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烽火科技大厦(烽火科技大厦电话)

洛阳抗战纪念馆,位于西工兵营,中州路解放路交叉口中信银行大楼东边,路南一个小门进去就是。豫西烽火展览讲述了豫西地区抗战的情况。很值得一看。

认识个新字:阋墙御侮

#洛阳头条# #洛阳#

华盛顿警方称,1月6日抗议者闯入美国国会大厦的事件中,已有4人死亡。

其中,3人死于医疗原因,另有一名女性抗议者死于枪伤。

死于枪伤的女人曾在美国空军服役。

困锁家中,电视剧《破晓东方》正在热播。其中一节,甚是不解,与诸君商讨。

第七~八集,解放军进攻上海,为护民生民财,规定不得用重武器,并制定了入城守则,此为背景。然攻至苏州河桥,国军守兵利用有利地形阻击,给攻城部队带来重大伤亡,片中死尸枕籍,凡几百人之多。

其中一炮手,因察得大楼内除守军外,并无一民,提议重炮轰击,以减少伤亡。好不容易说服上司,正欲发令,恰一长官至,硬生阻之,声称此楼留待用之人民,民财不可毁坏。说得慷慨激昂,口沫横飞。最终死攻,攻者几乎牺牲殆尽,方下此楼,所失者约三五百人。

一楼之价,不知几何,竞以三五百生命易之。楼价之昂,命价之贱,于是知之。此片为一正片,全剧高扬旗帜,大树价值观,然于当下“生命至上”之守似有不合。

当然,时过境迁,毕竟七十余年已逝,以今日之语态,原不可论往事。遥想当年烽火岁月,命践如蚁,故此,对影视作品中的战争场面,多不忍视。

今日之世,承平日久,大疫突至,抗疫如战敌。前期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采取动态清零之策,苦守三年,然国力日耗,终不可继,兼之病毒一变再变,“清零”已无可能。加之病毒毒性已减,似可承受。

“二十条”、“新十条”一出,若大堤之决,几日之内,疫情汤汤,漫至全国。

近世以来,国政之变,大多转寰,如此陡转,非比寻常。然势已如此,已不可挡。唯四起的“白肺”之呼,嘈杂的“殡仪馆排队”之议已成燎原。

生命之价几何,举世莫明。以美国之强,亦有百余万之失,我们所失若何,已不可知矣。

30多艘登陆舰挤满乌士兵,向扎波罗热核电站冲锋,海马斯紧随其后

来源:烽火杂志

据环球网报道,日前扎波罗热地区遭到乌军偷袭,短短24小时内爆炸超过16次,市内多处地区断电,而在该事件发生不久后,乌克兰再次趁着夜色偷袭,大批精锐驾驶30多艘登陆舰朝扎波罗热冲锋,随后扎波罗热核电站、政府大楼以及不少设施均遇到炮击,全市停电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俄乌双方激战3-3.5个小时后,乌方不敌选择撤离,随后驶向其他地区。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除了乌克兰特种部队外,美国提供的“海马斯”火箭炮也紧随其后,对核电站所在市的政府大楼发动猛烈炮击。

事实上,随着冲突的进行,扎波罗热核电站早已成为俄乌两军争夺的主要阵地,且不止一次相互指责对方对核电站频繁炮击。美英法德等国更是召开会议讨论核电站安全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紧急派出专家组前去探查情况。

种种迹象表明,扎波罗热核电站对于俄乌来说,意义重大。可核电站与指挥所等一类的设施不同,其一旦受到重击,必然会发生核泄漏,届时引起的后果,绝对不是俄罗斯或者乌克兰所能承受的。

可既然知道这些,为何他们还要将枪口对准核电站?

分析人士表示,在俄乌冲突不断趋向“持久战”后,俄乌双方都进入疲惫期,不再单纯地真枪实战的对抗,而是将目光看向可以消耗对方战力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核电站无疑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同时,核电站关乎全球人民安全,不管是哪一方出手,都势必会吸引所有人关注,届时产生的社会舆论必然非常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限制对方行动的作用。

而扎波罗热核电站,不仅是乌克兰最大的核电站,还是整个欧洲最大的核电站,每年生产的核电足以供给欧洲国家使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军很快就出兵占领该地,且派遣特种部队控制。

乌方认为,俄罗斯之所以牢牢掌握核电站不松手,很可能就是看中核电站的危险性,所以试图以此来要挟西方。俄方则认为乌克兰是想通过“核要挟”,逼迫北约介入冲突,帮助乌军对抗俄罗斯。

基于上述理由,乌克兰这才向核电站发起频繁炮击。但是,分析人士也担忧地称,从目前俄乌表现来看,其相互发起炮击,无疑会推动“无下限恐怖袭击”走向常态化。

只不过,在面对乌克兰屡屡发动攻击时,俄方表态一如既往地强硬,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直言,克里米亚大桥爆炸后不久,乌克兰就幸灾乐祸地声称“爆炸只是开始”,但别忘了,俄军也能以牙还牙。俄罗斯人对于这类袭击事件的态度是零容忍,倘若再敢挑衅对俄罗斯本土攻击,那俄军将采取更多打击措施。

面对俄方态度,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强调,“俄罗斯想要摧毁乌克兰”。

但事实上,乌克兰背后有着西方多国的支持,直白点说,俄罗斯几乎是孤狮对上群狼,那么,在对方虎视眈眈下,俄罗斯真能摧毁乌克兰吗?

分析认为,乌克兰面积约为603700平方公里,以44吨TNT爆炸当量的“炸弹之父”为标准,要想做到摧毁乌克兰,至少需要53万枚,这样的消耗量,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承受的。

总而言之,从目前的战况来看,或许之后俄乌的战线不光会集中在扎波罗热、赫尔松地区,整个南部地区都有可能发生激烈战斗。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不久发了一个深圳的深南大道和武汉的光谷大道对比的视频,网友们都在底下踊跃留言,议论纷纷。有人说,深圳当年是武汉援建的,深圳是武汉的儿子;有人说武汉连给深圳提鞋都不配,追上深圳最少需要50年……

作为一个湖北人,自己的省会城市被人这样贬低,也是有点心酸,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恰好我在深圳工作的女儿想回武汉买房找工作,我就回老家武汉到处转了一下。选来选去,我建议女儿把坐落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武汉光谷@中国光谷,作为买房置业工作生活的首选地。

到处看了一下,拍了一些视频,把我沿途所见,我的所思所想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在街上一走,不得了,武汉光谷的建设,现在是突飞猛进啊,一排排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看她一个接一个的企业啊,象中国信科、长飞光纤、华工科技、华工激光,还有烽火通讯这一个个的工业园区在我的眼前掠过,

看着这些全球知名的行业领军企业,我觉得这些企业应该可以与南深圳南山科技园的那些企业相提并论了吧。

深圳南山科技园的公司在这里大部分都设立了分公司,南山科技园没有的公司这里也有分公司,象华为、腾讯、小米等都在武汉光谷设立了公公司,在吸引企业入驻方面的能力,武汉已经快赶上深圳了吧。

再看武汉光谷大道的建设,也建设的挺好的,道路都是双向八车道,路的两边和中间也栽种了很多鲜花。只要不和深圳的冬天相媲美,武汉光谷的春夏秋三季,马路上的景色应该比深南大道也差不了多少了吧。

武汉光谷周围的景色也是郁郁葱葱,绿树成荫,高楼大厦比比皆是。

最重要的是武汉光谷房价才一万多一平,性价比非常高啊,以女儿200万的买房预算在深圳连首付都不够,而在武汉光谷可以买一套大别墅啊,最不济也可买个大平层吧。这么多的优势是不是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入驻,吸引更多的人才安家落户呢。#这里是光谷#

我看到眼前的景色和光谷大道两旁的企业,高大的楼房,我对女儿从深圳回武汉买房,安家落户找工作非常有信心了。心中暗想,在不久的将来,武汉光谷是不是会赶上深圳南山科技园了呢?

这样在武汉光谷买房,就在光谷附近上班,15分钟之内可从家到公司,免去了长时间通勤之苦,有更多时间享受下班后的闲暇时光,是不是比在深圳最少2-3小时浪费在路上,疲于奔命要幸福得多呢?

朋友们,你们觉得从深圳回武汉找工作是不是一个明智的、正确的选择呢?你们说在武汉光谷找工作,居住,它的性价比高不高呢?希望你们留言讨论,建议指教一下哈。

结语

建议要是在深圳过得不怎么样的话,可以考虑回武汉工作生活。毕竟武汉是自己的家乡,是新一线城市,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方面并不比深圳差。再现在武汉光谷发展起来了,就业也不会比深圳差,虽然工资稍微低一点,但物价消费水平低得更多啊,再说武汉房价也低很多。所以回武汉工作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一眨眼,已经在榆林生活三十年了,见证了榆林从一个破旧落后的塞外小城,蜕变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强市,我也从一个嚣张的阳光少年变成了苍颜白发的大叔。

1992年刚到榆林的时候,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破旧”,非常的破旧,叫做“南门”的城门其实只是一个豁子,老街便从那只剩断垣残壁的城墙蜿蜒进去,两侧的店铺多是些低矮破败的瓦房,参差的瓦缝间,苔藓渗透出些许顽强的绿意,老街的古建筑只有万佛楼、新明楼和钟楼尚且完好,静静地矗立着,仿佛街头垂暮的老人,伤感地絮叨着这座老城曾经的辉煌。二街的确切名字叫新建路,是新建的商业中心,那时还没有大型商场,门市也大多是旧房子改造的,街边还有一些推着架子车的摊贩,卖些零碎的东西,唯有银行、剧院几座楼略显光鲜。西城墙外就是国道的过境线了,一个大坑接着一个小坑,路面烂的骑自行车都困难,车在经过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左右摇摆着,像极了冬天巷子里喝了许多“老榆林”的那些醉汉,晃晃悠悠的便出了城,或去往内蒙,或去往山西。城的东边是一座不怎么巍峨的山,从城里上山的路叫八狮巷,青砖砌的,狭窄陡峭,不甚好走,行署就在半山腰,几排窑洞、几间平房,就是那时榆林的最高政府机构了。再往上出了东边的城豁子,就是东沙,人烟稀少,荒凉破败,站在城墙上望过去,沉沉暮霭中的榆林像一件尘封已久的古董,老迈的让人心碎。

莲花池是榆林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好去处,从体委过去,再往北走几步就是了,地方不大,西头紧挨着城墙,东边出了大门就是二街,四个水塘中种了不少的莲,到了季节,接天的莲叶便会绿的动人,那些粉红的荷花也会争先恐后的绽放,争着在这塞北沙漠中难得的好天气里,展现自己一如江南水乡女子般的温柔。

榆林最有名的景点是镇北台和红石峡,这两个地方其实距离很近,在城北五里,骑着自行车只需二十分钟。镇北台是古长城最大的烽火台,除了很高还很大,反正我是不觉的有什么看头,但曾有人说如果长城是一个人,山海关和嘉峪关是他的两只手,那么镇北台就是他的脸,可以看出镇北台是很重要的一个古迹。站在台上,闭着眼去听蒙古高原呼啸而来的风,就会仿佛回到那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时代,你可以是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可以是直捣黄龙的岳鹏举,大纛起处,你就是大英雄!

从镇北台向西百二十步,沙漠里突然就出现一道雄伟的石峡,夕阳下尽显赤红,峡中有许多石窟,窟中造像和壁画已破坏殆尽,历代名人墨客在石峡上留下的许多摩崖石刻犹可辨识,多是“还我河山”“精忠报国”等让人热血沸腾的雄壮豪迈之词。红色峡谷中一弯清透的溪水倾泻而出,在石隙间蜿蜒流淌,水声汩汩,清澈见底,为红石峡雄壮的气势增添了一丝难得的柔情。石峡雄伟为阳,溪水清柔为阴,阴阳交融,生生不息,曾有大导演、名演员在此取景拍片,《黄河大侠》《东邪西毒》中都有红石峡的绝美风光。

榆林自古出名将,有抗金名将韩世忠、大顺皇帝李自成、抗日名将杜聿明、二炮司令张达志等,地名却多透着文气,大有当、四方台、李学士、凯歌楼、吕二师、太白庙、月亮湾、辘轳井湾,仔细考证,每一个都是典故。榆林地处塞北,榆林人也以豪放著名,地方民歌风格却大异于陕北民歌的粗犷,小调竟似江南丝竹之音,细腻婉转,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榆林是个好地方,看似荒凉的沙梁下面都是值钱的宝贝,三十年来,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榆林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榆林的发展日新月异,毛乌素沙漠已变成毛乌素草原,贫穷落后的帽子早已摘掉,并且一举跻身最强地级市行列,榆林人也从土鳖变为土豪,据说买楼都是整栋整栋的买,要不就是“给我稍的买上一两栋”,就连原本土的掉渣、鼻音浓重的陕北口音也贴上了“贵族”标签,那些卖车卖房的一听见榆林口音,就像听到财神到一样,乐的嘴都合不拢了。

三十年了,莲花池成了世纪广场,毛纺厂成了夫子庙,八一商场、五环商场都变成了榆林人心中的记忆,榆林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城墙恢复了本来的模样,河滨公园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六楼骑街” 使老街更有文化内涵,开发区的高楼大厦更显青春活力,十四运在榆召开,城市每天都在变得更干净、更美丽、更有文化。

回忆我们的过去,不是过去的东西比现在的好,而是过去的我们才是一生中最好的,随着时间流逝的,还有我们的青春,怀念过去的榆林,怀念我们曾经的青春,继续奔跑吧,我的大榆林!

都不要命了?40万人新冠死亡,挡不住数万美军免检进军华盛顿

当前的美国面临着多重危机,而对于拜登团队而言,最为紧要的就是1月20日可能会发生的暴乱,由于1月6日已经发生了抗议者占领国会大厦的事情,这极大地破坏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也让美国在国际社会丢脸,因此为了彻底防范于未然,美国方面也派出了大量的士兵进入华盛顿。

数万美军免检进军华盛顿‍

美国FBI在此前曾经披露了相关情报,表示在拜登就职典礼前后,美国各州将会出现“武装抗议”,特别是首都华盛顿,因此美国国防部也多次派兵增援华盛顿,当前已经有2.5万名国民警卫队进入了华盛顿,不过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并没有经过核酸检测,而且也没有穿戴任何防疫设备。

据美国霍普金斯的数据统计,当前美国的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了2448万,死亡人数超过了40万,可以说疫情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但即使如此,进入华盛顿的国民警卫队依然没有做任何的防疫准备。

虽然这数万美军进入华盛顿对于那些要发动“武装抗议”的人而言是一个威慑,但实际上对于这些美军而言,进入华盛顿以后他们自己也相当于走入了“泥潭”。

疫情在美军内传播‍

根据美国《军事时报》的报道,进入华盛顿的国民警卫队当中已经有43人的核酸检测呈阳性,而即使如此,国民警卫队发言人仍旧表示不会安排全体检测,这意味着新冠病毒将极有可能进一步在美军内进行传播。

按照美国“军事”网站披露的照片可以知道,不仅这些国民警卫队没有任何防疫方面的准备,甚至基本的保障也没有,他们基本上都是直接在国会大厦的地板上休息跟睡觉,而一旦其中有人感染了新冠病毒,那么整个国会大厦的国民警卫队成员都将因此被感染。

据了解,最近几天,的确有一些抗议者开始进行所谓的“武装抗议”,但是基本上规模小,在短时间内就被美国方面所控制,对于美国而言,除了抗议者这些有形的敌人以外,新冠病毒这个无形的敌人也始终在进行“攻击”。

如果最后拜登平安就职,而数万名美军感染新冠病毒的话,对于美国的打击也将是巨大的,这只会使美国再一次成为全世界的笑柄,所谓民主世界的“灯塔”看起来已经摇摇欲坠。

#六盘水头条# 场坝人民路到茶叶林一侧保存原来的样子,大家各开各的店,各干各的活图一至图三。

图四之后都是太阳城到首钢水钢总医院一段路。图七到图九是个雕像,突然想到古代没有汽车也没有摩托车时代,我国古代官方文书的主要通信方式是,鸿雁传书,信鸽传书,邮驿,烽火传报。

千里之外,地方或边境地区向上级报告信息太艰难了,电视上也看到这种情景,进入故宫一个接一个的侍卫传递前方消息,一路快跑并高呼“报…报…”,这个雕像还是比较形象的。

图十六是太阳城小区的标配,房屋有类似炮弹的装饰在大楼四周,楼下围墙上一棵枯萎干草随风飘逸着……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医院来到宜昌63周年》

最近,我再次到宜昌市中心医院急门诊大楼26楼,观看了中心医院的院史图片展,看到了195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医院离校的纪念照片,在中心医院的院史图片展最前列中间位置非常醒目。我看到这张照片后,心里百感交集久久不愿离开。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医院。抗美援朝作战结束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600多万部队大裁军。在195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医院,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湖北省委王任重书记的指示,从江苏省南京市保留团级单位全编制集体转业来到宜昌市,组建了宜都工业区人民医院,既现在的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是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以培养高、中级指挥员为主的一所高等军事院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的孝陵卫街以南的广阔地域。校长是宋时轮上将。

总高医院成立于1952年初,为总高级步兵学校服务,他的历史紧紧与革命战争的历史相连。这所医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兵团十六院,诞生于抗战烽火,壮大于解放战争,发展于全国解放。

1958年7月总高医院集体离校转业时,院长:原诚;副院长:吴祖荫;政委:凌式中。内科主任:吴同桂;外科主任:陈基隆;小儿科主任:杜广义;妇产科主任:盛林;传染科主任:周秀玉;门诊部主任:张署久。

总高医院集体转业后,在湖北省曾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不稳定:

1958年7月至1958年11月在位于阳新县的“湖北富水军垦局医院”进行医疗工作。

1958年11月至1959年7月,遵照湖北省委王任重书记的指示,总高医院调往宜都县(枝城镇),组建了“湖北省宜都工业区医院”,院长:原诚;副书记兼副院长:吴祖荫;副院长:任福成、丁际章。医院当时的医疗行政工作由原诚全面负责,党委工作由吴祖荫主持。

1959年湖北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宜都工业区暂缓建设。1959年8月至1960年上半年,总高医院全部搬来宜昌市内,至此总高医院集体转业到地方一年左右的动荡不安情况基本结束。那时,宜昌市没有一台X光机,总高医院带来了先进的苏联X光机,宜昌中心医院医疗水平当时在湖北省除了武汉,名列了全省第二。湖北恩施、四川万县奉节很多病人那时都来到宜昌中心医院看病。

1959年我随父母从南京总高医院来到宜昌,当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当年,总高医院集体转业到宜昌的医护人员中,红军、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革命军人就有200多人,现在大都已经离世。如今总高医院在宜昌中心医院在世的抗战老战士还有2人;解放战争老战士还有3人,都已经90岁左右了,不由的令人感慨万千。

我经常想,要是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给1959年集体转业到宜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医院的全体官兵立一个纪念碑就好了。我曾经写了一个报告送上去了至今没有回音,可能现在医院也有难处。

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初心!

(注:本文内容来源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院志和父亲吴祖荫生前口述)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医院来到宜昌63周年》

最近,我再次到宜昌市中心医院急门诊大楼26楼,观看了中心医院的院史图片展,看到了195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医院离校的纪念照片,在中心医院的院史图片展最前列中间位置非常醒目。我看到这张照片后,心里百感交集久久不愿离开。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医院。抗美援朝作战结束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600多万部队大裁军。在195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医院,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湖北省委王任重书记的指示,从江苏省南京市保留团级单位全编制集体转业来到宜昌市,组建了宜都工业区人民医院,既现在的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是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以培养高、中级指挥员为主的一所高等军事院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的孝陵卫街以南的广阔地域。校长是宋时轮上将。

总高医院成立于1952年初,为总高级步兵学校服务,他的历史紧紧与革命战争的历史相连。这所医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兵团十六院,诞生于抗战烽火,壮大于解放战争,发展于全国解放。

1958年7月总高医院集体离校转业时,院长:原诚;副院长:吴祖荫;政委:凌式中。内科主任:吴同桂;外科主任:陈基隆;小儿科主任:杜广义;妇产科主任:盛林;传染科主任:周秀玉;门诊部主任:张署久。

总高医院集体转业后,在湖北省曾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不稳定:

1958年7月至1958年11月在位于阳新县的“湖北富水军垦局医院”进行医疗工作。

1958年11月至1959年7月,遵照湖北省委王任重书记的指示,总高医院调往宜都县(枝城镇),组建了“湖北省宜都工业区医院”,院长:原诚;副书记兼副院长:吴祖荫;副院长:任福成、丁际章。医院当时的医疗行政工作由原诚全面负责,党委工作由吴祖荫主持。

1959年湖北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宜都工业区暂缓建设。1959年8月至1960年上半年,总高医院全部搬来宜昌市内,至此总高医院集体转业到地方一年左右的动荡不安情况基本结束。那时,宜昌市没有一台X光机,总高医院带来了先进的苏联X光机,宜昌中心医院医疗水平当时在湖北省除了武汉,名列了全省第二。湖北恩施、四川万县奉节很多病人那时都来到宜昌中心医院看病。

1959年我随父母从南京总高医院来到宜昌,当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当年,总高医院集体转业到宜昌的医护人员中,红军、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革命军人就有200多人,现在大都已经离世。如今总高医院在宜昌中心医院在世的抗战老战士还有2人;解放战争老战士还有3人,都已经90岁左右了,不由的令人感慨万千。

我经常想,要是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给1959年集体转业到宜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医院的全体官兵立一个纪念碑就好了。我曾经写了一个报告送上去了至今没有回音,可能现在医院也有难处。

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初心!

(注:本文内容来源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院志和父亲吴祖荫生前口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07516/
1
上一篇网管招聘(网管招聘文案)
下一篇 天奥经纬府邸(天奥经纬府邸雍园物业)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