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惠州未来20年发展趋势】,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惠州未来20年发展趋势:东莞衰落,惠州崛起,是暂时的还是必然趋势?
- 2、惠州未来20年发展趋势,惠州5年大跨越湾
1、惠州未来20年发展趋势:东莞衰落,惠州崛起,是暂时的还是必然趋势?
2022年,作为临深片区唯二的城市东莞和惠州,交出了完全不同的答卷。
1月21日,东莞市统计局公布2022年东莞经济运行简况显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11200.32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50亿元,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6513.64亿元,增长0.8%;第三产业增加值4650.18亿元,增长0.3%。
1月20日,2022年惠州经济“成绩单”正式公布,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5401.24亿元,同比增长4.2%,分别高于全省、全国2.3和1.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惠州成功迈入全国城市GDP“5000亿俱乐部”。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45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3019.87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2103.91亿元,增长0.02%。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到,东莞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集体疲软,增长均不到1%。其中世界工厂引以为傲的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也仅仅0.8%!而惠州虽然第三产业也是几乎0增长,但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了7.2%,为全省最高水平。
惠州GDP占东莞的比例也从2021年的45%增至48%,按照这个增速,2023年GDP惠州大概率能达到东莞的一半以上。那么,东莞衰落、惠州崛起,是暂时的还是必然趋势?聊湾区看世界从以下维度上做详细分析:
一、土地面积
东莞的土地面积为2465平方公里,惠州则为11347平方公里,东莞的面积仅为惠州的21.7%。我们从重庆和广州的案例来看,重庆的面积远大于广州,2022年重庆的GDP29129.03亿元已经超越了广州的28839亿元,使得北上广深的格局变为“上北深渝”,深圳被重庆超越、东莞被惠州超越也是迟早的事。
因此,从土地面积上来看,惠州实现GDP的增长的难度远小于东莞。惠州在经济增长率上超越东莞是发展趋势。除非惠州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出现了大的失误。
二、人口数量
东莞常住人口为1047万人,惠州常住人口为607万人,在人口上惠州已经达到了东莞的58%。我们都知道,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是人。惠州目前人口数量虽然在全省并不突出,但比起珠海还是有了足够的人才储备。
三、产业发展
东莞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还是基于直筒子市决策效率高的优势。可是无论是地铁的修建还是大区的划分,东莞存在着效率下降、大区范围不断调整的问题,在直筒子还是划区的问题上左右摇摆,错过了不少的发展机遇。
而惠州近些年则是主抓新能源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无论是亿纬锂能、德赛电池,还是引进比亚迪,均为本地新能源产业链构建了护城河。这也是惠州和常州分别成为广东省和江苏省增长之星的基本原因。
因此,聊湾区看世界认为,东莞相对于惠州原本最大的竞争力是效率很高,可是随着东莞对市场反应较慢,未能充分挖掘新的特色产业,预计惠州将逐渐缩小同东莞的经济差距。
2、惠州未来20年发展趋势,惠州5年大跨越湾
这背后是惠州围绕“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惠州所能”,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进大湾区建设5年来,惠州主动对接大湾区城市,在推动粤港澳交流合作、建设重大发展平台、推进交通互联互通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5年来,惠州实现发展大跨越、城市能级跃升,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5年来,惠州GDP从3000多亿元迈上5000亿元关口,广东经济第五城地位更加稳固;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跨入“万亿工业大市”方阵。随着埃克森美孚、恒力PTA、中海壳牌三期等大项目布局,惠州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双区”建设机遇下,立足湾区、面向世界,正加快新一轮开放发展。
区域协同
深莞惠“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已形成
阵风呼啸,高铁飞驰,人流穿梭……在赣深高铁惠州北站,崭新明亮的高铁站场成为惠州的“城市新客厅”,每天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这里也正在成为大湾区东部的区域交通枢纽,最快29分钟可达深圳北站,16分钟可达东莞南站,19分钟可达河源东站。
随着去年底赣深高铁正式开通,一条高铁线路串起深圳都市圈的深圳、东莞、惠州、河源4座城市,深莞惠“半小时经济生活圈”成为现实。
5年来,惠州举全市之力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市民感受到最真切的变化是陆海空大交通网络逐步完善,与广深莞等大湾区城市的联系日益紧密。
除了赣深高铁拉近深莞惠的距离,广汕高铁计划明年建成通车,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全面建设,深惠城际、深汕高铁加快推进,惠州正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惠州机场航线覆盖全国80%的省会城市,积极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正加快迈向千万级干线机场。5年来,惠州新建成高速公路6条,总里程达857.6公里,居全省第二;新投产6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港口吞吐能力达1.5亿吨。惠州“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陆续落地,将快速连接广州、深圳、东莞等周边城市,惠州作为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的地位进一步强化……
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在“双区”建设机遇下,惠州全力推进深度融深融湾八大专项行动,推动大湾区协同发展。随着一条条连接广深莞的“黄金通道”逐步打通,惠州“3 7”工业园区迎来项目入驻潮。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惠州引进项目中来自深圳的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过3600亿元,占比约三成。而今年1—5月,惠州招商引资过会项目188宗,计划投资总额826亿元。从来源地看,90%的项目、69%的投资额来自大湾区城市。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汪云兴表示,从区位来看,深惠紧密相连。从产业链来看,深惠产业形成一体化。惠州拥有土地空间、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优势,有利于与深圳等周边城市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大湾区基本形成‘1小时生活圈’,工作生活越来越方便。”唐建兴来到惠州投资已有20多年。他所在的公司光弘科技以惠州为总部,不断增资扩产,在大亚湾投资的项目分三期建设,总投资35亿元。同时,该公司在香港、深圳等多地拥有子公司,立足湾区、面向全球,去年位居全球电子制造服务企业第20名。“惠州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大力支持和帮扶企业,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做大做强。”唐建兴非常看好惠州在大湾区中的发展前景。
开放发展
3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惠投资74家外企
国际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配备上下料机械臂、智能搬运机器人、全自动物流线,24小时运转生产,打造控温、控湿、无尘的灯塔级工厂……在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投资21亿元的亿纬锂能第二十九工厂近日正式投产。“第二十九工厂投产,是我们向千亿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对未来充满信心。
抢抓“双区”建设机遇,惠州依托“国字号”平台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重点瞄准日韩、港澳、深莞等先进地区精准招商,加快打造以中韩合作、惠港合作、惠深合作为重点的高品质产业合作平台。一座千亿级现代产业新城正在崛起。
截至2022年5月底,中韩(惠州)产业园各片区累计引进各类项目173宗,其中外资项目34宗、投资10亿元及以上项目51宗,计划总投资约1854亿元。其中,已供地项目129宗,已动工项目119宗,竣工或投(试)产项目34宗。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吸引一批外资项目进驻。
这是惠州面向全球开放发展的缩影。距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数十公里之外,大亚湾石化区已有来自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日本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驻。5年来,埃克森美孚、恒力PTA、中海壳牌三期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这里,石化产业链向着中下游延伸。大亚湾石化区已连续3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呼之欲出。
宇新股份在大亚湾石化区和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同时投资了项目。“我们将抢抓机遇,打造国际领先的碳四深加工产业链。”宇新股份董事长胡先念说,将继续扎根惠州,加大在惠州的投资,为惠州建设万亿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贡献力量。
“湾”有引力,链接全球资源,惠州吸引国内外越来越多企业加码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共有3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惠州投资了74家外资企业。2017—2021年,惠州新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887个,实际利用外资326.85亿元。
推进大湾区建设5年来,惠州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惠州市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实施方案(2019—2023年)》《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 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惠州市港澳居民就业创业补贴政策清单》《惠州市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生活补助申领办事指引》《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发展若干措施》等,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深度融深融湾。
5年来,惠州已成为大湾区投资创业热土,吸引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纷纷集聚。截至今年5月,惠州累计设立港资澳资企业超过1.11万家,约占全市外资企业的70%,利用外资超过200亿美元。“深港创新 惠州智造”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新活力。
惠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叶育强介绍,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近年来,惠州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发展机遇,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惠州的大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下一步,将深入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进一步做好沟通协调和跟踪服务,为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贡献应有力量。
■声音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
服务港澳 共建优质生活圈
“推进大湾区建设5年来,取得阶段性成效。”近日,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平台对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融通共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在推进大湾区建设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对接周边城市,为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作出贡献。
近年来,惠州依托“3 7”工业园区加强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对接,着力建设重大发展平台,不断壮大“2 1”产业集群。毛艳华认为,5年来,惠州围绕大湾区建设,在重大平台打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接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日前,惠州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发展若干措施》,推出38条措施全方位便利港澳居民。毛艳华表示,惠州港资企业众多,惠港澳合作有很好的基础。惠州出台的这一政策,是主动作为,是响应更好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实际举措,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有利于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到惠州工作生活、创新创业并在民生方面享受“市民待遇”,有助于更好地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对于接下来如何继续深入推进大湾区建设,毛艳华认为,惠州可以参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中的思路,借鉴好的经验并在本地进一步落地,强化与港澳的双向互动,发挥自身优势服务港澳,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
【记者】周欢
【摄影】梁维春
【作者】 周欢;梁维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本文关键词:惠州未来发展如何,惠州未来20年发展趋势图,惠州以后发展趋势,惠州未来十年发展前景,惠州未来发展潜力分析。这就是关于《惠州未来20年发展趋势,是暂时的还是必然趋势》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