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大学城?
廊坊有名无实…
海淀有实无名…
廊坊东方大学城建设之初也是万众瞩目,沦落成“地产城”,实属可惜了……
北京海淀国内超一流、一流大学明星云集~不也知道廊坊有没有机会能引入这里面的一到两所大学,大学城能有名有实~
#廊坊头条##廊坊同城#
动真格!这些北京高校要来雄安新区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600亩的雄安新校区已经开始招标,只是4所中的第一所整体搬迁到雄安新区的学校,我的理解是先建成分校,然后本部再整体搬过来。根据招标信息来看,地大(北京)雄安校区规划面积为1600亩,不小了。
同时,近段北交大、北科大、北林大和北邮等几个北京的211学校都在招聘雄安新校区建设管理人员,招兵买马,为建设新校区做准备。同时,北京协和医学院也准备建雄安新院区。
从北科大发的通告来看,也可能代表着北京高校雄安校区的基本格局。没有高校十分愿意整体搬迁到雄安,也不太可能是成建制整体搬迁。目前,北京高校的官方说法都是“雄安新校区”,这意味着雄安新校区只是教学管理的一个行政单位,主校区依然在北京本部。跟现阶段很多高校一样,大概率还是这样得安排: 大一新生在雄安学习基础知识,大二或大三阶段因为涉及到专业实验特别是理工科先搬回北京(文科可能大三或大四搬回),研究生博士生一般都还安排在北京本部。
尽管京雄城际铁路已经开通,车次也会越来越多,但不管交通如何便利快捷,雄安校区依然是大家所谓的跨省通勤。对的,没错,是跨省。跨省通勤必然给老师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也了解过曾经位于廊坊的东方大学城,就是由于老师都住在北京,每天早上通勤去廊坊开发区上课,晚上回北京休息生活,招到很多老师的抱怨。后来,原本在大学城的学校陆续都撤回北京了。
但愿雄安校区能克服这些困难,新校区能办得越来越好。
#北京头条# #北京#
河北省11地市一家亲!感谢最美逆行者!
我是在辛集市职教中心读的职高,考大学只能考河北省的学校,大学是在廊坊读的大学,东方大学城班上同学都是河北省的,所以河北省11地市都有同学,这次疫情看到廊坊的医护工作者来辛集支援看到冀R车牌特别亲切,那是我生活了三年的地方。
感谢河北11地市700多辆救护车支援辛集,辛集63万人们不会忘记你们,期待明年春暖花开来辛集做客,因为辛集人会把你们冀(记)在辛(心)里,感受一下辛集人们的热情,你们辛苦了!辛集加油!小酥糖加油!
在清末民初,有这样一位格格,出身王府却厌倦繁文缛节,开朗又特立独行,早年留学日本,后来自己创业,临终前含泪说出了一件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秘密是她曾遭牢狱之灾的原因,更是皇室不能言说的辛秘丑闻。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这位格格,就是满清末代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原名爱新觉罗·显琦,1918年出生于辽宁旅顺,她的父亲是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金默玉是家中最小的女儿。
在她四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长大之后,家人按照父亲善耆的遗愿,把她被送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她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知识,思想也更加开放。
1941年,因为珍珠港事件,金默玉被迫中断学业,从日本回到国内。
回到国内后,金默玉发现,家人基本都投靠了日本人,甚至有些人还沾染了大烟瘾,短短几年,肃亲王留下的财产便被他们败光。
1949年,新中国成立,昔日的清朝皇室宗亲大多逃亡海外,金默玉的兄长们也不例外,他们落荒而逃时,大哥给金默玉留下100元钱及他的6个孩子,外加一个佣人和女儿,一家9口人的生计全部压在了没有一技之长的金默玉身上。
那年金默玉刚满30岁,还没有结婚。为了维持生计,她开始陆续变卖家中的物件,钢琴、地毯、沙发、皮大衣、留声机等等。甚至还通过给海军织毛衣来赚取生活费,那段时间,她的生活压力特别大。
好在大哥没有忘记他们,1950年冬天,金默玉收到大哥从香港给她寄来的一笔钱。思维活络、见过世面的金默玉并没有单单指着这笔钱糊口,而是用这笔钱投资开了一家饭馆“益康食堂”。
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赚取更多的钱,才能为一家人今后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保障,这家店在她的经营下一度成了北京的名店。但是,没多久,饭店被公私合营。
幸好她受过新式教育,还有出国留学的履历,通过参加考试,她成为中央编译局的一名职员,被分配到日文组工作,每月拿60元工资,金默玉的生活逐渐转好。
1954年,金默玉遇到了著名的花鸟画家马万里,两人相互欣赏,后结为夫妇,迎来了她的第一次婚姻。
就在她觉得终于苦尽甘来,要有自己的新生活了。没想到,更大的灾难降临到她的头上。
1958年2月初的一个傍晚,她被捕了,即便她没做过任何坏事,但是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无法选择的出身。
即使牢狱之灾长达15年,金默玉依然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为了不连累马万里,她主动提出了离婚。
15年之后,金默玉被释放到天津茶淀农场当了一名农场工人,在这里她与施有为结为夫妻,开启了她的第二段婚姻。
因为长期的牢狱之灾和体力劳动,她的身体患上了很多病,因此无法再进行体力劳动。
无奈之下,从未向任何人低过头的她,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写道:“我的身体虽然坏掉了,但我的脑袋没有坏掉,请给我一份工作。”
没想到,她的去信很快得到了回复,最终,在告别了北京40年后,她又重新回到了这所城市,来到了文史研究所工作。
本以为已经年迈的金默玉会踏踏实实走完后半生,但是,回到北京的她并没有闲着,因为在金默玉的心里,一直有个教育梦,那就是想办一所学校。
为此,金默玉拿出和丈夫的全部积蓄,甚至不惜在日本和北京之间奔波,动用同学、朋友、亲戚等一切关系,最终筹足了办学经费。
终于,在她76岁那年,金默玉的爱心日语学校正式成立了。
几年后,金默玉又建起了廊坊东方大学城,曾经留洋学到的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余生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国家。
2014年5月26日,金默玉在北京因心脏病发逝世,享年96岁。至此,这位清末最后一位格格传奇的一生也落下帷幕。
在她临终前,终于说出了影响她一生的秘密: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川岛芳子是她的亲胞妹,她深以为这是她毕生最大耻辱,且一辈子都无法摆脱。
但她说:这些都是由于她与生俱来的身份所带来的,不管是喜是悲,对于她而言,都只能安然接受。
金默玉出生皇族却历经磨难,从尊贵的格格,到普通百姓,再到阶下囚,金默玉的前半生,可谓风雨飘摇动荡不安。
即便受尽了半生苦难,依然选择顽强面对,76岁创业,96岁离世,一生坎坷却活出传奇人生,着实令人敬佩。
金默玉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们尚且没有遇见她那样的人生困境,就更应当把握住人生,努力奋斗。#人物# #历史#
旭辉公网在哈尔滨学府路上,哈西楼盘不多了,原来的东方学院,出门就是地铁口,新中新小吃啥都有,还有大学城做买卖也行,值得购买吗
1945年,日本战败后,川岛芳子计划带妹妹金默玉一起逃到日本。金默玉说:“我不跟你走,我又没有背叛过祖国,也没有做过伤害祖国和同胞的事,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解放后,哥哥带着全家人到香港生活,金默玉拿着分到的100元,毅然决然的留在国内。
金默玉原名爱新觉罗·显琦,是肃亲王最小的女儿,被称为大清朝最后一个格格。
金默玉从小在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疼爱中长大,她性格开朗活泼,聪明伶俐,他们都说她跟十四格格显玗很像。
金默玉从未见过这个十四姐,对她充满好奇,每次问起家人,大家却又闭口不谈。
金默玉四岁时,他的父母相继去世,此后便由三个异母姐姐抚养。后来金默玉才知道,父亲为了得到日本人的帮助,将她一母同胞的十四姐显玗过继给了日本人川岛浪速,现名为川岛芳子。
出乎意料的是,川岛芳子17岁时被养父玷污。悲愤异常的她剪掉了长发,从此留着男士分头,彻底告别女性身份。
川岛芳子曾写信给国内的兄长宪立向他控诉川岛浪速的禽兽行为并寻求帮助。此时的肃亲王已经离世,宪立回信说:此时还不能与川岛浪速决裂,希望十四妹坚强生活下去。
1927年,川岛芳子回到中国。金默玉跟川岛芳子时有来往,两姐妹性格相似,很快就亲近起来。但是,慢慢的金默玉发现,十四姐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正义善良。
川岛芳子回到国内按父遗愿与蒙古王子结婚。结婚仅三年,川岛芳子就选择了叛逃,转投日本关东军,做日本间谍。
金默玉对川岛芳子投靠日本人,残害中国同胞的恶行十分不满。因此,逐渐与川岛芳子疏远。
1932年,正在上课的金默玉被老师叫到校长室。刚进门,就看到穿着一身军装的川岛芳子坐在校长的对面。
几年未见,川岛芳子以为妹妹看到自己会很开心,没想到金默玉冷着脸说:“你为什么要回来,谁欢迎你回来?”
姐妹俩关系一时间闹得很僵,不过发生了一件事,让两人关系有所缓和。
一次金默玉生病了,身边无人照顾,此时的她感觉孤苦无依,便想到了十四姐川岛芳子。川岛芳子将金默玉接到家中养病,对她细心照料,呵护备至,让金默玉感受到了姐妹间的情谊,慢慢对十四姐川岛芳子有些好感。
金默玉便背着家里人跟川岛芳子来往,川岛芳子有时间就带她四处游玩,教她跳舞、化妆打扮,送她漂亮的衣服首饰。
刚开始金默玉很享受姐姐对她的好,一起相处也很愉快,就在她即将迷失自我时,突然发觉,原来姐姐待她如此之好是另有所图。
原来,川岛芳子计划着将她培养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知道真相的金默玉,从此跟川岛芳子断绝来往。
1941年,金默玉在大哥的安排下出国留学,太平洋战争爆发,金默玉被迫休学回到国内。
川岛芳子得知金默玉回国的消息后很开心,计划着把妹妹留在自己身边。她以给自己庆生为由,写信约妹妹到自己家中相聚。
她认为妹妹一定会给她这个面子,金默玉早已对她失望透顶,并未赴约。
未等到妹妹的川岛芳子非常生气,第二天,一身军装的她跑到金家对金默玉兴师问罪,质问她为何不为自己庆生,让金默玉给自己道歉。
金默玉听到后生气说:“我为什么要向你道歉,我又不欠你什么,更没有理由给你过生日。”
此时盛怒之下的川岛芳子,拔刀砍向金默玉,还好大哥及时出现才挽救她一命。
日本战败投降后,本已沦为阶下囚的川岛芳子想方设法逃出了监狱。在逃往日本前,曾偷偷找到金默玉要带她一起走,被金默玉拒绝了。
1948年,41岁川岛芳被枪决。
得知消息的金默玉,并没有太难过,反而平静地说到:“这一切都是她罪有应得。”
1949年,新中国成立,金默玉的大哥打算带着家人们去香港生活,金默玉留在了北京发展。
金默玉当时手上只有哥哥给她留下的100元,为了生计,金默玉只能变卖家产,勉强维持一段时间的生活。
后来哥哥们给金默玉寄来一笔钱,金默玉用来开了家川菜馆,生意不错,此时的生活才算慢慢好起来。
后来金默玉的饭馆被国家收回进行公私合营,金默玉被安排到编译局作了名普通职员,生活也逐渐安稳下来。
1954年,金默玉结婚了,丈夫是位花鸟画家。两人郎才女貌,生活幸福美满。
1958年,金默玉突然获罪被抓入狱。金默玉yinsh川岛芳子的妹妹,并没有受到什么厚待,反而因她连累受牢狱之灾十余年。在这期间为保全丈夫选择与其离婚。
出狱后的金默玉已年过半百,被安排到农场工作,在农场遇到了她第二任丈夫施有为。
金默玉长期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患病无奈离开了农场。
金默玉并没有被苦难的生活打倒,她写信向组织申请做脑力工作,获得组织批准后,被安排在北京文史研究馆工作。
1996年,75岁的金默玉和丈夫创办了爱心日语培训学校。
四年后,81岁高龄的她,在廊坊她创办了廊坊东方大学城。
2014年,96岁的金默玉突发心脏病,在北京走完了这波折又传奇的一生。#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历史##历史人物#
人在囧途,高速进京需48小时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