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中国考古网与世界古都论坛研讨会已经证实洛阳二里头遗址即将申遗,这也是对二里头遗址考古60多年以来所取成果的肯定。
但到目前为止,二里头遗址并未出现“夏都”字样,这说明考古界和学术界比较严谨,毕竟把二里头遗址认定为夏都的确缺乏有力铁证,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关于二里头遗址是不是夏都尚且存在巨大争议。
河南考古界以“严谨”著称,著名历史学家、第三代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队长许宏曾经说过:
“就目前的考古发掘而言,二里头遗址既不能确定是夏都,也不能确定是商都。”
文物局也提出了意见:“二里头遗址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建议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名中含有“夏都”二字。
从感情上来讲,我们希望二里头遗址就是“夏都”,但从学术层面上来讲,我们决不能冒然将二里头遗址定义为“夏都”,这是对历史的尊重。希望在考古队的不懈努力下,二里头遗址早日能够与“夏都”二字画上等号。

总有人质疑洛阳二里头遗址的夏都地位,看来有必要重温一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在世界古都论坛上的演讲,了解一下国家权威机构的态度。#洛阳# #西安# #二里头#
好消息!洛阳二里头研学实践中心建设项目就要启动了!是的,没有错!绝对真的!洛阳二里头研学实践中心建设项目已获发改委批复备案!简单来说吧:
1、洛阳消息:今年4月8日,由洛阳市教育局主办的“2021首届洛阳都市圈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发展论坛”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其中有河南五市(洛阳、济源、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教育(体)局参与成立了洛阳都市圈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发展联盟,签订了《洛阳都市圈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合作框架协议》!
2、河南文物局消息:3000多年前的人们吃什么、穿什么?大禹治水只是个传说吗?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研学课堂,这些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2021年5月26日,从河南洛阳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获悉,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暑期研学高峰,该博物馆正对研学内容、形式进行提升,通过打造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为孩子们架起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桥梁。

3、二里头研学实践中心建设以后预计成为河南研学实践教育发展的新起点!以发扬和传播河洛文化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4、学生们多啊!让学生们了解河洛文化的根、魂、源等历史内容!从小接受国学文化!真的是太好了!
@山先生的金箍棒 你家孩子研学实践活动愿意来二里头夏都遗址学习吗?探索中华文明?探索河洛文化?探索老家河南?欢迎留言评论区或转发!#洛阳头条#
#洛阳24小时##奋进新征程豫见新气象# 【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让优秀文化“活起来”——访省人大代表韦娜】“省政府工作报告为传承创新发展优秀文化进一步指明了路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7日,出席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洛阳隋唐城遗址管理处文博研究员韦娜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建议,充分发挥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让优秀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韦娜认为,全省5项世界文化遗产有3项在洛阳,隋唐洛阳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已成为文旅新名片,洛阳在引领带动全省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中责无旁贷。她建议加强对洛阳重点文旅项目的支持力度,在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全国区域性石窟寺重点保护研究基地建设和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给予政策扶持,在发展规划中预留文旅文创更大增长空间,将洛阳打造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和世界文化旅游胜地,夯实我省文旅文创深度融合发展之基。
同时,她建议提高世界古都论坛举办规格,进一步融入更多人文交流元素,提升论坛的国内外影响力,将世界古都论坛打造成国家级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本报记者 智慧
“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黄河文化月开幕式上, 郑、汴、洛市长推介“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精品线路。洛阳市长刘宛康化身“导游”,带领观众走进“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洛阳——推介了四条精品线路。第一条线路——“最早中国、盛世隋唐”,第二条线路——“东方博物馆之都”,第三条线路——“河山拱戴、胜甲天下”,第四条线路——“国色天香、牡丹花城”。

聆听澎湃“黄河之声”,共赴黄河文化之约。2021年4月13日晚8时,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开幕式在郑州大剧院拉开帷幕。
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郑州、开封、洛阳三市政府共同主办,从4月13日持续至5月8日。
今年的黄河文化月主要包括9项活动,分别是: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启动仪式、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系列文化旅游活动、黄河流域舞台艺术精品演出季、黄河文化主题艺术沙龙、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黄河珍宝——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一起@(爱)黄河”——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系列文化产品首发大会。
开幕式上,郑、汴、洛三市市长集中推介“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精品线路。洛阳市长刘宛康化身“导游”,带领观众走进“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洛阳——

“走进洛阳,就是回到了温暖华夏的精神家园。历史上13个王朝建都洛阳,留下了举世罕见的‘五都荟洛’奇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示‘最早中国’。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再现‘盛唐气象’。”
市长刘宛康推介了四条精品线路。
第一条线路——“最早中国、盛世隋唐”
在洛阳,走一走老城老街,踩一踩秦砖汉瓦,就能体验穿越千年的历史奇旅。走进洛阳,就是步入了琳琅满目的珍宝殿堂。
第二条线路——“东方博物馆之都”
洛阳依托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和165家国保、省保单位,串珠成链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102座博物馆星罗棋布、各具特色,越来越多人为了一座博物馆来到这里,爱上洛阳。走进洛阳,就会流连于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廊。
第三条线路——“河山拱戴、胜甲天下”

洛阳山水秀美多姿,白云山人间仙境,鸡冠洞鬼斧神工,小浪底烟波浩淼,老君山引人入胜,小游园遍布城区,满眼皆绿、处处美景。走进洛阳,就会惊艳于国色天香的锦绣花海。洛阳牡丹雍容华贵、富丽端庄,十多家大型牡丹园里种植着1300多个品种的牡丹,每年四月便是花的海洋。
第四条线路——“国色天香、牡丹花城”
来到洛阳,你还可以到应天门看一场灯光秀,到洛邑古城品一品非遗文化,到天心产业园和十字街寻一寻洛阳美食。相信洛阳一定会让您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这样的洛阳你心动吗?快来跟着市长的线路游洛阳吧!
黄河文化月开幕式上,学者郦波激情演讲,如果说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那么黄帝文化就是华夏文明的第一道曙光,第一缕晨曦,以鼎新、大公、中和为精髓的黄帝文化,不仅是我们的文明基石,更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

“黄河是母亲河,而黄帝文化则如哺育我们的阳光,我们头枕黄河,恭拜黄帝,如此热爱这片土地,就是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而这里就是我们的父母之邦啊!”
黄河简介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中文名称:黄河
外文名称:Yellow River
别名:中国母亲河、河水、浊河、悬河
所属水系:独流入渤海水系
地理位置:中国北部
总说哈尔滨不好,东北不好的人,是不是该闭嘴了。
12月30日,2021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北京举办,线上发布“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哈尔滨当选“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经过严格的筛选,成都、杭州、宁波、长沙、武汉、南京、青岛、贵阳、西宁、哈尔滨10城市被推选为“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哈尔滨市唯一入选的东北城市。
这份荣誉来的相当不易。在经济下滑,人口流失的当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释放城市特色潜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努力为群众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城市。哈尔滨做到了很多经济发达城市做达不到的效果。想必冰城夏都的魅力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吸引人。#哈尔滨头条# #哈尔滨身边事# #哈尔滨#

【#青海# #西宁# 河湟文旅活动即将精彩绽放省城】7月9日,2021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将于7月14日在西宁举办开幕式,届时,将有五项主题活动呈现。
据介绍,此次活动主要有五项具体内容,其中,7月14日晚20点在海湖新区唐道637街区举行2021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开幕式——青海地方特色精品美食展暨第四届西宁美食节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将进行《中国森林旅游美景推广地和最佳森林休闲旅游地》 授牌仪式、发布《西宁美食榜单》,在活动主会场设置青海精品美食展、西宁河湟夜市和唐道美食小吃街等美食板块。通过开幕式文艺演出,配合非遗文创集市、美食直播、街头艺术表演等多种互动形式,全面展示西宁河湟文化和城市现代时尚气息。
7月15日上午在索菲特大酒店华宫厅举行“幸福西宁”河湟文化与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将邀请文化名人、沿黄城市文化学者、业界专家及沿黄城市文化旅游部门负责人参加论坛,举办文旅产业发展合作签约仪式、发布文旅产业相关数据,弘扬河湟文化,促进交流合作,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言献策。

7月15日下午在索菲特大酒店华宫厅举办“西行西宁”第六届西部自驾车旅游联盟年会及自驾分享会。邀请中国旅游车船协会、中国西部自驾车联盟城市代表、自驾游行业代表、资深媒体人、甘青大环线重点城市、省内各市州文旅部门、文旅企业代表等参会,现场发布自驾游报告、进行西部自驾车联盟示范地授牌仪式、宣传推介西宁及甘青大环线和沿黄流域城市特色文旅资源和自驾游产品线路,邀请自驾达人分享西部自驾体验,提升西部自驾车旅游联盟品牌影响力。
7月14日至16日期间,将在青海大剧院、百姓大舞台、市级“四馆”等场所举办“河湟风韵”精品艺术展示展演活动。通过开展主题音乐会、优秀群众文艺节目展演以及河湟文化书画展、文物展等系列艺术展示展演活动,充分挖掘河湟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丰富市民游客精神文化生活,发出河湟文化西宁好声音。

7月16日,将举办“寻西记宁”媒体及旅行商采风采线活动。组织国内主流媒体、重点旅行商赴西宁市湟源县和海北藏族自治州考察红色旅游及生态旅游线路,通过采风采线、体验交流等形式,探访西宁及环“夏都西宁”旅游圈生态旅游资源,加大对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扩大西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重要板块,第四届西宁美食节以“河湟风韵、西宁味道”为主题,7月14日至8月底在西宁全市美食街区展开,将开展河湟文化展示、美食评选、音乐嘉年华等各类特色活动,弘扬青海美食文化,打造西宁特色美食品牌,打造夜经济,促进文旅消费。
西宁是一座拥有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是黄河流域河湟文化的发源地,自古便以“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而显重,又因“西北要冲、海藏咽喉”而扬名,伴生出河湟地区独有的灿烂多元的历史文化。全市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文化交融,享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诸项殊荣。
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是西宁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活动,本次活动以“乐享河湟风情 畅游幸福西宁”为主题,深度聚合资源优势,突出高品质、多样性和群众参与性,期间将安排多场内容、风格、形式各异的文化旅游活动。
本次活动也是西宁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增强文化自觉自信,激发文旅消费活力,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奋斗目标的具体行动。
本报记者 李永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