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北京学区房新政策2021(北京学区房新政策2021房价)

北京学区房暴跌?特别是西城区执行多校划片,这可让去年这这个学区内买了天价学区房的家长亏惨了。

由于北京2021年小学划片儿在西城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2020年7月31号购买这些学区房的家庭,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区划片范围的学校,实行多校划片,相对就近入学。

可是有一篇文章真的让咱们感到北京和普通城市确实是有质的差距,家长能哭时的学区房,要跌到10万一平米的房子那边上学。

不得不感叹,北京的学区房价是真的贵啊,10万一平米还是普通学区,想要上好学校就要花16万买一平米,这可是咱们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上小学的规则之下产生的房价畸形的表现。

好学区和普通学区房价一平米就差6万块钱,咱们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50平米的房子仅仅学区与非学区之间就差了300万。这种被资本绑架的公立小学上学资格,房价真的该好好治理一下。

#学区房# #教育# 【以教育评价新共识破解学区房问题】近日,北京市西城区明确,按该区政策,自2020年7月31日后,西城区购房并取得房屋产权证书的家庭适龄子女申请入小学时,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这一政策的落地引发诸多讨论,而且引发了学区房市场的较大波动。

事实上,此项政策的出台并非突然袭击。今年4月份,北京市教委已表示,今年全市将进一步加大多校划片力度,稳妥推进以多校划片为主、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各区严格执行已经公布的多校划片政策。早在2020年4月底,西城就已经发布相关文件“预警”。而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过去西城执行多校划片力度不大,学区房的业主们由此认为自己不会遇到这种被调剂出学区的“极小概率”事件。

近年来,学区房单价不断创出一个又一个令人瞠目的价格,但除了炒房者外,与此相关的教育各相关方陷入了没有赢家的集体困局,不断地陷入整体性焦虑:家长付出了天价的成本,学生需要长途上学,学区名校头顶光环压力山大,非热门学校生源受影响发展动力不足,区域整体教育发展被人为扭曲,资源被错配。从这方面看,此次推出的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无疑是解决当下学区房问题的一剂良药。

然而规范学区房政策的同时,也要看到家长对于心目中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房价指数的背后是家长心目中的教育指数。多校划片虽然可以暂时遏制学区房炒作,但很难浇灭家长们对于心目中名校的渴望。其根源在于,在以选拔性考试为主要依据的教育评价方式下,必然会形成前后名次与优胜劣汰,学生如此,学校亦如此。在这样的教育评价下,优质的教育供给总是不足的。

毋庸讳言,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选择是一个复杂博弈的过程。从源头上看,治理学区房的政策关键是提供优质教育供给,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改变单一以选拔性考试为主要依据的教育评价方式,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共识。从实践中看,2020年10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了由国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等具体举措,这些都是形成新时代教育评价共识的坚实基础。

随着近年来教育不断发展,在很多地区并不是真正缺乏优质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家长所认同的优质资源。因此,要努力通过改变教育评价体系中片面追求智育,并克服将智育简单等同于选拔性考试的倾向,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质,实现针对性的多元化评价,使他们乐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入学,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并在推动自身个性发展的同时真正实现“五育”融合发展。从区域教育角度看,在新的教育评价共识之下,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家长从单一标准以分数择校变为多元化标准以需求选校,每所学校都能获得最合适的生源,教育资源由此得到合理分配,每所学校也都成了家长、学生认同的家门口的好学校。由此,房子才真正是用来住的,我们的教育将会走得更为从容。

(作者系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作者:赵玉成

《中国教育报》2021年07月08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时评

#福州是否可能多校划片入学#【家长们别慌!福州尚无实施多校划片的计划】近日,为抑制学区房价格飙升,北京西城区学区房政策调整为多校划片入学,此事也让各地家长们产生了担忧。7月2日,福州市教育局对此做出了明确回复:福州市教育局于2021年6月10日公布了《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1年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目前,福州尚无实施多校划片的计划,如有调整,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深圳还能从什么地方去调控,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学区房政策。

 

这并非空穴来风。

 

4月23日,北京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三大主流学区的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同步发布《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海淀区提出:

自2022年1月1日起,户籍从外省市或本市其他区迁入海淀区的适龄儿童申请入小学时,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在区内协调解决。自2022年起,所有用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登记入学的住房,九年内只提供一个入学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

海淀这次发布的内容主要就是锁死学区房更长周期的流动性。

过去是执行“六年一学位”基础上,而明年开始将延长学位占用的周期,将六年延长至9年,一定时间内锁死了学区房的流动性,起码9年周期不好出手。而且跨区升学也难了,多校划片仍然会持续,但是外区户籍想调入海淀区入学,没那么容易了。

 

海淀是北京中小学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方,而且相比东西城区的老破小,海淀的房子起码还新点能住,这次对海淀下手,其实目的很明确,就是给学区房降温。而此前的3月份,对于给学区房降温这事,上海今年算是完美打样,对学区房来个翻天覆地的变革。

 

上海的改革打破了过去重点初中的教育垄断,你以为进了重点初中就等于一只脚买入重点高中大门,现在不一定了。

目的就是给热门的初中学区房降温,进而给热门小学也降温。

 

上海已经进入到学区房和市场的正是博弈,考验的就是父母的焦虑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广州的教育资源不算稀缺,对顶级学区房的追崇其实不如其他三个一线城市。而剩下的那三个呢,上海、北京已经对学区房改革下手,就剩下深圳了。

何况这次数据中恰好有一个小学生招生人数的下滑,深圳如何解决民生问题,会不会调整入学政策?有一定遐想空间。

#房价##房产##买房#

#北京西城区:严禁炒作学区房#

#媒体人周刊#

嗯,真的有禁"房"令。

2021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要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北京西城做为核心区,在"眼皮下面",所以带头落实重要政策。

1、动了。

整体上看,西城区,本身已成北京市的大"学区房",很典型,应该有所行动 。

一个区的房管部门开会了、通知了、传达了[尬笑]。

2、最大公约数地体现公平。

具体操作层面上,多校划片,也不一定达到最好的效果,但做还是要做。

如,或衍生出其它的不公平,如电脑派位,而人在操作电脑。

如,因平衡效应,西城区其它不太热的学区房,如德胜、展览路,房价实质上上涨。

……

等等。

3、根儿在教育。

根子在整体教育的公平化、优质化、普及化。

如,一个城区,多"牛校",少"坑校",家长也就不刻意追逐学区房了。

4、北京西城房价高,本质上不仅仅是学区房闹的,而是其"万千宠爱在一身",它是首都的核心区、国家顶级资源聚集区。

降房价,不易。

5、西城压力大,在于:顶牛的实验二小等牛校资源争抢激烈,难以平衡,诸方角力。

6、我认为,西城,整体上算好的了,上哪个学校也不差。

西城房,本身就是优质的"学区房"。

7、老实说,孩子最终考得好不好、成不成事,跟学区房关系不大:

孩子的自学能力、家长的薰陶等,是最重要的。

西城的禁"房"(学区房)令,后效如果,有待观察。

【全面开启!全国13城重拳整治学区房乱象】

这两年对于学区房炒作乱象的打击可以说到了关键时期,尤其是今年4月30日国家更是提出严禁借学区房炒作房价。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西安、厦门、成都、大连、南京、合肥、太原、温州等13个城市出手了,重拳整治学区房乱象。2名员工炒作被刑拘。我认为今年很大程度上的房价上涨就来自于学区房炒作,如此大面积且密集的严打,必然会对学区房降温起到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知道,学区房的炒作,应该弄清楚根源是什么,除了房地产中介的炒作,更应该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角度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学区房不只是房地产问题,更是教育问题。

#北京小升初# 2021年西城小升初政策解读

4月23日,北京市西城区发布了《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在保持2020年入学政策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多校划片政策。此外,今年西城区新增了初中寄宿学校入学方式。

与2020年入学办法相比,2021年西城区入学条件和方式基本保持稳定。今年,西城还将严格执行2020年已经公布的多校划片政策。

凡不符合“六年一学位”要求、2020年7月31日后新购房产或户籍从本市其他区迁入西城区的北京市个人居民户籍适龄儿童,由其法定监护人根据小学新生登记入学通告公布的招生服务范围,在规定时间内到学校提交入学材料。片区内登记入学工作结束后,依据学位情况按相对就近原则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派位入学。

几个选择:

1.新增德胜中学,原三帆李校长执政,校舍装修进入最后阶段,全区派位入学

2.新增徐悲鸿中学特色校

3.新增八中门头沟寄宿班

2021年,西城区新增初中寄宿学校入学方式,如北京八中首次招收2个寄宿班,录取后具备该校学籍,在京西校区(校址位于门头沟区)就读,毕业后在西城区参加中考,符合西城区初中入学条件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可自愿在规定时间内报名申请,符合学校入学条件要求的学生根据招生计划通过计算机派位录取。

4.两次派位,学区间德胜和金融街依旧有优势。

#学区房# 学区房你还敢买吗?

自2017年开始到2019 年,北京各区学区房“多校划片”入学政策相继出台,自此之后,使单校划片的学区房,失去了以往的优势。

北京入学新政下,同一片区幼升小,小升初家庭的学生会被分散调剂到了几所不同的学校上学,使长期被热炒的北京学区房降温,学区房的价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抑制。

在北京各大区,对于还没入手购买学区房的购房者,和那些已经购买了学区房的购房者来说,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是体会不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北京这几年的调控政策下,上海的学区房热度丝毫未减。北京的学区房前车之鉴,并未给全国各地要买学区房的人,以足够的提醒和重视。

在国家“房住不炒”政策的指导下,2021全国各地接连出来了60多条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见,国家对房地产向健康、平稳方向发展的目标是很明确的。

目前来看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一二线城市楼市,二手房疯狂涨价,跳价基本上被厄制了。上海学区房也在中招教改政策中遭冷遇,这对对那些低收入家庭和普通中学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毕竟高达60%的优质学校名额被分配到了大多数的普通中学中去了,也是给了没有买学区房的普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有了更多进入优质高中的竞争机会。

就是在这样的全国房地产政策密集调控下,一二线各大城市,二手房价格居高不下,究竟谁是推手,敢视国家政策不顾?值得每个人深思!

炒房客们快醒醒吧!

国家“房住不妙”的政策已经明确,今后国家政府部门一定会对房地产加大监管和查处力度,确保国家政策法规步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买的安心,住得放心,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安居乐业,把心思放在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多做贡献上。#重申房住不炒#

网络上一直说北京学区房爆雷,尤其是西城和东城影响最大,学区房是不是不能买了?

我分析了下学区房为何近两年暴涨的原因。

第一,学区房一直是富裕家庭和中产家庭追随的产品。随着教育资源越来越精英化和商业化,教育出现分级所以学区房备受人们关注。

第二,看下图从2018年到2025年入学的孩子是高峰期,尤其是从2021到2025年,所以很多小区对应的顶级学位不够了。没办法必须调剂。导致不得采取随机派位。也就是说2019年之后买房的人风险很大。

第三,由于疫情的影响,本来打算让孩子走国际学校路线的计划全部打破,所以还得在国内读书,这些家长也开始筹谋学区房,也就导致学区房开始变热。

那么学区房到底买不买我给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如果您的孩子是2025年之前入学,此时想买要谨慎,第一个风险孩子未必可以随机派位到你想要去的学校,第二就是即使幸运上了学但房子不能短期出手,因为后面几年生育率下降,孩子变少,所以投资学区房有可能价格不会有太高收益,有可能还下降。

第二,如果您还没有孩子恭喜你,可以考虑明年后年看看学区房价格沉淀到什么时候抄底,等到孩子生出来直接落户到学区房里,这样上对应学校的几率更大些。但也不能避免会存在新的政策出台,影响后面学区房价格的下降,但是要做好反正孩子去了好的学校即使下降100到200万也要接受这个事实。

第三,如果买不起学区房的家长,但手里还有一点钱,又怕孩子中考考不上高中的话建议,可以考虑留学,香港,泰国,马来西亚等走国际路线。前提看未来几年疫情是否控制。

第四,如果家庭条件不够买学区房也无法带孩子出国的家庭,规划就要早点,孩子5岁前一定要存钱,所谓早教班兴班可以二手平台上转卡,然后将钱留在孩子小学或者初中补课上,孩子即使没考上985也可以未来有考研出国的机会。家长这阶段也需要努力了。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浅薄分析,大家可以评论区一起讨论。

北京今年的学区房政策出来了,看文字描述,比去年还要狠。

今年那些没有去抄底北京学区房的人,算是避坑了,而那些2021年追高买入北京学区房的人,又要继续站岗一年了。

很多炒作学区房的人都说是2025年之后情况会好,可是按照当下的楼市环境,谁能知道2025年之后,楼市会是什么样子呢?

要是房价都没稳住,学区房房价还能稳住吗?尤其是那些老破小学区房,只剩下一个学区作用的老破小,价值大大的缩水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03541/
1
上一篇红庙二手房(红庙房屋出租)
下一篇 新塘新世界(新塘新世界花园为什么那么便宜)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