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24小时# 【洛阳外卖小哥付晓锋捐献造血干细胞救白血病患儿】13日,洛阳26岁的美团外卖小哥付晓锋成功为一位血液病患儿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洛阳首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外卖小哥。
当日,在洛阳市中心医院血液科病房,记者见到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付晓锋,因为长期户外工作看起来极为成熟稳重,与实际年龄并不相仿。
我们聊天中得知,26岁的付晓锋是嵩县田湖镇陆浑村人,目前在美团外卖做一名骑手,平时在西工区和涧西区部分片区送外卖。因为父亲是名村医,他打小知道献血的重要性,刚满18岁时就在洛阳市区完成第一次献血,后来外出务工多年间每到一处就会找找献血屋,至今已经献血达37次,献血城市更是遍布江苏、河南、四川等多地。
“2018年,我在江苏昆山一家电子厂工作时,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献血活动,听说加入中华骨髓库也能救人就报名了。没想到时隔4年,我在送外卖时接到红十字会电话通知,初配成功了!”付晓锋认为,不管是无偿献血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什么影响,还能救人一命,做这样的事情不需要其他理由。
我们了解到,付晓锋当前的工作按送单量计算薪酬,他一天能跑五六十单,单日最高收入能达到300多元,在班组内名列前茅。而在接到初配成功的消息后,付晓锋一次次请假配合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做捐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甚至在捐献前为了将身体调整至最佳状态,主动请假一周时间。
暂停一周工作意味着两三千元的损失,对于省吃俭用的付晓锋来说并不是小数目,目前他住在一个月400元的出租房里,每天早上6点多就开始送外卖。对此,付晓锋笑着说:“咱少挣点没啥,能救人一命,一周没送单也不后悔。”不过,就在捐献过程中,付晓锋忍不住悄悄问医护人员,他身体素质比较好,能否捐献结束后第二天就上班。
“对于付晓锋,我们医护人员也特别感动,别看他高高壮壮的,但听说曾经还怕打针、有些晕针,第一次献血时差点晕过去,所以这次我们建议他捐献完成后最好休息一周。”病房的医护人员告诉记者,她们特别钦佩付晓锋坚持无偿献血以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无私大爱。
当天中午,历经3小时20分钟后,付晓锋成功捐献16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些混悬液将为外省的一名血液病患儿带去生的希望。付晓锋也因此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3559例、河南省第1125例、洛阳市第4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在此次捐助后,付晓锋还特意写了一封信为那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儿家庭加油鼓劲:“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通过这件事,让我感到人生意义的升华,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小朋友,祝你早日战胜病魔,好好生活!”
相关链接: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是目前挽救白血病等重症血液病患者生命最有效手段之一。我国白血病患者在人口总数的比例约为十万分之三,即每年约有近4.6万人得白血病。而这些病人中,大多数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15岁以下的人群占比50%以上,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和不幸。为拯救他人生命,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洛阳市红十字会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出倡议:如果您年龄合适、身体健康,请积极报名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队伍,伸出您的手臂,献出您的爱心,给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洛报融媒记者 王博东 实习生 邵嘉莹 文/图 通讯员 李桂锋)
#2021洛阳更美好#
这种结婚待客场景,我已经20年没有见过了,街坊邻居、亲朋好友齐上阵,真热闹!
在交通不便利或离酒店远的地区,结婚待客无疑是在自己家里进行了。我最后一次参加在自己家待客的婚宴,已经是20年前了。在那个年代,在自己家结婚待客需要提前一周砌大灶火,提前二三天菜买、蒸馒头,前一天加工半成品熟食。桌椅板凳、锅碗瓢勺都是从街坊邻居家借的。来帮忙的所有人都是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那时的结婚真热闹。
这次我在嵩县参加的乡村婚礼也是在自己家待客,不过现在不需要砌大灶火了、也不需要借桌椅板凳、锅碗瓢勺了(有专门的租赁公司)、也不需要蒸馒头了(馒头铺送馒头上门)。三位帮厨为一位主厨服务(三位帮厨的刀功真好),邻家大婶帮忙挑拣、清洗蔬菜,叔伯兄弟们忙着各种杂活,这种结婚待客场景,我有20年没有见过了,真热闹!
#农村酒席# #春日花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