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怎么判断自己的钓鱼技术】,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怎么判断自己的钓鱼技术:这4个细节彻底暴露你的真实钓鱼水平,想多钓鱼,就得马上改掉
- 2、怎么判断自己的钓鱼技术,手把手教你快速识别
1、怎么判断自己的钓鱼技术:这4个细节彻底暴露你的真实钓鱼水平,想多钓鱼,就得马上改掉
钓鱼讲坛经常会说这样一个观点:钓鱼本身其实是一项技术工种,即追求熟练度,又讲究各种细节,许多钓鱼时间不长的钓友在渔获上和老钓友差距很大,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钓鱼装备、饵料配方等方面不行,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操作不熟练或者一些细节不到位导致的,尤其是钓鱼过程中的很多细节,如果我今天告诉你了,你就能做到位的话,那么你的钓鱼水平马上就蹭蹭的往上涨一大截!
细节一:鱼钩有没有绑好?
绑鱼钩可真是个技术活,鱼线的长度,缠绕的圈数,线头的长度,钩柄压线的方向,这些细节如果做不到位的话,就很容易脱钩跑鱼,钓鱼新手一定要学习自己绑钩,通过跑鱼来积累绑钩的经验是成长最快的方式。
另外鱼钩上饵的细节也要注意,我们平常使用的鱼饵包括商品饵和虫饵活饵等,当我门使用密度较大的饵料,比如开的比较硬的商品饵或者活饵虫饵时,就一定要将钩尖露出来,否则很容易出现鱼钩没有刺到鱼的情况,这样做虽然很多时候不至于会让我们钓不到鱼,但是却会经常出现跑鱼的现象。
细节二:抛竿时应该抓铅皮还是其他位置?
许多新手钓友一般都不太喜欢用商品饵,因为在抛竿的时候很容易中途脱落,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开饵不到位,饵料附钩性差,可以通过加拉丝粉、粘粉等来解决,但是另一方面也和我们抛竿时,不持竿的那只手抓的位置有关系。
如果我们用拉饵作钓,此时的饵团非常小和轻,那么我们只要抓着铅皮,然后借势荡出去,就可以把拉饵准确的送到最远处钓点,但是当我们使用比重较大的搓饵时,由于饵料本身的额重量也比较大,那么此时再抓着铅坠的话,就很容易使铅坠的重量拉扯饵团,造成饵团在空中受力,如果此时饵料的附钩性较差,那么就很容易出现饵料散开的情况,此时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抓着钩饵或者钩饵上方的子线位置顺势荡出去,这样铅坠就不会二次拉扯钩饵,饵料散落的情况就会大为改观。
细节三:开饵的水比和味型、状态是否精准?
北京天津有些钓友喜欢说“大概齐”,也有很多钓鱼大师在钓鱼节目视频里面都不用量杯开饵,只是大概的每种饵料倒多少,然后再用手往里面泼点水就开饵了。在这里奉劝新手钓友千万不要这样做,这些老钓手们有着非常丰富的钓鱼开饵经验,手感精准,配比开好后的味型也很精准,出现差错的可能极小,但是新手钓友如果不用量杯,有的时候真的就是胡来了,本来你的饵料配方可能还可以钓几条鱼,就因为你这胡乱的一顿操作,导致饵料的状态和味型都导致偏差,结果一条鱼都可能钓不到。
细节四:钩饵是否真正的到底?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这一点,那就是钓鱼时找底的话题,许多新手钓友对调漂找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感觉差不多了就会挂饵作钓,但是时间一长一直见不到口就开始慌神了,其实许多钓友钓不到鱼,和饵料没有真正到底有很大的关系,不管在哪里钓鱼,只要是底部目标鱼,都一定要确保钩饵到底,才有机会钓获目标鱼。
所以我们在钓鱼的时候要注重两点操作,第一个就是调漂之前首先要重铅找底,知道准确的水深,另外一个就是在作钓时确保调漂的调目和钓目能告诉你饵料已经真实到底,这一条可能有点难,对于新手野钓来说,可以采用调低钓高的方式来解决,比如调1目,钓2目,那么挂饵后浮漂露出2目,就说明钩饵肯定是到底了!
以上所说的这4个细节,许多钓鱼新手都很难注意到,或者是有所发觉仍然会认为无关紧要,但正是这些细节不到位,导致了渔获的差异非常大,所以钓友们一定要注重这些问题,有意的去注意和解决,肯定会让你的渔获成倍提升,让你能感受到自己的钓鱼水平直线上升!
2、怎么判断自己的钓鱼技术,手把手教你快速识别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争分夺秒、不分昼夜地奋斗在科研一线,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形成论文,快速并成功发表。无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术声望和地位,还是为了达到毕业或者科研要求,总之,科研工作者在确保论文质量的同时,要保证选到合适的投稿期刊!
但是,总有一些期刊主动向你抛出邀稿的“橄榄枝”,并承诺论文的快速发表,一想到见刊的漫漫长路,是不是就有些心动了呢?
别急!你很有可能会落入“钓鱼期刊”的圈套!钓鱼期刊对于学术界危害极大,并且对研究者的声誉也是毁灭性的打击...
想要快速识别并避免“钓鱼期刊”?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请大家一定要知晓...
钓鱼期刊很普遍,应当多注意!
从2008年起,掠夺性出版社和期刊开始出现,从此迅速崛起。他们的出版量从2010年的53,000增加到2014年约420,000篇文章,由约8,000种活跃期刊发表。(违背学术道德,扰乱学术环境,真的非常可怕!)
麻省理工三名学生开发学术钓鱼软件戏耍钓鱼期刊的故事,极具讽刺意味。因不堪钓鱼期刊的骚扰,麻省理工的三名计算机系的学生开发了一款名为SCIgen的软件。只需输入作者名,电脑就能帮你生成一篇“SCI级别”的计算机论文,实际上论文内容纯属胡扯。但是就是这样的造假论文,竟然轻而易举被一些国际学术期刊录用。
由此可见,发表一篇造假论文的成本非常低。
钓鱼期刊很恶劣,后果很严重!
如果你不幸在钓鱼期刊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那么你很有可能:
◆将损失一笔费用,费用可能从几百美元到几千美元不等。
◆在学术界的声誉受到影响,严重的可能会触犯法律。
◆从钓鱼期刊中删除你的论文,再将其发表在其他地方几乎不可能。
什么是“钓鱼期刊”,“钓鱼期刊”的特点是什么?
“钓鱼期刊”,又叫“掠夺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是利用开放获取出版系统,通过收取文章处理费而不提供与合法期刊相关的高质量编辑服务的“期刊或期刊公司” 。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钓鱼期刊的创办目的不是为了推进学术研究,而只是为了营利!营利!营利!这种期刊绝大多数没有同行评审,无论多烂的论文只要钱到位了就可发表,连审都不用审。(不用审就可以发表,是戳中多少上当者心的关键点呀!)
如果你的目标期刊符合以下特征,请一定要警惕了,它可能是一本潜在的钓鱼期刊!
1. 承诺快速发表
2. 以赚钱为目的
3. 涵盖面广泛,包括非生物医学学科与生物医学主题
4. 网站包含拼写和语法错误
5. 图像失真/模糊不清,意在表示并非其本身含义的内容或未授权的内容
6. 主页语言针对作者
7. 网站上宣传哥白尼索引值
8. 缺乏稿件处理过程描述
9. 要求通过电子邮件提交稿件
10.没有撤回政策
11.缺少是否以及如何对期刊内容进行数字化保存的信息
12.文章处理/出版费用非常低(例如,少于150美金)
13.期刊宣称开放获取,保留对已发表研究的版权或没有提及版权
14.联系电子邮箱地址是非专业和非期刊附属邮箱
(例如,@gmail.com或@yahoo.com)
怎样防止钓鱼期刊?
其实不仅在中国,在印度以及其他亚洲国家、非洲、北美和欧洲也都有“钓鱼期刊”的“受害者” 。虽然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开始重视并报道“钓鱼期刊”的各种消息,但是“钓鱼期刊”依旧在冲击着学术界。受害者大多是那些对学术出版还不熟悉的新人或是因为各种原因急需发表论文的科研人员。
为此,作为一名科研新人,在寻找投稿期刊的时候请一定要注意以下tips:
1、你对这本期刊的了解程度:
◆你或你周围的人知道这本期刊吗?
◆你以前是否读过这本期刊上的文章
◆是否容易在期刊上找到最新的论文?
2.你是否容易识别和联系出版社:
◆ 出版社名称是否清楚显示在期刊网站上?
◆ 是否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联系出版商?
3.期刊使用的同行评议类型是否清楚
4.论文是否被你使用的学术网站收录
5.收费是否清楚
6.你是否认识或者听说过编辑委员会
其他Tips:
◆ 特别警惕通过社交软件主动联系的编委邀请信或文章约稿信;
◆ 看一下期刊既往的文章发行情况,是否每期文章数量极少,每期甚至不到10篇文章;
◆ 看一下期刊既往发表的文章类型,是否以综述或述评居多,而缺乏原创性内容;
◆ 看一下期刊既往发表文章的作者构成,是否以中国、东南亚、德国、意大利、美洲等非英语母语国家或地区的作者为主;
◆ 验证期刊提供的影响因子或其他排名和索引;
(“思考、检查、提交”网站,能够帮助研究者识别可信赖的期刊。)
1.Beall J. Best practices for scholarly authors in the age of predatory journals. Ann R Coll Surg Engl. 2016 Feb;98(2):77–79.
2. Shen C, Björk BC. ‘Predatory’open acces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rticle volumes and market characteristics. BMC Med. 2015 Oct 1;13(1):230.
3. Günaydin GP, Dogan NÖ. A growing threat for academicians: fake and predatory journals. J AcadEmerg Med. 2015 Jun 1;14(2):94.
4. Beall, J. Predatory practices pose problems for new publishing models. Research Information. Weblog. 2014 Aug 6. Available from: http://www.researchinformation.info/features/feature.php?feature_id=466 [Accessed 29th April 2016].
5.Shen C et al. BMC Med. 2015 Oct 1;13:230. doi: 10.1186/s12916-015-0469-2.
来源:网络
信息提供:毕永华编辑整理:刘旸
审核:毕永华
本文关键词:怎么知道自己钓的是什么鱼,钓鱼时怎么判断有没有大鱼,钓鱼怎么看有没有到底,如何判断钓鱼,怎么判断适不适合钓鱼。这就是关于《怎么判断自己的钓鱼技术,这4个细节彻底暴露你的真实钓鱼水平》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