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古代公伯侯等爵位怎么排序,《知否》中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常识大科普

关于【古代公伯侯等爵位怎么排序】,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古代公伯侯等爵位怎么排序:《知否》中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常识大科普
  • 2、古代公伯侯等爵位怎么排序,古代怎样的人才能封爵

1、古代公伯侯等爵位怎么排序:《知否》中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常识大科普

2019年,由赵丽颖、冯绍峰等主演的电视剧《知否》非常火爆,背景朝代可能是宋朝,里面有很多公、侯、伯等爵位,好多不太精通我国古代爵位历史的朋友看的稀里糊涂,不清楚公、侯、伯、子、男这五个爵位哪个大,哪个小。下面笔者为大家科普下我国古代爵位历史知识。

古代公伯侯等爵位怎么排序,《知否》中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常识大科普

爵位是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根据文献记载(尧、舜以及夏并无文字等实物资料佐证),爵位形成于周代,共公、侯、伯、子、男五爵。历代爵位设置虽然偶有不同,但都是以周朝的五爵为基础的。这五爵都世袭罔替,都是诸侯国,国君在封国内享有绝对的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这些就不是周天子承认的爵位了,卿、大夫虽然有封邑,但是得受命于诸侯。《孟子.万章篇》就详细介绍了周礼中关于爵位的介绍,“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於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古代公伯侯等爵位怎么排序,《知否》中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常识大科普

历朝历代都是在周朝公、侯、伯、子、男五爵的基础上设置爵位的。如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通侯、君等新爵位;秦朝时期,商鞅变法时定下的二十等爵位;西汉,特点就是增设王爵;唐朝,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爵位)、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

言归正传,咱主要探讨的是《知否》这部电视剧里的朝代背景宋朝的爵位制度。宋朝封爵制度基本上继承自唐朝,在唐朝的十种爵位基础上加了两种,成了十二种爵位。宋朝的封爵的承袭分为世袭罔替、世袭两种,世袭罔替在承袭时按原有爵位继承不变,世袭的爵位要降一等承袭。除世袭爵位外,还有一种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没办法继承。

我们先来了解下宋朝的12级爵位。

古代公伯侯等爵位怎么排序,《知否》中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常识大科普

王:又称作亲王,只有皇帝的儿子或者兄弟才能被称为亲王,是正一品;

嗣王:亲王的儿子降一等承袭为嗣王,是从一品;

郡王:由宗室近亲承袭的为郡王,皇帝下特旨册封者也可为郡王,是从一品;

国公:亲王由宗室祖宗后承袭者为国公;皇帝特旨者也可为国公,国公为公爵第一等,位分等同于或低于郡王,从一品;

郡公:剩下的宗室近亲都封为郡公,次于国公的爵位,为正二品;

开国公:一等公爵,正二品;

开国郡公:一等公爵,正二品;

开国县公:一等公爵,从二品;

开国侯:二等公爵,为从三品;

开国伯:三等公爵,为正四品;

开国子:四等公爵,为正五品;

开国男: 五等公爵,为从五品。

从上面可以看出,就是在“公侯伯子男”爵位的基础上增加了王爵,到了后来嗣王、郡公、开国公三个爵位就被废除掉了,只剩下余下九种。我们对照上面爵位介绍,看看《知否》中的贵族们分别是什么爵位?

古代公伯侯等爵位怎么排序,《知否》中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常识大科普

齐元若的父亲是齐国公是一等公爵,娶了平宁郡主,属于除皇族外的贵族巅峰了。顾廷烨的二叔是宁远侯爵府的嫡次子,属公爵的第二等侯爵。明兰的大姐姐盛华兰嫁的是忠勤伯爵府袁家,是伯爵,属于第三等爵位,华兰是属于高嫁,为此盛家出“十里红妆”以作陪嫁。明兰的四姐盛墨兰要攀的高枝是永昌伯爵府梁家,也是伯爵。明兰的祖母,盛家老太太是勇毅侯的独女,也是侯爵,跟宁远侯爵应该是一个级别。大反派邕王,属于亲王爵位,是《知否》中爵位最高的了。盛家是科举出身的,明兰的祖父当年科举中的是探花,是没有爵位的,属于掌握实权的,和贵族不是一个系统,没办法进行比较。

古代公伯侯等爵位怎么排序,《知否》中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常识大科普

总体来说,爵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王、公、侯、伯、子、男,上一等级的最差也比后一个身份尊贵。笔者科普爵位制度到此为止,《知否》里面的爵位,你们清楚了吗?

2、古代公伯侯等爵位怎么排序,古代怎样的人才能封爵

古代公伯侯等爵位怎么排序?来源 :历史大学堂中国发展到了西周时期,才有了公、侯、伯、子、男等称号但在当时分封制度下,这不过只是对国君的通称,并非爵禄当时除了周天子是王之外,其他的诸侯国的国君均有个封号,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代公伯侯等爵位怎么排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古代公伯侯等爵位怎么排序,《知否》中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常识大科普

古代公伯侯等爵位怎么排序

来源 :历史大学堂

中国发展到了西周时期,才有了公、侯、伯、子、男等称号。但在当时分封制度下,这不过只是对国君的通称,并非爵禄。当时除了周天子是王之外,其他的诸侯国的国君均有个封号。

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东周的建立者是周平王。齐国、晋国是比较大的诸侯国,国君都是公,比如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晋文公。像郑国那样比较小的诸侯国国君则是伯,史书上一般称呼郑国的国君为郑伯。

楚国国君一开始被周成王封为子爵,但到了公元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

当然到了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君主除了早在春秋就称王的楚国国君外,其他六国的国君纷纷称王,比较有名的事件就是“徐州相王”。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抛开当时的周天子,两个国君互相承认对方为王。


▲西周分封形势图


商鞅在秦国改革变法,一条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爵位的改革。

取消王族封爵,根据军功、战功,立二十等爵制以赏功劳。

从最高的二十等到最低的第一等,依次是:彻侯、关内侯、大庶长、驷车庶长、大良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长、左庶长、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

商鞅就以左庶长的身份主持变法,白起由于战功被秦昭襄王封为左更,后来两人因为功勋卓著都曾被封为大良造,地位显赫一时。

像商鞅、白起这样对秦国有再造之功的文臣武将才到大良造,就可以知道大良造几乎就是秦国最高的爵位了,往上的几个爵位就是可望而不可求,神一般的存在。

西汉时期基本延续了秦时的爵位,依然分为二十等,最高是列侯,列侯大小的划分一般是按照封侯时所封的户数多少。当然列侯之上还有王爵,全部封与皇子。

西汉初年,尤其是汉高祖时期,在剪除了全部异姓王之后,通令全国确定了整个西汉王朝“非刘姓不得封王”以及“非军功不得封侯”的原则。

纵观整个西汉、东汉朝历史也不断涌现出周勃、樊哙、卫青、霍去病、马援、班超等善战的英雄豪杰,被封为侯,当然也会难免会出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汉关于爵位的承袭,却是由一场动乱最终确立的。

汉高祖刘邦刚建立帝国时认为,秦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实行分封制,因而实封了大量同姓诸侯王,形成了西汉的王国问题。等到了汉景帝时,面对这种诸侯王日渐壮大,威胁西汉中央集权的局面,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建议。而就在这时,吴王联合楚王、赵王、厦门王、淄川王、胶西王、胶东王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这样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来了个总爆发,随后七国之乱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等到了汉武帝时,听从主父偃的建议,决定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的子弟除了嫡长子继承爵位之外,其他的儿子可以经由中央同意,分割诸侯的地盘封为侯。

也就是说一个诸侯国内除了嫡长子继承了王位外,保留一部分地盘外,这个诸侯国内还有很多侯国,结果直接导致诸侯国越分越小。

这样从西汉开始就基本上确定了爵位世袭的基本原则。


▲西汉(前202年—8年12月)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前汉,与东汉统称为汉朝。

到了唐朝,爵位分为九等,分别是: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

唐朝也基本继承了汉武帝时期的做法:皇帝的儿子除皇太子外其他的可以封为亲王。亲王的儿子,嫡长子只能降一级,为郡王了,而亲王其他儿子则为郡公了,当然有功于朝廷者,也可以进位郡王。

例如在唐高祖李渊刚建立唐朝时除了封李建成为皇太子外,还封儿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两人都是亲王级别的。开国功臣李靖被封为卫国公,属于唐朝爵位里“国公”级别的爵位。

到了明朝,封爵分为异姓和宗室两类。

列爵一开始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后来只保留公、侯、伯三等,用以分封功臣、外戚、少数民族首领等,例如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被明太祖封为魏国公;明朝开国功臣、著名政治学家刘基刘伯温就被明太祖封为诚意伯。他们两个人分别属于当时异姓里的外戚和功臣,在列爵里属于“公”、“伯”。

宗室的爵位有亲王、郡王、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除了皇嫡长子外,皇帝的其他儿子封为亲王,亲王的儿子为郡王,亲王的孙子为辅国将军,亲王的曾孙为奉国将军,之后以此类推,直到降至奉国中尉,就不再降了,世袭罔替,以此区别于普通老百姓。

明朝初年的宗室封爵不但是封土建国,而且经常统帅大军出征。

比如燕王朱棣,在洪武时建藩北平,两次率领军队出征北元。后来朱棣即位后,逐步削除了藩王的兵权,逐步形成“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掌于宗人府,共分为十二级,分别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中前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

例如在电视剧《步步惊心》中,雍正皇帝在康熙王朝时期还是雍亲王,八阿哥在四阿哥即位成为雍正皇帝后,被封为廉亲王;电视剧《还珠格格》第一部,福尔泰因为要代表大清的皇室与西藏土司的公主和亲,所以乾隆就封他为贝子,这个贝子正是清朝宗室爵位里第四等级的固山贝子。

梅花三弄第一弄—梅花烙里的男主角—皓祯,电视剧里的爵位是贝勒爷,正是第三等级的爵位。他的父亲是王爷,是位郡王,郡王是第二等级的爵位。

为什么父亲是郡王,儿子却是贝勒?这就是牵扯大清王朝的爵位世袭了。

宗室爵位,分为降等世袭与世袭罔替。

降等世袭,爵位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当然也会有特殊,那就是世袭罔替。比如顺治时的大清第一位摄政王多尔衮,被清太宗皇太极封为和硕睿亲王,正是十二个铁帽子王之一。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世爵即异姓功臣爵位,用以分封汉族和除满蒙之外的少数民族的首领的。

异姓功臣爵位分为九等,分别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例如,家喻户晓的淮军创始人,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授封一等肃毅伯;在中法战争里抗击法军,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授封一等男爵。

弄清楚中国历朝历代的爵位,大家伙再看古装电视剧时,最起码知道这个人在那个时候的地位到底是怎么样的?在皇上面前能不能说上话,能有多大的影响力?

如果知道了他的爵位,甚至可以知道他的身份,是宗室还是功臣,就很好的辨别了。

本文关键词:古代公侯伯爵哪个大,公侯伯子爵都是什么官职,古代的公侯伯爵哪个等级排位怎么排,古代伯侯公爵排序是怎样的,古代公侯伯等级。这就是关于《古代公伯侯等爵位怎么排序,《知否》中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常识大科普》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07615/
1
上一篇 皇宫妃子的地位排名,皇宫妃嫔等级
下一篇 努比亚红魔手表功能,手环与手表怎么选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