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北京楼市行情扫描》
1,二手房买卖挂牌120800套,挂牌均价63508.00元/平米,租赁挂牌47800套。
2,二手房网签112套,新房网签269套。
#风影聊房##楼市杂谈#
昨天看看三四线房地产价格及高层建筑弊端。
1,二手房价格一直没有跌,还有涨的趋势。
2,目前挂牌量激增,说明房贷还款压力还是很大的,有价无市。
3,工低房房子价格便宜一点,可以走一手房手续。
4,高层建筑楼间距比较小,采光不是很好,还有2梯4户设计,人员众多,不方便生活。
5,目前从人口老龄化,人口减少,高层建筑今后不好出手,会成为平民窟。
6,高层建筑电梯10-15年老化,二次供水,消防设施一系列问题。
7,今后三四线房子价格会涨会跌,拭目以待吧!
房地产行业大事件汇总(2022.1220)
1、12月20日晚,中国恒大公告称,631个已售和未交付项目基本复工。2022年1-11月,累计交付约25.6万套房屋,实现合约销售额291.24亿元。境外债务重组分歧正在不断收窄。
2、12月20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杨志成及宋军因工作调动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其他职务不变。程光煜及伍碧君已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
3、12月20日,旭辉控股及雅居乐分别发布公告,将以先旧后新方式进行配股融资。据中指院统计,自11月以来,已有25家上市房企发布配股或定增融资公告。其中A股17家,H股8家。
4、12月20日,财政部发布数据,1-11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1174亿元,同比-24.4%;契税5209亿元,同比-23.8%;土地增值税5864亿元,同比-9%;房产税3262亿元,同比增10%。
5、12月20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违规转贷的风险提示,指出,将房贷置换为经营贷的操作隐藏着违约违法隐患、高额收费陷阱、影响个人征信等风险。
6、12月19日,成都发布《成都市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政策》,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打造山地、航空等体育消费新业态。
7、12月20日,厦门市2022年度第四批商住用地集中出让落幕,成交4宗商住用地,成交总价80.4亿元。华润313.1亿、建发以21亿元各拿一块地。
8、12月19日,天津第四批集中供地落幕,24宗地块全部成交,有22宗地块底价成交,总成交金额99.8亿元。民营企业的参与度有所提升,龙湖底价竞得一宗地。
9、据易居近日发布的《2022年11月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报告显示,全国288城一手房价格指数和二手房价格指数已分别连续下跌9个月和5个月,但环比跌幅均有所收窄。
10、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4.3%,均维持不变。业内认为,明年一季度LPR调降存在可能。
最近各媒体对房地产救市政策给予高度热捧,地产板块在一段不错的行情后,今天高位回落,后市暂不抄底,观望为宜
临近年底,聊聊明年行情的底层大逻辑。
既然没有放在开春,而是赶在年底,开始托口罩行情,那么明年总体的经济形势预期,就会比原本的预期更好一些。
原本打算是开春之后,有序放开,如果是3月份开始,可能需要3-6个月,要到8-9月份才会结束,等于又是耽误大半年,现如今,11月开始,预计2月份就能结束,开春3月份就会加大马力开工了。
北京、广州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复工了,预计1月初,整个社会就会恢复常态化。
经济复苏,是带动行情的底层大逻辑,但是复苏本身不代表经济就会加足马力开得飞快,两者之间,还差了一样东西,就是社会面的信心。现如今谈信心还是有点早,因为当下的民众,还正在对抗病毒的关键阶段,几乎家家户户都还在战备状态。
经济复苏的大背景,是加快拉动内需,完成经济内循环,老百姓不是没有钱,百万亿的存款躺在那边,但是没人敢花钱,因为总觉得赚钱越来越困难,哪敢消费。
所以,稳增长的底层,是保就业,而保就业的底层,是稳定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本身,又需要拉动消费,才能稳定下来,这是一个循环。
今年一年,20多万亿的货币增发,却没有实质性的带动经济的内循环,钱放在银行里空转的主要原因,就是大疫之下的防守心里,很多小企业,小商贩,基本上都亏怕了,为数不多的家底也差不多掏空了。
除了旅游、酒店、餐饮,在明年的大背景下,会有实质性的复苏以外,诸如大消费,能否重新回到正轨,还是有待验证的。
肯定会有一部分的钱,投入到民生相关的大消费行业,大力的刺激消费,剩下大部分的钱,依旧会进入到生产和发展中去,就是大力要发展的国产替代化的科技升级。
大环境上,明年还会有大量的IPO,如火如荼的发行,保证市场在科技端口的资金供给。
小环境上,大型头部企业可能会继续走增发路线,做更多的融资,去扩大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民生端,会通过一定程度的补贴,去拉动消费,不论是民生相关的食品、饮料、零售等,还是偏向于大件的,诸如汽车等。
只有当钱流动起来,人民、企业、整体社会的经济才能走向正循环。
作为股市,总体的大环境会比2022年好很多,但是大的目标依旧是围绕融资展开,而不是围绕行情的上涨展开。市场也不会鼓励引导资金入市做投资,而是鼓励资金去市场消费。
因此,市场总体的上涨,将围绕经济复苏下,企业的业绩预期改善展开。
至于结构性的行情,一定会有的,受益的部分板块,将主要靠大的政策引导,以及真金白银的财政投入去拉动,该发展的一定会发展。
很多朋友还会问及房地产,其实这个行业的大基调早就定好了,不会用于炒作,但一定是经济复苏的基石,这也就是为什么四季度会放开房企融资,去拯救头部的房地产企业。
房地产的稳定,并不是为了让底层的人民稳定,而是让那些中小企业主稳定,开企业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毕竟钱亏完了,房子还在。
因此,除了一些严重供需过剩,房子空置率特别高的城市,大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将会保持稳定,不论是市场价格,还是供给侧的改善。
最后给几个小建议。
1、保持相对乐观,但不要过分乐观,融资作为市场的本质永远不会变。
2、优先思考赚钱的事,不要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投资里,行情一定是阶段性的。
3、只跟着市场主流热点走,没有热点的时候就休息,不要搞什么潜伏行情。
4、走一步看两步,经济复苏是一个过程,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5、保持身体健康,保持学习进步,保持积极心态,不要总把投资放第一位。
短线看医药
长线大消费(房地产养老食品饮料)
明后天医药股企稳大盘上攻
今天明天是最后布局良机
当然惊慌失措的散户心理
注意我用的是“惊慌失措的散户心理”
注定会错过先手良机
春节行情
炒股炒的是心态
昨天今天有没有慌乱!
@牛散药师
你的问题本身,说明你没怎么关心时势,而且更没多少文化和格局。我回答你:新能源车,价格都不低,20万以上的很多。还有,除了房地产,汽车行全世界第二大产业,能带若干相关行业,日本当下就只这个汽车还在全世界产销第一,成为全球GDB第三基础性原因,所比你赚不赚这个问题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而中国必须占稳这个市场。不能输也不能退。//@欢快喜鹊t:赚钱了吗?
一夜之间!中国汽车崛起了!2022年1-11月中国汽车出口量已经达到了298.4万辆,同比暴增54.9%,稳稳的占据全球第二的位置,距离第一日本差距已经很小,2023年,估计中国汽车出口量大概率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而这也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越来越强了。中国汽车的崛起确实太不容易了,几十年前,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水平距离德日美等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创新发展,中国汽车产业链逐渐完善,中国汽车发展速度也开始爆发性增长。2021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创历史新高,中国汽车出口量一下子跃居全球第三。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而到了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继续飙涨,今年前11个月,我国汽车出口298.4万辆,同比增长54.9%,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而全年汽车出口量可能将达到330万台,不仅有可能大幅度缩小跟全球第一日本汽车出口量的差距,甚至有可能直接超过。
【草根经济学•拯救经济•让房地产市场化】据精略的统计,中国目前的房地产总额达480万亿,银行存款总量达240万亿,居民存款总额达105万亿,我国当前GDP总额110万亿。其中,居民的储蓄中相当大部分是留着买房的,具体是多少无法统计。
所以,中国的房地产锁定了至少500万亿的资金,相当于五个国民生产总值。这么一笔天量资金,由于我国的非市场调控政策,不能参与经济活动,这不仅是财政税收的巨大浪费,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经济现象,隐藏着泡沫破裂的风险。
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破裂时,房地产总量与GDP的比值是391%。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美国房地产总量与GDP的比值是188%。而我国现在这个比亚迪值已达到500%。
我们现在还有能力为房地产企业的债务和银行债务买单,但是这个负担已经越来越沉重,许多地方已实际无力承受。加上疫情和外部打压,其它产业不景气,地方财政已近枯竭,公务员减薪、公共支出减少已无法避免。
有序放开房地产市场,让市场决定价格,让企业自主销售回拢资金,给泡沫慢慢放气,让居民买得起房,这是扩大内需、振兴经济有效举措。如果继续以增加保障性住房来解决房地产业问题,最终结果还是不断增加房地产库存,加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