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武汉葛洪花园(葛洪花园最新消息)

小雅的喜窝(短篇小说连载) 十八、游罗浮山(一) ☆☆周日清晨东方冉冉升起一轮太阳,散发出金黄柔和的光芒。我们一行四人7点多开车到了“园Z花园”后街巷子里的八刀汤店,小雅叫了四份八刀汤,并根据各自喜好配了二份米丝、二份河粉。借等“八刀汤”的机会,小雅向我爸妈介绍紫金“八刀汤”的来历。传说以前有一位盲公在“饭馆”叫一份汤粉,由于看不见,凭听觉辨出师傅分别挑选八类猪肉(猪心、猪肝、猪肺、猪舌、猪腰、猪粉肠、猪隔膜、前朝肉)各切一刀煮汤,盲公吃了这碗汤粉后,觉得味道极其鲜美可口,随问师傅:“这汤叫什么名字”?师傅说:“猪肉汤”。盲公说:“叫猪肉汤难以分辨,不雅,我刚仔细听,你切肉一共用了八刀,叫‘八刀汤’好些”。由于紫金“八刀汤”料足,口感爽嫩,味道鲜美,很快在客家地区盛传开来。我爸妈说,味道确实鲜美,好吃!吃完早餐,我们直接驱车前往罗浮山。罗浮山雄峙于岭南中南部,坐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惠州西湖,占地约214平方公里,据资料记载,共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叠岩72个,山势雄伟壮观,植被枝繁叶茂,林木、花卉品类繁多,高大森古,神仙洞府超凡脱俗。凭着这些特色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的名人骚客和游客。历代诗人陆贾、谢灵运、李白、杜甫、李贺、刘禹锡、韩愈、柳宗元、苏轼、杨万里、汤显祖、屈大钧等,留下不少千古经典文赋和诗篇。罗浮山留传有“师雄梦梅”、“东坡啖荔”、“安期天饮”、“稚川炼丹”、“仙凡路别”、“花手游会”、“洞天药市”、“天龙王梦”等不少传说,神奇幽胜,传颂华夏。罗浮山最高峰为罗浮山的飞云顶(峰),海拔1296米,其次为罗浮山的上界峰,海拔1276米。 历经30分钟车程,我们到达罗浮山的“冲虚观”。“冲虚观”位于罗浮山北麓朱明洞南。据史料记载,原址为东晋道士葛洪所建“四庵”之一的南庵,名曰“都虚”。东晋咸和八年(333年),葛洪再至罗浮山修道,随从门徒信众多,于是在罗浮山朱明洞前建“南庵都虚观、东庵九天观、西庵黄龙观、北庵酥醪观”,开创岭南道教兴盛局面。葛洪升仙后,晋安帝义熙(405-418年)初年,改“都虚观为葛洪祠”,以示纪念。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扩建,易名为「葛仙祠」。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又赐名为「冲虚观」。以后历代均有修葺。现冲虚观是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重修,现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冲虚古观不仅道教历史悠久,而且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也具有光辉的一页。1945年,东江纵队司令部就设在冲虚古观内。冲虚古观作为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早在197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已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宫观之一。冲虚古观掩映在苍松古柏之中,环境清幽,是罗浮山风光的精华所在。走进冲虚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观前“会仙桥”。观门楣上是宋(元)祐二年(公元 1087 年)宋哲宗赐额题字为“冲虚古观”,两边对联分别是“典午三清苑,朱明七洞天”。是清朝同治年间复古,一直沿用至今。内有殿宇五重,分别为灵官殿、三清殿、黄大仙殿、吕祖殿和葛仙殿,此外还有“寮房”等附属建筑百余间。三清宝殿是主殿,重建于清光绪年间。殿内主供三清尊神,还有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等四位真君陪祭祀。两侧又分别设有精致神龛,东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西奉:太乙救苦天尊。整个殿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黄大仙殿供奉著葛洪的弟子黄野人。据传:黄野人同师父葛洪一起在罗浮山炼丹,有一次他有事外出,回来时师父已羽化成仙。后来他找到一颗师父为留于柱石间的丹药,服之成为地行仙,常在人世。相传他经常奔波于山野之间,广为百姓治病。因此在东南一带,他的香火十分旺盛。吕祖殿内供奉著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据传苏东坡曾在罗浮山巧遇吕洞宾,吕洞宾还治愈他儿子“苏过”的眼疾。葛仙祠内供奉葛洪及其夫人鲍姑的坐像。鲍姑为南海太守鲍靓的独生女,幼承家学,精于医道,尤善灸法,以治疣、瘤闻名,世人称为“鲍仙姑”。冲虚古观旁还有稚川丹灶、洗药池等许多葛洪炼丹遗迹。我们一行在我妈的带领下按顺序分别从主殿三清殿、灵官殿、黄大仙殿、吕祖殿和葛仙殿依次焚香行礼,添香油钱;并在三清殿上抽取太上老君灵签第二十六签——笑圣明,灵签为:“释迦化出妙色身,老君抱送玉麒麟;真宗求嗣生贤子,梁纥祷丘产圣人”。释解为:功名:异路之功名也,谋之易得者;求财:非义之财不取,唯有此心方能不竭;婚姻:和合清吉之缘,可以匹配者耶;生意:贸易之时平心,不欺自然福多;丁口:今岁平常,明春可享大吉;还有六甲、官司、行人、田收等。听完释解,我妈开心得不得了,递了个红包给解签师傅。我低声说:“妈这你也信”?我妈说:“信不信由心”。

郴州旅舍知何处?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是一首千古名作,是北宋词人秦观于绍圣四年(1097)谪居郴州时所作的《踏莎行·郴州旅舍》。1960年3月,毛泽东主席视察南方,于12日下午在长沙专列上召见参加中共湖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的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时,曾当众背诵此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扬州高邮人。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初,因新旧党争,出杭州通判,转贬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1096),以谒告写佛书为罪,削秩徙郴州,后量移岭南,编管于横州、雷州。宋徽宗继位后,复授宣德郎在回京途中去世。

北宋的词有不少是没有题的,即以词牌名为题。秦观谪居郴州时所作的《踏莎行》最早收入南宋《淮海集》时并无词题“郴州旅舍”。《万历郴州志·卷十八·侨寓传》收入此词时也只记词牌名,未记词题,《嘉庆郴州总志·卷三十七·艺文下》收录此词时记有词题“白鹿洞” ,现一般采用“郴州旅舍”为秦观《踏莎行》的词题,即《踏莎行·郴州旅舍》。显然,秦观谪居郴州时所作的《踏莎行》原只有词牌名,其词题“白鹿洞”和“郴州旅舍”是后人分别依附“三绝碑”所在地及依词义“可堪孤馆闭春寒”由后人补加的。显然,由于词题“郴州旅舍” 比“白鹿洞”要更贴近作品内容而被大家所认可。由此可知,秦观谪居郴州时居住于郴州驿馆,那么,秦观作《踏莎行》时所居住的“郴州旅舍”到底在郴城何处?

郴州在苏仙岭下邻近“三绝碑”及“白鹿洞”处修有“郴州旅舍”,云其就是秦观作《踏莎行》时所居住的“郴州旅舍”。我们难于想象,宋代郴州用于接待北来南往的驿馆会设置于远离郴城的苏仙岭下。因此,笔者认为此地为“郴州旅舍”,没有任何史料依据,只是附会“三绝碑”的讹传而已。

诚然,郴州地方史志并没有关于“郴州旅舍”丁点记载,但我们仍可以从《踏莎行》词句中及宋代郴城基本布局中寻找答案。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知郴州阮阅,在任三年,游历郴山郴水,遍访人文古迹,挥毫题咏得七绝近百首,题为《郴江百咏》。阮阅所作《郴江百咏》是最全面描绘北宋时期郴州的宝贵历史资料,我们可从中一探宋代郴城真实面貌。

《踏莎行》首句为“雾失楼台”。宋代郴城中谓楼者只有《东楼》、《西楼》、《南楼》,即郴城的三座城楼。其中东门上的箭楼,宋代称“东楼”,明清称“来鹤楼”,是古郴城中的标志性建筑。《郴江百咏·砌台》诗云:“翠珉斜倚若危梯,上出高城下枕池。”由此可知:由于东门较高,有《砌台》相连。显然,宋代郴城中能称谓“楼台”者只有东门。

《踏莎行》第二句为“月迷津渡”。 明《万历郴州志》载:“坊表‘仙桥古渡’,在东门外”。 矗立在东门外的牌坊“仙桥古渡”中的“仙桥” 当指苏仙桥。苏仙桥是郴江上第一座桥,始建于元朝。在未建苏仙桥之前的宋代,东门外郴江有东通兴宁、江西的津渡,也就是仙桥古渡坊中的“古渡”。《嘉庆郴州总志·卷八》云:“城外街凡十三:曰古渡街,在东门外”。由此可知,东门口路清朝称古渡街。显然,能同时看见楼台、津渡的地方在郴城唯有城东。

种种迹象表明,早在汉唐时期,东门口外古渡街一带就是码头、官署、驿站、民居主要聚集区。所以东晋葛洪撰《神仙传·苏仙公》云苏仙“宅在郡城东北”,又在《神仙传·成仙公》中云郡城有“东市”。 2003年底,郴州有一次重大考古发现,出土了千余枚汉晋时期的简牍。这批简牍是在郴城东门口立交桥下城东路北侧华鹤花园施工工地十二口古井中发掘出土的,这批简牍的横空出世,彰显汉晋时期古渡街的显赫地位。

《踏莎行》前二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秦观作《踏莎行》时所居住的“郴州旅舍”周边环境的真实写照,再加上汉唐郴城东门外街坊的历史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宋代“郴州旅舍”应位于城东古渡街会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绍圣四年(1097),秦观时年四十八岁,是被撤职流放到郴州的第二个年头。秦观寓居在郴城东门外,郴江津渡旁的“郴州旅舍”。在一个初春的傍晚,他从窗口向外望去:浓雾迷漫,东门的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郴江的津渡若隐若现;望眼欲断,不知桃花源何处能寻见?难于忍受啊,孤寂舍馆里春寒料峭,杜鹃声声中斜阳暮照。 望见书案上堆积的信函,竟砌垒出无数的离愁别恨及感慨:窗外的郴江啊,你本是绕着郴山流淌,又为什么要离开这里流向湘江去?

有了宋代“郴州旅舍”准确的历史地理坐标,我们再来读秦观这首感伤身世的词作,是否有更为确切的感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95411/
1
上一篇广州云台花园(广州云台花园附近停车场)
下一篇 南昌住房公积金查询(南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官网查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