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地址)

西安重型机器厂,原为陕西重型机器厂和陕西压延设备厂,先后建于1958年11月和1966年10月。1989年3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两厂解体合并组建成西安重型机器厂,厂部设在西安市辛家庙,工厂因地理位置而设西安厂区和富平县庄里厂区,下设15个分厂。当年全厂占地总面积157.4万平方米,其中厂区113.57万平方米,工厂建筑面积28.1万平方米,有职工1088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67人,管理人员900人,直接生产工人8000人。

寻 常 往 事 之七

工作环境的历练

同期新工大部分被分配到热加工及熟练工种岗位,机械加工仅20余名,工种不同待遇不同,除机械加工按学徒待遇每月仅18元生活费,其余人员每月工资为36元。一年后晋升为二级工即42元,学徒工第二年仅24元,第三年为36元,第四年才晋升为二级工。由于文革影响全国工资待遇一直未调整,时至1977年下半年全国才开始普调升资,十一年后才晋升为三级工,月工资为49.97元。

那个时候国家在粮食政策上实行统购统销,对城镇户口人员一律实行不同标准定量供给制,工厂属于重工业范围,粮食定量标准略高于其他行业,按照工种不同粮食定量标准不同,月为48斤,45斤,39斤,30斤,城镇居民粮食定量标准更低,在那个年代大家都很穷,生活上克勤克俭,每月12元的生活费得省着花,否则不到月底就得断炊,每顿饭买5分钱的菜吃可以说是常餐,偶尔“奢侈”一次花2毛钱买份肉菜解馋。

在衣物穿着打扮上大家都很随便,大部分都以农村中式衣物穿着,其次工作服,翻毛皮鞋为礼服,不管走到哪里都显得比较土气,以后随着环境的改善,也逐步“讲究”起来。

参加工作那时辛家庙地区人口流量很少,仅有一条通往浐河拉沙子的石子马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水泥四溅,东村,西村,中村共有不足200户人家,约千人。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西安煤矿机械厂、陕西省机械工业学校,木材加工厂是我们的近邻,厂大门外有几间瓦房是国营商店,国营食堂和邮局,在煤机厂福利区有一个较大的国营百货商场,国营菜店,粮店和煤厂,专为辛家庙地区群众提供生活服务。

那时候每周只有一个星期天,如果不安排加班和学习,吃过早饭,大家三五成群去赵村、广大门村、浐河、新房村、石碑寨等厂周边十里八乡去郊游,有时候我们数人步行进城逛大街,开眼界,长见识,浏览城市风光异彩,偶尔吃顿美味佳肴,陈志俊油泼面吃的次数最多,以后是解放路的饺子馆,老孙家的羊肉泡馍,贾三家的灌汤包。那时候大家比较抠门,5分钱的16路公交车都舍不得坐,结伴步行,偶尔坐趟公交车享受一下。这种艰苦朴素的精神历练了大家人生的成长。

57岁的女工程师,写信揭发当地的环保问题,反而被诬陷成黑社会,被带走关押了2年多,如今她的结局,让人唏嘘难过。

李思侠的前半生顺风顺水,出身农家,奋力读书,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

1984年,21岁的李思侠考入安康师范学校,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她是父母的骄傲,也是全村的骄傲。

大学毕业后,李思侠留在大城市,成为了一家石油公司的工程师,月薪高达万元。

随后,她结婚生子,一家人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李思侠退休,原本按照她的计划,接下来就是考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同时利用空闲时间照顾一下外孙。

然而,所有的美好在她回老家探望母亲那天戛然而止。

在李思侠的记忆中,老家双喜村除了交通不便,也算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可是,当她回乡探望母亲时,发现一切都变了模样,双喜村不再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山被掏空了,水被污染了,田地里堆满了石渣,庄稼上都是厚厚的粉尘。

由于环境过于恶劣,不少村民患上了肺病,村里一个7岁的小孩子,也因为呼吸病住了院。

这一切的祸根就是村里的两个石料厂。

2008年,一个西安商人跑到双喜村附近开办石料厂,并且将其中一个石料厂交给双溪村村主任邱兴银管理。

听起来是一件好事,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附近就可以挣钱,实则弊大于利。

由于要运送石料,每天都有不少重型卡车来回跑,村里早年修建的水泥路被压的坑坑洼洼,破败不堪。每次下雨之后,路面都积水严重,村民走路成了难事。

石料厂每天炸山取石,村民的房屋不少被震出大裂缝。赶上下雨天,外面小雨,屋里中雨;外面中雨,屋里大雨。

其中,最严重的当属对环境的破坏,空气中充满粉尘,水源被污染,村民们苦不堪言。

村民们四处投诉无果后,找上了李思侠。在他们眼中,李思侠是个有能耐的人,她一定有解决办法。

起初,李思侠没想管这档子事,因为这一切都与她无关了,她在外地安了家,唯一牵挂的母亲可以接走,永远离开这里。

可是,面对乡亲们期盼的眼神,李思侠无法狠心拒绝,于是她打算站出来,替乡亲们发声。

2013年,李思侠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把青山绿水还给我们》,矛头直指两个石料厂,随后,她还不断写揭发材料,投递给各部门。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两个石料厂终于因无证经营被查封,责令村主任邱兴银停产整顿。同时,村里不少人家获得了污染赔偿,总计2万元。

李思侠以为事情终于告一段落了,没想到一年之后,石料厂再次营业,邱兴银洋洋得意地向村民们炫耀自己有证了。

于是,石料厂开工,污染继续。

看着事情回到了原点,李思侠不甘心,暗下决定:只要石料厂不关门不修好路,就坚决不能放过它。

李思侠的决心吓坏了邱兴银,因为他没有把证办齐,如果李思侠不放弃维权,他的麻烦就不会断。

为了解决维权的李思侠,邱兴银指使人找她谈判,并许诺让她入股石料厂,年底给她分红。

李思侠严词拒绝后,邱兴银又想出一招,他拿出6000元现金,当作赔偿污染的费用,没想到李思侠再次拒绝:“邱老板,虽然我赚的没你多,但也不是贪钱的小人。我不要钱,只想恢复家乡的环境。”

见拿不下李思侠,邱兴银只好去办了安全许可证,此后他更加嚣张跋扈。

面对如此状态,李思侠决定改变维权思路,以前都是她一个人单打独斗,现在应该联合更多人,才能产生更大的影响。

她在村里找有影响力的人,让他们去各大网站发帖,控诉邱兴银和石料厂。

同时,他们写好举报材料,让全体村民签名后,寄往各级部门。

一次次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2017年,石泉县政府责令石料厂修好被破坏的路,同时在路两边设置限宽墎。由于路的宽度被限制,卡车无法通行,石料厂只好彻底关门。

事情终于尘埃落定,可是李思侠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2018年9月17日,石泉县公安局以“涉嫌黑恶势力犯罪”的罪名拘捕了李思侠。因为有村民违心作证,说他们在举报材料上签字都是被李思侠逼迫的。

李思侠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掏心掏肺帮助的人竟然在背后插刀,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认为是黑社会成员。

索性,有其他村民证明,签字都是自愿的,不存在逼迫签字,李思侠才洗脱了“涉黑”的罪名。

然而,她还是被石泉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李思侠不服,提出上诉。在二审中,并没有彻底还李思侠清白,只给了一个“存疑不起诉”的决定。

在看守所被关押了638天,李思侠恢复了自由身。有人问她后悔不,李思侠坚定地说:“不后悔,如果石料厂继续开,我就继续发声。”

经过一段时间深思熟虑后,李思侠决定提出国家赔偿申请,金额是242万元。她说,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同时也是为了追责。

如今,59岁的李思侠依然在为自己的清白而战,也许等拿到无罪判决书的那天,她的脚步才会停止。

作者:南星

编辑:柳叶叨叨

#头条创作挑战赛##人物#

寻 常 往 事 之 四

陕重厂大事记

1958年8月18日陕西重型机器厂筹建工作开始;

1958年12月10日水压机车间首先破土动工;

1959年1-12月建成2万平米宿舍,修好三条马路,架设好临时线路,电通,路通和临时水塔供水;

1960年12月28日陕重厂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1961年3月3日陕重厂被列为缓建单位,同年将2630名职工裁减到750名职工;

1962年12月陕重厂实现扭亏为盈,完成总产值234万元,实现利润47万元;

1965年2月7日成立陕重技工学校,招收123名学生,开设机械制造和锻造班;

1968年3月30日国家计委批复陕重厂续建任务书;

1968年9月16日陕重厂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0年10月1日大铸钢五吨电炉正式投产;

1970年12月成功生产出我国第一台700毫米11轮超薄带钢冷轧机并投产;

1972年陕重厂被列为我国重点建设单位,当年完成投资1100万元;

1974年大铸钢车间10吨电炉投产;

1975年7月成立七二一职工大学,同年厂办公大楼交付使用;

1982年1月西京啤酒厂建成投产;

1982年陕重厂热加工第一次有知识产权出口产品铸钢件;

1983年厂教育培训中心成立;

1984年陕重厂生产的模块,电机轴获得省优质产品;

1989年陕重厂与陕压厂强强联合,成立西安重型机器厂;

1993年推行分离经营,化小经营单位,分级分权管理;

1996年企业开始下岗分流;

2008年10月8日陕重厂实行政策性破产,600余名职工与企业重组,更名为陕西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13年企业迁出西安市北郊辛家庙,在泾河工业园落户。从此陕西重型机器厂退出历史舞台,历时55年。

2011年陕重厂区近900亩场地由西安市国资委规划为房地产,由万科和华远开发商开发为住宅小区。

2016年是我们进厂参加工作50周年,于是我回故地重游,不免发出感叹:

今回故地游,昔日面貌非,

大道尚且存,厂房全无踪。

高楼如峰叠,浮云飘顶端,

身居室雅处,陕重一宝地

西安变压器电炉厂

  西安变压器电炉厂(简称西变炉厂),位于西安市西郊大庆路,是我国电力变压器和工业电炉制造业的大型骨干厂之一,系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于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

  西变炉厂原名西安变压器厂,经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于1958年6月开始兴建,是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曾“下马”封存,1965年重新“上马”。同年,上海电炉厂部分职工和上海电机厂变压器生产线内迁该厂,工厂经过扩建增加了工业电炉的生产,厂名改为现名。

  从1958年至1986年,国家对西安变压器电炉厂投资总额为9031.5万元。1989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560.7万元,净值5421万元,流动资金4842.6万元。全厂占地面积38.52万平方米,其中生产面积10.08万平方米,现有主要生设备899台。1984年从西德引进了硅钢片自动剪切线,从瑞士引进了煤油气相干燥设备,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设备体系。

  全厂共有11个生产车间,现有职工3766人,其中一线生产工人1062人,辅助生产工人807人,工程技术人员428人,管理人员305人,管理体系配套完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企业整顿,各项管理逐步走上现代化轨道,1980年5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大庆式企业”。西变炉厂是我国电力变压器行业大型骨干生产厂,以生产电力变压器为主,同时生产多种特种变压器,如:整流变压器、电炉变压器、试验变压器、电抗器、干式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等。1966年以前,主要生产35千伏以下,容量在15000千伏安以内的双线圈无载调压变压器;1969年,电压等级发展到220千伏级,容量为90000~150000千伏安,并试制成功了220千伏,国内单台容量最大的360000千伏安自耦无载调压变压器;1970年春着手研制铝合金换位导线新产品,试制出220千伏、300000千伏安自耦无载调压变压器,为发展换位导线新结构变压器开创了新路子,1971年,研制出330千伏级、240000千伏安自耦变压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研制出500千伏级新产品,先后为锦辽线、晋京线及葛洲坝等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250000千伏安和300000千伏安高电压、大容量变压器,使变压器制造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六五”期间,引进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新技术,研制出我国第一台500千伏、250000千伏安单相三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产品性能达到IEC标准。此外,还研制了10多种特种变压器。目前,西变炉厂的变压器年生产能力可达到800万千伏安。

  西变炉厂也是我国工业电炉的科研、设计、生产、调试基地。1989年,生产电炉的职工为47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1人,拥有电炉生产设备310台。当年生产工业电炉84台,其中工业电阻炉29台,非标准电炉50台套,电弧炉5台套,生产的75吨电弧炼钢炉、130吨钢包精炼炉、20吨工频无芯感应熔炼炉、45吨工频有芯感应铸铁保温炉以及特大型的、高24米的立式淬火炉和长68米辊底式光亮退火炉等,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目前该厂电炉年生产能力达2061吨,是国内唯一生产大型工业电炉的厂家。

  自投产到1989年,西变炉厂共生产了3大类、250个品种、660个规格的变压器电炉产品。其中,累计生产变压器总容量为4834万千伏安,工业电炉总台套为5324台(套)。两大类产品除销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外,还远销世界1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6095万元,上交利税17304万元,上交利税可建成同等规模的变压器电炉厂两个。

西安鹏远重型电炉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原名西安变压器电炉厂,始建于1958年,1964年开始生产电炉属我国电炉行业的部属企业,是国家级企业集团--中国西电集团公司的主要成员企业,也是我国电炉行业开发和研制各种感应炉,大型炼钢电弧炉、钢包精炼炉和大型非标热处理炉的主导企业。

1958年,西安西郊电工新厂筹建处创办了“西安市第三产业业余大学”。1960年,“第三产业业余大学”解体,由西安开关整流器厂和西安电力电容器厂分别成立“红专大学”。1963年,西电公司组建并成立“一机部西安业余机电学院”,到1966年,共培养输送出五届266名毕业生。1979年,陕西重型机器厂在“七·二一”大学整顿的基础上,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职工大学,成为全脱产学制三年的大专学校。1981年,厂职工大学兴建教学楼一座,建筑面积为1700平方米,有专职教师17人,开设了机制、冶炼、锻压、铆焊、铸造和企业管理(电大)6个专业。截止1989年,共招收学生327名,培养毕业生181名,毕业生中从事技术岗位工作的达85%以上。1980年,西安农业机械厂、西安柴油机厂成立职工大学后,招收过一届学员。于1980年7月,西安电力机械公司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了“西电公司机电学院”。共开设机械制造、高压电器、自动控制、企业管理、工业会计、政治经济学及科技外语7个专业。学制三年。学院还设置了电大工作站、函大和刊大教学班,成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系统开展职工高等教育的基地。学院占地面积12亩,建筑面积5500余平方米,有各种实验室9个。设有一个电化教学中心和一个语言教学试验室,有主要教学仪器、设备870余台(套),共有教职工170人。截止1989年,学院共招收学员12届,已有9届毕业生,合计852名;另外,电大、函大、刊大共招生486名,毕业生合计246名,现有在校生1272名。

#头条#第一批陕西省工业设计中心名单公布

为了提升企业的工业设计能力,助力新产品研发,推动我省工业设计创新发展,省工信厅日前确定第一批陕西省工业设计中心。

各设区市工信局,杨凌示范区工业和商务局,韩城市工信局,有关单位:

为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按照《陕西省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陕工信发〔2020〕29号)、《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一批陕西省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作的通知》(陕工信发〔2020〕198号)要求,通过各市(区)推荐遴选、专家初评、现场考查、综合评估审核、网上公示等程序,经厅务会研究,确定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单位的工业设计中心为第一批陕西省工业设计中心,现予以公布(名单见附件)。

 

附件:第一批陕西省工业设计中心名单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2月22日

第一批陕西省工业设计中心名单

1.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工业设计中心

2.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能量转换透平设备设计中心

3.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工业设计中心

4.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核心元器件设计中心

5.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

6.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工业设计中心

7.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冶金重型装备工业设计中心

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工业设计研究中心

9.陕西俊浩悦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

10.陕西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中心

(来源:陕西省工信厅)

我们是西安市北二环中级人民法院家属院住户,我们楼下就是原井上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由中国铁建施工,紧挨着我们楼下,就是铁建所用的一条用铁板铺成的的施工通道,每天晚上从十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七点,一辆接一辆的重型砸土车和大型水泥罐车隆隆运行,压得钢板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叫人根本不能入睡。对此我们的同事、邻居多次向12345举报,可就是迟迟不见处置,仍然夜夜如此,我们只好借助今日头条栏目,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能给我们一个能够睡一个安稳觉。

当年苏联援助我国的156个工业项目,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历史上,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援助很正常,但在1953年,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以后,苏联对我国的援助,不仅是提供资金和物资,苏联还慷慨的拿出核心技术和生产设备,无私的派出大批专家和工程师,手把手的帮助我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156个工业项目包含了电力,钢铁,煤炭,机械,化工,医药,造纸,重型机械等项目。

援建项目大部分设计和设备都是由苏联完成,其余部分由苏联专家,帮助我国企业完成,大批的苏联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参与到这些工业项目的建设中,有些项目甚至从苏联搬过来整个工厂的图纸和设备,而且在苏联专家的悉心指导下,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有经验的工程师和熟练的技术工人。

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还组建了一大批研究机构,有钢铁研究院,有色金属研究院,建筑研究院,机械,化工,建材等部分都成立了自己的研究机构,另外还建立了一大批学校,为我国培养技术人才。

比如在西安建立冶金建筑学院 ,在湖南建立矿业学院,在北京建立钢铁学院,还建立了一大批中专学校,还有其他工业部门都建立了一批自己的院校,这其中,还有近万人被派送苏联进行学习,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这些宝贵的技术人才,为我国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是由了苏联的援助,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非常成功的,建成了数千家工厂和矿山,为日后我国重工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一些关键领域,比如钢铁,煤炭,水泥,发电和机械制造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五期间,苏联援助的156个工业项目,以及相关的配套项目,门类齐全,自成体系,几乎在我国完整的复制了一套,苏联自己的工业体系,使我国从一个连铁钉都要进口的农业国,一下进入到了工业国的行列,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历史上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西安又一个大型展馆即将交付!

就在浐灞生态区!

周边配套很到位!

灞河东路北侧与会展西路!

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即将开始内部精装修!

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

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博览馆!

以及重型展览馆项目即将开启!

#西安头条#

#头条创作挑战赛#

#秋日生活打卡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02838/
1
上一篇百通馨苑一区(百通馨苑一区房价)
下一篇 壁画价格(我要看看当地的壁画价格)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