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东湖区五纬路328号经纬府邸5-6栋1单元1701室经过5名竞价人激烈竞价30次最后以158万成交!
该房起拍价125万,保证金25万,单价0.9万一平,面积134.06平!里面是精装修[灵光一闪]#法拍房# 竞买人最后得承担此房欠的水电物业费用!
大家觉得捡漏空间怎样,你们觉得值么?欢迎踊跃参与互动![呲牙]#今日头条# #不限购#
公元1033年,24岁的宋仁宗赵祯,突然被一则消息所震撼。连续几日,他痛哭流涕,情绪近乎崩溃。
原来,他刚从八皇叔赵元俨口中,得知了一个惊天秘密:自己并不是皇太后刘娥的亲生儿子,自己做亲生母亲是刘太后婢女李氏,自己出生后就被刘太后占为据有。亲生母亲李氏则被刘太后毒害了。
宋仁宗对这个消息根本无法接受,自己叫了24年“母后”的女儿根本不是自己母亲,而是自己的杀母仇人!
宋仁宗不是刘太后的亲生儿子的消息其实一直在皇宫流传,只是宋仁宗被蒙在鼓里罢了。
不久,宋仁宗又听到一个消息,那个一直以来被他称为“舅舅”的所谓刘太后的弟弟刘美,其实本名龚美,是刘太后嫁给宋真宗之前的前夫。
这彻底将宋仁宗的怒火激出来了,派人重重包围了假“国舅”龚美的府邸,并且亲自带队,前去为母亲李氏开棺验尸。
然而,当他打开母亲李氏棺木后,被惊呆了:被灌注水银、以太后之礼殡葬的母亲李氏“玉色如生”,由此可见,母亲李氏还是受到了善待。
于是,宋仁宗下令撤去准备缉拿龚美的军队,还是以原来的礼节,对待刘太后的所谓“兄长”龚美一家老小。
那么,刘太后真的是有善待李氏吗?
其实,刘太后刘娥原本是一个低级军官的女儿,由于父母早逝,从小孤苦无依。很小就嫁给一名叫龚美的银匠。
在刘娥15岁时遇到了还是皇子的赵恒,被带入韩王府做了王妃。
公元997年,赵恒登记成为宋真宗。成为皇帝的赵恒,虽然后宫佳丽无数,却没有儿子。之前生了五个皇子都夭折了。
作为皇妃的刘娥也着急,自己一直不育。在这情况下,她想到一招,就是在一次宋真宗来访时,将自己的婢女李氏推到了宋真宗的龙床之上。李氏由此怀孕,生下了儿子赵祯,这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生下孩子的李氏很快被刘娥踢到一边,并将其生的孩子据为已有,并对外则公开宣称,赵祯是她所生。
就这样,赵祯一出生就成了大宋王朝的皇位第一继承人。在他9岁时,被册封为太子,13岁时,登基为皇帝。
在宋真宗晚年以及宋仁宗刚登基几年,身为太后的刘娥,掌握朝政,实行垂帘听政。在这情况下,谁也不敢对赵祯说出他的真实身世。
为了掩人耳目,刘太后又将赵祯的生母李氏,外放到位处今天河南巩义的永定陵,以为宋真宗守陵的名义进行软禁监视。
1032年,46岁的李氏在终生不能与儿子相认的憾恨中去世。
李氏去世,刘太后原想让人以普通宫人宫女的待遇下葬李氏。而此时,出现了一个人物,他的出现,挽救了刘太后家人性命。
这人就是当时宰相吕夷简。吕夷简当着刘太后和宋仁宗赵祯的面,吕夷简毫不留情地说:“太后,李氏的葬礼,应该从厚!”
刘太后很生气,拉着赵祯就走了。然而,很快,她又把吕夷简叫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宫人死了,宰相您何必这么多事?”
吕夷简说,太后如果不顾及刘家的未来,那就当没说过。如果还想刘家有未来,那就一定要厚葬李氏。
刘太后当然听出吕夷简的意思,自己肯定会老去,当自己不在,赵祯知道真相后,刘家肯定会被为难。于是,刘太后同意吕夷简的提议,厚葬李氏,下令以“一品礼”殓葬。
后来,吕夷简不放心,还交代负责殓葬的太监们以皇后的规格入殓李氏,并用水银灌注保护尸身。
公元1033年,65岁的刘太后也去世了。刘太后去世后,赵祯知道真相后果然勃然大怒,然而,当他让人打开棺材后,一年前由宰相吕夷简争取来的葬礼,终于显示了效果和威力。
这是历史上赵祯的真实身世。后世人对他的身世越传越扑朔迷离,甚至演义为各小说的素材。在现今,让我们最熟知的版本就是包青天里的狸猫换太子。
但无论何种版本的传说,其背后无不折射出一代君王的身世血泪。
上述为艾公子著作《疑案里的中国史》对“狸猫换太子:宋仁宗身世之谜”的分析。
历史是有一层层迷雾和滤镜的。同样的历史事件,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解读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人会选择相信不同的历史镜面和信息点,但是历史的趣味性是不褪色的。
非研究历史的专业人员最喜欢看的历史故事,无疑是趣味和推理并存、花边和瓜不断往外冒的大信息量的文章。
艾公子著作《疑案里的中国史》就满足大家的喜好!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史学、考古学、医学及法学等多学科视角为我们揭示40个历史疑案背后的故事,力图为读者还原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真相。
寒假已至,不妨让家里的青少年们读读这书,从谜案推理里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我要上头条#
1963年8月,保定永华南路小学教学楼重建,挖地基时挖到一个竖洞,想不到却揭开了藏了690年的秘密。
当时,保定下了七天七夜大雨造成水库溃坝,县城内多处被淹,其中包括华南路小学。因此,灾后,华南路小学教学楼开始重建。
在重建现场作业时,工人们在挖地基,挖到一米深时却挖到一个竖着的洞。有人说,这可能是一个墓穴,于是将情况报相关文物部门。
很快,有考古专家来到现场,从中整理出11件瓷器,其中元青花有六件、其他瓷器五件。
元青花瓷器包括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一对,青花海水龙纹带盖八棱瓶一对,青花双狮戏球纹八棱,玉壶春瓶一件,青花八棱执壶一件。
其他的瓷器有白釉龙纹盘一件,白釉莲花瓣酒杯一件,还有宝石蓝釉金彩匝、宝石蓝釉金彩盘。
这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元青花瓷器。在2005年在伦敦苏富比拍卖场上,曾有一个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大瓷罐拍出了2.3亿人民币。如今,在华南路小学出土的这件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一对,无论是工艺水平、完整度,还是重要程度,都是要超过元青花鬼谷下山的,可预见其价值之珍贵!
那么,这些珍贵的瓷器的主人是谁呢?为什么会出现在保定的?
有专家经过考证,认为是元仁宗赐给张珪的喝酒器具。张珪是何人?他是南宋末年蒙元大军的主要指挥张弘范的儿子。
张珪十七岁,被元世祖授为昭勇大将军,接管父亲的军队,镇守建康,后来先后任职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
正因为张珪年少有成,同时他们家对元朝灭金灭宋有功劳,因此,元仁宗对张珪十分重视。据记载,张珪一共受到过元仁宗五次赏赐,其中两次被赏赐“上樽酒”,而赏酒必用酒器,保定元代窖藏青花瓷器恰好是两套酒器。
1327年,张珪病逝。1328年,泰定帝驾崩,张珪之子张景武卷入帝位之争,张氏家族押错宝,后被上位的元文帝灭门。
当时张珪的爷爷、汝南郡王张柔当年建的府邸,就在今天保定古莲花池的旁边,永华南路小学,就在当时张家府邸的旧遗范围以内。
因此,专家推测,在永华南路小学整理出来的元青花陶瓷应是张氏家族灭门前埋在张柔当年所建府邸的地窖里。
时光飞逝,岁月匆匆,这些陶瓷在岁月中沉浸了六百九十年,它们曾经的辉煌与身上的故事在大地下被掩埋多年,然而,随着一场大水,它们挣脱了束缚,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仍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我要上头条#
1955年7月5日,光绪皇帝的弟弟、溥仪的叔叔载涛(旧称“涛七爷”)受邀出席了一次全国大会,在大会休息的时候,周恩来总理把载涛介绍给毛主席。
毛主席亲切地同他握手,并随口问道:
“你与溥仪还有来往吗?”
此时,溥仪作为战犯还在接受改造,等于还是人民的对立面,载涛听了顿时有些紧张,连忙答道:“他是战犯,我怎能与他来往呢?”
毛主席感觉到了他的不自在,笑着说:
“我们消灭的是整个剥削阶级,而不是哪个人。你们家族要关心他、帮助他,共同使他改造成新人。听说溥仪学习得不错,你可以去看看他嘛”。
载涛本以为毛主席只是说的客气话,可没想到,不久后的一天,北京市人民政府派人专程来到载涛的住所,对他说:“毛主席给了你一个任务,去看看你侄子吧。”令载涛感动至极。
载涛探视溥仪时,由于没有接到通知,他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因此,当溥仪见到阔别了多年、本来还不待见他的七叔时,一下子愣住了。顷刻间,他百感交集,象远嫁的姑娘见到了娘家人,上去紧紧抱住载涛,叫了声“七叔”便呜呜痛哭了起来。
作为曾经的皇帝,载涛的亲侄子,为什么不受七叔的待见呢?
原来,还是与溥仪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有关。
溥仪做了伪满洲国的“康德皇帝”后,专门从长春赶到遵化县的清东陵,准备祭告列祖列宗,宣告自己又重新当上了皇帝。为制造舆论,日本人要求北京城内的满清遗老遗少都要前往东陵迎接溥仪。
没想到,作为溥仪最亲近的人,载涛不仅不支持溥仪这一举措,反倒对此坚决反对,而且还挨家挨户游说,劝其他皇族不要前去。
在当时那种日本人统治的环境下,载涛不畏惧日寇淫威的高尚气节,获得了许多人的称道。
尽管在这个时侯,满清已经灭亡二十多年,但仍有许多满清王公们整日做着复国大梦,乃至不惜出卖国民性命和国家利益。当得知溥仪在去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时,许多满清贵族争相前往投靠,妄图在那里恢复往日“荣光”。
但载涛不这样,他说:“我是民国人,绝不留恋过去的满清”。在民族危亡时刻,抛却家族利益和个人得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在满清遗老中实属不易。
载涛此时由于没有生活来源,生活穷困潦倒,甚至被迫将府邸卖给了辅仁大学,一度靠收废品为生。然而载涛并没有因为穷就丢掉底线原则,当他得知侄子溥仪受日本人唆使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后,一时间非常气愤,专门跑去发电报谴责反对自己的侄子,而这也导致叔侄二人反目。
1934年时溥仪曾派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前往游说,试图让这位“皇叔”加入他的阵营,以辅佐其完成”复兴满洲”的大业。载涛听闻后怒而斥之,骂溥仪丧失了民族气节,才会做出这等卖国求荣之事,并发誓自己绝不同流合污。
土肥原贤二恼羞成怒,直接掏出手枪,对准载涛胸口逼迫载涛答应,然而载涛面面枪口毫不畏惧,以蔑视的眼光盯住土肥原,义正言辞地说:
“我愿意为民族捐躯”。
土肥原贤二气得浑身发抖,可又不敢杀他,最后也拿载涛没有办法,只好灰溜溜的离开。
一九三六年初,身居华北军政要员的宋哲元以“经纬虚宇,笼络河山”为名,请载涛出来做官。他了解载涛的嗜好——喜马,特地挑选了三匹骏马派人送给载涛先生。他不为所动,以自己没有养马棚为由,把马退还给宋哲元。
可在新中国建立后,载涛欣然接受任命,担任了解放军马政局的顾问,为新中国骑兵部队贡献余热,获得领导和战士们的一致好评。
l959年溥仪被特赦后,叔侄俩冰释前嫌,一起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贡献各自的力量。
1970年,载涛因病去世,享年83岁,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