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缺钱,这一波二手房交易税费又稳了[尬笑]
证券时报e公司e公司官方账号成都连续出台楼市新政策 调整限购政策扩大购房人群
友友们,了解一下
小兵分享汇太精辟了!!一位做了40年房产销售员的男子,整理了80条买房知识合集,这份买房知识合集太棒了!!包括了50条买房避坑口诀、买新房/二手房需缴纳的7种税费、买房5大忌、买房5大死循环、各楼层的利弊等等。很实用,建议收藏,受益匪浅,让你选房、买房少走弯路,也不会吃亏哦
中国地产的两个泡沫
中国地产的结构性问题出在哪?
我们必须把眼光落到土地的供给和需求上。
前面解释过,新房大约54%的成本来自土地和与土地相关的税费。二手房的升值完全取决于土地的升值,因为土地上的建筑是消耗品,不能升值,只能折旧。
所以,整体看,高昂的住房价格主要来自于高昂的土地价格(包括税费)。
土地价格的高企不下,只能是因为供给和需求的失衡。如果供给和需求的失衡是永久性的,那不是问题,比如一线城市的房子永远比二线城市的贵,现在是这样,以后也是一样。但如果这种失衡是人为的,或是不可持续的,就会产生泡沫。
有人可能以为,中国虽然国土面积大,但人口众多,又要维持18亿亩农业用地红线,人均土地供给一定非常有限,住宅用地会非常紧张。但像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等人口密度远大于中国的国家,拥有更大的人均居住面积。
中国的土地去了哪里?
问题出在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分配上。
根据全国100大中城市三类用地的情况看,2008年至2021年,工业类用地面积占比基本保持在50%左右,住宅类用地平均只有37%。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工业用地价格不涨反跌。
2008年至2021年,100大中城市工业用地的挂牌均价从305.5元/平方米下滑至281.7元/平方米,年均下降-0.6%;
住宅类用地的挂牌均价则从884.4元/平方米上涨至4835.9元/平方米,年均上涨14%。
如果与日本情况进行对比,就更能理解中国土地政策的独特性。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数据,1997年至2021年,日本用于住宅的建筑面积占比平均约60%,用于工厂、仓库的建筑面积占比约12%;
1975年至2021年,日本全国工业用地价格与住宅用地价格比基本稳定在50%左右,而中国目前这个比率是5%。
所以说,中国地产实际有两个泡沫。
一个泡沫是正向的,是高价的住宅用地;一个是负向的,是价格极其低廉的工业用地。过高过低的两种价格,都不可持续。
作者:刘劲、陈宏亚
来源:《经济观察报》
文中图片来自图虫创意,转载需获授权。
详情请见《中国房地产有两大泡沫,但背后原因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