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以亲身经历说下联想对研发投入的不重视,上次探讨的是年薪上亿违背了共同富裕主旋律。这是关于司马南炮轰联想贱卖国有资产、柳传志杨元庆高管年薪上亿等“穷庙富方丈”行为的第二条个人评论。
几年前我还在北京上地租房,熟悉那里的都知道,上地有诸多世界级科技企业,每一个都是领域的佼佼者,所以周围居住的基本都是IT企业人员。
有个合租的男生是联想的工程师,我发现他每天8点半出门,6点半就已经在家做饭,甚至有时中午还回家做饭。
后来得知他在联想PC部门,也就是个人电脑,我就好奇的问:联想的工程师都不怎么加班的吗?我看你下班都比较早。他说我们PC部门的技术已经没什么需要再突破创新的了,现在更多的工作就是测试调优。
当时我是略有疑问的,但没好继续深问。从技术角度看,技术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怎么可能说没什么可再创新的了。
别的不谈,我们就拎出来几个看看,这些都能够继续创新。国产化芯片的替代、网络传输、新一代存储技术,甚至像PCB板的材质,基础物理科学、图形计算等,怎么可能没有创新可做。一个世界500强只靠组装机器就要混吃等死了吗?
我觉得这个工程师的状态,反应的就是联想技术文化的畸形,以及管理者对技术研发的看法:不求突破,只求稳妥,不求拓疆,只求守业。
联想可是世界500强呀,30多年的科技发展怎么能没有重大技术成果?这完全不合常理,别的不对比,就看看阿里巴巴在芯片,IPV6网络,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领域的投入和成果,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柳传志是资本家的话,那马云就是造福人类未来的企业家,慈善家了,尽管他们同为中国企业家协会的成员,私交甚好,但对未来的投入完全不是一个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