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瓜角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的区别】,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黄瓜角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的区别:黄瓜炭疽病和黄瓜黑星病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 2、黄瓜角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的区别,一眼教你识别黄瓜靶斑病
1、黄瓜角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的区别:黄瓜炭疽病和黄瓜黑星病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黄瓜炭疽病
症状识别:黄瓜各生育期不同部位均可染病。幼苗发病,多发生在子叶边缘,病斑深褐色,半椭圆形,上生小黑点或橙黄色胶质物。病重时幼苗茎基部变黑褐色,缢缩而折倒。叶片发病,病斑圆形,直径4~18毫米,在保护地内有时病斑直径可达180毫米,褐色或红褐色,叶片上病斑易穿孔。茎和叶柄发病,病斑椭圆形或梭形,稍凹陷,湿度大时,病斑中间有桔红色黏稠物,后期茎常裂开。瓜条发病可产生红褐色圆形 凹陷斑,有时可见琥珀色流胶。
发病规律:黄瓜炭疽病是由刺盘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种子表皮越冬,在冬暖大棚栽培的黄瓜植株上可周年危害。除种子传病外,流水、雨水及人和昆虫均可传病。高温高湿,大棚通风不良,氮肥过多,连作重茬地发病均重。
防治方法: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在55℃温水中浸种15~30分钟;也可用1%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0分钟,清水漂洗后催芽播种。加强农业栽培措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及时绑蔓,加强通风透光。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先清除病残体后及时喷药,可选喷52.5%易保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62.5%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以上药剂可交替施用,会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农业生产中常用农药和施药方法有哪些!
有关蔬菜常用农药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可参考:34种蔬菜常用杀菌剂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有关农业生产上常见的农药施药方法可参考:常用的12大施药方法介绍
黄瓜黑星病
症状识别:危害叶、茎、卷须和瓜条。幼苗发病,先在子叶上产生病斑。成株期发病多数先从下部叶片开始,病斑从叶缘向里发展,产生近圆形直径1~2毫米黄褐色病斑,其上布满黑绿色霉层,后期病斑易开裂。叶脉受害呈黑褐色,叶片生长受阻,表现扭曲皱缩。茎、卷须、叶柄、瓜柄上的病斑长梭形,大小不等,有时可连成长条,淡黄褐色,中间开裂下陷,分泌琥珀色胶状物,潮湿条件下长出黑绿色霉层。瓜条受害,产 生椭圆形病斑,继而溢出琥珀色胶状物,中央凹陷,龟裂呈疮痂状,瓜条弯曲畸形但不腐烂。发病严重时,可致全株枯死。
发病规律:黄瓜黑星病是由瓜疮痂枝孢霉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的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于设施材料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潜伏在种皮内越冬,成为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黄瓜种子带菌率最高可达37%。保护地栽培的黄瓜植株可周年受害。播种带菌种子,病菌可直接侵害幼苗,成株期病菌可直接穿透叶片、果实、茎蔓的表皮侵入,或从气孔或伤口侵入。病斑上的孢子靠气流、 农事操作传播。低温高湿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当大棚内最低温度10℃以上,相对湿度从下午6点到次日10点均高于90%,棚顶及叶面结露,病害即流行。植株郁闭、空气不流通、阴雨天多、光照不足的大棚易发病。
防治方法:
一方面加强种子检疫。另一方面做好种子消毒,用55~60℃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1小时,冲洗后催芽播种。每平方米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克处理土壤;还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50%复方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喷雾。以上药剂可交替施用,每隔5~7天喷一次,或视病情发展而定,连喷3~4次。喷雾时注意嫩叶、嫩茎和生长点周围 要喷均匀。对黄瓜黑星病、霜霉病、细菌性叶枯病并发的棚室,可用以上药剂与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7.6%冠菌清干粒剂1200倍液混用或交替施用,有兼治不同病害的作用。
2、黄瓜角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的区别,一眼教你识别黄瓜靶斑病
一、黄瓜斑点病黄瓜主要症状
斑点病又称黄瓜灰星菌,多发生在黄瓜生长中后期,病斑初呈水渍状斑,后变淡褐色,中部颜色较淡,周围具水渍状淡绿色晕环,病斑直径1~3毫米,后期病斑中部呈薄纸状,淡黄色或灰白色,易破碎。湿度大时,病斑上会有少数不明显的小黑点。
初期症状
中期症状
后期症状
二、黄瓜靶斑病主要症状
黄瓜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在盛瓜期,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再向上部叶片发展,发病初期病斑为褪绿小点,直径1毫米,甚至更小,随着病情发展,小点逐渐增多,变为淡黄色,俗称小黄点病。叶片背面水渍状,点状病斑凹陷,中间成白色。逐渐扩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部颜色变浅,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因此得名靶斑病。
初期叶背症状
初期叶面症状
中期症状
后期症状
三、细菌性角斑病主要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茎、叶柄、卷须、果实等。子叶被害时,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变成黄褐色斑。真叶染病后,先出现针尖大小的淡绿色水浸状斑点,渐呈黄褐色、淡褐色、褐色、灰白色、白色,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带油光,潮湿时叶背病斑外有乳白色菌脓,即细菌液,无黑霉层,后期干燥时病斑呈白色薄膜状,中央组织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初期叶背症状
中期叶背症状
后期叶背症状
后期叶面症状
从以上几幅图片就可以区分三种病害的明显不同
防治方法
(1)黄瓜斑点病病原菌称灰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防治时可选用以下药剂或配方进行防治: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2.5%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1500-2000倍液;50%异菌脲悬浮剂1000-2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4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3000-4000倍液,以上药剂轮换使用,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2)黄瓜靶斑病称瓜棒孢霉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防治时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3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4000-5000倍液+33.5%喹啉铜悬浮剂800倍液;40%腈菌唑水分散粒剂4000-6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药剂防治。视病情隔7-9天l次,连续2-3次。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为细菌。发病初期,可选用88%水合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300倍液;20%噻菌酮悬浮剂1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喹菌酮水剂1000倍液,兑水喷雾,视病情每5-7天喷一次。
本文关键词:黄瓜黑星病特点,黄瓜角斑病属于什么病害,黄瓜角斑病病原菌,黄瓜黑星病和炭疽病的区别,治疗黄瓜角斑病用什么农药。这就是关于《黄瓜角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的区别,黄瓜炭疽病和黄瓜黑星病的识别和防治方法》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