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青岛楼市最危险的地方不是浮山后。反而是我长期较为看好的李沧,尤其是环湾大道沿线和东李。
浮山后房子价格高、品质次,因为周边配套优质学校所以能飙高价。虽然一贯不看好这种地方楼市的发展,教育指挥棒也做出了调整,但是在眼下,近几年,应该还是没问题的——毕竟购房者的思维惯性还能撑一段时间。
但是李沧不一样了。今年开始,供应量大增已是定局。关键是静静走了以后,开发商拿地的热情开始高涨。相比前几年,新房数量大幅度增加。
有人说东李已经“七盘大战”了,如果戴家、世园会、十梅庵再土拍一把,那李沧的楼盘未来几年会更多。而2万+的价格,以及大、中户型为主的面积,动辄要求250-350w的预算,却把预算为150-200w的主流购房者挡在城阳和高新区。
这就有一个悖论:开发商想卖的房子越来越多,想买的购房者却依然买不起。
怎么办?有两条路,一条是设计推广小户型、超小户型,总价压到200w以内甚至150w以内,挖城阳南和高新区的墙角,再一条嘛,很简单,降价。
所以下半年李沧楼市价格战其实在所难免,而且会逐北向南压进,甚至再度影响四方,水清沟,像万科未来城这种地方,2万大关能不能守住,我都表示疑惑。
对于炒房客来说不是个好消息,但对于购房者、刚需、上班族来说,这是好事。
当年的李沧区的卖点就是房子便宜,比如说百通馨苑,一直就是外来人口、年轻刚需人群聚集地,为青岛的城市扩张立下了不朽功勋。十几年前香港中路CBD一到下班高峰期,318路、363路车站就会出现汹涌的人潮,甚至挤破车门,很多70后、80后可能还记忆犹新。
但最近几年在静静的骚操作之下,甚至开发商都不愿意在李沧拿地,结果房价直线上涨,大批年轻人被挤到了城阳、高新区。
李沧不能吸引年轻人购房的代价是,从城阳、黄岛、高新区通勤到市南、崂山的痛苦指数极高,大批产业不能在市南市北立足,甚至整个青岛都快速出现人口、产业流失,重金打造的院士港最终也成为一个笑柄。
市南、崂山豪宅化没问题,青岛主城不应该也不可能彻底“豪宅化”,如果想保持活力、想吸纳人口就必须有一块地方作为睡城,把房价拉下来。现在,这件事情终于落地了,善哉善哉。
#青岛头条# #青岛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