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建筑,即使没有摧毁,也就是八九十年代的水平,按寿命,也都是危房[笑哭]
Amarft巴赫穆特的某段街景
00:12不可能恢复原样,因为河堤也开了个缺口,吓人啊,万一楼栋倒了更恐怖,至少楼栋寿命减少了的,搞建筑装修都应该知道承重墙不可砸呀?
建筑有寿命
方待夜半听君语百年老照片里,一座座中国古建筑在消逝
中国建筑的寿命有几十年?三、四十年就差不多了

房子建太多100年后炸掉也没地方堆!#三农
00:34以前是砖木结构,当然可以顶几百年,现在是混凝土结构,城市住宅和民用建筑一般四十五年寿命。
趣观历史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水泥也有寿命?大概多少年呢?过期后房子会塌吗?这下可算弄明白了在我们新房装修的时候,用到最多的东西就是水泥了。而且水泥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我们家里装修的质量。不过在盖房的时候,主要就是依靠水泥进行整体浇筑,不过在建筑领域里面,水泥的使用时间也是有明确要求的。




1970年,美国纽约街头,人文摄影师玛莎把这对真爱的情侣,拍出了异样的感觉,尤其是后面那位看热闹的路人,那副嘴脸丑陋至极!
1970年, 还在建设中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这两座标志性建筑寿命都没过50年!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才是建筑,比起我们现代住宅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我们现在住宅寿命多久?五十年到顶!

樊继准宅院,清代,陕西礼泉人,后迁合阳安家,四代为官,原址陕西合阳,始建于清乾隆年间,2003年拆迁保存,2006年入关中民俗博物院复建~
00:51欧洲建筑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寿命长,我们的建筑要求50年或70年就行了,短命。//@亲切橙子CS:德法建筑要用一二百年。我们用三五十年。可见质量差距多大。
中国是世界上每年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70多亿平方米新建面积,消耗全世界50%的水泥和钢材,但中国建筑物的寿命大多只能持续25-30年。
也就是说,在现实的语境下,过于考虑住宅70年的产权到期后如何,其实没有太多的意义,因为绝大多数的建筑物根本到不了70年。平均30年的寿命,不到英国建筑132年寿命的四分之一,不到美国平均寿命74年的二分之一。这个冷酷的事实,让最近围绕土地使用权70年的争议颇具幽默色彩。

中国的房子,应该活多久,按照住宅土地使用权的年限,应该有70年,而按照《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居民很显然不属于“重要建筑物”之列,但法定的年限最少亦应该满足50年的使用。但实际情况是,中国建筑寿命50年罕见,30年普遍。
但是,如果要论价格,中国很多城市的房价早已“赶英超美”。我看到某机构对全球最贵城市的房价排名,前10名的城市分别是摩纳哥、香港、伦敦、纽约、悉尼、日内瓦、新加坡、上海、巴黎和北京。
北京上海都入围。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的房子计算的是包含公摊在内的建筑面积,同时,土地使用权的年限不是永久的,其实,中国很多城市的房价排名要远高于这个。在北京,四环内普普通通的房子都上千万。在欧美等地的大城市,上人民币千万的房子,品质远高于北京四环。

据相关机构测算,从单套房屋的均价来看,旧金山以单套房屋均价112万美元居全球第一位,其次为伦敦71.8万美元;按单套100平米折算,深圳单套住宅均价为64.9万美元,位居全球主要城市的第三位,高于温哥华的61.3万/套和悉尼的57.3万/套。上海和北京分别以56.3万/套和53.3万/套居第七、八位。在北京远郊买一个不是别墅的别墅,其价格可在美国可以购置一处庄园,永久产权的,在欧洲可以置下一座城堡,文物式的;而在中国北京的中心地带,却只能购买在窗户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邻居内衣颜色的所谓“豪宅”,而且,没有法定的永久产权,还红颜薄命。
每年,全球一半以上的水泥都浇灌在中国的土地上,而捆绑着祖宗三代人收入的房子却只能维持30年,原因何在,不外如下几点:
其一,偷工减料。建设部特聘专家周磊曾表示:“现在全国相当多的建筑工程、资料在造假!”广东省质监局朱明峰直言,“购买新建的商品房,一定要当心。因为楼盘普遍有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

其二,结构性缺陷,由于建筑结构问题,许多钢筋混凝土的寿命不过25年左右;
其三,人为拆除。很多建筑没有使用几年,就因为城市规划修改而被人为拆除。比如,前些年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用了才七年,就要被爆破拆除。既然政府如此热衷于拆拆修修给自己找事干,开发商对建筑的质量有什么担心的呢。
那么,普遍不足30年的建筑寿命,是质量原因,还是“正常”。建设部几年前的抽查结果表明:全国30多个省的90多个城市中的180多个建筑工程,96.1%的合格。这似乎意味着,中国建筑远低于国际和法定标准的30年寿命基本合格。这样,很多人举三代之力购买不足70年的使用权之后,实际得到的是被打了对折的一个短命的建筑而已,而且还要时时担忧地方政府以“歪旧房”改造的名义而强令拆迁。
当然,将中国建筑的短命放到目前这个特殊的语境下,就会发现,建筑物的短命,与其说是一个质量问题,毋宁说是一个制度问题,是房地产各种乱象的生命体征反应而已。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在中国房地产问题上实事求是,从不刻意唱空或者唱多,更不会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故意吓唬大家买房子。我判断房子要涨的时候,会提醒大家买房子,判断房价要跌的时候,提醒大家等一等。但对很多没工作多久的年轻人,我一直认为不应该着急买房子,如果一个年轻人一开始就背负极为沉重的房贷的包袱,他是不可能有其他理想的。晚买房子,不等于你输了你的人生。但如果被房子压弯了理想,你的人生肯定走不远。
这几年很多财富机构的报告也告诉我们,中国人80%以上的财富其实都是房子,这意味着,你的主要财富表现累计在价格昂贵而寿命短暂的房子上,从风险的角度而言,这种配置的风险是很大的。中国的有钱人,其实可以到外面走走看看,看看其他国家的房子,特别是那些有历史的厚重感而又没有想象中那么贵的房子。诺奖得主蒙代尔住的是一个城堡,据说一点都不贵。
又有人说中国建筑平均寿命3o年了。看后我的感觉是想骂娘,想抄把菜刀砍人。又多看了几篇,有说钢混结构可以1ooo年不倒的,心情稍安。
这些事得有权威人士做个说明,以讹传讹是会出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