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瑞士信贷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雷曼,我们简单说5点逻辑。
首先,股价大跌60%,其实并不能作为一个看跌的理由,今年大跌60%的公司多了去了,比如港股上那几家互联网公司, 都跌幅在60%以上,你能说他们要破产么?这个主要是市场环境导致的,今年全市场都在跌,大盘跌了30-40%,有的地方股市甚至跌了50%以上,那么一个公司跌60%,没啥稀奇的。
其次, 信用违约掉期利差飙升,这个确实应该值得警惕,但是,会不会一定暴雷,这个概率其实并不高,历史上信用违约掉期利差飙升的事很多,它本身就是一个情绪的反映,当大家都觉得有危险的时候,利差就会飙升了,他目前也只是接近雷曼兄弟破产前的水平,但这个不能说明什么,2015年德意志银行,也出现过类似的一幕,当时说德银是第二个雷曼,也是衍生品要暴雷,结果最后也还是好好地。指标这些东西,都是后验参考,举个例子,我们的房贷收入比早就超过了美国次贷危机时的水平,那么是不是说,我们也要爆发次贷危机呢?每个时期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他不能这么类比。就好比阴天和下雨的关系,有时候阴天就会下大雨,有时候他自己慢慢就晴了,这不能一概而论。只能说阴天之后,下雨的概率增加。
第三,即便退一万步讲,瑞士信贷出问题,他现在也只有100亿美元的市值,什么概念,顶多是我们一个城市商业银行的体量,比如北京银行和杭州银行,都是850亿人民币左右的市值,比瑞士信贷还要大一些。所以这个体量,他想要掀起金融海啸,基本不太可能。而且欧洲就早就已经不是全球金融中心了,所以他跟全世界的关联,其实也没有那么强烈,跟当年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是远远不能比的。
第四,一个投行出问题,这事其实很常见,而当年雷曼之所以引发了金融海啸,是因为五大投行全出了问题,贝尔斯登被接管,大小摩也困难重重,两房也退市。所以相当于集体遭灾了,雷曼只是最倒霉的那一个,成为了风暴眼。
第五,美国政府当年也存在着巨大的错误,奥巴马后来就反思,如果能把雷曼救下来,也许能够缓解金融一半的破坏力,所以次贷危机之后,其实是强化了大而不能倒的意识。那么这次瑞士信贷,即便他真出问题,十有八九也会引发救援。他这点体量,其实不费什么劲,就能救得起来。
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一边拉指数一边发新股,但是做到了,给出的代价是把你的钱留下,
融资对于不好的年景放宽条件上市非常重要,至少美国干过这事,他们起初认为大量发行股票能够拯救疲软的经济,事与愿违股灾拉低了消费水平,2008年又暴发了两房危机,这之后惨痛的教训他们收紧了上市规则(大刀阔斧引入了严苛的退市标准)美国从此走向繁荣至今。
以史为诫,可我们的经济专家们自认为高人一等,东施效颦拾人涕唾就可以夸父逐日,愚蠢没有国界,
有时他们语不惊人死不休,你都不敢想象他们信口开河是多么随心所欲,
天津的公产房,亲身体会,欢迎交流,共同提高
详细解释:没有商品房的时候,父辈们的房子都是单位分的,后来慢慢买产权变私有。天津的政策是没完全私有的也可以流通,公有权那部分每月要象征性交几十元租金。所以拿到的房本是绿色的长期租赁合同。按拆迁补偿比例计算,相当于私有产权95%,公有产权5%。遇到能买产权的房子,只需支付这个5%,就能变为私产。
优点:有房管站,专人维护房屋。有的房子可以买产权,花个小几万就变成私产了。私产算套数,有满五满二的要求。公产过户只要支付2%税费就可。所以有的能买也不买,使用无影响,不要求必须买。有的不能买,比如拆间,必须要把邻居的买过来,才能合本买产权。拆间就是一套两室的房子两家分,相当于合租吧。
缺点:需要一次性全款买,房子如果拆改了,再卖的时候需要恢复原貌。
为啥冷门:含蓄点讲,总价低,带看签约回报低,经纪人很忙的,就算给客户讲两节课也还是怀疑不信,费这劲干啥呀。所以能说动你买这种房子的一定不是中介,是认识的朋友或者信服的网络大V。
避雷区:要买直管公产,有房管站的。一般情况下集体户口是不能买企业产的。有的企业破产了,房子不能管理了,起了个名字:托管公产。纯碰瓷,说白了还是企业产,某壳上就是碰流量呢。良心卖家都是直接标明,集体不能落,节省双方时间。判断很简单,价格明显偏低的就是企业产,明显偏高的就是碰瓷直管公产,也许是碰瓷学区。还有一个大雷,十平米以上,存在争议,只能说有退市的风险,有入户查验的麻烦。
中国资产的“底”究竟在何方?A股、港股和中概;
今天;恒指科技指数率先领头飙涨。
A股、港股、中概股的大跌;分析者已众多;除了国际俄乌危机,大宗飙涨,联储加息,人民币阶段性跳降贬值,美元回流;国内疫情反复、经济下行等压力外;最主要的“黑天鹅”是俄乌战争西方选择性制裁和施压、迁怒东方大国不选边站队。
更破坏性逻辑的是制裁以没收俄罗斯私人财产为诱因;资本市场最简单的逻辑是:海外资产因未来中美关系对抗和割裂、而不可预知的风险。
此时,实际意义上的金融战,随美证监出台中概退市警告和复合华尔街做空中概、做空港股而实现。外资大幅流出离岸和在岸市场,以港股暴跌为表现。
股市的传导机制是:中概-港股-创业板- A股主板;大浪来袭,堤内堤外皆会一遍狼藉。
从而中概股大跌至脚踝,风险资产失序式抛售,以价值论,最可以衡量观察的是港股(A股是在岸市场,若纯价值论,不能说便宜);港股此轮下跌已经跌穿30年年线,即1993年至2022年的移动平均线;此间;发生过1998、2000、2008、2011、2018等多次大型危机;最多以跌穿年线而结束。1997年索罗斯做空香港惊涛骇浪吧?2008年美国两房爆雷的全球金融危机地动山摇吧?恒指皆是触及30年年线趋势线后,而展翅。
短期的趋势线不能说明什么,而长期趋势能够提供资产在何种位置的佐证。
若再感觉不清晰的话;我们拿港股的两个科技龙头腾讯和阿里来剖析一下:腾讯的PE到了12倍;阿里的PE到了19倍;即使他们未来是“公用事业股”,你感觉他们还贵吗?
如此;结论就清晰了。今天由恒生科技率领的中国资产大反弹,即是以上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