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康熙王朝剧情深度解析】,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康熙王朝剧情深度解析:《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但里面也有些历史常识性错误
- 2、康熙王朝剧情深度解析,解读康熙王朝第一集
1、康熙王朝剧情深度解析:《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但里面也有些历史常识性错误
在我们九零后这代人成长过程中,可以说电视剧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历史剧因为各种原因,总是能够吸引许多观众的兴趣,当年也涌出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其中《康熙王朝》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该剧制作相当考究,由老戏骨陈道明饰演的康熙皇帝表达出来一股非常强烈的康熙皇帝应该有的帝王气概和贵族气息,在该剧里面,不仅看不到当下最常见的面瘫演技,而且还能在当时的条件下让我们这些普通的观众可以看见相当良心的服道化,属实令人无比开心。
但是,虽说这部电视剧有很多优点,但也不是不存在相应的缺点,其中最大的缺点其实并不是来自于演员身上,正如上文说,该剧的演员的演技都是一流,将影视剧里的人似乎都演活了。这部电视剧缺点也不在于今天常见的服道化不走心问题。恰恰相反,《康熙王朝》的服道化少见的走心,各种清代服饰搭配应有尽有,且基本上属于丝毫看不到粗制滥造之处的那种。
要说起来,《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它最大的问题其实拥有许多历史剧的事实和常识错误。这些错误有些往往都是低级错误——比如最为明显的,也是到了如今还为观众所诟病的“我孝庄……”,作为该剧当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历史上著名的孝庄太皇太后,她在电视剧里面居然公然自称自己是“我孝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相当低级了。
很多人也许会觉得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可是实际上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关这种死后的追谥,是非常严格的,孝庄太皇太后这个毫无疑问就属于属于死后的谥号追赠,活人是万万不可能自称这种死后谥号的。
之所以活人不会这样自称,一方面原因是因为这样很不吉利,毕竟是历史上称呼的死人,一个活人非要这样自称确实有点不吉祥,对向来封建迷信的古代人来说,难以接受;另外一方面是属于活人压根儿也就不知道自己死后会被追赠什么谥号,孝庄除非是穿越者,不然大概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死后的谥号一定是孝庄的。
除了《康熙王朝》里面的“我孝庄…”的错误让人难以接受外,还有剧中另一主人公——陈道明饰演的康熙皇帝本人自称:
“前天夜里,圣祖托了个梦,说是陵寝不稳……”,大臣上奏“皇上,大清律乃圣祖所定,虽当今皇上也应遵守”。
这个错误毫无疑问是对历史的基本事实不太了解。什么样的基本历史事实不了解呢?那就是不知道康熙皇帝的“别名”,在历史上的这些个皇帝,往往拥有很多名字,康熙皇帝作为大清的第二个皇帝,他拥有的名字之一除了康熙和玄烨,也还有仁皇帝的谥号,再除此之外,还拥有庙号“清圣祖”。所以闹出这个错误,这就很尴尬了——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随后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所以在清朝的历史电视剧上,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呢,因为康熙皇帝他本人在清朝死后,被追谥为“清圣祖”,要是活着的康熙皇帝要是“说”清圣祖康熙皇帝给自己托梦,那就活脱脱的从一个历史正剧变成恐怖悬疑大剧了,会大大的误导别人。
这部剧里面的历史常识错误还有其他的,比如说同样出自陈道明饰演的康熙皇帝的口中的还有“当年成吉思汗就是从这里打进北京,让宋朝丢掉半壁江山的。”这句让人可以被雷到外焦里嫩的名言。
众所周知,让宋朝丢掉半壁江山的和人家成吉思汗关系真的不大,那成吉思汗崛起那会儿,大宋早就宅在南方天天纸醉金迷了,成吉思汗打得是大清的祖上大金,而且这仅仅是第一处错误。第二处错误是,使得大宋丢半壁江山的难道不是你们大清的祖先大金嘛?作为皇帝的康熙,怎么可以关于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呢?不管什么角度,这个话题都不利大清啊。
至于像“七大恨诏书颁布后,世祖爷提兵入关,身先士卒,血战二十八天,世祖爷把所有的恨都聚集在三尺刀锋上,如果没有这七大恨事,大清就没有今天”的这种台词也让人有些头晕目眩。历史上确实是有七大恨,只不过那个时候世祖爷才多大呢?提兵入关的是多尔衮。
很明显,电视剧里忘记查找关于世祖是谁了——清世祖和清圣祖一样,都属于庙号,电视剧它以为清世祖是努尔哈赤或者是皇太极,却没想到清世祖其实是康熙皇帝他老爹福临。那一年七大恨的时候,福临断无可能会提三尺剑奋勇杀敌,那年大清入关的时候,福临也没可能会血战到底,原因都是,那些年,福临还是一个孩子呢。
如果说之前的都是比较低级的历史常识的错误,那么对于电视剧当中浓墨重彩表现的那个杀子女的朱国治的描述那可真的就是一个相当高级的谣言了。朱国治在电视剧里面展示出来了无比高尚的情操,一看就是一个为了维护祖国统一而献身的伟大觉悟的官僚,可实际上,要是受了电视剧的印象,误以为朱国治真的是什么好人的话,那可就是错了。
这货担任江苏巡抚之时,期间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甚至曾诬陷杀害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金圣叹等人,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反派官僚。要是还觉得不够毁三观,我们再看这家伙在担任云南巡抚时的所作所为,他在任期间特别爱喝兵血(克扣军粮)这就直接导致了云南许多兵马人心思变。而在吴三桂起兵造反时,这货最后是被杀了。从头看到尾,在历史上这货一点好人的样子都没有,更别说电视剧里面塑造的那种高大的英雄形象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在当时乃至之后的社会上一度被封为神剧,凭的就是那份认真与细致,但是就算是这么良心且认真细致的历史正剧,尚且会存在如此多的硬伤,可想而知在今天,那么多动辄投资数亿,但是短短数月即可上映的所谓历史正剧,会出现大量错误是有多正常。
比如《新三国》刘备大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明应该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名言啊)”;《陆贞传奇》北齐著名昏君高湛居然成为了中兴明君(历史上有名的昏君);《龙珠传奇》两撅名王的李定国居然留了辫子头,且亲弟弟去清朝皇帝所在的皇宫做了太监;《赵匡胤传奇》随便一个路人张嘴就是现在应该是后晋了(后晋是史书后来人写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论,都是硬伤槽点一大堆的电视剧。
但是,这其实很不应该,历史剧如果不尊重历史,不如改名叫架空剧,因为如果明明是篡改历史而成的历史剧,却非要自我标榜是历史真相(《大军师司马懿》主演吴秀波公开表示,七步诗里的煮豆燃豆萁的煮豆是曹丕,豆萁是曹植),那会对观众造成一些误导和困扰。
2、康熙王朝剧情深度解析,解读康熙王朝第一集
康熙王朝剧情深度解析?《康熙王朝》第一集开头有这样一个桥段···,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康熙王朝剧情深度解析?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康熙王朝剧情深度解析
《康熙王朝》第一集开头有这样一个桥段···
还是皇子的康熙晨课足足误了半刻钟,师傅魏承谟让魏东亭跪下领罚。
当魏东亭被打的老惨、嗷嗷大哭时,起初看戏姿态的康熙也顿生不忍,向魏承谟师傅求起情来。
康熙晨课迟到,本他个人的错,魏承谟没直接打他,却让他人(魏东亭)受了罚,最后果真触动到了小康熙,起到了既定的教育效果···
我记得在上大二那会,也亲身领教过类似操作的厉害。
那是有一天下午,我们班全体同学参加了一个户外拓展训练,玩几个简单的凝心团队游戏···当然玩游戏,肯定是有要求和规矩的。
开玩之前,教练给我们做了分组,并把游戏内容和注意事项交代了,当然他也说道,没做好的将接受惩罚,错一次要做30个俯卧撑!
所以当我们不认真对待或不幸出错了,毫无疑问就要接受惩罚!但他对于每组出错的队员的惩罚,采取的竟然是和魏承谟如出一辙的方式——
即出错的队员不受罚,反而惩罚队内其他没出错的队员。即便如果某个队员频繁出错,他也一定是相安无事的,但队内其他成员就遭殃了,要频繁的接受惩罚。
这样的一个操作,也使得我们每组在很短的时间,就做出了教练想要的效果!
这是一个什么奇怪的情况?我是这样理解的——
你如果有简单了解过心理学,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你应该不会陌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有如下5大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一个集体中,每个人都想活出自己的价值,人们天生具有给集体贡献价值的愿望,实际也会这么做。因为那是一种荣耀,自己可以得到鼓励、亲近、被崇拜等等,谁也不想被集体排斥,大家都想混个好人缘。
当然哪怕一不小心犯错成了集体中的“老鼠屎”,也只希望“一人做事一人当,不牵连无辜”。但当你采取的是把理所当然打在他身上的“棍子”,竟然打到了他所在集体的其他人身上···
他的为犯错买单的账就一直没结算掉,反而是其他很多跟他关系好的人给他买单了,无形间一种强烈的负罪亏欠感就涌上笼罩在了他心上。它比“棍子”带来的“皮肉痛苦”,更能让人刻骨铭心,我称之为“杀心”!
其实在教育或管理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
当你的小孩或员工犯错了,你对他第一时间做的是上“棍子”的惩处,比如“关黑屋”或扣工资,他极其可能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但如果你做的更多是检讨自己身为父母或领导的失责,对自己狠狠惩处,而对本来犯错的他却无比包容的话,他下次基本上不会再重蹈覆辙了。
是“棍子”好,还是“杀心”好?
本文关键词:康熙王朝剧情中最感动人心的剧情,康熙王朝剧情深度解析大全,康熙王朝剧情分集详细解说,康熙王朝剧情深度解析视频,康熙王朝剧情讲解。这就是关于《康熙王朝剧情深度解析,《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