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老的宋代园林沧浪亭,葑溪环绕,绿竹阴阴,每年的正月半前后,园中数百盆兰花,次第开放,阵阵兰香吸引全城巿民游园赏兰,闻香品幽。
沧浪亭的兰花种植,开始于五十多年前。
1964年,朱德委员长视察苏州时,见苏州各个园林花木扶疏,园丁们精心养护的花草树木点缀在园林水石中,山逾秀水益清,十分高兴。
酷爱养育兰花的朱委员长欣然决定,把自己精心养育的十盆兰花送给苏州市园林管理局。这十盆兰花都是朱德家乡四川的品种,有送春师、龙岩、永福素、送春、春兰、夏兰、报岁兰等。
另外,朱德还赠送了一部珍贵的《兰花谱》给苏州园林的园丁们。
当时的苏州市领导召集相关人士,反复讨论研究,最后把眼光投向了古老的沧浪亭。
北宋庆历五年(1045)的夏天,因事被废的诗人苏舜钦,扁舟南游来到吴中,在市中心的皋桥租房而居,租来的房子低矮潮湿,闷热又不通风,一心想找到高爽通畅的居住地。

有一天,他从郡学大门出来,向东望,只见草木郁然,是一片面积很大的废园弃地。走进荒园,触目处水环树绕,远远近近有大片大片的竹林。
苏舜钦一下子爱上了这里,一打听,原来这里是吴越国时贵戚孙承祐的池馆,这时已弃置很久了。于是,苏舜钦只用了四万青钱,就买下了这个园子。
略加修缮,苏舜钦取屈原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为这个园子取名叫 “沧浪亭”,构亭于水边,这个清幽的园子就成了苏氏的乐园。
苏舜钦《沧浪亭》: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
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
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
苏舜钦《独步沧浪亭》:
花枝低欹草色齐,不可骑入步是宜。
时时携酒每独往,醉到唯有春风知。
这样的世外桃源,被苏舜钦记入名篇《沧浪亭记》,也给予园主一个超然物外的乐园,心静如水。

苏氏之后,园子历经变迁,南宋韩世忠家住过,明朝沧浪僧文瑛重修过,归有光的《沧浪亭记》名声远扬,被后人收入《古文观止》;
清康熙时的江苏巡抚宋荦重修沧浪亭,把亭子从水边移到了山顶,表达对先贤的敬意;
道光七年(1827),江苏巡抚陶澍、布政使梁章钜重修沧浪亭,增设了五百名贤祠,收吴中历代名士590多名,刻像赋赞词,勒石上墙,每年祭祠,表达对吴中先贤 “高山仰止”的敬意。
同治十二年(1873),巡抚张树声再次重修沧浪亭,现在园中建筑大多为张氏所筑。⋯⋯
1964年,古老的沧浪亭,接受了光荣的新任务,朱德委员长赠送的十盆兰花从此扎根在这里。
沧浪亭管理处除了精心照顾十盆珍贵的川兰,还从杭州、上海等地引进了五十多个品种的兰花,沧浪亭兰花初成规模。
沧浪亭又去上海请来著名育兰专家姚轩宇先生,指导照顾兰花,兼带学徒。姚先生自己也带来并捐献了多个名贵的兰花品种。

数年后,沧浪亭开始兰蕙吐蕊、庭园飘香。
1966年开始,因为照顾不周,兰花遭遇劫难,多数枯死。1974年重新修葺花房,育兰从头做起。
沧浪亭管理处耗资万元引进兰花品种,一时名贵兰花多达20余种,兰花盆口300余盆,年年花开时节陈列展出。
波折不断,不知道什么原因,1985年起 ,兰花养育又开始式微,原有兰花品种逐年减少,几乎全军覆没。
1995年以来又开始恢复,沧浪亭的园丁们在努力培育各种兰花,管理处又与市兰花协会联合举办春季兰花展,从1997年起,每年正月都办兰花展。
2002年2月11-17日,展出宋梅、龙字、汪字、西神等各种兰花50余盆。
2005年2月10-15日,展出60余种名贵兰花。
2007年2月20-24日,展出80多种兰花。
⋯⋯
从2017年起,我和我的学友们,每年正月十五兰花季,都会在沧浪亭中绕廊寻香,饱赏幽兰。而最近这些年,每年沧浪亭兰花展的展出品种,足在数百盆以上,令人叹为观止。
喝水不忘挖井人,品赏美丽兰花时,我们总是会想起沧浪兰花的缘起,深深感恩朱德委员长的赠香之情。
#朱德逝世四十五周年#
部分资料来源于《沧浪亭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