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生不许校外租房#】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提出,高校应切实加强对校外住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校内可提供住宿条件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对因特殊情况需在校外住宿的学生,应征得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同意并履行备案登记手续,加强日常信息沟通,确保信息畅通,严格日常教育管理。
【#北京大学生不许校外租房#】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提出,高校应切实加强对校外住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校内可提供住宿条件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对因特殊情况需在校外住宿的学生,应征得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同意并履行备案登记手续,加强日常信息沟通,确保信息畅通,严格日常教育管理。网页链接
西安曲江乐居小区的公租房租金是越来越高了,除了过渡期内大学生2.89元/平方,过渡期外租金从今年6月起,每平方涨到16.86元。其中包含房租14.66元/平方,物业费2.2元/平方。去年市场价租金(房租+物业)为15.3元。
对应的,同在一个小区的公租房一期。去年市场价为11.6元(如图3),今年一期公租房的市场价暂时不了解。
唉,一般新毕业大学生每月工资4000左右(一年后如果涨工资,勉强过了工资中位数4203元),房租、水、电、网、吃饭差不多得花掉2000,买衣服花掉1000,女的再买点护肤的就不剩钱了,男的省一点,剩点钱给女朋友两三次小惊喜也没钱了。
到现在我仍然没想明白,人们到底是哪儿来的钱去支撑日常生活之外的更大的开销(假期出游、购买昂贵消费品等)。西安近些年的发展看得人热血沸腾,好像势头一片大好。但即便工资比500多万人还要高,好像也只是刚好能在这儿活着。
是不是城市是否繁荣跟普通人关系不太大,在城市里普通打工人主要是凑数用,毕竟千万人口的城市说出去是挺好听的[笑哭]。
#西安##西安生活#
#西安头条# 毕业大学生如何申请公租房 [已回复]
市长,您好!得知西安市有针对毕业大学生的公租房项目,想咨询下,这个具体如何办理呢?适合大学生的公租房项目有哪些?需要办理什么证明,以及办理流程是怎么样的,办理地址是在哪里?谢谢!
回复
西安市住建局
网民朋友:
您好!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针对您反映的问题,现回复如下:
按照我市新毕业大学生公租房政策,3年内普通高校新毕业大学生或5年内全日制“双一流”建设高校新毕业大学生,申请大学生公租房可免于资格审核。
目前我市推出的大学生公租房为王家棚、向阳沟、灞柳小区、浐灞惠泽居和曲江乐居公租房小区,已经全部进行分配。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如有需求,可通过大学生公租房在线登记平台选择其中一个项目登记并进行轮候。如有腾退的住房,将按照登记顺序和相关程序办理入住手续。办理入住手续时需携带本人毕业证和身份证等资料。
大学生公租房在线登记平台具体路径为,登录“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网”→选择“西安市住房保障信息网”→选择“网上办事”→选择“个人平台登录”→选择“统一认证登录”→点击注册并进行信息登记。
欢迎您继续关注并监督我们的工作。
【厦门市明日启动新就业大学生5年内5折租房资格申请】住房问题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把保障新就业大学生等新市民住有所居作为促进我市引才留才的重要工作来抓。对青年群体的实际住房需求,量身定制了“5年内5折租房”的住房保障政策。该政策保障覆盖面较大,保障周期较长,指尖申请、便捷快速。(厦门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厦门市明日启动新就业大学生5年内5折租房资格申请_新闻中心_厦门网
让4000万大学生在校外租房,既能稳定房价,又能避免经济衰/退!
天哪,这是这么样的专家,才能提出这样“残忍”的建议?
即将从“大学生”过渡到“职场人”的你,是否正站在某个路口踌躇徘徊?工作和租房,生活的压力是否袭面而来?别慌,这儿有一份可以查收的“关怀”——属于你的专属租房攻略。#毕业季租房指南#
女大学生“肉偿租房”现象被曝光:为了节省房租,舍弃做人的尊严
现在我国的房价仍然居高不下,一些三四线小城市还好,可是一旦到了一些大城市,房价就贵得吓人。
像上海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房价早已过了四五万,有些地区甚至已经突破10万,如此昂贵的房价让很多年轻人都望而却步。
如果房价不炒作这么高,房租也就不会这么高,试问都是谁的责任呢,,,我的意思如果房子每人都买得起,就不会有高租房,就不会有无奈的人做出肉偿房租,因为她们实在拿不出钱来,谁愿意做肉偿服务……
物欲横流的当今,丰富了的物质,匮乏了精神,钱以外的东西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这些肮脏的交易越来越常态化,变得理所当然。
【#浙江大学生创业失败贷款10万元以下政府代偿#】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支持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情况。据悉,高校毕业生到浙江工作,可享受2万元到40万元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大学生想创业,可贷款10万元到50万元,如创业失败,贷款10万元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元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