九点钟,还没引起我的注意。后听到这个小店里发出怒斥声、拷打声和痛哭声,我就分开众人,到小店门口一看,有两个中年人,一个手持一根粗棍,一个手持一条皮带,正打一个伏在地上蓬头散发的姑娘,在那边墙根边,还站着四个20多岁的妇女。

我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就明白了七八成,这大概又是人贩子在作恶。可是周围看的人只是默默地摇头,没人敢去劝说。

我看到这种情况,实在按捺不下我的感情(我那时才27岁,所以有这种感情冲动),又见那个持棍的人一面骂:“你是老爷拿钱买来的,你不走,老爷要把你砸死。”一面又高举棍向那女子打来。

我紧走上一步,就把这人的棍子夺过来。在这里,那个持皮带的家伙就向我冲来,幸亏我那个警卫,过去就给了他几耳光。大概军装管了事,两个东西不敢动了。

我回头对围观的群众说:这都是你们河南的姐妹们,你们就忍心看着叫他们打?大概大家把气早憋满了肚皮,上去几个年轻的,就打起这两个坏东西来了。

事后我到军部开会,我们副军长问我:“你在唐河县干什么来……”我才知道群众把两个东西打了一顿,把这五个妇女留下送到县里。唐河县的县长大概是故意告我一状,打电话问副军长这五个妇女如何处理。我当时也受到训斥,以后遇到这类事情少管。

以后离春节不到十天,由于前方紧张,我们就离开了源潭镇,开拔到信阳的外围。

再就是荒年时期,这几县灾区,地亩价很贱,一亩地价仅十几元,后来掉到五、六元。

(靳士伦)

(免责声明:以上文字内容与图片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讲述抗战故事•回望历史瞬间】—上观嘉闻

#抗日老兵的故事# #抗日战争# #我要上头条#

《方城县十大杰出青年简介(三)》

宋振兴,男,汉族,199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方城县消防大队凤瑞中队中队长助理。

该同志参加消防工作10年来,先后参加各类火灾扑救、抢险救援及社会救助2000余起,成功抢救被困群众300余人,抢救财产价值千万余元。

2018年8月5日,连续数小时的特大暴雨致使方城县四里店镇神林区域河水大涨,宋振兴同志带领部分队员穿戴防水救生设备进入灾情重区,经过紧张的疏散救援,房屋内被困的人员都被转移至安全区域,在救援现场能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踩在我的肩膀上”、“别怕我用手托着你”、“抓紧我下来,我背着你”,宋振兴同志带领着消防官兵用肩膀和手掌化作梯子将被困人员一一救下。

十年来,他坚持在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上做着平凡而又普通的事情。

2017年荣立三等功一次。

2018年12月被南阳市消防支队评为“改革教育整训先进个人”。

郑海鸥,女,汉族,1989年5月出生,现任南阳黄金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4年,郑海鸥从外地回到方城县博望镇,成立南阳黄金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

她快速转变角色,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果园种植技术的同时又引进科学管理体系,利用物联网系统使果园耕作的每一步都进入精细化种植,黄金梨在产量、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公司的有机黄金梨种植基地被评为“南阳市黄金梨标准化种植基地”。

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120余群众就业,每人每年可获得1万多元收入。

在做好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间接带动果农500多户,发展合作基地9000多亩。

郑海鸥于2017年当选方城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于2018年当选为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先后荣获南阳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方城县“优秀人大代表”和方城县第三届“十佳回创之星”。

有人知道2022年8月8日是什么日子吗?我很羞愧,直到今天我才知道“75.8特大暴雨”,才知道1975年河南驻马店的暴雨事件,才知道1975年的8月8日,河南驻马店的人们经历了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总想着把这些过往讲给后人,要不然等到我们这一代人下世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讲啦!”———老水手(抖音)

1975年8月4日,三号台风莲娜从福建晋江登陆,碰上西太平洋热带幅合线发生北跃,使得三号台风莲娜一路移向中原腹地,8月5日,气象台雷达监视屏幕上的莲娜失去踪迹。

“莲娜在北上途中不能向东行,于是在河南境内停滞少动,灾祸由此引发”,暴雨倾盆而至,最大降雨量达到1631毫米,降雨量创造了有气象史以来最高的记录。

当时的目击者称“暴雨来后,白天如同黑夜,用盆接雨水,瞬间就能接满”。

当时,暴雨下强度最大的地区是在京广铁路以西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代。板桥水库当时设计最大库容量为4.92亿立方米,设计最大泄量为1720立方米每秒。8月8日的时候,它在洪水中承受的洪水总量为7.012立方米每秒,泄洪流量为1.7万立方米每秒。

8日,水库值守人员提出开闸泄洪的想法,向上级报备的时候,通讯中断,泄洪闸门由于长时间不用,导致闸门生锈无法打开,后来以驻军电报报至省里相关部门时已经晚了,溃坝时,已经来不及通知下游群众转移,向空中打的信号弹被滔天的洪水声音掩盖,凌晨1时许,板桥水库溃坝,之后陆续成下游58座水库相继决堤。

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宿鸭湖,遭受到了溃坝的威胁,一旦宿鸭湖溃坝,下游十几座城市和上千座村庄将夷为平地,炸坝泄洪是当时唯一的选择,几个小时转移了三十多万群众,年轻的子弟兵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挖开坝体预埋Z药,随着一声巨响,洪水朝着预定的方向奔流而去。

“1975年8月,在河南省驻马店等地区、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计60多个水库相继发生垮坝溃决,近60亿立方米的洪水肆意横流。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倒塌房屋524万间,冲走耕畜30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惨剧。”

老水手的家在河南驻马店张楼镇,当时只有十几岁,因为他会水,他的父亲从邻居那里求来自行车胎,给胎打足气后缠在他的腰上,将他推入水中,让他务必在姚庄找到妹妹,老水手从潘湾顺着河堤决口处漂向陈坡姚庄方向,他在水里漂流了一个白天,才顺利的到达了姚庄,在水里捞了一个南瓜充饥后,他坚持游到了金铺方向,最终找到了6岁的妹妹。

“75-8第二天飞机就开始投放救援物资和食品,战士们拿着最简陋的工具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灾区,他们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干粮送给了妇女儿童和老人!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到压缩饼干,有一架可大可大的直升机看到了洪水中挣扎的我,他们降低高度投下了一个救生圈给我,飞机声音特别大有个叔叔向我招手!他们飞走的时候我哭了!”

据说当时,附近的城市村落家家户户都在给驻马店烙馍。

如果不是“老水手”,我压根不知道47年的河南驻马店有这样令人难过的往事,当年通讯和电讯不发达,资料保存不完整,我以为我学过历史,今天才知道,我连最近的历史事件都不知道。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县城有一座纪念碑,碑文是:“七五·八抗洪英雄纪念碑”,这是唯一一座我没有亲眼见过,却读着碑文就肃然起敬的纪念碑,这座碑的背后有着沉重的历史过往。

它代表着那些与洪水抗争的无名英雄,它代表着......

47年过去了,当时受灾的地方早已旧貌换新颜。当时最小的经历者,早已垂垂老矣。历史不该只被那一代人记住,伤痛也不该只被他们铭记。希望有一天又一部作品能介绍1975年的驻马店,有一部电影能放映河南驻马店,希望有一天,不用去看史书,会有人在8月8 日这一天,为那些逝去的人,默哀,致敬。

很抱歉,我写不出潸然泪下的文字,我也无法写出最真实的感受,我只能怀着愧疚的心,写下这些文字,甚至我觉得我是在亵渎那一段过往,我觉得我没有资格去写那些过往。

但,我想有人记得1975年8月8日发生了什么。

#南阳小吃什么最出名#

南阳,古称宛,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的南阳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南阳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约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饮食上南阳人多以面食作为主食,部分地区以水稻为主。饺子的始祖“娇耳”就发源于南阳。作为河南的人口大市,南阳的美食小吃自然品种繁多,下面就来看看南阳市10大美食小吃,本地人视为美味,外地食客称赞,人气爆棚。

1、新野臊子

新野臊子又名三国臊子,河南著名小吃之一,南阳特产之一。是以新鲜牛羊肉为主料,配以大料、花椒等多种调味料,采用特殊工艺制成的传统风味小吃,属于豫菜。此菜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特殊的工艺、独特的风味。特点是味道鲜美、肥而不腻、保存时间长,可以单独食用,一家人享受火锅的味道也可与蔬菜一起烹饪。

2、南阳蒸菜

南阳蒸菜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属于豫菜系。种类繁多,操作方便、色香味形俱佳、鲜嫩可口、营养价值高,在河南省堪称一绝。许多远道而至的中外宾客到了南阳,不吃到蒸菜,不算品尝到南阳地方风味名菜。

3、新野板面

新野板面又称张飞板面,是南阳市传统的面食小吃。曾因诸葛亮一把火烧出了名气的三国历史名城新野的一道颇具历史渊源地方美食。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誉周边。

4、唐河凉粉

唐河凉粉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早在四百多年前,唐河民间即用豌豆粉、薯干等制作凉粉,由于这些原料制成的凉粉质脆,不宜长时间存放,故而许多人萌生了这样一个念头:能不能用其他原粮替代豌豆、薯干做成凉粉,经过多次试验,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一位姓段的老师傅在一次试制过程中发现用绿豆制成凉粉不仅质软、弹性强,经凉拌、炒制后口感更佳。

5、方城烧麦

烧麦发源于方城,推广全国,却在方城没人卖,也买不到。方城是世界曾氏的祖根地,却很少有人姓曾,这两个特色,其实很好解释。后来,烧麦就被方城群众做小吃时传到全国各地,由于方城包子、油条、糊辣汤是主流早餐,实惠好卖,所以很少有人做烧麦来卖。清光绪年间,方城县城内开化寺街始创烧麦。最初不叫烧麦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边象快熟的麦穗,随改名为烧麦。

6、邓州糊辣汤

邓州糊辣汤已经声名远扬。邓州糊辣汤配料以鲜肥羊肉、面筋、面糊为主,杂以大葱、生姜、花椒、胡椒、辣椒、茴香、金针菇等20余种菜蔬作料。其色褐,其味鲜。食前加几滴小磨香油、陈醋,则更是异香扑鼻。

7、博望锅盔

博望锅盔是河南省传统的汉族小吃。筋香柔韧,丝毫没有夹生的感觉。它是用发酵面、干面反复盘揉,做成盾牌形状上锅炕,待两面凝结后,把数个锅盔叠立起来放在锅内,不加水,用文火蒸烤至熟。烤好的锅盔不焦不糊,具有生面的颜色、熟馍的味道。它重约2-2.5公斤,直径33厘米有余。虽然厚达到0.6 厘米,用刀切开颜色好像生面一样,但吃起来筋香柔韧,丝毫没有夹生的感觉。博望锅盔,系用白面烤制的一种特色食品。外形似锅,又类头盔,通体白色,如生面晒干一般,直径一尺余,厚二寸,每个重达四斤,食之酥香爽口,耐嚼耐饥,且久放不坏。

8、唐河麻糖

唐河麻糖是用米花、碎花生仁,混合糖稀加热,冷却后切成半圆形的薄片,很脆。麻片糖是用白芝麻仁,混合糖稀加热,冷却后切成长方形的、更薄的小薄片。花生糖是用炒花生仁,外面裹上一层厚厚的糖衣。麻塘的正式制作,锅里放上一大瓢糖稀、少许蜂糖和白糖,用小火烧开,加入炒过的碎花生仁、米花,边炒边搅和,控制好原料配比,最后和成一团黏度很高的、像做馒头的大面团一样的料团。

9、郭滩烧鸡

在唐河县郭滩烧鸡远近闻名,素有"肉质鲜嫩""五香脱骨"之盛名,为河南省南阳的传统名吃。始于唐宋鼎盛明清,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制成品肉烂、骨酥、皮不破,食用时骨肉自动分离,肥而不腻,味道鲜美。它富含多种营养元素,高蛋白、低脂肪。

10、窝子面

窝子面原为武汉热干面,传入河南新野后,经过改良,口味更上一层楼,加入了绿豆芽,牛肉丁,浇上牛油辣椒,香辣无比,更名为窝子面。想想口水都流

#襄阳头条#

这几天,河南郑州的暴雨汛情牵动着中国亿万观众的心。我也在时刻关注着郑州汛情的最新报道。这让我联想起了1975年的大洪水。也是发生在河南。

经过资料查询,我了解到:

1975年8月8日凌晨,受超强台风引发的暴雨影响,河南省驻马店市境内板桥、石漫滩等水库相继发生溃坝,直接导致下游29个县市1100万人受灾......这是新中国最大的水灾。

我的家乡也是受灾县之一。

虽说我是湖北人,但是我的家乡与河南交界。村庄北边的小唐河是湖北和河南分界线,唐河的上游赵河与潘河发源于伏牛山南麓河南省方城县。也就是说我们村庄就在唐河的下游。板桥水库在我们村庄的东北部。75年的洪水,我们村庄也快淹没了。那一年我才两岁半。没有记忆,长大后,听大人们谈起这件事情。在脑海中留下了一丝丝模糊印象。

听奶奶讲,当时,全村的人都转移到东边比较高的一个村庄避难。那个村庄叫张寨,我的妹妹就在那个地方出生的,她的名字带个“水”,就是因这而起的。

还听奶奶说,当时中央派飞机过来给这边避难的群众撒饼干和水。当年父亲年轻力壮,大队还派他和村里的几位年青人给避难的人分发食品。

几天后,洪水退去,我们一家老老小小回到家里。家里面是一片狼藉,有2间土墙的房屋已经倒塌,木梁柱斜倒在地上,地下是一层厚厚的淤泥。家里面唯一值钱的一台缝纫机也被淹了。还好修好后还能用。

因为地下一片泥泞,也是夏天。当时我的大伯都没有穿鞋。他在去屋里清理东西的时候,一不小心,一脚踩到生锈的钉子上。鲜血止流,伤口没有经过酒精消毒处理,只是做了简单的包扎。最后得了破伤风。当时医疗条件很差,没有破伤风疫苗,后来我的大伯因为破伤风,在几个月后去世了。留下我的大妈和他年幼的三个小孩。

75年的8月份,是我们家族最不能忘记的一年,那一年:我们家迎接了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同时死去了一个鲜活的生命。

四十六年过去了,2021年的今天,想起75年的那一场大洪水,给多少个家庭带来了灾难。

镜头回到现在,2021年的郑州特大暴雨涝灾,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有发达的通讯设备,先进的救援工具。虽说我们不能控制天灾,但是我们能把损失降少到最低。

中国加油!郑州加油![加油][加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09544/
1
上一篇东莞厂房网(东莞厂房出售_东莞厂房出租)
下一篇 沈阳荷兰村(沈阳荷兰村中荷医院核酸检测)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