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淮安房产信息网(淮安市房产网最新房产)

盱城惨案

残忍屠城 尸横遍地

  1938年1月8日至14日,日军在盱眙县城对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进行大屠杀,在残暴地杀害2000余人后还纵火烧房,大火整整烧了10多天才熄灭,城内8000余间房屋被烧成灰烬。这就是日本侵略者在淮安制造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屠杀——盱城惨案。

  1938年1月,日军占领盱眙县城后对盱城百姓展开了疯狂屠杀。他们端着枪,到处搜索无辜百姓。有一个班的日军窜到上山道院,将躲在那里的240多个村民集体射杀。躲在明伦堂里的外地难民(包括南京大屠杀的部分幸存者)300多人也遭到日军屠杀,全部遇难。躲在城里的饭店、客栈里的人们也未能幸免,一群路过盱城的外地客商80多人被日军用刺刀活活戳死;躲在第一山地母庵的100多名群众也惨遭日军机枪扫射身亡。屠杀开始后,从观音庵到洒金桥一条长百米、宽两米多的大沟里填满了死难者的尸体……

屠杀整整持续6天,全城2000余人被杀害,100多户被杀绝,17条街巷被烧毁,8000余间房屋化为灰烬。劫后的盱城笼罩着一股沉重的气氛,到处都是触目惊心的惨象:侥幸逃生的人们,噙着泪水在死人堆里寻找亲人的尸骸;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持拐杖,步履蹒跚,一路哭喊着儿女的名字;幼小的孩子拼命哭着找妈妈……

——摘自抗日战争纪念网

看了这段记实,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悟。抗日战争我们虽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远不是如神剧般的轻松。

对于当年日军的残暴行径,本人的态度是不回避历史、不夸大史实、不鼓动大家仇视日本,但作为曾经受难的华夏儿女,我们必须了解这段历史!!!

作为华夏子孙,都该好好了解真实的抗日战争状况,正视那段屈辱的历史,并以此来警醒后人!!

日机三炸淮安城

1938年5月23日(农历四月二十四)上午10时左右,3架日机由西北方向窜至淮安城上空低飞盘旋。那时淮城南门外是粮食集散地,堂子巷、珠市街,粮行一家挨一家,人群熙熙攘攘,喧闹异常。由于日机第一次飞临淮安上空,人们无防空知识、经验,有人甚至驻足仰头观望。突然,一架日机猛地俯冲下来,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南门城楼笼罩在一片浓烈的烟雾之中。城楼中间部分被炸塌,变成了一个"凹"字形。两根梁柱炸飞到城下,砸死1人,砸伤2人,还砸死一头毛驴。所幸拱形城门洞坚固,躲在门洞里的200多人安然无恙。 次日上午9时许,12架日机飞临淮城上空,绕城低飞一圈后,无数颗炸弹倾泻下来。城东南大片地区,烈焰冲天,烟雾翻滚,多处民宅被炸坍起火。城中心镇淮楼至南门市面繁荣的南门大街,顷刻之间变成一堆高低不平的瓦砾场。瓦砾堆里,不时发现一具具尸体,有的只是露出人头,有的仅现出一段身躯,有时脚下会突然踩到一团沾着血肉的头发。西门大街许宅的北面,一个弹坑有2丈多深,坑口直径足有丈余。一名十几岁的儿童,被埋在坑壁的土层里,仅露出小脑袋和一只弯曲着的胳膊,惨不忍睹。原漕运总督署旧址(现体育场)有一所当时淮城最坚固的防空洞,可容纳二三百人。由于日机来得突然,投弹时,洞内仅躲入100多人。一枚重磅炸弹落在洞口,弹坑足有3丈多深。炸弹虽未掷中洞顶,但强大的冲击波和浓烟使躲在洞里的人全部丧命。事后从洞里抬出的遇难者尸体,浑身泥土,面容漆黑。这次轰炸,毁民房近千间,炸死、炸伤无辜百姓200余人。6月15日(农历五月十八)下午5时左右,防空哨尚未及发出警报,6架日机突然从东北方向窜入淮城上空。居民刚刚听到飞机引擎声,炸弹已连续落下。接着是一阵阵机枪扫射的响声。这次,体育场东面大沟巷头一家理发店被炸毁,一位姓李的理发师被炸得身首异处。城东金华寺巷金汤浴室的北边,落下一枚重磅炸弹,弹坑3丈多深,不足1小时,坑底渗满积水。附近的百善巷(现改称百姓巷)、锅铁巷、寥家巷也都遭受轰炸、扫射,死伤30多人。寥家巷一户姓林的人家,院里有一座防空洞,青年学生林宝昌躲在洞里。一枚炸弹掷中洞顶,整个防空洞全部塌毁,林宝昌被强大的气浪掀到半空,掠过街道,尸体最后落在数十米外的锅铁巷中段。日机还在城东南部的三角桥(今东长街居民点)一带,投下大量的燃烧弹。当时那里多为菜地,一户王姓大宅30多间房屋全部炸毁,几十间零散草屋也被燃烧弹掷中起火。日机还对那些从屋内奔逃出来的老百姓用机 枪猛烈扫射,有的遇难者半边身躯满是枪眼。 据统计;当年淮城被日机连续三次轰炸,共炸死、炸伤无辜百姓320余 人,炸毁城门楼1座、民房1300余间。

——摘自抗日战争纪念网

看了这段记实,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悟。抗日战争我们虽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远不是如神剧般的轻松。

对于当年日军的残暴行径,本人的态度是不回避历史、不夸大史实、不鼓动大家仇视日本,但作为曾经受难的华夏儿女,我们必须了解这段历史!!!

作为华夏子孙,都该好好了解真实的抗日战争状况,正视那段屈辱的历史,并以此来警醒后人!!

上海人眼中的苏北

说实话,今天的徐州,宿迁这两个地方的人特别喜欢讲,上海人眼中的苏北是南通,泰州,盐城,淮安,盐城。反而宿迁,徐州去上海不多如何。

讲这话的连云港人很少,因为有很大一部分连云港人是认同苏北,认同江淮,承认历史的。

关于苏北的百度百科上曾有这样一句话,传统的苏北是指文化相近的南通,扬州,泰州,盐城,淮安,而不是徐州,宿迁,连云港三个北方城市。

这句话错漏百出,南通和连云港,宿迁一样是过渡文化。连云港,宿迁一半江淮官话洪巢文化是和淮安文化不相近?南通一半江淮亚文化却还是和语言不太通的盐城,扬州,淮安文化相近?南通另一半则完全不通。

我只看到今天的苏北人嫌弃苏北。

然后又会说南通受到黄河水患影响。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淮河水患,南通受到影响了吗?

1866年7月,连日阴雨,洪泽湖水猛涨,最高水位15.94米,运河清水潭处决堤,大水淹没农田,里下河平地水深丈余,人畜溺死,房屋倒塌。来源于江苏省志。

1912年3月16日的《申报》上,江苏北部第一次作为一个特定的区域出现,在《美國大總統塔虎脫君布告中國飢荒情形》:

揚子江流域及江蘇北部數處河流,每因江潮汎濫,又値苦雨累月,以致沿江圩堤盡被冲毁,田地都成澤國,播種之穀均已漂没無存。

这个时候只是出现了扬子江流域和江苏北部这两个名词。

在1919年的《地质汇报》上的一篇《苏北皖北地质矿产报告》,其中的苏北是指徐州。

《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鲍威尔1920年5月22日评价南通说:“最为外国游客瞩目的进步是现代的公路,如今大部分由硬质路面铺成。有大约40英里的优良道路,配备现代的桥梁。城里已有大约6部公交车,其中一辆是最近在上海建造的,可容纳20名乘客。这一城市已经拥有超过上海的公路数。”

《密勒氏评论报》1923年3月17日介绍南通说:“中国实业发展之动力,初以上海为起点,今已逐渐扩张而及扬子江口岸各城镇。其最显著者,为南通及无锡两处。南通为扬子江北岸之商埠,距上海七十里,有轮船往来其间。此城为完全中国人所经营,无外人营业于此,而居留之外国人,只限于传教士及教育家而已。以其为中国人所经营之商埠,故年来变化之速,革新之进步,实堪为吾人注意也,而有中国模范城之称。观此城,亦可表率中国人建造革新之能力。”

于《申报》1926年9月6日刊载的一篇新闻《魯南蘇北將爲害無窮》,这篇文章之中是苏北人自称为苏北。说的是当时黄河决口,导致水灾一事,这篇文章之中频繁地使用苏北一词,而这里的苏北,指的是徐州一带。

1931年8月10日上海《申报》报道:“5月至8月,苏皖鲁豫诸省发生特大洪灾,江苏16县受灾面积17424平方公里,受灾户数410750户,受灾人口1035551人,迁移人口38200人,死之908人,财产损失24871118元。”

1931年江苏灾后,大批的青壮年流落上海、镇江、苏州、无锡、南通等工业城市,入厂做临时工,既可学到技术,又避免了流落街头乞讨的命运。文章来源中国灾荒史论坛

如皋灵威观开设粥厂,从早到晚免费放粥,百多个市民义务烧饭淘米,每天供应万余人吃粥,淮阴、高邮、泰州灾民日夜往如皋赶……记载来源于淮安新闻网的淮海晚报

今天的南通不一定多好,到1980到1950的南通真的很强。因为张先生。

我们南通是苏北,无所谓的。

但不要我们是苏北,你们不是苏北。

不要我们是上海人眼里的苏北,你们不是。

你们徐州,连云港,宿迁各县从1930年开始在上海的人数就>南通。在苏北人在上海这本书也有关于你们素质的记载。

就是今天的南通,虽然不一定多强,但你们流出130多万人,去了多少到上海,心里没数吗?

评论里还有人说90年代如皋发生水患什么,天哪,我小时候经历过,庄稼都倒下了,但也没见我们流离失所,该上班还是上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07975/
1
上一篇新高苑一期(新高苑一期属于什么街道)
下一篇 深圳八卦岭租房(深圳八卦岭租房子)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