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老粉丝转介绍,外籍,外企高管,首房首贷,准备在上海投资一套700万左右的房产。5月8日首次带看,历经大虹桥,九亭,粉丝对上海并不了解,虽然对九亭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带看完2个片区后还是犹豫不决,后又提出需要多看几个板块的需求,推荐唐镇,看了多次,由于我们房源能力强,带看的都是最有性价比的房源
顾问全程非常用心,由于粉丝时间要求很高,4次带看均车接车送,粉丝体验感好,非常信任,后面的推进很顺利
谈判环节疲惫战术,四次来回,耗时5个小时终于签下,粉丝对最终的成交价格很满意
上海某家长:外地人小孩怎么上九亭公办小学?[皱眉]
您好,本人外地人,有积分通知书,孩子目前小班,想换四小对口的房子,请问换房后等小孩小学报名的时候房产可能就只有两年。请问这种情况上的了对口的九亭第四小学吗?
官方回应:
您好!您反映您系来沪人员,持有积分通知书,孩子目前在上小班,您想换九亭第四小学对口的房子,但换房后至孩子小学报名,房产可能只有两年#上海##上海身边事##上海头条##上海爆料##上海中小学##上海小学##上海中学##上海中考##上海高考##本地人本地事#
中考前,每个学校都会提前分流?上海的中考是个分水岭,要么普通高中,要么中专职高。只有二选一,没有复读。这也就是上海家长特别重视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昨天看了一个房产中介发布的九亭中学升学数据。请注意:九亭学子的成绩会直接影响九亭房价。我一看不对啊,怎么升学数据比莘松中学还要好?再一看,升学人数只有126人。明明400多人的当届学生,怎么只剩这么多了?
原因只有分流了。不让你参加普通高中的中考,自然比例提高上去了。[抠鼻][抠鼻]但是这对这些孩子公平吗?
上海钉子户张新国:扬言要6套房加1亿,坚守14年,岳母因此丧命,最终败给现实。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故事要从2003年说起,当时上海出台了松江九亭沪亭北路的拆迁规划。
这项规划颁布后,居住在沪亭北路的住户都非常高兴,毕竟作为补偿,每位住户都可以拿到高昂的补偿金。
但唯有一个人却对此事感到十分愤怒,甚至大闹签字现场,无论如何也不肯在拆迁协议上签字,这个人就是张新国。
此时的张新国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这个时候如果能拿到一笔钱安享晚年,自然是一件好事。
但张新国却对此表示十分不满,原因就是按照拆迁方案,张新国拿到的拆迁补贴只能按照宅基地面积计算,而不能按照实际居住面积。
和沪亭北路的其他住户不同,张新国的家是一幢三层小楼。也就是说,张新国所居住的三层楼房如果拆迁,实际上只能补偿一层的面积。
按照补贴政策,张新国一家拿到的补偿款是4套房产和270万元现金。在2003年,这笔拆迁补偿不算少,但张新国心中的标准却是六栋房产和一亿元现金。
面对张新国的狮子大开口,政府不可能答应,只能无奈地选择保留张新国的家,修路时将规划的四条车道改为两条车道。
就这样,在上海松江九亭沪亭北路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马路中央,居然矗立着一栋三层高的小楼。
生活在马路中央的日子并不好过,夜晚车来车往的轰鸣声,吵得张新国一家很难睡个安稳觉。
即使是在白天,也要担心因为车速太快而一不小心冲进来的车辆。
张新国的岳母就是在长年累月的担惊受怕中,心脏病发作过世了。岳母的死成了压垮张新国一家最后的稻草。
由于长期生活在糟糕恶劣的环境之下,一家人的情绪已经压抑到了极点,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
看着原本好端端的一个家变成如今的局面,张新国感到十分后悔,为了6套房产和1亿元毁掉一个家,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难道未来的日子都要在这样的鸡飞狗跳反目成仇中度过吗?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6年,在张新国一家煎熬了近乎13年之后,拆迁办重新找到了张新国。
并且告诉张新国如果现在同意拆迁,依然可以得到4套房产和270万元现金。
张新国听完后如获大赦般松了口气,他点头表示同意拆迁。十几年来压在张新国心口的巨石,终于落了地。
2017年,这幢与沪亭北路格格不入的三层小楼最终消失了,张新国一家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里,这场历时十四年的拆迁闹剧,也画上了句号。
坚持了十四年,几乎家破人亡,到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知晓张新国故事的人,都会由衷感慨一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扬言要6套房加1个亿,霸路14年,“上海钉子户”张新国结局怎样?#
“六套房子外加一个亿!不然不拆!”2003年,上海最牛钉子户因不满赔偿款拒绝拆迁,苦等14年后败给现实。
在上海松江九亭沪亭北路的马路中央,一座三层的小楼矗立在道路中间。这栋房子在全国都很出名,被大家称为中国最牛钉子户。
2003年,由于市政工程的原因,这条路段的房屋被政府统一拆除,住户们得到了一笔不菲的赔偿。但张新国对赔偿方案不满意,他要求政府给他六套房子,再给他一亿赔偿款,否则他是绝对不会答应拆迁的。
如此不合理的要求,政府当然不会答应,谈判几次张新国就是不搬,于是政府最后还是决定在修建道路时,避开张新国家,所以才有了如此独特的景观。一座三层的小楼矗立在道路中央,车水马龙,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
时隔19年,张新国现在怎么样了?
张新国在上海市建筑公司工作过,由于工作十分勤奋,张新国攒下了不少钱,在婚后他把所有积蓄都拿了出来,建了一栋两层的房子。婚后没多久,夫妻俩生下了两个孩子,后来孩子长大也成了家后,因为没有多余的钱能给孩子买房子,一大家子人只能住在一起。张新国觉得实在是过于拥挤了,便决定用自己积蓄把邻居的地买下来,对房子进行扩建改造,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层。如此一来,原本的二层的小楼,就被改造成了三层。
张新国一家人住的地方变大后,也不再为了面积拥挤而吵架,张新国还把低一层的房子租了出去,光是房租就足够他们一家人的开销了。渐渐地,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然而,好景不长,上海于2003年推出了一份城市建设规划,要对沪亭北路进行扩建,沿路的房屋将全部拆除。这个消息一出,所有人都欣喜若狂,包括张新国,因为拆迁能拿到一大笔赔偿款。
但是,张新光看到这份拆迁方案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方案显示赔偿款是根据宅基地的面积来算的,不以房屋的面积来计算的。也就是说,张新国建的这栋三层房子,按方案只能拿到一层的赔偿款。
政府这么做的目的是防止非法建筑,在以往的拆迁工作中,有些人为了多领赔偿款,擅自进行违建,对拆迁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上海政府才更改了赔偿方案。
至于住房补助则是根据家里的人数来定的。张新国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所以他可以得到3套房子,除此之外还有一套子女补贴房。
即便这样,张新国还是很不爽,他当年可是花了不少钱才建成这三层小楼,但现在拆迁了赔偿款却跟别人一样,为此张新国找了好几次拆迁办,但拆迁办只说是政策规定,不能更改。
张新国气的大怒,在拆迁现场大闹了一场,无论如何在合同上签字。他狮子大开口要求拆迁办赔偿六套房子和一亿的赔偿款。张新国以为自己一家不拆,工程就进行不下去,所以拆迁办一定会答应的,但是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他的意料。
拆迁办觉得,这笔补偿是合情合理的,张新国狮子大开口自然不能答应,因为如果答应了,这对于其他拆迁户来说非常不公平。所以,在几次劝说无效后,拆迁办决定绕过张新国的房子进行施工。
政府围着张新国的房子修建了一条双车道的公路,原本是打算修四车道的,但因为张新国的房子横在路中间,所以只能修建双车道。
公路修建完成后,车辆川流不息,嘈杂的声音让张新国一家人很是头疼。除了这些,张新国一家人还得应付各种突发状况。有一次,一家三口正吃着饭,突然一辆大卡车撞到了张新国房子的墙壁上,把房子撞出了一个大洞。张新国一怒之下,将司机起诉到法院。可是在法院里,这位司机不仅没有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还说张新国一家的房子建在了马路上,妨碍了他们的出行。尽管张新国最后打赢了官司,但他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一家人整天提心吊胆地生活在这里,后来岳母因为长期受到惊吓,一夜之间心脏病发作而死。看着岳母的遗体,张新国后悔不已。
2016年,拆迁办主任找到了张新国,表示如果他们一家愿意拆迁,之前的赔偿款和房产依然会给,张新国叹了一口气,答应了拆迁。
2017年,这栋本应在14年前就拆迁的房子终于倒塌了,政府也按原计划在此修建了四车道的东路,张新国一家拿到了270万的赔偿款和4套房子。
事实上,张新国亏大了,因为2003年的270万和2017年的270万根本没法比。03年他可以拿着赔偿款再去买三套房子,但现在他连一套都买不起。
不过张新国心里并没有什么怨言,因为这十四年时间让他身心俱疲,能正常搬走,他已经满意了。#人物##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