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纪念一位伟大的父亲】,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纪念一位伟大的父亲:泪目了!父亲过世后,女儿收拾遗物发现一箱父亲写给自己的散文诗
- 2、纪念一位伟大的父亲,这位伟大父亲的事是真的吗
1、纪念一位伟大的父亲:泪目了!父亲过世后,女儿收拾遗物发现一箱父亲写给自己的散文诗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列没有终点的列车,一路上有无数个驿站,在每一个驿站,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不管是上车,还是下车,谁也无法左右。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列车上的乘客,父母就是在列车上陪伴我们最重要的乘客。他们只能陪我们一程,却无法陪我们走到最后。他们到站就要下车,不管你们之间感情有多深,对他们有多么不舍,他们还是到站就下车,你是无法掌控的。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经营好与他们在一起的那些美好时光,珍惜与他们的每一次相见,这样才不负遇见,不负缘分,不负亲子一场,生命中才会多几分宽慰,少一些遗憾。
近日,浙江,一名女子的父亲过世以后,女子在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发现了父亲好几箱书刊随稿,其中很多是写给自己的散文诗。
自从女儿出生以后,父亲就开始写日记,把女儿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都细心记录了下来。
女儿小时候,发烧难受的时候,父亲也跟着难受,他是这样写的:我的心,容容啊,你的哭声,使夜的宁静破裂,你的手心和脚心那么烫,而你的哭声,揪着我们的心!
从这首简短的诗里,看得出父亲在女儿生病后,揪着心,无比难受。可见,女儿在他心里是多么重要。
父亲下班回到家,打开门看到女儿在阳台上写作业,看着妻子在厨房里忙碌。他是这样写的:这是美好的时光,我在外面奔波了一天,回到这宁静的家,亚萍烹饪的蔬菜豆腐,在暖锅里喧闹着,是那么新鲜,那么香气扑鼻。我们的女儿,在阳台上,认真专注地写着学校布置的作业,台灯发出橘黄色的光,洒满在那小小的圆桌上。这是美好的时光,是对我们认真生活的报答!
字里行间,透露着父亲对生活的热爱,对这平凡生活的热爱,对女儿和妻子深沉的爱恋。
女儿熟睡后,父亲来到女儿的房间,看着女儿熟睡的样子,是这样写的:女儿酣睡着,均匀的呼吸,放松的眉头,一张天真无邪的脸。床头的灯啊,无忧无虑地照着,母亲的手护卫着女儿的酣睡,父亲在写一天的日子!
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和对平凡生活的满足。
父亲这样的诗稿很多很多,写了有几大箱。记录了一位父亲对于诗歌的热爱,更饱含了他对家庭和女儿的深情。
其中,父亲写的最鼓舞人心的一段文字是:我坚信大地不会欺骗种子,阳光走过的地方花草一定茂盛。
从父亲的文字里,我们很明显地感知到,父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爱妻子,爱孩子。用有温度的文字,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女儿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就是他播种在大地的一颗种子,只要用心浇灌,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开出光彩夺目的花朵。可见,父亲对女儿寄托了多么美好的希望,可见他多么爱女儿!
后来据女儿说,父亲的日记里,记录着自己成长的每个瞬间和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但是当我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父亲已经不在了,也没有办法跟他聊聊了,很遗憾。
但是后来想想,父亲留给自己的这些东西,何尝不是父亲留给自己的念想?自己还是很幸运的,父亲留下的这些文字,足以给自己生活下去的力量,以及温暖自己整个人生!
从父亲写的这些诗里, 你一定认为父亲是一个很有文化的知识分子,而实际上, 这位父亲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最开始的学历只是小学毕业。
步入社会后,他一边努力工作养家,培养女儿,一边努力学习,上了夜大,拿各种文凭。一有时间,他就读书。
在他短暂的一生当中,读了很多书,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虽然他写的诗歌不如那些著名诗人写的有深度,但是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对生活的爱,对女儿的爱,对家人的爱,这个深深地影响着女儿。
他的女儿在他的栽培下,上了重点大学,曾经去到外国留学,如今在北京一家很不错的单位上班。
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热爱生活,更是深深地爱着女儿。我们常常说,父爱如山,也就就不过如此吧。
父亲走完自己整个旅程,到站就下车了。对于女儿来说,虽然万分不舍,但也只能坦然接受,这毕竟是大自然的规律,谁也无法改变。
女儿该做的就是继续努力生活,幸福地生活,这一定也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2、纪念一位伟大的父亲,这位伟大父亲的事是真的吗
这位伟大父亲的事是真的吗?
晨雾 / 文
我们先看最近网传的一张载有文字的图片。图片内容如下:
拒绝签字,誓救儿子!河北隆尧石膏矿发生矿难,6名矿工深埋地下。由于搜救费用高达160万元,所以当地放弃了救援,赔付6家矿工每户3万元。其中有5户接受了赔款,只有一个叫苑玉林的老人,执意要营救儿子,拒不签字。当地派出所把王关进派出所揍了3天,王出去在集市上喊冤,政府迫于压力只好营救,27天后发现6名矿工仍然活着……
下图就是这个叫苑玉林的老人,致敬伟大的父亲!
所有看到这张图片的人都会提出疑问:这件事情是真的吗?为此笔者做了仔细的搜索、分析和核查。发现确有其事,上述文字图片主要内容基本属实。但是个别文字与事实有些出入。
事情发生在1998年10月31日。2005年新华社记者和燕赵都市报记者都分别做过报道。其中新华社2005年11月17日的报道《7年前的奇迹:邢台隆尧县6矿工被困井下27天获救》比较简单,只提到了这次矿难和6名矿工被困27天后获救。而2005年12月4日《燕赵都市报》的长篇报道《地底悲歌之噩梦:同村矿工地下27天的黑色记忆》则详细记录了矿难发生和救援以及被困矿工苑晨玉和他父亲苑玉林老汉不要赔偿金坚决要求救援的整个过程。
但是上述文字图片与当年《燕赵都市报》的长篇报道有三点出入:
1、上述文字图片中所述“当地派出所把王关进派出所揍了3天,王出去在集市上喊冤”的情节在《燕赵都市报》的长篇报道中并没有提到。而且我们注意到文字图片前面说到的是“一个叫苑玉林老人”。但是提及派出所的文字中却莫名其妙地出现被关到派出所的是“王”,集市上喊冤的也是“王”。两次提到“王”显然不是笔误。疑是张冠李戴。
2、上述文字图片中所述“搜救费用高达160万元”。 《燕赵都市报》的长篇报道中是60万元。
3、再有就是文字图片所配的苑玉林老汉的照片也与2005年原报道所附照片不符。不是年龄变老了的那种不符。目前的照片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而且不像是农村人。当年的照片就真是一名普通的农村老汉。两张照片就明显不是一个人。
这才是伟大的父亲苑玉林老汉
除了上述三点,文字图片所述内容就都是真的了,那么关于当年被困矿工苑晨玉的父亲苑玉林老汉不要赔偿金坚决要求救援,到底都发生了什么?请看2005年12月4日《燕赵都市报》的长篇报道《地底悲歌之噩梦:同村矿工地下27天的黑色记忆》中的相关记载:
三套救援方案都宣告失败,管道打偏了。最后确定的救援方案是从邢周矿石壁上开凿一条巷道,这条巷道每天只能掘进6米,掘通需要23天,需要资金60万元。
苑玉林老汉告诉记者,当时许多人想放弃救援,其中5名外地民工的家属都签了赔偿协议,拿到了3万元的赔偿金。因为赔偿金甚至有的矿工家属内部起了纠纷,还有一个矿工的妻子要求早点发放,到北京去旅游。人性的善恶,在那一刻分外分明。
苑玉林老汉不要赔偿金要求救援的理由是,巷道头并没有坍塌,儿子和矿工们就在那里干活,在井下开搅机的儿媳清楚地记得晨玉走向巷道头的时间,他没有被埋住。
当时就剩下苑晨玉一家没签赔偿协议,签了协议救援就会停下来。苑玉林老汉说,赔偿款从3万到6万,从6万到10万,从10万到15万,自己都坚持不同意,他的理由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苑玉林老汉说,当时一位省领导到了现场,说有千分之一的希望也要救人,我给他磕了两个头。
11月26日9时30分,巷道打通,救援人员见到两个骷髅模样的身影蠕动着爬过来,一个年轻的队员吓得转身就跑。
6名矿工全部得救。每个人都剩下皮包骨,身体最好的袁晨玉体重也由143斤剩下76斤。
-------------------------
你如果还有兴趣,可以读一下
2005年12月4日《燕赵都市报》的长篇报道原文:
地底悲歌之噩梦:同村矿工地下27天的黑色记忆
燕赵都市网 http://www.yzdsb.com.cn 2005-12-04 21:36
"破记录"的生存经历给苑晨玉的心里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本报记者 祁胜勇 文/图
7年前,在隆尧县东良乡石膏矿发生的坍塌事故中,6名矿工被塌方困在矿井底部27天生还。
巧合的是,这6名矿工中惟一一个本地人苑晨玉和苑胜林是同一个村的!前次发生事故矿的老板和此次邢台县康立矿难中执行救援苑胜林的邢台县第二石膏矿老板是同一人,就是因为前次的救援才有了宝贵的经验。邢台县第二石膏矿与康立矿相邻,通过邢台县第二石膏矿巷道与苑胜林的被困地点打通。
同样的事故,同样的传奇,同样“破记录”的生存经历,演绎着同样的地底悲歌,令人疼痛与警醒。
往事已成
不敢回首的噩梦
苑胜林在130米地下被困11天,突破了以往世界医学界认定的人在没水的时间里最多存活7天的生存记录。在困境之中,他采取了喝自己的尿、保持体温等自救措施。他告诉记者,是老矿工们告诉了他这些经验,他们本村的苑晨玉,曾在隆尧一次矿难中生存了27天。
苑胜林和苑晨玉的家是邢台县会宁镇张尔庄村,距离此次事故发生地点康立石膏矿3公里左右。
从邢台去往张尔庄的路两旁,低低起伏的山包间散布着一个个简陋的井架,有的两个矿井紧密相连,出租车司机是本地人,他告诉记者,这里有着丰富的石膏矿资源,许多老板因为承包石膏矿发了大财,除了下石膏矿,当地的农民挣钱的门路很少,远处还有一些煤矿。
路过康立矿,塌陷的地表仍是一片狼藉,尚汪庄几个村里看护现场的干部告诉记者,前次发生事故矿的老板和此次邢台县康立矿难中执行救援苑胜林的邢台县第二石膏矿老板是同一人,就是因为前次的救援才有了宝贵的经验。
指着远近的塌陷地带,几个村民说,开矿把村里的土地,房屋都损害了,如果不是死了人,还会这样干下去。
几个青壮年对记者表示,有了这次教训,再也不敢下井打工了。
苑晨玉的经历是本地流传的传奇。在几个村人的指点下,记者来到张尔庄苑晨玉的家。走进苑家,一贫如洗,一台旧黑白电视是最值钱的东西。
苑晨玉的父亲苑玉林今年71岁,干练而直爽,老人告诉记者,儿子已搬到邢台市里,他怕提往事。开始回家后还把地下的事给家人说说,后来就怕提了,一提就捂着头闹头疼,谁也不敢跟他说这个事。
老汉说,事情过后,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香港一家电视台都要请他全家去做嘉宾,儿子不去,对方给出了丰厚的条件他们还是不去,说到这里,老汉突然哭起来:让俺孩说啥哩,尿了自己喝,拉了自己吃,俺孩说在地下不像个人哩。
几个村民介绍,老汉和儿子苑晨玉在村里的口碑都很好。对儿子的表现,苑玉林很自豪:俺孩仁义,当时,他是带班长,6个人都听他的,后来大家饿疯了,有人要吃人,俺孩发现制止了他,说,要吃人先吃你。最后,俺孩说,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最后他们活过来了,成了生死兄弟。
老汉说,5个外省的工友开始还和晨玉有联系,但有两个回家不久就去世了,都是三四十岁的壮年。其他人最近两年也断了联系,临走他们还都说常回来看看,可一个都没有来,不知他们是不是还活着,也许,他们都和晨玉一样,都想忘掉当年的事吧。
记者给苑晨玉打电话,他听说是要采访当年矿难的事,就挂了电话,关了机。看见记者失望,古道热肠的苑玉林带上记者去找儿子。
心理创伤难以愈合
在苑晨玉的一个姐姐家,老汉找到了他。记者在外面等了好半天,老汉才出来,他对记者说,晨玉听说又要他说当年的事,哭了,抱着头说头疼。你见了他,过去的事就不要问他了,我回头给你说。记者答应了老汉的要求,说,我们就是想了解一下他现在的情况。
见到记者,苑晨玉呆呆地坐着,不说话,他今年37岁,看上去已有几分苍老。他衣衫破旧,看得出当下生活的困窘。
记者与苑晨玉攀谈,试图聊聊家常,但他除了点头就是不知道、不记得了几个字。
苑玉林对记者介绍,晨玉的精神因为那次遭遇受了强烈的刺激,这几年越来越严重,家里人不敢给他提当年的事,一提他的头就疼,好几天睡不着。原来挺开朗的一个 小伙子,现在不愿意和别人接触,只一个人闷着。走在路上两边的矿井他不敢看。搬到城里去,就是想让他换换环境,忘了过去的经历。他现在有两个孩子,一家四 口吃饭都很困难,还要看病买药。现在一个亲戚为了照顾他,让他帮助看料,挣钱不多,但难受的时候可以不去。
当年从地底出来,苑晨玉是身体状况最好的一个,饿了27天,他还能试着走几步。但体检时检查出了乙肝,苑玉林说,过去晨玉没有这个病,肯定是在地下染上的。
现在的苑晨玉疾病缠身,他告诉记者头常疼,胳膊、腿有时疼,他抚摸着肋间,这里也疼。
苑玉林搬开儿子的嘴,让记者看,已经有好几颗牙齿脱落了,他指着儿子的头说,原来一头的黑发也脱落得很稀疏了。苑晨玉的妻子张秀琴对记者说,今天让他又想起了当年的事,又得好几天睡不好,晨玉常常夜里做噩梦,又梦到了当年的情景,就又睡不着了。
苑玉林告诉记者,当年矿主赔偿了他们6人每人3万元,5个外地民工在医院里住了没有10天,老板就派人给买了车票打发回家了。
苑玉林老汉忧愁地说,人活下来是万幸,不过儿子这个样子,将来可怎么生活啊。
27天凄惨悲壮的记忆
今天的苑晨玉已不想再提往事,记者也不忍再揭他至今没能愈合的疮疤。许多的往事,在他痛苦的心灵里,已成永远的秘密。
好在当时此事曾引起各方强烈关注,许多的资料记录下了当年凄惨而悲壮的一幕。
1998年10月31日凌晨3时10分,隆尧县东良乡石膏矿突然发生坍塌,当时在井下有10名工人,其中4名靠近井口的工人迅速逃到地面,其中一人是苑晨玉在井中开搅机的妻子张秀琴。事发前一段时间,苑晨玉到妻子处取了一点水,返回了巷道头。
带班长苑晨玉和5名外地矿工被困井下,当时幸运的是,6人都没有受伤,有充足的空间和氧气,还带了3包方便面和几个打火机、手电和矿灯。
开始几个人还很镇定,3包方便面吃了2天多,水喝干了他们就把尿液集中到一起。为了寻找出路,他们把巷道里每块石头都掀动了好几次,劳动强度之大,抵得上一 个月的工作量。后来饥寒交加,他们就把周围能找到的电缆、安全帽等物品点燃取暖。后来全部烧完,手电、矿灯、打火机也燃尽。尿液也喝干,他们两人一组相互 呼喊爬着四处寻找水源,幸运的是,他们发现了一小洼脏水。这洼脏水救了他们。
但坚持了几天,除了一根皮带没有任何食物,6个人曾因绝望和饥饿陷入疯狂,精神崩溃,甚至有人试图自杀。但就在他们对逃生没有任何希望的第9天上(根据气温变化推 测日期),听到了东边矿区的炮声,就是每天隆隆的炮声和开挖的声音给了他们希望,他们坚持着,互相鼓励着活下来。大家用身体互相温暖,挤在一个罐车里取 暖,饿极了,矿工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下肚,就吃一种松散的石膏矿石。以至出来后一名矿工的大便是靠护士抠出来的。四名矿工采不到血样,测不到血压。
在地上,三套救援方案都宣告失败,管道打偏了。最后确定的救援方案是从邢周矿石壁上开凿一条巷道,这条巷道每天只能掘进6米,掘通需要23天,需要资金60万元。
苑玉林老汉告诉记者,当时许多人想放弃救援,其中5名外地民工的家属都签了赔偿协议,拿到了3万元的赔偿金。因为赔偿金甚至有的矿工家属内部起了纠纷,还有一个矿工的妻子要求早点发放,到北京去旅游。人性的善恶,在那一刻分外分明。
苑玉林老汉不要赔偿金要求救援的理由是,巷道头并没有坍塌,儿子和矿工们就在那里干活,在井下开搅机的儿媳清楚地记得晨玉走向巷道头的时间,他没有被埋住。
当时就剩下苑晨玉一家没签赔偿协议,签了协议救援就会停下来。苑玉林老汉说,赔偿款从3万到6万,从6万到10万,从10万到15万,自己都坚持不同意,他的理由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苑玉林老汉说,当时一位省领导到了现场,说有千分之一的希望也要救人,我给他磕了两个头。
11月26日9时30分,巷道打通,救援人员见到两个骷髅模样的身影蠕动着爬过来,一个年轻的队员吓得转身就跑。
6名矿工全部得救。每个人都剩下皮包骨,身体最好的袁晨玉体重也由143斤剩下76斤。
两起“奇迹”是偶然的“巧合”?
这两起井下矿难生还,其生存时间都“破了记录”,而且巧合的是,都是石膏矿,7年间前后两起“奇迹”都出在一个村。
苑玉林老汉介绍,按本家的辈分,苑胜林喊苑晨玉叔叔。
两起奇迹的巧合出现,自有其缘由,7年前发生事故矿的老板参加了康立矿的救援,因为他有前次的经验,使得苑胜林得救,当地矿工和村民介绍,这位老板救人自有巨大的报酬。但可以肯定,在这次成功的救援,这位有经验的老板功不可没。
另外的一个缘由时,遇困矿工的家属也有了经验,苑胜林的继母对记者介绍,这次也是听了苑玉林老汉的话,不签赔偿协议,坚持要求救援。
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政府高度重视,从省市到县,三级政府投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惜一切代价组织力量救人,两次救人过程中,政府都不惜血本。也正是政府组织的救援的响动给了被困者生存的信心。
其次的原因是,因为苑晨玉的传奇经历,使7年后的晚辈矿工苑胜林有了绝处求生知识。
记者与当地的许多下过矿井的老乡攀谈,惊讶地了解到,许多人都有知道绝处求生的经验,比如一个老矿工说,石膏不能多吃,但煤泥可以吃,他们说这是专家说的,吃煤泥可以活上四十多天。
但这以上多种的缘由令人悲哀,七年了,为什么“奇迹”如此巧合地发生,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苑晨玉、苑胜林的经历到底是该算喜剧还是悲剧?
矿工们告诉记者,在每个小石膏矿,地下每个巷道的宽度和高度都达到10米,没有任何人工支撑,全靠留存的矿体“立柱”支撑,国家规定的留存矿体的宽度是5 米,可实际操作中,只留下宽2米的“立柱”,为的是多出矿,而且各个矿地下的已连通。想像一下都会感到恐惧,矿区的大地之下,已是一个脆弱的空壳。在康立 矿看守现场的几个村民告诉记者,这些年,这里的矿都这么开采,就在两年前,康立矿还发生过一次塌方,不过没死人,没有人重视。
矿工们对记者说,国家标准、政府监管形同虚设,只要不死人,就没事。
记者搜寻当地的7年前的那次矿工生还的资料和报道,但遗憾的是,当地官方都把它当成一次成功的救援,一次传奇,而不是一次教训。
所以悲剧再次重演。当地一位老干部说,如果不彻底整治,这样的事还会发生,“这样的奇迹是邢台的悲哀。”
陪同记者采访的一位作家朋友说,听到当地矿工们说煤泥可以吃的经验,我再次想哭。
记者此次采访再次来到康立矿难现场,只见简陋的矿井歪斜,大地塌陷,断层处处。几乎令人不敢举足。
在一片狼藉中,许多件死难矿工的衣物散乱地扔在地上,许多人已魂归故乡,但还有4名矿工被深埋地下,11月17日晚,专家推断他们无生还希望后救援停止,如今又过去了多日,再也不会有奇迹发生。
本文关键词:怀念伟大的父亲,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纪念一位伟大的父亲英语,纪念父亲的文章精品,纪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这就是关于《纪念一位伟大的父亲,女儿收拾遗物发现一箱父亲写给自己的散文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