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个已经退休的爷叔特意跑到崇明岛来租房子,合同一签就是十年,一次性付款,说是十年后自己去养老院住……
这是我崇明老乡遇到的真人真事,老乡的房子是两室户的毛坯公房,面对这位爷叔的要求他一口拒绝了,用他的话说:这老头子看着比我爸都大,一签十年,谁知道中间会不会出什么岔子………
如果是你,你会借给他吗?
上海崇明早已经不再是上海居民眼里的崇明乡下了!
现在的崇明正在悄悄走红上海亲戚朋友圈,租房养老生活在崇明,比住进上海养老院经济又幸福快乐。
北京的老两口在上海崇明租房住了五、六年了,
还准备就在这里养老了。
有一年到上海崇明来旅游,就爱上这里,后来,老两口寻摸到一处房子,房主人反正也是空置,就租给他们,房前屋后还有菜地。
老两口呢,就把北京的房子租出去,儿女偶尔来探望他们。
他们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种种菜,喂喂鸡,与邻里们唠唠嗑,早已融入了乡村生活,乐在其中了。
其实,这种养老方式也不错,在手脚还能动,不需要人伺候的情况下,寻一处世外桃源,老两口过一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也是很令人羡慕的呢……
#崇明# #北京头条#
看网上都在说,疫情期间上海人的蔬菜只发本地人,不发外地人?
我特地问了一下我在上海的朋友,她说外地人也发菜了,崇明那边连痰盂都发了。
她说有可能部分人的确没拿到,原因是很多外地人都是住在群租房,
有的一套房子里住了好几家,可能不会多发怕冒领吧?
而分菜是按每户一份发的,没发到菜的看看是不是这种情况呢?
#春日生活打卡季#
#暖心社工在身边#
卑微如尘埃的母亲!近日上海火车站深夜,一位72岁的老奶奶坐在路边,她是三天前到的,来找儿子。这位老奶奶的老伴已经去世,膝下有三个儿子,这次老奶奶坐火车来上海,是想找大儿子说说话。老奶奶的大儿子是开大货车的,住在崇明岛。老奶奶想儿子了,来了上海却没有去找儿子。她说自己怕打扰儿子儿媳,怕儿子租房破费,于是自己一个人在火车站广场露宿了三天。有人说这位老奶奶太卑微了,令人心酸!老奶奶自己倒是看得开,说自己在老家待着也无聊,就当出来见见世面了。还有人说父母的家永远是儿女的家,但儿女的家却不是父母的家。多么真实又让人心酸的一句话。其实自己的儿子谈什么打扰不打扰,破费不破费呢?如果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敢麻烦,那活得的确也太卑微了!//@用户开心草:
卑微如尘埃的母亲!近日上海火车站深夜,一位72岁的老奶奶坐在路边,她是三天前到的,来找儿子。这位老奶奶的老伴已经去世,膝下有三个儿子,这次老奶奶坐火车来上海,是想找大儿子说说话。老奶奶的大儿子是开大货车的,住在崇明岛。老奶奶想儿子了,来了上海却没有去找儿子。她说自己怕打扰儿子儿媳,怕儿子租房破费,于是自己一个人在火车站广场露宿了三天。有人说这位老奶奶太卑微了,令人心酸!老奶奶自己倒是看得开,说自己在老家待着也无聊,就当出来见见世面了。还有人说父母的家永远是儿女的家,但儿女的家却不是父母的家。多么真实又让人心酸的一句话。其实自己的儿子谈什么打扰不打扰,破费不破费呢?如果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敢麻烦,那活得的确也太卑微了!//@阿巧随笔:
【一胎儿子二胎又生下儿子,爸爸一脸生无可恋:女儿发卡都买好了】11日枣庄 一位宝妈二胎生下儿子,无意间拍下老公的表情,只见老公看着儿子当场愣住,一脸生无可恋,她说老公一直以为是女儿,准备的衣物都是女孩的,就连女儿的发夹都买好了,没想到“拆盲盒”居然是儿子,一脸震惊,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们一胎也是儿子,看着老公的表情她哭笑不得。网友表示:原谅我不厚道地笑了
上海的真实情况,统计局公布的平均月资超过1.5万,
但是只要你的月薪有7千,就超过了一半上海人的工资,
上海一半的人月薪是低于7千的,
1.5万的平均工资是被那些月薪5万以上的人拉上去的,
比如阿里,平均工资就在6万以上,
上海常住人口是2489万,有965万个家庭,净资产超过3千万的家庭,超过50万户,
相当于每20个家庭里面就有1个家庭,超过3千万,
同时,2489万的常住人口里面,超过1000万的人口,是租房的,
占到总人口的40%以上,
上面说了,一半的人工资低于7千,赚7千一个月的人,还要拿出2千租房,
吃饭以及其他消费加起来又要超过3千,剩下的钱大部分都低于2千。
在上海月薪超过1万元的人,只有25%左右,
但是上海房子的均价在6.7万一平米,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就是670万
我的同学在上海工作15年了,
还是买不起房,连首付都凑不齐,
几个前女友都因为买不起房子分手了
37周岁了,还没结婚,
而其他在二线,三线城市的同学,很多小孩都念小学了,
虽然很多二线城市的市中心房价也要三万左右,
但是郊区1万以下的房源还是有的,
收入低的,就在远郊区买房安家,
但是上海这个大都市,即使是下辖的崇明岛,
离上海市中心开车要2小时,还要付高速通行费,
上海大郊区,崇明岛也要三万左右,
上海大郊区,与江苏省相邻的小镇,归属于上海的,
房价也要三万多,
上海大郊区,于浙江相邻的小镇,房价两万多,
但是数量太少,没有大规模开发出来,可选择的房型,户型少。
欢迎大家关注,留言,聊一聊
10点半,合租的一个女孩子屋子里走出了一个大叔。
说句实在话,现实生活中,有些女生思想是有毛病的。我在上海租房子好几年,已经遇到过最少3个女孩子想傍大款,其中还有一个当年做不好事情上岸的。我也真是想不通,当年世道那么好,他们长的也非常好看,怎么就不把心思放在正事上面呢?
目前这个出租屋里面的女孩子看样子很年轻,但是出来的大叔估计40岁,每周来一次,刚开始我以为是爸爸,3次之后明白了。以前合租的一个91年的女孩子,拖着上海一个崇明农村男,想搞一个上海户口结婚,人家男孩子四年都没答应结婚,还死赖着。
还有一个是同事,自己妈妈离婚后找了个上海老男人,她妈妈教她找上海人。我和她说不可能的,一般娶外地人的上海男的,有2种情况,一种是家里穷,和父母住在一起没钱买其他房子,没钱,学历低,本地搞不到老婆,去外地女。另一种是家里穷,学历高,和父母住一起,这种男的和外地凤凰男没区别,会找外地有学历,工作在上海稳定的,最好是家里在外地有钱,资助买房子的女孩子。不过我估计大多数是第一种情况。
这些女孩子普遍特征,不努力工作,爱打扮,钱几乎都花在打扮上,长的还可以。但是据我与以前的上海家长打交道,上海学生打交道,这类女人成了妈妈之后会被自己孩子瞧不起。[大笑][大笑]
去过北京和上海,也有一些亲戚在这两个城市。如果让我选,我选生活在北京,娱乐在上海。
1、先说饮食,我不是吃不惯甜口,相反是很适应的。外婆那一只是老家崇明岛的,后来移居上海市区,他们家口味整体是偏甜口(没有上海那么甜但是会带一些)。到北京以后对北京本土的餐饮真心吃不习惯,偶尔吃一次还凑合,隔三差五真不行。按照我们一个大学朋友的说法:北京有啥好吃的?没有
北京的点心之类的,甜得甜死,油得油死,很粗糙...如果稍微上点儿水准的就非常昂贵吃不起,下午茶的选择和上海没得比。面食也不咋地,北京好吃的面馆都是做山西、陕西、新疆面食的,东北面食也好吃。好在各种地方特色都有,所以杂七杂八的都吃一圈,对全国各地特色面食的好印象都是在北京建立,再趁着出差机会去各地确认——啊还是当地的好吃
但,北京自己在家做饭的话,选择面就很大,食材哪儿都有,蔬菜、海鲜什么的因为交通运输够给力所以也非常新鲜,关键是便宜。生鲜平台价格战打得很凶,动不动多少减多少,我一开始还去线下自己买,后来就全部换平台买了,都挺好。每次买完就和家乡还有在上海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截个图给他们瞅瞅薅羊毛的战果,我真的非常满意。
还有,北京毕竟距离东北近呀,我喜欢东北菜哈哈哈哈哈量大便宜还好吃,口味很多带一丢丢甜特别适合我。我的口味就是山东菜和东北菜二选一我绝对站东北的那种。
上海的餐饮质量真的蛮高,我的日常就是吃饭时打开各种UP主的上海探店视频用来下饭。性价比和精致程度都很高,这一点在外来饮食的对比更加明显(西餐、日料)。
2、风土人情
我还是喜欢北京,在北京不会听不懂方言,在北方的大爷大妈啥的整体比较热情,同事之间多了一些主动性互助,就是你做出了为难的表情,就有人问你需不需要帮助,刚开始我特别特别不习惯。但后面就很沉迷,乐不思蜀,下了班大家也是各回各家,但是平时的交流真的蛮多,互相生活上的分享嘛的都很nice,不会有孤独的感觉。去便利店买东西,如果你碰到本地店员,会和你唠两句,开两句玩笑都特别正常——有次我询问价格折扣,店员是一个本地小哥:是的,这个柜子里肉都是6.9折,但是牛奶不是,因为牛奶是我喝的嘿嘿。
上海给我的感觉像东京?界限感很OK,需要帮忙的时候开口求助就好。人与人之间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窗口秩序好,服务好,效率高。所以个人认为上海的商业环境更好!消费的时候给人感觉特别棒,每次去上海吃吃喝喝,云南南路老字号的一顺溜都是体验感绝佳,万年不换的招牌,不变的味道,价格也特别合适,感觉政府管理+保护的水平很高!因此游客的口碑都很不错。
这点我更多认为并不是上海和北京的差异,是南北方差异。南方和北方的热情并不相通,但都是热情,看你喜欢哪种,我个人更喜欢北京。
3、其他日常开销
买房子现在整体北京价格控制得还凑合,但是城市规划比较那啥,住房条件着实不好,买房子整体难度小于上海,但租房难度比上海高太多!贵!真的贵!同类型平台,横向比较北京的房租真的太贵了,比上海贵很多更别说深圳广东。
但是化妆品啊,衣服啥的...北京的要求低了去了。去上海出差我要特意选点衣服打到箱子里,去上海出差觉得街上的人好时尚好精致啊,大家都精神得不行。依然横向比较吧,同样是外企,北京的朋友和上海朋友对着装要求还是有差。普通公司的嘛...北京更加不修边幅。放假回家我妈看着我的穿着,有点嫌弃...但是我开心啊,省钱啊!省出来银子吃点好的,出去玩玩不香嘛!
交通我不做评价,因为上海交通我体验不多,北京是很堵的,地铁很崩溃。城市规划个人觉得上海超北京蛮大一截。
我有一闺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