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 中国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城市化、商品化和货币化的进程,历经四十年改革开放,从结果上说,货币供给和需求持续扩张,但却神奇的保持了通货膨胀率的总体稳定,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尽管我们多次逆周期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没少发力,但通胀率高于5%也只有三次,而且都是短暂的触碰后快速回落。能做到这点恐怕跟中国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加入WTO后的世界工厂地位的形成和房地产商品化,关系密切。中国的产能不仅供应国内,还要供给海外,产能庞大,需求回落时更容易诱发通货紧缩,同时房地产商品从供给短缺到供求平衡,吸纳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同时,储蓄理财资管也成为财富的蓄水池,即便货币供给宽松,在实体经济的通货膨胀中也可以用产能相对的过剩来消化。最后的结果是,大家吃饭都没问题,绝对贫困也被消灭了,但回头看,持有资产并且勇于加杠杆的群体,还是这一大周期发展的最大受益群体,贫富差距没有体现在吃饭上,更多还是在资产持有中拉开了差距。当然也有贪心崩坏牙或者因为杠杆反贫的,但也享受过了财富虚幻带来了极大满足感。反观,那些老实本分,辛苦工作卖力气的,他们为中国贡献了全部,青春和汗水,而得到的只有工资,中国资产重新定价实现的财富跨越,可能是转瞬即逝了。在城市中生活的几乎所有人都从发展中收获,城市化也就此实现了较高的水平。今天,虽然储蓄存款依旧是可支配财产的大头儿,存量已近120万亿,但占比已经只有45%;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已然有了26%的比例,达到68万亿;银行理财保险信托则各自有了10%左右的规模,都成长为不可或缺的力量。未来财富,因为整体发展趋于成熟,再靠结构获得跨越式发展的机会恐怕有限,更多则是基于基本面提供的动力。就中国资产而言,自身的增长恐怕已经从高速走到了中低速,但质量更好的话,中国资产重新在世界范围内估值,并不非遥不可及。GDP120万亿的中国,如果人民币从7升值到6,那就是20万亿美元,如果升值到5,那就是24万亿美元,超过了今天的美国GDP,至于这个重估的动力源泉,可能就是当你足够强大时,对手也只能让出部分空间,规则也将接受更多中国声音和方案。这不是资本主导,可能资本也是顺应趋势而已。当然这个过程未必很顺利,旧规则的主导者们也正在衡量着自身的利益。今天的美国还代表美国人民的利益吗?欧洲还是欧洲人的欧洲吗?
私人银行家王岩:北京:目前用药紧缺已经缓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0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