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锦江中学创建于1944年
坐落在侨乡江口罗星顶之巅
这里曾是明清文昌书院、锦江书院的发祥之地,莘莘学子弦诵啸歌、敦品励志的文化净土。
学校南眺浩瀚兴化湾,北望绵延岱帽山,怀抱宋代要隘“迎仙寨”遗址,依偎莆田胜景“锦江春色”,校园风光旖旎,环境幽静,是个理想的育人圣地。
1960年开办高中部,1968年更名为莆田江口人民中学,1974年更名江口第一中学,1980年校名恢复为莆田锦江中学。
2001年学校通过三级达标验收,晋升为省重点中学。
2013年学校通过省二级达标评估验收。
五泉书院。
兰州府立书院。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甘肃布政使屠之申、皋兰致仕翰林秦维岳等人创建。额设生员正课10名,副课10名;童生正课10名,副课15名。
著名山长有:卢政,字敏斋,皋兰县人,举人,同治、光绪间在职。
刘尔,字又宽,皋兰县人,翰林,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至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两次任职。
陇南书院。
旧在岷州(今岷县),原名文昌书院,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毁于战火。后巩秦岷分巡道移驻秦州(今天水),道台董文焕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建成陇南书院。
有名山长有:任其昌,字士言,秦州人,进士,首任山长,任职数十年。
任承允,字文卿,任其昌之子,进士,约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后在职。
柳湖书院。
平凉府立书院。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平凉知县汪瀛初建: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平凉知府顾清沙扩建,定学额40名,录取平凉府各属士子,定名为柳湖书院;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平凉知府汪皋鹤重修。
有名山长有:李存中、字允之,皋兰人,举人,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后在职。
什么逻辑,国家都放开了,副校长和班主任不冤吗,是他们可以左右的吗
试问一下,你老公家房子拆迁款为什么要给你弟弟,他有这个义务吗,跟你离婚就对了,不惯着你们
高总不飘啊老公家房子拆迁分了150万,我妈叫他拿出40万给我弟结婚用,老公宁愿跟我离婚也不会出钱,你们说他这样做对吗#记录真实生活 #情感 @DOU+小助手
00:07#永州头条##我为永州发展献一计# 永州应倾力支持“湖南科技学院”改名“永州大学”。永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而与这一名称其不相称的是,永州至今没有一所冠以“大学”两字的大学,这让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永州文化”黯然失色。
永州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为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永州是舜帝藏精之处,舜帝的遗迹及传说遍布全境,舜文化影响深远。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他的“天人合一”思想、“吏为民役”观点以及《封建论》中的治国理念,既与孔孟儒学一脉相承,而又有所创新、发展。宋代周敦颐从道学里面,汲取营养,重新激活儒学,从而产生了理学,影响中国七百余年。碑刻文化是永州文化的又一大特色。自东汉蔡邕在永州留下“水天一色”等题刻之后,元结开创了浯溪碑林、朝阳岩石刻、阳华岩石刻。由元结撰文、颜真卿楷书的《大唐中兴颂》刻碑浯溪摩崖,被后人称为“三绝碑”。草圣怀素的《千字文》碑,龙飞凤舞,至今矗立在古城东山。瑶族是永州一个古老的世居民族,其生活习俗丰富多彩。江永女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女性文字符号体系。
永州文化具有多样性、包容性的特点,南北文化相交融,楚越风俗浓郁。古城东山就是一座文化之山。怀素出家的绿天庵,柳宗元眷念的法华寺,金碧辉煌的文庙,雄伟壮观的武庙,都坐落于此。作为楚之故地,永州多材,地灵人杰。湖湘文化的源头活水哺育了三国名将黄盖,狂草大师怀素,唐代江南第一状元李郃,理学鼻祖周敦颐,书法大家何绍基等。古代先贤不胜枚举,更有现代杰出人物光耀神州: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达,民国风云人物唐生智,北伐名将蒋先云,无产阶级革命家江华,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陶铸等等。
永州素有重教传统,“自汉郡县立学”。唐代永州官学是刺史韦宙创建,原址在古城河西,宋代迁至东山之麓。道州学宫始设于城东,刺史薛伯高迁建于城西,柳宗元作记。自宋到清,境内共建书院四十六所,较著名的有永州苹洲书院、宁远泠南书院和崇正书院、道县舂陵书院、祁阳文昌书院等。由于官学、书院的兴办,加之柳宗元、范祖禹、范纯仁、胡安国、蔡元定等一批名家硕儒,在此聚徒讲学,积极传播思想文化,使本地大批人才得以脱颖而出。据《湖南通志·选举志》载,从唐初至清光绪九年,湖南共考取进士(包括特科)2305人,其中永州487人,占21.3%。
但遗憾的是,直到至今,永州没有一所正规大学。唯一的一所湖南科技学院,此前从“零陵师范学校”改成“零陵师专”,又后改成“零陵学院”,现在改成“湖南科技学院”。不伦不类,与“永州文化”底蕴极不相称。据说,湖南科技学院又要申请升格为大学。如果有可能,我们作为永州人肯定要大力支持。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改名?是改成“湖南科技大学”?可是,这个名称湘潭已经有了;改成“湖南理工大学”?这个显然有些勉强且岳阳的湖南理工学院正在盯着这个名字;那么改成“湘南大学”?估计郴州的湘南学院绝对不会答应。
笔者认为:只有改成“永州大学”才是王道,才能与“永州文化”交相辉映。是永州人,大家一起来支持“湖南科技学院”改名为“永州大学”吧!
三道街与经心书院
三道街位于武昌区胭脂山西段北侧。东西走向,东起胭脂路南端,西止于横街,长590米,宽6—8米,沥青路面,可行汽车。门牌:1-166号。清代古老街道。附近曾驻有盐道、学道、粮道三个道台衙门,因此得名三道街。1967年改名民主一街,1972年改名民主路一街,1983年复今名。两侧多老式砖木楼房,居民稠密。
街西段北侧清末张之洞办经心书院在此,解放后相继改为市46中、市警官学校。近代有官僚名人官邸别墅多处,如北伐时武昌守将刘佐龙官邸等。民国时期省民政厅曾设在此街,参加汉口“八七会议”前邓小平来过此处小住。
经心书院,位于湖北武昌,清代张之洞任湖北学政时所设。当时他见原有江汉书院规模太小,不足以容纳多土,乃于1869年(同治八年)商请湖广总督兼署湖北巡抚李鸿章,在武昌三道街学署别建精舍课士之所。后改为文昌书院,院址迁火星堂文昌宫(今湖北实验小学后面)。
2015年5月19日,由民建企业家熊华敏等人筹资在东湖樱花园重建经心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