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地理之城市
澄迈县,中国海南省辖县。位于海南岛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19°23'-20°01',东经109°45'-110°15'。北面与东面同海口市接壤,南面与东面同屯昌县、定安县交界,西南同儋州市、琼中县相连,西与临高县毗邻。全境东西部宽56.25千米,南北长70千米。陆地面积207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全县人口约50万人。全县辖10个镇。
澄迈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高丘陵地区,中部为低丘、台地,北部为台阶地。南渡江纳绿现水、大塘河、海仔河、文安河,自西南向北、后折东,流经县境。花场河自南向北流入琼州海峡。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3.7℃,年均降水量1765毫米,矿藏资源有石油、硅石、锰、水晶、石墨、云母、磷、石灰岩等。海榆中、西干线、环岛西线高速、中线高速、绕城高速、粤海铁路和西环高铁均穿越境内。马村港万吨泊位是对外开放港口,东水港、玉包港、林诗港海运可通外地。纪念地有金江琼崖工农革命军司令员冯平和琼崖工农革命军政治部主任符节烈士纪念碑,文儒的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长王文儒烈士纪念碑。名胜有新吴奇石岗、石鼓岭钟鼓石、九录山温泉。古迹有宋末的美郎姊妹塔,宋修建的大成殿与通潮阁遗址等。
盘点中国地理之城市
定安县,中国海南省辖县。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内陆,东邻文昌市,西靠澄迈县、屯昌县,南、东南与琼海市交界,北与海口市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19°31′-19°44′,东经110°07′-110°31′。县境南北长68千米,东西宽46.5千米。总面积1177.7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8万人。全县辖10个镇。
定安县地势南高北低,由丘陵、台地、平原组成。南部有部分丘陵,海拔200米以上;北部是谷地平原,约占总面积的24%。南牛岭海拔512米为全县最高点。主要河流有南渡江、龙州河、温村水、巡崖河、南定河、卜南河。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23.9℃,年均降水量1965.6毫米。223、224国道分别从县境东、西部过境,海南东环高速公路从定城镇东部穿过,海榆东线、中线公路贯通全境。纪念地有黄竹革命烈士纪念陵园、油毛肚革命烈士纪念碑。古建筑有明代定城古城门、胡氏宗祠、五弘海故居、八角殿、太史坊、见龙塔,清代海南唯一探花张岳松故居、张氏宗祠、仙沟塔等。旅游景点有南丽湖风景区等。
定安县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明清两代中进士12人,举人93人。 明代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的“奏考回琼”,为琼州士子科考作出了重大贡献。清代张岳崧殿试被钦点一甲第三名(探花),为海南历代科考名次之冠。定安县是琼剧的发源地,名伶辈出,素有“无定安不成剧团”的民间流传,被誉为海南“琼剧之乡”。
盘点中国地理之城市
屯昌县,中国海南省辖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偏北。东与定安县、琼海市接壤,南到西南部与琼中县相连,西北部以南渡江为界与澄迈县毗邻。地理坐标为北纬19°08′-19°37′,东经109°45′-110°15′。县境南北长55千米,东西宽52千米。总面积123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6万人。全县辖8个镇。
屯昌县地处五指山北麓、南渡江南岸。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以丘陵为主。南渡江从县境西部边缘流过,龙州河过境。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4℃~26.6℃,年均降水量1 960~2 400毫米。矿产资源有水晶、花岗岩、高岭土、硅石、沙金、硫铁矿、石灰岩、大理石等。224国道纵贯县境,支线公路连接223国道、225国道。纪念地有革命烈士公墓、红军洞。旅游景点有枫木养鹿场、木色湖风景名胜区、加乐潭旅游度假区、雨水岭生态公园、卧龙山、石峡村海瑞故居等。红斗坡是白鹭鸟自然保护区。
盘点中国地理之城市
儋州市,中国海南省辖地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北纬19°11′-19°52′、东经108°56′-109°46′。北与西北面濒临北部湾,东邻临高县、澄迈县,南至东南靠琼中县、白沙县,西南与昌江县接壤。市境南北长81千米,东西宽86千米,总面积3394平方千米。总人口95万人。全市辖16个镇。
儋州市地势自东南向北倾斜,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组成。南渡江从东南境流过,建有松涛水库,西南边境有珠碧江,春江、北门江、光村河分列于市境西北部。海岸线长267.27公里,港湾众多,浅海和滩涂面积达30万亩。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23.2℃,年均降水量1 815毫米。主要矿产资源有褐煤、油页岩、石英砂、重晶石和花岗岩等。225国道横过市境南部,那(大)乌(石)公路东南接通224国道,那(大)临(高)、那(大)白(沙)公路、那(大)洋(浦)疏港公路通往各地,沿海港口可通海口、湛江、广州等地。名胜古迹有东坡书院、中国海南海花岛、叶榕海滩、石花水洞、桄榔庵遗址、宁济庙等。旅游景点有热带植物园,龙门激浪、白鹭天堂、松涛水库、兰洋温泉、鹿母湾瀑布等。
盘点中国地理之城市
秀英区,中国海南省海口市辖区。位于海口市西部,东起丘海大道,西接澄迈县,南连定安县,北临琼州海峡。总面积51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7万人。全区辖2个街道、6个镇。
秀英区地势西南高、北面低,属二至四级台地。境内五源河、荣山河北流注入琼州海峡。处于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4℃,年平均降雨量1816毫米。系海口市商品粮和蔬菜主要基地。渔业发达,为市郊养虾和浅海捕鱼重点区。粤海铁路、224国道、225国道穿境而过,粤海铁路海口火车客运站和货运南站在秀英辖区内。有全省最大的港口海口港(俗称秀英港),是对外开放港口。名胜古迹有丘濬墓、秀英海滨游泳场、假日海滩、西秀海滩、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石山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绵延20千米的西海岸带状公园等。
秀英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蕴藏,还有绝佳的自然风光和现代旅游设施。有万年火山、千年驿道、百年雕楼、古老民居;有道教南宗五祖、人称“海南文化史上第一人”南宋白玉蟾故里,明朝政治家、学者、“岭南四大儒”之一丘濬的墓园;海口两家4A级景点——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石山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都位于此地,其中占地108平方公里的火山公园是全省唯一的世界级公园。
龙华区,中国海南省海口市辖区。位于海口市中部,是海口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东接琼山区,西至丘海大道与秀英区相邻,北临琼州海峡,南连定安县。总面积300.6平方千米,全区常住人口80万人。全区辖6个街道、5个镇。辖区内有金盘工业开发区、金融贸易开发区和海口保税区。
龙华区取名缘于历史传说,历史沿革起源于汉代,开埠于宋末元初。从汉代起,属广西。公元1370年,划归广东。龙华区北面临海,海岸线长约8公里,略呈长颈葫芦形,地势平缓,地表主要为第四纪基性火山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大面积分布,全区地貌基本分为北部以滨海台阶式地貌为主的滨海平原区,中部以典型的火山地貌为主的熔岩台地区,东、南部沿南渡江阶台地区。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多台风暴雨,冬季冷气流侵袭时有阵寒。年平均气温23.8℃;年平均降水量181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南风、东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4米/秒。东线高速公路纵贯5镇,绕城高速公路横挂其腰并联通东线、西线、海文3条高速公路,东环轻轨铁路穿梭城区。有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羊山地区古郡治古村古庙古文化群、新坡冼夫人纪念馆、观澜湖风情小镇、冯小刚电影公社、羊山湿地等历史人文资源。
澄迈县天气12一24度,晴,空气质量优。
盘点中国地理之城市
海口,中国海南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海南岛北端、南渡江出海口,西邻澄迈县,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雷州半岛相对望。是全省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陆地面积2304.8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30平方千米。全市辖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个市辖区。海口市常住人口290.8万人。
市境为滨海平原、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南渡江流经市境中部,注入琼州海峡;美舍河、美涯河、五源河、那甲水、荣山河自东向西分列流过市境,北流入海。海岸线长131千米。属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午热夜凉,冬春干旱多雾,夏秋多雷阵雨、台风雨,下半年常有热带风暴和台风。年均气温23.8℃,1月均温17.2℃,7月均温28.4℃。年均降水量1684毫米。有223、224、225及环岛铁路、环岛高速公路纵贯岛内市县直达三亚。海口港自宋、元以来素有“琼州门户”之称。美兰国际机场有通往国内各省(区)会及重点中等城市及香港的航线,同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等有包机通航。旅游点有秀英海滨游泳场、五公祠、海瑞墓、金牛岭烈士公墓、李硕勋烈士纪念亭和海南解放纪念碑、冯白驹将军像和冯白驹纪念亭、海口市万绿园等。
海南省以前叫海南行政区,他曾是广东省的一个副省级行政区。他和新疆伊犁州模式一样,直辖十个县,还辖一个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海南岛在明朝之前属于广西省,后来才划给广东省。1988年才撤销海南行政区,升级为海南省。
海南行政区直辖县有:
海口市(县级市)文昌县,琼海县,
詹县,澄迈县,琼山县,
万宁县,安定县,屯昌县,临高县。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辖保亭县,白沙县,
琼中县,陵水县,崖县(三亚),乐东县,乐昌县,昌江县。
琼中县 五指山市 保亭县 海棠区 天涯区
吉阳区 崖州区 东方市 昌江县 儋州市
临高县 琼海市 万宁县 屯昌县 澄迈县
定安县 文昌市,这些都是海南省下属管辖的地方区县,海南省,我国最南端的省份,四面环海,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植物终年茂盛,海南岛是我国第三大岛屿,这里景色优美,非常适合人们游玩,天涯海角三亚是每个人都想去的地方!
实际上是澄迈县的老城镇才在海边,离海口市区又近(30分钟车程),澄迈县城不靠海,离海口市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