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古希腊哲学简史,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关于【古希腊哲学简史】,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古希腊哲学简史:哲学简史|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顶峰: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 2、古希腊哲学简史,古希腊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1、古希腊哲学简史:哲学简史|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顶峰: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是原子论。原子论的创始人是留基波,其鼎盛年约在公元前420年,但我们对于他的生活情况知之甚少。通过有限的资料,我们知道他大约是米利都人,曾学于埃利亚学派的芝诺,在阿布德拉创立了原子论,该理论由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发扬光大。

古希腊哲学简史,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留基波

德谟克利特,阿布德拉人,古希腊最博学的作家,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早年游历埃及、波斯、巴比伦、印度等地,广泛学习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几何学、伦理学、文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传说他八十多岁时结束游历生活返回家乡,受到故乡人的礼遇,还为他立了一尊铜像。

德谟克利特的著作流传下来的很少,而且很难分辨哪些内容属于他,哪些内容属于他的老师留基波。一般认为原子论的首创者是留基波,德谟克利特将它发展为一套完整的体系。

原子论继承了埃利学派的基本思想,认为绝对变化是不可能的,存在在本质上是永恒不变的,没有发生和毁灭。但不同意埃利亚学派存在是一的观念。在原子论里存在不是一个连续的、不可分的、静止不动的事物,而是被虚空隔离开的数量无限多、不可分、不可见的微小粒子——原子。在原子论里存在是多不是—,所以,原子论同时也继承了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所引导的多元论,尤其是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更为原子概念的起源提供了思想雏形。

古希腊哲学简史,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德谟克利特

在埃利亚学派中,虚空等于非存在,非存在不存在,所以虚空不存在。但原子论却认为,原子不比虚空更真实,所有物体都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原子是充实于空间的实在,虚空为原子的活动提供场所。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认为如果不设想非存在的虚空存在,那么运动、变化、生灭便不能想象。

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也认为无中不能生有,存在是永恒不变的,不生灭、无变化。所以原子论规定原子由相同的质料构成,永恒不变、无生灭、不可分、不可见,而且数量上无限多。每一粒原子都是巴门尼德意义上的存在、一,所以原子本质上是打碎了的巴门尼德的存在、或一。“原子”一词的原意是“不可分割”的东西,在原子论中它是构成一切自然事物的最基本的实在单元。

原子在虚空中永无休止地向各个方向运动,运动是原子本身固有属性。原子的运动受严格机械法则的控制,没有任何东西可会毫无根据地发生,万物都受必然性的支配。无数原子在空间中相互碰撞、弹射,形成了漩涡运动。在这漩涡运动中,原子相互纠缠、结合,相同大小和重量的原子聚焦在一起,较重者位于中心,较轻者位于外围。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个有中心、圆形的原子团系统,这些原子团就是构成可见的物质世界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简史,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古希腊哲学家

原子聚集,自然物体生成;原子分离,自然物体就毁灭。由于所有原子在质上是相同的,所以万物是一。仅仅由于原子团中原子在形状、大小、重量、排列方式上的不同,才产生出自然事物各不相同的万千景象。所以,生灭、变化都是相对的。这样一来,原子论的宇宙观既符合埃利亚派存在是一、不生不灭、无变化的规定,又能很好地解释了经验世界中运动、变化现象的存在,较完满地处理了一与多、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问题。

原子论规定运动是原子本身固有的属性,这样就否定外在精神动力(心灵或努斯)或爱憎等力量对于物质世界的推动作用,代之以机械运动的必然性。德谟克利特认为灵魂也与其它事物一样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当人死亡时,构成灵魂的原子就消散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不死的灵魂”。德谟克利特认为神也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所以神与其他事物一样,也服从原子运动的机械法则,所以也不存在“不死的神明”。原子论只承认虚空、原子及其运动真实,从而确立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彻底贯彻了唯物主义的原则。

在原子论的基础上,德谟克利特分辨了事物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他认为“我们通常所说的颜色、甜、苦等事实上都只是原子和虚空”,只有重量、密度和强度等性质才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万物都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诸如颜色、温度、气味、口味等性质并非原子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它们是由我们的感官的感觉能力所决定的,都是主观经验,并非客观存在。所以称这些性质为事物的第二性质。反之,质量、密度、硬度等才是原子本身所固有的性质,所以称这些性质为事物的第一性质。

古希腊哲学简史,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苏格拉底

从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出发,德谟克利特推导了享乐主义的伦理学原则。宇宙之中只有原子和虚空是真实的,原子在虚空中作自发的运动,遵循必然的机械运动法则,所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目的,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追求幸福。他认为人生的幸福在于内心的满足和愉悦。而这种满足和愉悦并不依赖于物质财富,而在于灵魂的安静与鹭港。所以获得幸福的方法就是节制感官感受,注重精神修养,在理智的指导下过上一种节制而有规律的生活。他说,“人们只有通过有节制的享乐,度一种宁静的生活,才会得到精神上的愉快。”

发展到原子论,古希腊自然哲学达到了它的顶峰,古希腊人的自然观实现了较完备的形态。但自此以后,自然哲学逐渐衰颓,首先出现的是智者学派和怀疑主义,随后苏格拉底活动于雅典,引导了希腊哲学的伦理学转向,伟大的古典时代即将拉开序幕。

古希腊哲学简史,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柏拉图

主要参考资料: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 赵林著

《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 著

《西方哲学史》 梯利 著

2、古希腊哲学简史,古希腊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古希腊哲学简史?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开始介绍古希腊四大哲学学派: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今天我们首先介绍伊壁鸠鲁学派,以及这个学派的创始人:伊壁鸠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希腊哲学简史?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希腊哲学简史,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古希腊哲学简史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开始介绍古希腊四大哲学学派: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今天我们首先介绍伊壁鸠鲁学派,以及这个学派的创始人:伊壁鸠鲁

在介绍伊壁鸠鲁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古希腊哲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大约从公元前600多年至公元前400多年苏格拉底之前。古希腊哲学的起点是从“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之原”。古希腊人们开始摆脱神创论的束缚,打开了理性思考世界的大门。之后一大批古希腊思想家开始对世界进行理性的思考,比较著名的有几大学派,包括泰勒斯为代表的米利都学派;以巴门尼德为代表的“爱利亚学派”;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一时期涌现出了非常多伟大的哲学家,比如提出“气本原论”的阿那克西美尼、提出“火本原论”的赫拉克利特、提出“原子论”的德谟克利特、当然也包括提出“数本原论”的毕达哥拉斯等等。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思想的一大特点就是,他们都偏向“自然哲学”,探讨的主题是“本体论”也就是对世界的起源,万物的构成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虽然他们的观点和思想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甚至可以说荒谬,但是,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人们开始摆脱神的束缚,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这个世界,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第二阶段:是从公元前400多年的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之后便是古希腊最为著名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一时期的思想特点是从外部的自然界,转向了关注人类自身。从探索万物的构成,转向关注人性的善恶、道德以及知识等与人类自身相关的话题。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并一生致力于启迪他人思考,传播知识。之后柏拉图的“理念论”影响了西方此后上千年的思想和文明。而亚里士多德显然是古希腊哲学和科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个百科全书的思想家,是逻辑性和生物学的创始人,也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形而上学”这一概念和思想体系,其中包括他的“四根说”“十范畴”等等。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是古希腊思想最为繁荣的时期,但是这一时期也是古希腊从繁荣到衰落的一个时期,古希腊先后经历了波希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等,古希腊从一个繁荣富强的民主城邦制国家,后来被亚历山大为首的马其顿帝国所征服,最终古希腊文明逐渐走向瓦解和衰落。

第三阶段: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公元前300多年,到公元前200多年。古希腊文化逐渐走向衰落,而这一时期也出现古希腊四大思想流派,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这一时期的古希腊思想的特点是,他们对世界并不感兴趣,他们也并不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唯一关心的是人自身的感受,以及如何获得快乐和幸福等等话题。比如伊壁鸠鲁学派就以快乐哲学、甚至是纵欲主义闻名;而斯多葛学派则以追求灵魂的快乐和幸福,而放弃对肉体和现实的幸福的追求。

回顾古希腊这三个阶段的思想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时期的思想文明,都高度和这个事情的历史背景相关。好了,简单介绍了古希腊的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接下来,回到今天我们介绍的“伊壁鸠鲁学派”。刚才我们讲了,伊壁鸠鲁学派,常常被认为是一种、“享乐主义”,甚至是“纵欲主义”的代表。但实际上,伊壁鸠鲁学派是一种“快乐主义哲学”。他们提倡理性、节俭、朴素的生活方式,所追求的快乐也是一种清心寡欲的简单快乐。主要宗旨就是要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并要学会快乐。

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伊壁鸠鲁(公元前341 - 前270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和无神论者,也是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个无神论哲学家。他出生于古希腊城邦萨摩斯,但父母亲都是雅典人,他14岁开始学习哲学,18岁时搬到雅典,曾就学于柏拉图学派的潘菲劳和德谟克利特学派的脑西芬尼等人,并熟悉亚里士多德和阿那克萨戈拉等早期哲学家的哲学。伊壁鸠鲁继承、修正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哲学,建立起一个思想上统一的完整体系。

公元前306年在雅典,在他自己买的一所花园里办学,由此伊壁鸠鲁学派也称花园学派。伊壁鸠鲁的学校里有男有女,还有奴隶,以充满友谊而著称,这个学派在他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动。传说中他住在主房和庭院内,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因此也被人称为“花园哲学家”。据说会在庭院的入口处有一块告示牌写着:“陌生人,你将在此过着舒适的生活。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

伊壁鸠鲁的学说广泛传播于希腊—罗马世界。伊壁鸠鲁学派作为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延续了4个世纪,而在古罗马时期的另外一个哲学家西塞罗把“伊壁鸠鲁学派”称之为“纵欲主义”,并且到处败坏伊壁鸠鲁的名声,因为西塞罗本身是一个斯多葛学派的人,斯多葛学派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说是和伊壁鸠鲁学派正好对立的,他们是“禁欲主义”的代表,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中会介绍斯多葛学派的思想。

伊壁鸠鲁也是一位高产的哲学家,据记载,他的著作多达300多卷 ,其中重要的有《论自然》、《准则学》 、《论生活》和《论目的》等 。现存的只有三封信和题为《格言集》和《学说要点》的残篇。

伊壁鸠鲁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宣扬从原理世俗的纷扰,寻求简单的快乐和幸福,虽然他们把快乐与幸福相等同,但却坚决反对把快乐与享乐相等同,伊壁鸠鲁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快乐:

第一种是自然的和必须的快乐,如食欲。

第二种是自然的但却不是必须的快乐,如性欲。

第三种则既不是自然的又不是必须的快乐,如虚荣心。

伊壁鸠鲁在比较了各种快乐的得失后,认为静态快乐高于动态快乐。

伊壁鸠鲁分析了现实的世界会对人的心灵产生纷扰的三个原因:

第一个是对自然灾害的恐惧,比如地震、海啸、台风等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等等。

第二个是对死亡的恐惧,死亡的不确定性和必然性,会让我们的心灵所产生不安的情绪;

第三个是人际关系不鹭港的干扰。人生活在社会中,难免与人打交道,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这也会对我们心灵带来纷扰。

那如何解决心灵的困扰呢?伊壁鸠鲁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的思想学说,认为世界是由一堆原子构成的,并不存在所谓的神,是一位典型的唯物主义者,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比如自然灾害,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的原因,跟神无关,因此伊壁鸠鲁也被称为第一个明确提出无神论的哲学家。

总体来说,伊壁鸠鲁学派提倡的是快乐主义,但绝对不是纵欲和享乐主义。在古希腊文化和社会出现衰落的大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幸福和快乐,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和人本主义色彩,这是这一时期古希腊各个哲学流派思想的共同特点。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今天参考和推荐书目:

《哲学与人生》

《哲学100问》

《西方哲学简史》

《古希腊哲学的故事》

本文关键词:《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简史 赵林,古希腊哲学发展史,古希腊哲学起源,古希腊哲学的主要内容。这就是关于《古希腊哲学简史,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97126/
1
上一篇 犊鼻的准确位置图,犊鼻穴的正确方法图解
下一篇 世界十大终极灾难通古斯大爆炸,通古斯事件之谜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