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苏州银丰大厦12层的一个小办公室,如图一。看这个小办公室,据说,刘强东在这间办公室睡了三年。[捂脸]创业不易啊!不过有这个办公室后,刘强东确实发福了。图一图二对比。[偷笑]
京东自营履约能力这么垃圾,对供应商毫无控制力,我是没想到的。
3号先在京东下单的抗原,又在拼多多拼了一单。同等数量在拼多多总价比京东低100块咱也不说了,拼多多5号发EMS没发出来,好歹12号补发了个顺丰,14号收到。
京东自营厂家自行发货,投诉客服介入的结果,就是14号弄个快递单号挂着糊弄事。同时这个厂家的货,大量出现在微商渠道。
怀念02年在银丰大厦,大强子亲自接待我售后诉求的日子。
那年,京东资金告急,刘强东四处奔走找钱救火,却屡屡碰壁。刘强东心急如焚,甚至一夜白头,无奈之下,只能拨通张磊电话:“师兄,我要借7500万!”
张磊稍微犹豫了一下说:“5分钟后你再打过来!”刘强东不解,等5分钟后再次拨通电话,张磊说到:“我给你3亿美元!”
自从创立京东,刘强东开始意识到京东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就在物流上。
2008年,在众多投资者反对的情况下,刘强东力排众议,坚持走自建物流体系的道路,把服务体验提上来。
但连续亏损7年,2010年是京东最难熬的一年,当京东资金链断裂的时候,京东也面临无钱可投的困境。
刘强东愁得几乎一夜白头,他站在银丰大厦上几乎绝望,但他想到他的员工跟他那么久,不能让员工的辛苦颗粒无收,刘强东只能向外面借钱,多次碰壁下,刘强东心急如焚,一夜之间头发都白了,无奈之下刘强东决定向师兄张磊那碰碰运气,便电话了张磊。
于是有了文章开头一幕。
2009年,美国电子商务平台亚马逊已经上市10多年,市值超过300亿美元。与淘宝的“C2C模式”不同,亚马逊采用“自营模式”。张磊渴望找到“中国亚马逊”,京东无疑是最佳投资对象。
当刘强东急着要白发时,谁投资3亿与马云一起推动今天的“双重霸权”。
面对张磊的邀请,刘强东预计融资规模为7500万美元,但张磊拒绝了刘强东。张磊说:“要么让我投资3亿美元,要么我一分钱也不投资!”
对于刘强东来说,2010年中国还没有一家高质量的物流公司,京东物流面临着一个完整的蛋糕。京东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张磊一开口,就立即被风险投资界嘲笑为“人笨,钱多”。然而,张磊的决定阻止了刘东强。2010年,张磊以3亿美元入股京东,开启了张磊对京东的“两次转型”。
“因为这个生意本身就是需要烧钱的生意,不烧足够的钱在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上是看不出来核心竞争力的,你根本就没看清楚你自己要做的这个事的困难和挑战,你就得需要这么多钱。”
“烧钱”要烧够,才能帮助创业企业完成创新,不然烧的钱很可能就成为“炮灰”。
对于刘强东的分析,张磊听后微微一笑,补充说:“其实,我一直我早就做过调查,国内还有没有一家企业已完成智慧仓储和物流供应链建设,这对京东来说是个极大的机会!”
很快张磊和刘强东达成协议,高瓴资本占股20.37%。张磊带刘强东去美国亚马逊考察,同时给京东推荐了许多物流方面的人才,京东物流迅速在国内铺开,当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建立智慧物流和仓储时,3亿美元也花得差不多了!
这也是为什么张磊执意说服刘强东,用3亿美元“烧出”自建物流平台的原因。
如今回看高瓴资本对京东的投资达成了双赢的局面。得到3亿美元的京东快速铺设自己的物流体系,确定其在电子商务领域与淘宝“双雄争霸”的地位。而高瓴资本更是在京东上市后足足赚了300多亿元。
张磊是谁,或许大家并不熟悉,但说起高瓴资本就人尽皆知了。
腾讯、京东、滴滴、美团这些如雷贯耳的互联网巨头背后,都有一位共同投资人的身影——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
张磊是一个商业奇才,曾经是河南的文科高考状元,出生于1972年,住在河南驻马店市,1990年,张磊以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
后来,张磊从驻马店中学到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央企,而后去了耶鲁求学。
值得一提的是,张磊是以学生身份被耶鲁大学捐赠基金接纳,然后在那里遇到了领进门的师傅——投资大师大卫.史文森。
后来张磊成为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的弟子,就是这么一个大神看到了张磊身上蕴含的巨大潜质,于是倾囊相授。于是他有了“中国巴菲特”的称号!
从耶鲁毕业后,一回到国内,史文森就从耶鲁投资基金拨出2000万美元起动基金,帮助他创办高瓴资本公司,随后又追加了1000万美元。”
“一个商业机会,不应看它过去的收人、利润,也不能简单看它今天或明天的收人、利润,这些纸面数字很重要,但并不代表全部。
真正值得关注的核心是,它解决了什么问题,有没有给社会、消费者提升效率、创造价值。只要是为社会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它的收入、利润早晚会兑现,社会最终会给予它长远的奖励。”
高瓴资本张磊在投资腾讯时如是说。
“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才是深藏于内心并真正属于自己的‘三把火’”
这是高瓴资本的老总张磊在《价值》一文的前言。假如把一个人所有外在的东西都拿掉,重新投入崭新的陌生环境中时,内心的“三把火”才是一个人价值所在。
有的人陷入低谷,一无所有,却能很快改变现状。有的人只能依赖当前环境,环境一变,生存下去都可能成为问题。
提升个人的价值,是投资的第一步。
读书使人明智,尤其是对自己大有裨益的好书,给自己准备一本《价值》,闲暇时分可以好好阅读一番,相信会受益匪浅。
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轻松获取!
价值 张磊著
继银丰拿下山东头、佳源拿下朱家洼,和达将在2021年或将拿下崂山北、张村河岸旧村改造项目地块,该改造项目将参照世园会李家上流改造模式!
近来青岛本土企业和达拿地颇猛,市场业绩表现良好,就在今天和达也拍得灵山湾地块,且和达总部大厦(目前规划崂山金家岭第一高楼)也已开工!
近来市场传言,和达或许将募资IPO,和达拿地动作频频,谋求做大或许就是这一事件的明显信号,和达IPO和天泰IPO,你更看好那一个?
单从市场业绩表现来看,和达更胜一筹,和达如日中天,而天泰却像迟暮老人,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青岛头条# #本地人本地事#
对于一个山东人来说,特别是家在非半岛地区的我,厦门是一个让我着迷的城市,生活在这里是我的最大愿望,可是事与愿违,几经努力,我也只能成为长岭山片区的一名普通老师。
近几年这里仿佛开挂了,到处都是工地,我们原来住的地方也拆迁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似乎这一切都是梦。这里的变化要从上市公司银丰地产开始,他深耕厦门22年,是大家信得过的开发商。
追求品质追求快乐是人们普遍的想法,银丰地产顺势而为,大力打造让业主满意的高端产品,厦门银丰玖玺城就是这种理念下的产物,他契合了#厦门高阶生活新享法#,首次加入六恒体系智能化系统,推动城市综合服务,得到老百姓的口碑。
银丰强调的是配套、品质和服务,学校医疗,娱乐,各种设施配套齐全,这里户型好,国际一线装修标准,突出品牌优势,已交付地块成为全市标杆,推出了物业健康双管家等20项服务。
很多人强调选择很重要,在我看来运气更重要,没想到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此生足矣!#厦门头条#
气派的建行山东省分行大楼,窗户右下角小黄方块是什么设计理念。
这里不得不佩服国有大行的眼光,建行这个选址,可谓是闹中取静,在金融机构东迁的趋势下,建行既没有像招商、兴业、华夏一样选址拥挤的汉峪金谷,也没有像省农信社、北京银行、威海商行、平安银行一样选址喧嚣得经十路沿线。
建行独辟蹊径,选址奥体西南区域,东临龙奥大厦、银丰广场,西侧为山体,南面方向也是山,整体区域低密度,环境优美安静,紧邻地铁站,离经十路、CBD都不远,交通通达性又比较强。选址综合了各因素,眼光独到老辣。
最近解决了一个一直以来都在困扰我的问题,我终于要结束每天的超长通勤时间了。以前,我们公司在市中区,上下班非常方便,后来,公司搬到了汉峪金谷这边,上班时间被无限拉长了。
不得不说,厦门的新东区真的不一样。汉峪金谷周围的舜泰广场、云泉中心、浪潮大厦,都让厦门真正具备了大城市的感觉。尤其是到了晚上,马路两边楼上的灵动、闪耀的霓虹灯,让经十路美的不像话。
可是,公司周围,繁华是真繁华,美也真美,就是太远了,每天路上来回通勤时间,要4个小时,碰上节假日和周末,时间就不可控了。终于,我下定了决心,在周边买房。
拖家带口买房并不容易,要考虑大人上班,还要考虑孩子上学。看了盛福片区和长山岭片区,来来回回看了几个月,十几个楼盘,经过多方对比,终于选定了银丰玖玺城。
这个楼盘位于历下区。都知道,历下区的教育资源没得说,银丰玖玺城跟燕山校区同源,建筑还是LEED认证的。以后,直接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我们的上班也不受影响。
有没有跟我同样想法的宝妈?来做邻居呀!#厦门高阶生活新享法#
#厦门头条# #厦门# 厦门人为什么住东不住西?看看最近批后要建的大小项目80%都在东边,比如:厦门能源产业园,位于东绕城高速以东,港源六路以南;国际金融城,位于高新区;烯谷国际中心,位于高新区;联东U谷—中国算谷未来制造中心项目,位于高新区;国际金融城南区人民传媒大厦项目,位于经十路以南洪山路以西;银丰生物城,位于高新区;等等,这些大企业纷纷落户于厦门东部,先不算之前已经建设的商业、医院、航天城等项目,就目前新建和即将新建的的项目,将有多少人在这些项目就业,看看这些高大上的公司,他们的员工收入肯定也不会低,那为了工作生活方便肯定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就近或将近买房子,所以很多人都问厦门人为什么住东不住西,这原因很简单,因为政府大力发展东边,东边的企事业单位、产业多,所以厦门人都一路向东。个人愚见。
伴随着机票越来越低价,飞机出行越来越便捷,人们出行越来越依赖飞机了,所以机场往返的交通问题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厦门东城唐冶、雪山周边的市民,去厦门国际机场的交通问题非常尴尬。
因为厦门东城到厦门机场距离上很近,但交通却不便利。比如以唐冶公交枢纽到机场为例,路程只有二十公里出头,开车20分钟就能到达,建议路线如下图。
但要是选择公交出行,第一公交方案却需要绕行到厦门东站公交枢纽换乘,转一大圈才能到机场。
第二公交方案更尴尬,需要坐车西行到高新区汉峪金谷去坐机场大巴5号线,然后再返回来去机场,典型的南辕北辙。市民吐槽,有去高新区的功夫,我都到了机场了……
按厦门国际机场官网信息,机场大巴5号线的行车路线是:厦门机场 → 邢村立交桥西→汉峪金谷(互联网大厦城市候机楼)→龙奥银丰华美达大酒店(市政府),从机场返回的时候是在邢村立交桥西停车的,但去机场方向却不停车,所以唐冶、雪山片区的居民去机场只有打车一条路可走。
但是,打车却又是尴尬的,小编有过从机场打车被司机抱怨一路的经历,因为家在邢村立交桥西邻,属于市区但却距机场很近,司机在机场排队两三个小时,希望能接个长线的大单,却接这样近距离的小单很不开心,一直抱怨,弄得小编也跟着心情低落。
所以,厦门东城,尤其是唐冶片区、雪山片区的邻居,去机场是超级尴尬的,没有直达的公交,机场大巴不停,没有合适的地铁,打车呢,有时候又得遭遇冷眼,咋办呢?
厦门东城到机场的交通何时能改善呢?如何改善呢?昨日在唐冶生活圈微信群里邻居们一起讨论,即使到2025年地铁3号线、4号线地铁建好后,这种尴尬局面依然无法改善,请参考以下图片,来自厦门地铁2020-2025年规划。
到2025年地铁建好后,我们唐冶雪山周边的市民要去机场,依然很尴尬,需要乘坐2号线、4号线先到市里,换乘3号线才能到达机场,明明是近在咫尺,却要跨越千山万水,这种状况如何改善呢?如何让我们的社区生活更便利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在文末留言吧。
泉城厦门打车往返价格差距大[发怒],2公里多差40块[发怒][发怒][发怒]
求问条友,这是滴滴问题还是司机问题[what][what][what]
1,8号,火车西站到银丰华美达,27.4公里,70元,车站出租
2,10号,银荷大厦到火车西站,29.9公里,110元,滴滴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