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依然弱势震荡,购房意愿持续下滑!
12月27日,央行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未来3个月,16.0%的居民打算购房!
16%!其实很多人对这个数据并没有概念,这到底是多还是不多?现在网络上居然有部分人仅仅根据这一数据,就判断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复苏态势,可惜,他们并不了解16%这一数据的含义!
16%这个数据,不但低于今年三季度有购房意愿的17.1%,并且创下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低,也就是目前有购房意愿的人,不但创下疫情三年新低,还要少于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任何时候!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16%这个数据不但不值得欢欣鼓舞,反而是透露出阵阵寒意!说明房市的低迷状态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向好,与此同时,认为房价将恢复上涨的人数比例,也仍在持续降低!
所以看数字要看清楚点,别还没搞明白数据的含义,就在网络上胡乱呼喊房地产要复苏,要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不懂不要紧,闹笑话就不太好了!
央行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未来一个季度16.0%的居民打算购房,这让本以为三年疫情大家收入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的我很是震惊,难道在我节衣缩食的时候,还有将近五分之一的人在实现收入逆增长?
于是我查看了该调查问卷的说明,原来央行每季度在全国50 个(大、中、小)调查城市、400 个银行网点各随机抽取50 名储户,全国共20000名储户作为调查对象。
既然是在银行网点随机抽样,意味着参与人员都是有存款或者在银行有其他业务,相对而言个人收入和家庭存款相对客观。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除了有业务和有存蓄、投资、理财需求的人员外,谁会没事儿去银行?反正我除了办工资卡外,这三年就没去过银行。
除此外,该问卷赋予“好/增长”选项权重为1,赋予“一般/不变”选项权重为 0.5,赋予“差/下降”选项权重为0,我只觉得这赋权有问题,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其实央行的一份问卷,主要是判断储户对经济运行的总体判断、储蓄及负债情况、消费情况,以便判断对消费市场、就业市场、房地产市场的预期。
这也意味着,如果你没有存款,或是在疫情期间与银行没有业务往来,或是预期下降,都不在此次统计范围。
当然,今年房价稍有下降,有需求的还是可以购买的。
银保监会提出要“改善居民资产负债表”,从宏观上看没有问题,但要想具体落实到一个个活生生的家庭,恐怕力有不逮。
居民的资产(这里指城市居民,农民因为集体土地问题,资产无法确权),根据央行的调查报告,其中七成是房产。如果房产没有对应负债,那么这个家庭也无“资产负债表”一说。换句话说,有“资产负债表”的,基本都是有负债的,而其中房贷的占比是绝对大头。
既然要改善资产负债表,也就是意味着降低资产负债率,表现为增加分母(即资产)或者减少分子(即负债)。
增加分母,恐怕银保监会能做的不多。因为资产项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两块:居民工资收入和投资收入。工资收入不是银保监能说上话的,投资收入里面,能管的恐怕也只有理财投资,其中证券投资还不是银保监的职能。最近银行理财这副鸟样,银保监会又能怎样?——要么降低银行费率,让银行不再旱涝保收?
减少分子,也就是降低居民负债。怎么降?银行现在全员营销,想着办法变着花样想让居民贷款,这哪里是降低居民负债!!再说负债也是刚性的,居民收入下降,但贷款却绝不可以少还,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所以,负债端要降,银保监会能做的,大概就只有让银行降低LPR之上的加点(即贷款利率)了(LPR是央行的事)。
所以,要想立竿见影让居民的资产负债率降下来,最快的办法莫过于让房价上涨:因为负债刚性,居民资产中大头又是房产 。
——呵呵,我这么说,怕是又有不少人喷吧?!
女性为王?贝壳研究院8日发布《女性居住现状调查报告(2021年)》显示,近年来,中国女性房产购置比例呈明显上升态势。2020年,中国15个新一线城市整体女性购房者占比48.04%,超过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1个百分点。 在房价更为平稳的长沙,女性购房占比高达55.81%,位列中国30个重点城市首位。郑州、廊坊、重庆、深圳、厦门和天津女性购房占比均超男性,成为当地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贡献力量。而以上海为首,苏州、南通、杭州、无锡等长三角城市,将买房任务更多“拜托”给了男性,女性购房占比均不足45%,无锡甚至低至37.9%。
10天内整顿房地产市场再升级,请向媒体提出。
房地产暴露材料的话,房地产市场的哔叽分析。
在过去的10天里,不仅是第一线城市,第二线城市和第三线城市也迎来了房地产市场控制的巨大支柱。3月24日的经济参考报《减少房地产属性,从源头抑制房地产投机》一文中指出,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有所收敛,但增值动机依然很强,要从根本上抑制投机行为,必须从源头上减少房地产的财产属性提出了必须。另外,随着美元的放水,房地产市场接近饱和状态,需要住宅价格的平衡和稳定市场。
过去10天,房地产市场不太安静。大楼的整顿进一步升级,建议媒体从源头上抑制房地产投机。银监会等3个部门发布了“防止经营用途融资非法流入不动产领域的通知”,要求各地开展因经营贷款违法流入而引起的不动产问题调查,强化相关违反问题的处罚力。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对房地产的买卖和必要性来说,是一个打击,尤其是对于大量的投资,这是很重要的。还有一个原因是,房子长期借助年轻一代的生命力。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变得平淡,佛系等原因也很大。
根据《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8)》,房产净值增长是家庭财富增长的核心因素。城镇地区房产净值占家庭财富的69.70%。房地产确实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说中国楼市是买房花钱,也是卖房赚钱,这也造成了现在国内的消费水平严重的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使得近期出现了郑州推出房票安置政策,青岛将推动居民买房纳入社区考核。这些做法,在我看来,都无法扭转人们对地产市场步入下跌周期的预期,其作用是有限的。
我们国家的住房保有量已经超过居民需要的20%以上,这还是在未计算农村自建房的前提下。住房供给超出了实际需求,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购房行为本质上就是投资炒作,真正的所谓刚需反而可能因为没有货币支付能力而选择租房。
尽管我知道一些有钱人可以为了在海南度假就买一套当地的房子,为了孩子上学就买一套学区房,但是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如此强大的货币支付能力。房产过剩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可以放开限购,可以降低房贷利率,等等,但是他们不可能掏钱替居民把房子买下来,他们也不可能强行让居民花钱买房。
高盛的调查报告认为,全球房地产存在着硬着陆的可能。通胀周期里膨胀的地产泡沫,在加息周期里面临着崩溃的风险。我们的房地产也同样不好受,稳房价的结果,我们看最近几个月的房价数据就可以看出来,房价实际是下跌的,我们并没有做到让房价稳定不动,但至少避免了崩盘式爆跌的局面。
所有的精英心里都明白,房价的上涨不会没有尽头,但他们不会去试图阻止疯狂的投机者。话说回来,谁能让处于妄想狂热中的人清醒呢?对于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这个问题五年前十年前就已经露出苗头了,但不是事到临头,谁又在乎呢!
现在的形势,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办法无非就是开源节流。土地财政时代,可以大手大脚花钱,现在钱紧张了,就要精打细算。开源,则无非就是推动当地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寻找产业的突破口。但大道理人人会说,真要搞起来,一个字,难!
住房空置率,江西南昌达20%,这么高?和江西周公子有关吗?
贝壳出了一份城市住房空置率调查报告,选了28个大中城市,其中空置率最低的是深圳5.3%,最高是南昌达20%!
这份报告让人产生了一份联想和一份诧异!
一份联想是:
这个报告提到南昌的房子,让人一下子想到了时下大火的江西周公子一家拥有的六套房和两个商铺。
一份诧异是:
这个报告显示佛山空置率居然达15%以上!明明佛山地处珠三角,工业发达,靠近广州,怎么会有这么高的空置率?让人诧异!
大家看了贝壳这份报告,对房产税,空置税这些,有什么想法吗?
大家聊聊。
#深圳头条# #房价# #江西国企员工炫富#
注:图片来自网络,可联系删除。
如果你有10万元年终奖,准备怎么用?
这是某银行的一份调查报告。本以为疫情之下,大伙的应更倾向于消费,没想到不是。投资居然占了最大头,甚至意愿超过了购置房产的4倍。
虽然该调查并不能一定客观,但至少说明了当下市场的反应。
楼市一直都处于风口浪尖,但这些日子的楼市,格外令人焦虑。因为断供、提前还贷和住房空置率这三个消息面,让广大购房人惴惴不安。
首先,就是烂尾楼、断供潮的出现。这几年,很多房地产头部公司纷纷暴雷,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很多项目不得不停止开发,导致烂尾楼出现。烂尾楼多了,购买期房的客户自然就不干了,我辛辛苦苦供钱给你们结果你们就整这个?我也不还钱了。
其次,是提前还贷的现象。《钱江晚报》8月13日的发文《不想借钱了?提前还房贷的杭州人今年特别多!是不是划算,还得考虑这个因素》,显示很多购房人已经算清楚了自己的账,知道房价已经很难涨了。
一套房子300万,现在一年租金不会超过6万,但是贷款7成则要还10万以上。如果房价不涨,妥妥的就是负资产,持有时间越久,亏的也就越多,而且这还没算折旧和各种费用,再加上这几年总是天有不测风云,所以生活压力极大,大家不愿意再承受这样的风险,所以手里有点钱,就都愿意先把窟窿填上。避免继续失血。
经济学告诉我们,自己的支出就是别人的收入,自己的负债就是银行的资产。你提前还贷就是在减少银行的收入,所以很多银行都要求提前还贷的交赔偿金。
最后,就是住房空置率。贝壳研究院发布了一篇报告,题目是2022住房空置率调查报告,贝壳指出,28个大中城市平均空置率达12%,高于10%则认为空置率过高,表明住房供给过剩,存在库存积压风险。
但没多久贝壳就把文章删了,并且发了一封致歉信,说调研问卷由一线从业人员填写,基本就是按照连续3个月没人住就算是空置房,所以最后贝壳觉得,这个不准确,下一步,将会同住建、水务、电力等能源部门交叉复核准确性,做好数据复核工作。
说到底,现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没什么事情不好查。而空置率这个数据常年都是云里雾里,主要原因很可能就是,不能公开!
@生活梦呓 我以前觉得房地产虽然涨不起来,但也跌不下去,只会依靠通胀慢慢消化,但没想到形式急转直下,打破了我的预期。主要是前些年居民杠杆太高,已经到了加无可加的地步了。
所以未来的楼市,还会进一步分化。主要原因就在于,人们的观念发生了转变,认为房子不会只涨不跌!为了一堆水泥砖头,牺牲几十年生活质量毫不值得!
我在深圳20年了,比你的调查报告权威,深圳的工业园已经被房地产起替代了,不管你怎么粉饰,中国最牛逼的5大房地产商全部在深圳发展,实体企业能活下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